祁坤

《外科大成》~ 卷一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1)

1. 辨症

辨暈,非腫痕也。真暈生於瘡口之旁。如紅筋之狀。乃銳毒也。三二暈猶可。四五暈難醫。

辨舌,舌紅濕潤如常者吉。青黃赤白黑胎者重。乾燥碎裂疼痛者死。

辨內陷,始則高腫。至十數日內外忽平塌者。此內攻之候也。急宜托裡。

白話文:

辨症

辨別暈圈:這不是腫脹的疤痕。真正的暈圈是出現在瘡口旁邊,像紅色的筋一樣,這是毒性很強的表現。有兩三個暈圈還勉強可以治療,如果出現四五個暈圈就很難醫治了。

辨別舌頭:舌頭呈現紅色,而且濕潤如平常一樣,這是好的現象。如果舌苔呈現青色、黃色、赤色、白色或黑色,病情就比較嚴重。如果舌頭乾燥、龜裂、疼痛,就表示病危了。

辨別內陷:一開始是高高腫起的,在十幾天內突然塌陷下去,這表示病邪正在向內侵襲,應該趕快使用扶助正氣的藥物來治療。

2. 論潰瘍

腫瘍之作。由胃氣不從。既已潰時。則氣血不足。故托裡者必養脾助胃。蓋為潰由胃氣腐化。斂由胃氣榮養。法當純補之也。如發熱惡寒。膿多自汗。作痛者。十全大補湯。虛熱少睡。飲食不甘者。黃耆人參湯。皮寒虛熱。咳嗽有痰者。托裡清中湯。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黃氣短者。

人參養榮湯。膿多。心煩食少。發熱不睡者。聖愈湯。脾虧氣弱。身涼脈細。大便溏瀉者。托裡溫中湯。飲食不甘。噁心嘔吐者。香砂六君子湯。脾虛下陷。食少。虛熱間作者。補中益氣湯。腎虛作渴。不能相制心火者。加減八味丸。煩熱作渴。起居如常者。胃火也。竹葉黃耆湯。

再如潰時。虛弱甚者。參朮膏、八仙糕。陽虛自汗。食少者。人參膏。或六君子湯。加木香、砂仁。甚者加大附子。泄瀉腸鳴。胃虛嘔逆者。參苓白朮散加豆蔻、山藥、木香、柿蒂。脾虛下陷。冷瀉及肛門重墜者。補中益氣湯。加山藥、山萸、五味子。隨症增損。觸類而長之也。

白話文:

腫瘤的產生,是由於胃氣不順。當腫瘤潰爛時,通常是氣血不足的表現,所以處理這種潰瘍,最重要的是要補養脾胃。因為潰爛是因胃氣腐敗造成,而收斂癒合則需靠胃氣滋養,因此治療原則應以純粹的補養為主。

如果出現發燒、怕冷、膿液多、自汗、疼痛等症狀,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若是虛熱、少眠、食慾不佳,則用黃耆人參湯。皮膚發冷、有虛熱、咳嗽有痰,則用托裡清中湯。四肢無力、肌肉消瘦、面色蠟黃、氣短,則用人參養榮湯。膿液多、心煩、食慾差、發燒、睡不著,可用聖愈湯。脾胃虛弱、身體發冷、脈象細微、大便稀溏,則用托裡溫中湯。食慾不佳、噁心、嘔吐,則用香砂六君子湯。脾虛導致下陷、食慾不振、時有虛熱,則用補中益氣湯。腎虛導致口渴,無法抑制心火時,則用加減八味丸。如果只是煩熱口渴,但日常生活如常,那是胃火引起的,可以用竹葉黃耆湯。

再者,如果潰瘍發生時,身體極度虛弱,可以服用參朮膏或八仙糕。若是陽虛自汗、食慾不振,則用人參膏,或六君子湯加木香、砂仁,嚴重的話可加入大附子。若是腹瀉腸鳴、胃虛嘔吐,則用參苓白朮散加豆蔻、山藥、木香、柿蒂。若是脾虛下陷,有冷瀉及肛門下墜感,則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山萸、五味子。治療上需依據病症加以調整,並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