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一 (22)
卷一 (22)
1. 論膿
肥人膿多如少,是肉未腐;瘦人膿少如多,是肉敗壞也。
膿出多、身大熱不休者,難治。
蓋毒之得膿,如傷寒之得汗;汗已而反大熱者,為壞傷寒矣。
膿成體弱者,必先補之。如出膿一碗,須服參三錢;元氣虛弱,更須大補。若損大補小,尚生變症,況無補乎?
故云:若無補養之功,其禍多在結痂之後。
先出稠白膿,次流桃花膿,再次流淡紅水,方為膿盡生肌之兆。
膿腐作臭者,惟補氣血;腐盡則臭自止;忌用止臭藥。
白話文:
肥胖的人,如果膿很多,表示傷口裡的肉還沒完全腐爛,所以膿才多;瘦弱的人,如果膿很少,反而表示傷口裡的肉已經腐敗的很嚴重了。膿出的很多,而且身體持續高燒不退,這種情況很難治療。因為毒素轉變成膿,就像傷寒病發汗一樣,如果發汗後反而更加高燒,就表示傷寒已經轉壞了。如果身體虛弱的人已經化膿,必須先補養身體。例如膿流出一碗,就必須服用三錢人參來補充元氣,如果元氣更加虛弱,就更要大量補養。如果補養的量不夠,可能還會產生其他病症,更何況完全不補養呢。所以說,如果沒有補養身體,禍患常常會在傷口結痂之後發生。膿液剛開始是濃稠的白色,接著會變成像桃花一樣的紅色,最後變成淡紅色的水,這才表示膿液排乾淨,傷口開始長出新肉。如果膿液腐敗發臭,就應該補養氣血,等到腐敗的組織都排乾淨,臭味自然就會停止,不要使用止臭的藥物。
2. 論血
瘡口出血。或漸大而不斂者。氣不守血也。故云潰而出血不作膿者死。
白話文:
傷口出血,或是逐漸擴大而無法癒合的,這是因為氣無法固攝血液。所以說傷口潰爛出血卻沒有膿液產生的,就會死亡。
3. 論瘡口
肉赤而不斂,及膿多而帶赤者,為血虛有熱,宜八珍湯加丹皮。 肉黯而不斂者,為陽氣虛寒,宜十全大補湯加白蘞。 瘡口皮白,綻而不收者;及久不合口,肉多膿少者;再,瘡無血色,四圍血暈不散者,皆由風寒外襲,或涼藥太過,致使氣血不潮;俱用參、耆補之,桂、附溫之。
艾湯滌之;神燈照之;桑柴烘之。 瘡口開大膿清不生肌者,裡虛也,峻補之;恐生變症。 再,瘡口開大由七情、房勞、穢氣所致者,用白鹽、皂角燒存性為末;發熱者,茶清調敷;不發熱者,薑、醋調敷四圍,立效。 由砒、硇蝕藥所致者,用皮硝、靛花水敷。 瘡口緊硬,貼膏無膿者,風毒也,蠍蚣散摻之。(見去腐門)
瘡口發癢,用細茶、食鹽湯洗之;或以細鹽摩口四圍自止。 肉雖長,其色紫者,遺毒也;地榆湯、活血散敷之。 瘡口已合,誤犯房勞或暴怒,復崩潰者,仍助氣血,瘡口易收;乃熱毒所致,必防流注之患。
白話文:
傷口呈現紅色且無法癒合,以及膿液多且帶紅色的情況,是屬於血虛有熱的現象,應該使用八珍湯加上丹皮來治療。傷口呈現暗淡顏色且無法癒合的情況,是屬於陽氣虛寒的現象,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加上白蘞來治療。傷口周圍皮膚呈現白色、裂開且無法收口,以及長期無法癒合、肉多膿少的情況,還有傷口沒有血色、周圍血暈不散的情況,這些都是由於風寒外邪侵襲,或是使用了過多的寒涼藥物,導致氣血不暢,都應該使用人參、黃耆來補氣,使用桂枝、附子來溫陽,用艾草湯來清洗,用神燈來照射,用桑木柴來烘烤。
傷口開口大、膿液清稀且無法長出新肉的情況,是屬於體內虛弱的表現,應該大補元氣,但要注意可能產生其他病變。傷口開口大,是因為情緒波動、性生活過度、受到污穢之氣所導致的情況,可以使用白鹽、皂角燒成灰,磨成粉,如果伴隨發熱,就用茶水調和敷在傷口上,如果不發熱,就用薑、醋調和敷在傷口周圍,效果會很快。如果是因為砒霜、硇砂等腐蝕性藥物所導致的傷口,就用皮硝、靛花水來敷。傷口緊硬,貼藥膏也沒有膿液的情況,是屬於風毒,可以使用蠍蚣散來塗抹(詳見去腐門)。傷口發癢,可以用細茶、食鹽水來清洗,或是用細鹽摩擦傷口周圍,就能止癢。
肉雖然長出來了,但是顏色呈現紫色,表示還有餘毒,可以使用地榆湯、活血散來敷。傷口已經癒合,卻因為不當的性生活,或是突然暴怒導致傷口再次破裂的情況,還是要幫助氣血恢復,傷口就容易癒合。傷口容易收口,但是因為是熱毒所導致的,一定要注意可能會併發其他流注之症。
4. 生肌
肌肉者脾胃之所主。收斂遲速,由氣血之盛衰。惟補脾胃,此內治也。腐不盡,不可以言生肌;驟用生肌,反增潰爛。務令毒盡,則肌自生。加以生肌藥,此外治也。肌生如榴子紅豔,或有白膜為善。若肌白而平,且無紋理;或膿清穢氣,為毒連五臟,氣血枯竭也。危。
白話文:
肌肉的生長是由脾胃所主導的。肌肉組織的收縮與癒合速度,取決於氣血是否旺盛。因此,要促進肌肉生長,最根本的方法是調理脾胃,這是從內部治療的方法。如果壞死的組織沒有清除乾淨,就不能談論肌肉的再生。如果急著使用生肌藥,反而會加劇潰爛。務必要讓毒素完全排除,肌肉自然就會生長出來,再配合外用的生肌藥,這是從外部治療的方法。肌肉新生的樣子,應該像石榴子一樣呈現紅潤光澤,或者覆蓋一層薄薄的白色膜狀物,這都是良好的現象。如果新生的肌肉顏色蒼白平滑,沒有紋理,或者流出清稀且帶有惡臭的膿液,就表示毒素已經侵入到五臟,氣血也已經衰竭,情況非常危險。
5. 驗膜
潰瘍驗膜。用軟薄綿紙封瘡口。令患者用意呼吸之。紙不動者。未透膜也。忌用嚏法。恐鼓破膜不救。
白話文:
檢查潰瘍是否傷及內膜的方法。用柔軟輕薄的棉紙覆蓋在潰瘍傷口上,讓患者嘗試用意識控制呼吸。如果棉紙沒有移動,就表示潰瘍還沒有穿透內膜。檢查時禁止使用噴嚏的方法,因為可能會震破內膜,導致無法救治。
6. 症變
陽症變而為陰者,草醫涼藥之過也。於十一日之前,未有膿時,投溫中健脾之藥;如不應,為純陰;不治。至十五日之後已出膿時,投托里溫中湯及十二味異功散;輕者,十全大補湯倍加參、耆、桂、附以救之。須得瘡熱作痛,膿出食進,身溫脈起為吉。所為原本於陽者,故生。
陰症變而為陽者,大方熱藥之驟也。雖得微腫、微紅、微痛、微膿,終不似真陽紅活。亦不得稠厚黃膿。其瘡不久復歸陰矣。所為原本於陰者,故死。
白話文:
症變
陽性的病症轉變成陰性的病症,通常是因為庸醫誤用寒涼藥物所導致。如果在發病十一日之前,尚未出現化膿時,使用溫補脾胃的藥物治療卻沒有效果,就代表病症已經轉為純陰,屬於無法治癒的狀況。如果是在發病十五日之後,已經開始化膿時,可以使用托里溫中湯或是十二味異功散來治療,病情較輕者,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加倍人參、黃耆、肉桂、附子來挽救。必須觀察到瘡瘍發熱疼痛,膿液排出後食慾恢復,身體回溫且脈象有力,這樣才是好的徵兆。本來屬於陽性的病症,這樣才能夠好轉。
陰性的病症轉變成陽性的病症,通常是因為急於使用大量熱性藥物所導致。即使出現輕微的腫脹、微紅、微痛、微膿等症狀,最終仍然不像真正陽症那樣紅潤有活力,也不會有濃稠的黃色膿液。這種瘡瘍很快就會再度轉回陰性狀態,本來屬於陰性的病症,因此通常會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