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二 (6)
卷二 (6)
1. 瘰癧
瘰癧,結核於頸前項側之間。小者為瘰。大者為癧。連續如貫珠者為瘰癧。始起於少陽經。次延及於陽明經頰車等處。再久之則延於缺盆之下。形長如蛤。色赤而堅。痛如火烙。屬三焦經。名曰馬刀。又甚於癧也。此由三焦肝膽三經怒火風熱血燥而生。或肝腎二經風熱虧損所致。
白話文:
瘰癧,是一種生長在頸部、前胸和側面部位的結核病。小一點的叫做瘰,大一點的叫做癧,一串串像連在一起的珍珠似的,叫做瘰癧。這種病首先起源於少陽經,然後蔓延到陽明經的頰車等處,時間長了還會蔓延到缺盆的下面。形狀長得像蛤蜊,顏色發紅而且堅硬,疼痛像火烙一樣。這屬於三焦經,也叫馬刀。比癧還要嚴重。
這種病是因三焦、肝膽三條經絡的怒火、風熱、血燥而引起的,或者是肝腎兩條經絡的風熱虧損所導致的。
初起寒熱焮痛者。此肝火風熱而氣病也。用小柴胡湯。加膽草、梔子、芍藥、當歸。因怒腫痛或發熱者。用小柴胡湯。加青皮、木香、桃仁、紅花。若寒熱止而核不消者。此肝火燥而血病也。用加味逍遙散以清肝。六味地黃湯以滋腎。如肝脈弦緊腎脈洪數者。由腎水不能生肝也。
白話文:
-
初期出現寒熱交替、疼痛加劇的症狀:這是由於肝火風熱引起的氣血痹阻所致。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並加入膽草、梔子、芍藥、當歸等藥材。
-
由於憤怒導致腫痛或發熱: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並加入青皮、木香、桃仁、紅花等藥材。
-
寒熱症狀消失,但腫塊仍未消散:這是由於肝火燥烈、血瘀所致。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來清肝,六味地黃湯來滋補腎陰。
-
如果肝脈弦緊,腎脈洪數:這是由於腎水不能滋養肝陰所致。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來滋補腎陰,小柴胡湯來疏肝解鬱。
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以滋化源。如痰盛痞滿右關脈弦者。此脾土虛而肝木乘之也。用六君子湯加芎、歸。次仍用補中益氣湯。至將潰已潰。用神效栝蔞散、益氣養榮湯。間服之。如潰之膿清者。須大補之。機云。此不因膏粱丹毒火熱之變。由虛勞氣鬱之所致。治宜補形氣。
白話文:
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來滋補化生。如果痰盛痞滿,右關脈弦的,這是脾虛而肝旺所致。用六君子湯加芎、歸。然後仍然用補中益氣湯。到了將要潰爛、已經潰爛的時候,服用神效栝蔞散、益氣養榮湯。間隔服用。如果潰爛的膿清澈的,需要大量滋補。名醫機要匯編說:這個不因為膏粱丹毒火熱的影響,是由於虛勞,氣鬱所致。治療應該補益形氣。
開鬱結。調經脈。瘡自消散。不待汗之下之而自愈也。是以始終之治。惟以補氣血以滋化源。慎用追蝕悍怕等藥。雖然若至膿稠時必用追蝕等藥一劑。癧毒去而瘡口自斂。諸癧已消。惟一核尚存者。必用追蝕藥一服。其核自消。若氣血壯而脈沉實者。即用追蝕藥一服。毒一下。
白話文:
疏通鬱結,使經脈通暢,瘡口自然消散,無需用發汗或泄瀉的方法治療就能自愈。因此,始終的治療方法只有補養氣血,滋養化源,謹慎使用追蝕、悍怕等藥物。雖然如此,如果膿液粘稠,就必須使用追蝕等藥物一劑,使毒氣消散,瘡口自然收斂。如果諸瘡已消,只有一個核還存在,也必須使用追蝕藥一服,使核自然消散。如果氣血旺盛,脈沉實,也可以使用追蝕藥一服,使毒氣一下就消散。
隨服補劑調理。蓋瘰癧之毒。莫不有根。地膽斑蝥。制度有法。能使其根從小便中出。雖曰悍怕。能助王道之治。相濟成功。是在治者神而明之。變而通之。然非概用之通論也。獨婦人患此者居多。蓋因其性急躁。其氣怫鬱。其心執滯而然也。若小兒則內無七情所幹。是由外受風熱氣血相搏所致。
白話文:
服用內服藥物進行調理。瘰癧的毒素,肯定有根源。地膽和斑蝥,有規範的使用法,可以讓它的毒素從小便中排出。儘管有人說這些藥物很猛烈、可怕,但它們能夠幫助正氣的運作,使治療順利成功。關鍵在於醫師要靈活運用,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變化,而不是一概而論。然而,女性患者患此病的人較多。這可能是因為她們性情急躁、情緒鬱結、心思執著所致。如果是兒童,則可能是因為內心沒有七情幹擾,卻受到外界的風熱侵襲,導致氣血交搏所致。
忌用燥毒等藥。宜大聖散、連翹丸、天竺黃丸。調其內併兼外治。自然獲效。有嬰兒落草時項間即有三五枚者。緣兒於胞中其母多怒。兒稟其氣所致。當治其母。用藥同前。
白話文:
避免使用燥熱、有毒的藥物。適宜使用大聖散、連翹丸、天竺黃丸。調整身體內在的病因,同時兼顧外在的治療。自然能夠收到療效。有的嬰兒出生時,脖子上就有三到五個增生物。這是因為嬰兒在子宮裡,其母親經常生氣,嬰兒受到其氣的影響所致。應治療其母親,使用的藥物與上述相同。
書有風毒熱毒氣毒之異。瘰癧筋癧痰癧之殊者。俱發於項而相似。惜乎未詳。予為癧由內傷所致。其形小。其發緩。無疼痛。計以月年。毒由外感所致。其形大。其發暴。多腫痛。日不待時為異耳。治癧則從本門調理。治毒則於項部門參考。
白話文:
書中提到了風毒、熱毒和氣毒這三種不同的疾病,而瘰癧、筋癧和痰癧這三種疾病雖然都發生在頸部,但卻各有不同。可惜的是,古人對這些疾病的認識並不詳細,但我認為癧是內傷引起的,它的形狀較小,發病緩慢,沒有疼痛感,可能需要幾個月或幾年才能痊癒;而毒是外感引起的,它的形狀較大,發病迅速,常常伴有腫痛,可能在一天內就發作,這是兩者的主要區別。治療癧應該從根本入手,調理身體狀況;而治療毒則應參考頸部的相關部位。
以形而言之。生左耳根名蜂窠癧。生右耳根名惠袋癧。遇怒即腫名氣癧。核痛紅腫名血癧。筋縮如貫珠者名筋癧。小而多癢名風癧。繞項生者名蛇盤癧。頷紅腫痛名燕窩癧。延及胸腋者名瓜藤癧。延及遍身紅活易潰者名痰癧。生乳旁兩胯軟肉等處。名𤷍瘍癧。灌注四肢遍身自潰相穿者名流注癧。
白話文:
從外形上來說,生在左耳根部,狀如蜂窩的癤腫,叫做「蜂窠癧」。生在右耳根部,狀如布袋的癤腫,叫做「惠袋癧」。遇怒而腫脹的癤腫,叫做「氣癧」。核仁疼痛,紅腫的癤腫,叫做「血癧」。筋縮如貫穿珠子一樣的癤腫,叫做「筋癧」。小而多癢的癤腫,叫做「風癧」。繞著頸項生的癤腫,叫做「蛇盤癧」。頷下紅腫疼痛的癤腫,叫做「燕窩癧」。延及胸腋,狀如瓜藤的癤腫,叫做「瓜藤癧」。延及全身,鮮紅活潑,容易潰破的癤腫,叫做「痰癧」。生在乳旁、兩胯軟肉等處的癤腫,叫做「𤷍瘍癧」。灌注四肢、遍身,自行潰破,相互穿連的癤腫,叫做「流注癧」。
以上諸癧。推之動。為無根。屬陽。宜兼外治。如後方針灸敷貼蝕腐吸膿等法是也。膿稠者易治。膿清者難治。無膿者不治。獨生一個在囟門者名單窠癧。一包十數個者名蓮子癧。核上堆核者名重臺癧。堅硬如磚者名門閂癧。形如荔枝者名石癧。如柱木者名木癧。如黃豆結簍者名鎖項癧。
白話文:
上面所說的各種瘡癤,都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的。它們沒有根,屬於陽症,宜內外兼治。如後方所述的針灸、敷貼、腐蝕、吸膿等方法。膿液稠厚者容易治癒,膿液清稀者難以治癒,沒有膿液者不能治癒。單獨生長在囟門上的瘡癤,叫做單窠瘡癤。一包生十多個的,叫做蓮子瘡癤。一個核上堆著一個核的,叫做重臺瘡癤。堅硬如磚塊的,叫做門閂瘡癤。形狀像荔枝的,叫做石瘡癤。像柱木一樣的,叫做木瘡癤。像黃豆結成的簍子一樣的,叫做鎖項瘡癤。
如鼠形者名鼠癧。以上諸癧。推之不動。為有根。屬陰。皆不治之症也。切忌針砭及追蝕等藥。致難收斂。
按上症宜究其原。施其治。稽其形。命其名。從本引末。針灸隨宜。方能獲效。非易易也。
白話文:
如果病症的形態像老鼠,就叫做鼠癧。上述各種癧病,如果推按不動,說明它有根,屬於陰性,都是難以治癒的病症。絕對要避免使用針刺、砭石以及腐蝕性的藥物,以免導致病情難以收斂。
對於上述症狀,應當探究其原因,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觀察其形態,給予正確的命名,從根源上治療到末端,根據情況適當使用針灸,這樣才能獲得療效,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 瘰癧主治方
加味小柴胡湯,治肝膽二經部位熱毒瘰癧。及一切瘡瘍。發熱潮熱。並小腹脅股結核囊癰便毒。或耳內耳下生瘡。
白話文:
加味小柴胡湯,適用於治療肝膽二經位置的熱毒瘰癧、以及一切瘡瘍、發熱潮熱,以及小腹脅股部位的結核、囊腫、瘡毒,或者耳內、耳下的瘡瘍。
柴胡,黃芩(炒各二錢),人參,半夏,膽草,梔子,當歸,白芍(各錢二分),甘草(六分),
用生薑三片。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溫服。
白話文:
柴胡、炒黃芩(各二錢)、人參、半夏、膽草、梔子、當歸、白芍(各一錢二分)、甘草(六分)。
加味逍遙散,治婦人血虛。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忡頰赤。口燥咽乾。發熱盜肝。食少嗜臥。及血熱相摶。月水不調。寒熱如瘧。臍腹作痛。並治室女血弱。榮衛不調。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川芎蒸等症。
白話文:
加味逍遙散,用於治療婦女血虛症狀,包括:
- 五心煩熱:手掌、腳掌和前胸後背均有灼熱感。
- 肢體疼痛:四肢疼痛。
- 頭目昏重:頭部感覺昏沉重。
- 心忡頰赤:心悸、臉頰發紅。
- 口燥咽乾:口乾、咽喉乾燥。
- 發熱盜汗:身體發熱並盜汗。
- 食少嗜臥:食慾不振、喜歡睡覺。
也可用於治療血熱證,包括:
- 月水不調:月經不調。
- 寒熱如瘧:像瘧疾一樣發冷發熱。
- 臍腹作痛:臍部和腹部疼痛。
此外,加味逍遙散還可以治療室女血弱症,包括:
- 榮衛不調:氣血運行不暢。
- 痰嗽潮熱:咳嗽、潮熱。
- 肌體羸瘦:身體瘦弱。
加味逍遙散中的藥材包括: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
- 白芍: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 薄荷: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
加味逍遙散是一種中醫經典方劑,具有養血活血、調經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臨牀上廣泛用於治療婦女血虛症、血熱證和室女血弱症。
當歸,白芍,白朮,茯苓,柴胡(各一錢),薄荷(五分),甘草(六分),丹皮(七分),香附(八分),有熱。加黃芩(五分),生薑(三片),紅棗(二枚)
白話文:
當歸、白芍、白朮、茯苓、柴胡(各五公克),薄荷(二公克),甘草(三公克),丹皮(三點五公克),香附(四公克),如果有熱症,可以加黃芩(二公克),生薑(三片),紅棗(二顆)。
用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溫服。
加味八珍湯,治瘰癧虛弱者甚驗。
白話文:
用兩杯水煎煮,煮到剩下八分滿,飯後溫熱服用。加味八珍湯對於治療體質虛弱的瘰癧非常有效。
白朮(一錢五分),人參,茯苓,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陳皮,貝母,桔梗,何首烏,射干(各一錢),黃耆(八分),連翹(七分),玄參(七分),金銀花(一錢),夏枯草(二錢),山茲菇,甘草(各五分)
用水二鍾。酒一鍾。煎八分。臥時服。
家傳消癧丸
白話文:
白朮(15公克),人參、茯苓、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陳皮、貝母、桔梗、何首烏、射干(各10公克),黃耆(8公克),連翹(7公克),玄參(7公克),金銀花(10公克),夏枯草(20公克),山茲菇、甘草(各5公克)。
天花粉(搗爛水浸三日取沉者曬乾用四兩),綠豆粉(四兩用薄荷葉蒸過),香附米(童便浸二兩),貝母(一兩),茯苓(一兩),白朮(一兩),柿霜(四兩),牛皮膠(三兩),牡蠣(煅),百合,山茲菇,杏仁(各二兩),細茶,粉草(各一兩),青黛(六錢),硼砂(三錢),白礬(二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綠豆大。每日二服。每服二錢。俱白滾水送下。
白話文:
天花粉(搗爛後浸泡在水中三天,取沉澱物曬乾,用四兩),綠豆粉(四兩,用薄荷葉蒸過),香附米(用童便浸泡二兩),貝母(一兩),茯苓(一兩),白朮(一兩),柿霜(四兩),牛皮膠(三兩,煅燒過),百合,山茲菇,杏仁(各二兩),細茶,粉草(各一兩),青黛(六錢),硼砂(三錢),白礬(二兩)
消癧單方,用蛇遊草。南人呼為過山龍。北人呼為娘娘拳頭。即茜草苗也。別名地蘇木。秋月採梗葉。冬月取子。每二斤浸乾燒酒十斤。入瓷罐內封口。重湯煮三香。埋土內七日。取酒。早晚各飲一二杯。
未潰者即消。已潰者速愈。
白話文:
消癧單方:
使用蛇遊草。
南方人稱其為「過山龍」,
而北名人則稱其為「娘娘拳頭」。
其實,它就是「紫草苗」的另一個名字。
秋季,採摘其嫩葉。
冬季,再將其子取出來。
每兩斤紫草苗浸泡於十斤乾燒酒中。
將其放入瓷罐裡,並將其封口。
再以重湯煮三香。
隨後,將其埋入土中七天。
取酒,早晚各喝一到兩個杯子。
又方,甘草四兩生薑取汁四兩二味。入四料南酒瓶內。取白花菜汁(即鮮夏枯草汁)搗爛絞汁入瓶。以瓶滿為度。封口。重湯煮一香。取出去渣。食後服。二服即消。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取生甘草四兩、生薑汁四兩,兩者放入四料南酒瓶內,再取白花菜汁(即鮮夏枯草汁),搗爛後絞出汁液,倒入瓶內,直到瓶子滿為止,並封住瓶口。將藥瓶放入鍋中隔水煮一炷香的時間,取出後去除渣滓,飯後服用。服用兩次即可痊癒。
瘰癧拔根方,斑蝥七個。去頭足並翅。同糯米炒。以米黃黑色為度。取貓為末聽用。用雞蛋一個。鑽一孔。用銀簪攪勻。入斑蝥末於內。再攪勻。另取雞子殼補口。綿紙黏固。再用粗紙包七層。水濕透聽用。取土茯苓四兩。擇小而扁者為佳。若長而大者名為奶肩。有毒。故不用。加菜豬肉半斤。煎湯聽用。於五更時。將藥蛋用粗糠火煨熟。乘熱食之。以前土茯苓肉湯送下。三日後。小腹脹痛。以益元散推之。如尚未利。再飲熱水摧之。毒根從小便下。形如圓眼如爛肉。其根下。其癧自消。甚驗。或以木通、滑石、青黛之類導之。青黛善解斑蝥之毒。
瘰癧灸法,宜灸肘尖七壯。三次除根。
一灸金門穴二七壯。一灸脊十一椎。對臍是穴。灸九壯。
白話文:
《拔除瘰癧的偏方》
要用七個斑蝥,去掉頭、腳和翅膀,和糯米一起炒,直到米變成黃黑色為止。再將貓糞磨成粉末備用。用一個雞蛋,鑽一個小孔,用銀簪攪拌均勻,再加入斑蝥末,再次攪拌均勻。另取雞蛋殼將孔補上,用棉紙粘牢,再用粗紙包七層,用水浸濕備用。取四兩土茯苓,選擇小而扁平的最好,如果長而大的叫奶肩,有毒,不能用。再加半斤豬肉和蔬菜,一起熬湯備用。在五更天時,將藥蛋用粗糠火煨熟,趁熱吃下,然後用土茯苓肉湯送服。三天後,小腹會脹痛,用益元散推拿來緩解。如果還沒有通便,再喝熱水來幫助排出毒素。毒根會從小便中排出,形狀如圓眼爛肉,其根部在下面。瘰癧就會自行消散,非常有效。有時候還可以使用木通、滑石、青黛等藥物來幫助排毒。其中,青黛可以很好地去除斑蝥的毒性。
陵漢章用土炒穿山甲、斑蝥等分。和艾為炷。黃豆大。於患處隔蒜灸之。或明灸之。予用陽燧錠子於核上灸七壯。貼紺珠膏。出水些須。其核即消。
馬刀堅硬如石。痛引頸項者。灸劍巨穴三七壯。
白話文:
陵漢章把穿山甲和斑蝥等分成若干份,和艾草一起做成艾炷,大小像黃豆。放在患處,隔著大蒜進行灸療。或直接在患處進行灸療。我用陽燧錠子在患處灸了七壯,然後貼上紺珠膏。患處流出了一些水,腫塊很快就消散了。
凡灸後其核不消者。須塗蝕藥。以除其根。腐去其核方能收口。如三品一條槍、貴金錠子之類。
白話文:
凡是灸後艾炷的痕跡沒有消失的,必須塗抹腐蝕的藥物。以去除其根源。腐爛除去艾炷的痕跡才能收口癒合。像三品一條槍、貴金錠子之類的藥物。
瘰癧敷藥,用獨核肥皂子。擇新到者。用好醋浸一宿。次日文火煮透。搗爛如泥。罨腫處發。微腫微痛。漸消。
白話文:
敷藥治療瘰癧,可以使用獨核肥皂子。選擇新鮮的肥皂子,用好的醋浸泡一夜。第二天用文火煮透,搗爛成泥狀,敷在腫脹的部位。可能會出現輕微的腫脹和疼痛,但腫脹會逐漸消退。
癧瘡吸膿法,治癧瘡久潰。淋漓不能收口。先用木綿做圈。圍墊瘡口。次用小錫葫蘆。或竹筒。要三個聽用。取乾燒酒斤半、大黃一兩煎滾。傾入葫蘆內。浸滾水中煮。酒滾即傾出。急合於瘡口上。吸取其膿。少時取起。又將別個葫蘆照樣合之。如式輪流。合吸五七十次。以見鮮血為度。次用絲綿燒灰敷口。自愈。其相連未潰者。經此一吸。亦隨而愈矣。
白話文:
膿瘡吸膿法,治療膿瘡很久沒有好,膿水不斷流,傷口不能癒合。首先用棉花做一個圈,圍在瘡口。然後用小錫葫蘆或竹筒,要三個備用。取乾燒酒一斤半、大黃一兩煎滾。倒入葫蘆內,浸入滾水中煮。酒滾了就倒出來,立即合在瘡口上,吸出膿液。過一會兒取下來,再用另一個葫蘆照樣合上去。如此輪流,合吸五七十次,以吸出鮮血為度。然後用絲綿燒灰敷在瘡口上,自然會好。那些相連的還沒潰爛的,經過這次吸膿,也會跟著好了。
洗癧瘡方,破爛頑腐。久不收口者。
麻油煎滾。乘熱用綿裹指尖蘸油。熱抹患處十數次。次用生肌等藥。
白話文:
洗癬瘡的方子,適用於那些破損頑固、長時間無法愈合的情況。
將麻油加熱至沸騰,趁熱用棉花包裹手指尖蘸取油,然後趁熱在患處反覆塗抹十幾次。之後再使用生肌等藥物。
一用雄黃,白礬,硃砂(各一兩),真阿魏(六錢),為末。每用三五錢。沖滾水二大鐘洗之。
白話文:
-
將雄黃、白礬、硃砂(各一兩)、真阿魏(六錢)磨成粉末。
-
每次使用三五錢的粉末。
-
用兩大鐘滾燙的水沖洗患處。
搽癧瘡單方,陳年醬瓜蒂。隨瘡口大塞之。極痛。須忍之。半日取出。瘡自痊愈。
一用豬膽汁加輕粉末少許。令勻。不時塗之。瘡痛流黃水。久久痊愈。
白話文:
治瘡單方:用陳年醬瓜的瓜蒂,隨瘡口大小塞入。會很痛,必須忍耐。半日後取出,瘡自然痊癒。
一搗馬齒莧敷之。一取葛條燒存性為末。香油調敷。
白話文:
全部研成末。放入小罐中。用木炭火燒紅罐子,直到冒青煙就停止加熱。白煙冒起一會,上下罐子都變紅時,就停止加熱,將罐子放置在地上。過一晚上後取出,約有淨末一兩。加入明雄黃二錢四分,乳香一錢二分。混合搗成細末,用稠糊調成膏狀,搓成像線一樣的條狀,陰乾。凡是遇到上述症狀,有孔洞的部位,將藥條塞入孔中。沒有孔洞的部位,先用針刺出孔洞,早晚各塞藥二次。塞藥三四天後,孔洞較大的部位,每次塞十幾條藥條。
三品一條槍,治瘰癧疔毒。發背腦疽等症。
明礬(二兩),白砒(一兩五錢),
共為末。入小罐內。炭火煅紅。青煙盡。白煙起片時。約上下通紅。住火置地上。一宿取出。約有淨末一兩。加明雄黃二錢四分。乳香一錢二分。共為細末。厚糊調稠。搓條如線。陰乾。凡遇前症。有孔者。絍入孔內。無孔者先用針放孔。早晚插藥二次。插至三四日後。孔大者每插十餘條。
至七日。患孔藥滿足方住。以後患處四邊裂開大縫。共至十四日前後。其疔核瘰癧痔漏諸管。自然落下。隨用對症藥敷。絳珠膏生肌。
白龍膏,貼鼠瘡立驗。
白話文:
到第七天。孔藥服滿後才停止服用。之後患處四面裂開大縫。共計十四天前後。疔核、瘰癧、痔漏等管道,自然脫落。隨即使用對症藥敷。絳珠膏生長新肉。
麻油(二十兩),大附子(二個),穿山甲(十片),杏仁(五十粒),槐白皮(一片)浸十餘日。煠枯濾去渣。入血餘一團。蝦蟆一個。白花蛇一條。徐徐煎化。再濾渣淨。入飛黃丹十兩。成膏。加乳香沒藥各二錢。
紺珠膏,瘰癧已潰未潰(見首卷膏藥門。)
白話文:
麻油(20兩),大附子(2個),穿山甲(10片),杏仁(50粒),槐白皮(1片),浸泡數天。煮沸後過濾去除渣滓。加入血餘一團。蝦蟆一隻。白花蛇一條。慢慢煎煮溶化。再次過濾去除渣滓。加入飛黃丹10兩。製成膏狀。加入乳香、沒藥各2錢。
原膏內倍用阿魏、麝香。再加蟾酥、銅綠。
大聖散,治小兒風毒瘰癧。癮疹風丹。
白話文:
原來膏方內已大量使用了阿魏、麝香。再加蟾酥、銅綠。
羌活,升麻,薄荷,防風,荊芥,玄參,黃芩,大黃,甘草,或加連翹
等分。水煎服。
連翹丸,治小兒瘰癧。
白話文:
羌活:羌活有祛風濕、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頭痛、牙痛等症狀。
升麻:升麻有昇陽舉陷、祛風通絡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中風等症狀。
薄荷:薄荷有清熱解暑、消炎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
防風:防風有祛風解表、止痛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牙痛等症狀。
荊芥:荊芥有祛風解表、消炎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
玄參:玄參有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
黃芩:黃芩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黃疸、痢疾、濕熱瘡毒等症狀。
大黃:大黃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便祕、痢疾、腸炎等症狀。
甘草:甘草有補氣益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
連翹:連翹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瘡毒等症狀。
連翹,獨活,桑白皮,白頭翁,丹皮,防風,黃柏,淡豆豉,肉桂,秦艽(各五錢),海藻(一錢五分)
為末。蜜丸。用燈心湯下。
白話文:
連翹、獨活、桑白皮、白頭翁、丹皮、防風、黃柏、淡豆豉、肉桂、秦艽(各三錢七分五釐),海藻(九公分)
天竺黃丸,治小兒身熱咳嗽。氣喘痰壅。並急慢驚風。今取之治瘰癧痰核。其功甚捷。
白話文:
天竺黃丸可以治療小兒發燒咳嗽、氣喘痰壅,以及急慢驚風。現在取用它來治療瘰癧痰核,效果非常顯著。
南星,半夏(各二兩),天花粉,貝母(各一兩)
合一處。用薑湯煮過。炙乾為末。煉蜜丸。用燈心湯送下。
白話文:
南星和半夏各取二兩,天花粉和貝母各取一兩,混合在一起。用姜湯煮過之後,烤乾並研磨成粉末。然後用煉製的蜂蜜製成丸劑,服用時用燈心草煮的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