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二 (3)
卷二 (3)
1. 面部主治方
犀角升麻湯,治頰瘍。並治唇口、頰車、鬚髮、鼻頞等處腫痛諸症。
犀角(二錢五分),升麻(一錢七分),羌活(一錢二分),防風,川芎,白芷,白附子,黃芩(各八分),甘草(生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清陽散火湯,治骨槽風。
牛蒡子,防風,荊芥,薄荷,黃芩,龍膽草,黃連,貝母
水煎。食遠服。
升桔湯,治骨槽風。並咽喉耳痛。
升麻,桔梗,昆布,連翹,射干,甘草(等分)
水煎。食遠溫服。
葛根牛蒡子湯,治時毒。脈浮數者邪在表也。
升麻,葛根,牛蒡子,麻黃,連翹,玄參,桔梗,甘草(等分)
水二鍾。生薑二片。煎八分。食遠熱服。一加貫眾、淡豆豉。
雙解消毒散,治大頭風脖子腫。
黃芩,梔子,連翹,薄荷,甘草,大黃,麻黃,羌活,白芷,防風,荊芥,射干,蒼朮,當歸,川芎
用生薑三片。水二鍾。煎一鍾。食遠熱服。
托裡溫經湯,治時毒。在冬月脈浮緊者宜服。
麻黃(二錢),防風(二錢),升麻(四錢),葛根(二錢),歸身(二錢),蒼朮(一錢),人參(一錢),白芍(一錢五分),甘草(一錢五分)
水二鍾。先煎麻黃。令沸去沫。再下余藥。煎一鍾。溫服蓋被。俟汗出。則腫自消。
立消散,治大頭風頭面虛腫如泡。
草烏(一兩),白芨,甘遂(各一兩),小良薑(三錢),甘草(三錢),麝香(一錢)
為末。用蒼耳搗汁。加醋調勻。雞翎蘸掃腫處。立消。
搐鼻通氣散,治時毒焮腫。咽喉不利者。用此取嚏以瀉其毒。
玄胡索,玄參(各三錢),牙皂,川芎(各二錢),細辛,藜蘆,草烏(各一錢),鬧羊花(六分)
為末。用紙捻蘸藥。送入鼻內。取嚏為度。每日三次。以嚏出膿者必愈。無嚏者不治。
清涼消毒散,治面發毒。
天花粉,白芨,黃柏,山茲菇,烏藥,雄黃,乳香,麝香
上為末。用雞子清和蜜水調敷。
火醋錠子,治面上熱瘡。身上熱癤。
大黃用醋浸曬九次。和為錠。火酒磨塗。
黑牛散,治痄腮初起壯實者。
黑牽牛(一兩)
捶碎。米醋二鍾。煎一鍾。露一宿。空心溫服。
二金散,治金腮。瘡蝕透腮頰者。
鬱金,雞內金(等分)
為末。先用鹽湯盥漱淨。摻之。
蒸法,治金腮癝毒痄腮。久不合口而成漏者。
用面作井圈。圍黏瘡口。勿令漏泄。次摻護心散於瘡口內。再次入藥油於井內。令滿。用紙條做捻燃之。初用一條。加至三四條。預用絹帕朦臉。以防油爆。蒸至好肉方痛。根有幾處則痛有幾處。至大痛時。以水濕紙滅燈。勿令口吹。俟痛稍止。再燃如前。以油干為度。去面井。
用地骨皮煎湯一碗。布蘸湯滴於瘡口內。以滴湯盡為度。用敷藥敷四圍。以珍珠散摻瘡口內。黑膏蓋之。俟膿干時加象皮。未收口。內服托裡等藥。
護心散
雄黃(三錢),珍珠(二錢),血竭(二錢),乳香,沒藥,兒茶,象皮,龍骨,赤石脂(煅各一錢),麝香,冰片(各五分)
共為末聽用。又於蒸洗時服三五分。立能止痛。
藥油方
黃連,黃柏,連翹,當歸,芍藥,生地(各五分)
用香油一杯。文火煎枯。絹濾渣聽用。
敷藥方
薑黃,雄黃,大黃,黃柏,黃連(等分)
為末。米醋調敷四圍。
白話文:
面部主治方
犀角升麻湯,治療臉頰的瘡瘍,也治療嘴唇、臉頰、下巴、鬍鬚、頭髮、鼻子等部位的腫痛。
- 藥材:犀角(2.5錢)、升麻(1.7錢)、羌活(1.2錢)、防風、川芎、白芷、白附子、黃芩(各0.8錢)、甘草(生,0.5錢)。
- 用法:用水兩碗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清陽散火湯,治療牙齦腫痛(骨槽風)。
- 藥材:牛蒡子、防風、荊芥、薄荷、黃芩、龍膽草、黃連、貝母。
- 用法: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升桔湯,治療牙齦腫痛(骨槽風),也治療咽喉和耳朵疼痛。
- 藥材:升麻、桔梗、昆布、連翹、射干、甘草(等量)。
- 用法:用水煎煮,飯後溫服。
葛根牛蒡子湯,治療時疫引起的疾病,如果脈象浮而數,表示病邪在表。
- 藥材:升麻、葛根、牛蒡子、麻黃、連翹、玄參、桔梗、甘草(等量)。
- 用法:用水兩碗,加生薑兩片,煎煮至八分,飯後熱服。可加貫眾、淡豆豉。
雙解消毒散,治療大頭瘟(頭頸腫脹)。
- 藥材:黃芩、梔子、連翹、薄荷、甘草、大黃、麻黃、羌活、白芷、防風、荊芥、射干、蒼朮、當歸、川芎。
- 用法: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煎煮至一碗,飯後熱服。
托裡溫經湯,治療時疫引起的疾病,在冬天如果脈象浮而緊,適合服用。
- 藥材:麻黃(2錢)、防風(2錢)、升麻(4錢)、葛根(2錢)、當歸身(2錢)、蒼朮(1錢)、人參(1錢)、白芍(1.5錢)、甘草(1.5錢)。
- 用法:用水兩碗,先煎麻黃,煮沸後去除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一碗,溫服後蓋被子,等汗出,腫脹就會消退。
立消散,治療大頭瘟,頭面虛腫如水泡。
- 藥材:草烏(1兩)、白芨、甘遂(各1兩)、小良薑(3錢)、甘草(3錢)、麝香(1錢)。
-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蒼耳搗汁,加入醋調勻,用雞毛蘸取藥液塗抹在腫脹處,腫脹會立即消退。
搐鼻通氣散,治療時疫引起的紅腫,咽喉不適者,用此藥引發噴嚏來排出毒素。
- 藥材:玄胡索、玄參(各3錢)、牙皂、川芎(各2錢)、細辛、藜蘆、草烏(各1錢)、鬧羊花(6分)。
-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紙捻蘸取藥粉,塞入鼻腔,以打噴嚏為度。每日三次,若噴嚏排出膿液,則病必痊癒;若無噴嚏,則無法治療。
清涼消毒散,治療臉上發生的毒瘡。
- 藥材:天花粉、白芨、黃柏、山慈菇、烏藥、雄黃、乳香、麝香。
-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雞蛋清和蜂蜜水調勻塗敷。
火醋錠子,治療臉上的熱瘡和身上的熱癤。
- 藥材:大黃用醋浸泡、曬乾九次,然後磨成錠狀。
- 用法:用火酒磨取藥液塗抹。
黑牛散,治療腮腺炎初期,體質壯實者。
- 藥材:黑牽牛(1兩)。
- 用法:將藥材搗碎,用米醋兩碗煎煮至一碗,露天放置一晚,空腹溫服。
二金散,治療腮腺炎,瘡蝕穿透腮頰者。
- 藥材:鬱金、雞內金(等量)。
-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先用鹽水漱口清潔,然後將藥粉撒在患處。
蒸法,治療腮腺炎、癧毒、痄腮,久不癒合形成瘺管者。
- 用法:用麵粉做成井狀圈,圍住瘡口,不要讓藥液洩漏。先在瘡口內撒上護心散,然後在井內倒入藥油,填滿,用紙條做成捻子點燃,開始用一條,逐漸增加到三四條。預先用絹帕遮住臉部,以防熱油濺出。蒸到患處好肉開始疼痛,根部有幾處疼痛,就會有幾處疼痛。等到劇痛時,用水打濕紙張熄滅燈火,不要用嘴吹,等疼痛稍減,再點燃繼續蒸,直到油乾。去掉面圈,用生地骨皮煎湯一碗,用布蘸取藥湯滴在瘡口內,直到滴完。在瘡口四周敷上敷藥,在瘡口內撒上珍珠散,再用黑膏覆蓋。等膿液乾燥後,加入象皮。在尚未收口期間,內服托裡等藥。
護心散
- 藥材:雄黃(3錢),珍珠(2錢),血竭(2錢),乳香、沒藥、兒茶、象皮、龍骨、赤石脂(煅各1錢),麝香、冰片(各5分)。
-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備用。蒸洗時服用3至5分,能立即止痛。
藥油方
- 藥材:黃連、黃柏、連翹、當歸、芍藥、生地(各5分)。
- 用法:用香油一杯,用文火煎煮至藥材枯焦,用絹布濾去藥渣備用。
敷藥方
- 藥材:薑黃、雄黃、大黃、黃柏、黃連(等量)。
-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米醋調勻塗敷在患處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