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二 (2)
卷二 (2)
1. 頭部主治方
黃連消毒飲,治百會疽由膏粱之變者。惟宜苦寒。禁用芳香等藥。服後忌飲冷水。犯之作膿而效遲。
黃連,黃芩,黃柏(酒炒),人參,獨活,防風,藁本,甘草(炙),甘草梢,陳皮,防己,歸尾,蘇木(各五分),知母(酒炒四分),羌活,連翹,黃耆,歸身,生地(各一錢),桔梗(一錢),澤瀉(七分)
用水三鍾。煎鍾半。入酒少許再煎。食後服。
柴胡清肝湯,治鬢疽初起。毋論陰陽表裡。俱治。
川芎,當歸,白芍,生地,柴胡,黃芩,梔子,天花粉,防風,連翹,牛蒡子,甘草節(等分)
用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黃連消毒飲,這個方子是治療長在頭頂百會穴的癰疽,這種病通常是飲食太過豐盛導致的。治療原則是使用苦寒的藥物,絕對不能用芳香類的藥材。服藥後要忌喝冷水,否則會讓膿液產生,導致療效變慢。
藥方組成:黃連、黃芩、酒炒黃柏、人參、獨活、防風、藁本、炙甘草、甘草梢、陳皮、防己、當歸尾、蘇木(各五分)、酒炒知母(四分)、羌活、連翹、黃耆、當歸身、生地(各一錢)、桔梗(一錢)、澤瀉(七分)
用法:用水三碗,煎煮至剩一碗半,加入少量酒再稍微煎一下,飯後服用。
柴胡清肝湯,這個方子是治療長在鬢角的癰疽,不論是屬於陰證還是陽證,在表還是入裡,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
藥方組成:川芎、當歸、白芍、生地、柴胡、黃芩、梔子、天花粉、防風、連翹、牛蒡子、甘草節(各等分)
用法: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較久時服用。
2. 應用方
貴金丸,八味地黃丸,紺珠丹,神授衛生散,十全大補湯,托裡消毒散,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蠟礬丸,越鞠丸(俱見首卷),蟾酥丸,拔疔散(見疔門),神妙拔根方(見針門),加味逍遙散(見瘰癧),諸症灸法(見首卷),黃連救苦湯(見項部)
白話文:
貴金丸、八味地黃丸、紺珠丹、神授衛生散、十全大補湯、托裡消毒散、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蠟礬丸、越鞠丸(這些都在第一卷裡有提到),還有蟾酥丸、拔疔散(在疔瘡門有提到)、神妙拔根方(在針灸門有提到)、加味逍遙散(在瘰癧有提到)、各種疾病的灸法(在第一卷有提到)、黃連救苦湯(在項部疾病有提到)。
3. 面部
經絡,諸陽皆會於面。統其所屬。惟胃脈起鼻交頞中。入上齒中。俠口環唇。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穴。故人之面。陽明之屬也。從鼻直上至額屬督脈經。目內眥而上足太陽經。而下足陽明經。目瞳子而上足少陽經。而下足陽明經。目銳眥而上手足少陽經。承漿屬任脈經、足陽明經。
顴瘍,瘍則顴骨腫痛。寒熱相熾。由陽明風熱所致。宜衛生散。加升麻、葛根。水酒煎服。或貴金丸。
顴疽,疽之初起如松子。微腫微赤微癢。漸大如痰核。如結毒如瘤。由陽明積熱所致。宜蟾酥丸。及衛生散加膽制南星。靈樞經云。心病則顴赤。宜降心火。如黃連安神丸。又曰。腎病則顴與顏黑。宜滋腎水。如地黃丸是顴之為症。不可專委於陽明也。
顴疔,初起如粟。麻癢堅痛。色白而頂陷。寒熱交作。宜用挑法。塗拔疔散。腫處搗鮮菊花葉敷之。內服蟾酥丸。或灸偏歷穴二七壯。
面發毒,面上癤癗腫痛。由風熱客於陽明也。宜涼膈散加羌活、荊芥、升麻。敷清涼消毒散。不腫痛者宜托裡消毒散。
面遊風,初發微癢。次如蟻行。面目俱浮。更兼痛楚。由陽明壅熱所致。宜涼膈散加升麻、葛根、羌活、防風、白芷、牛蒡子之類。外敷祛風潤肌之藥。
痄腮,腫尖而色赤者風熱。腫平而色淡者濕熱。皆屬於胃。壯者黑牛散下之。或加味消毒飲散之。忌用敷藥。恐毒攻喉。
頰瘍,生於耳下頰車之上。一名金腮。初生如粟。漸大如豆。亦由胃熱。壯者貴金丸下之。或犀角升麻湯。已成者內托散加羌活、獨活。潰則難以收口。多有附骨。久必成漏。宜用蒸法。一灸四犢穴三七壯。
癝毒,生頰瘍之前半寸許。形如雞子。堅硬難潰。膿水常流。經年不愈。內服托裡潰堅之劑。或灸天井穴三七壯。
骨槽風,生牙叉接骨之處。一名牙叉發。起於耳前。連及腮項。筋骨隱痛。久則漫腫。牙關緊急。寒熱如瘧。此由鬱怒傷肝。思慮傷脾所致。初則堅硬難消。久則瘡口難合。初宜艾灸腫項及耳垂下五分。各灸七壯。膏蓋之。腫處塗離宮錠子。牙關內腫。用線針刺去惡血。搽冰硼散。使內外毒氣得解。服清陽散火湯。如潰後。於托裡藥中加麥門冬、五味子、藿香之類。使水升火降。脾健金清乃愈。若誤用寒涼。則非理中湯佐以姜附不能收功。外腐用絳珠膏。忌用刀針蝕藥。若堅腫不消。外腐不合。虛熱不退。形焦體削者為逆。不治。
發頤,生顴骨之下。顋頷之上。耳前一寸三分。由手足陽明經客熱。或傷寒發表未盡所致。初宜貴金丸、紺珠丹。或衛生散加升麻、桔梗、黃連。如腫痛不減。用托裡消毒散。如膿出反痛。惡寒發熱晡熱者。皆氣血虛也。宜十全大補湯補之。頤腫而連及耳後者。宜補腎之虛火。經曰。腎熱。頤先赤也。頤腫而連及耳下者。當清疏其肝火。是耳下則屬手足少陽經也。
時毒,初起狀類傷寒。一二日間。面鼻耳目焮赤腫痛。甚則咽喉頸項俱腫。由感四時不正之氣所致。或結核有根。咽喉閉塞。至五七日間。神昏喉閉。不食不出聲者。不治。若延至十日外者。即不治而亦自能愈矣。
症有陰陽。治有汗下。慎用寒涼。兼用嚏法。
脈浮數者。邪在表也。宜葛根牛蒡子湯。脈沉實者。邪在裡也。宜內疏黃連湯。脈沉澀者。邪入深也。宜漏蘆湯。又自少陽經出者。腫連耳下。引以柴胡。自陽明經出者。首面大腫。引以升麻、葛根。自太陽經出者。腫連耳上。引以羌活、荊芥、防風。表裡俱實者。宜貴金丸。
然此症與膏粱積熱不同。硝黃非大便秘實者勿用。脈洪數浮數者。治宜內消衛生散。脈滑數者欲作膿也。治宜內托。如托裡消毒散。腫痛焮熱者宜砭去惡血。敷以消毒等藥。如冬月患此。其脈浮緊按之洪緩者。乃寒氣鬱熱也。宜以苦發之辛散之。如托裡溫經湯。慎用針砭。所謂冬月閉藏。
用藥多而少針石也。
鳳眉疽,生於眉。一名眉發。形長如瓜。赤痛引腦。二目合腫。甚則堅痛色黑。嘔逆悶亂者危。屬手足太陽少陽四經。宜灸陽谷穴七壯。六日可刺。得膿則減。否則女子七日死。男子二十四日死。
龍泉疽,生於人中。形小而異。麻癢不時。寒熱交作。由伏陽攻於心肺。虛熱注於三焦也。治如疔法。或灸百會穴七小壯。
虎髭毒,生於地角。一名承漿疽。一名頦癰。由陽明胃經積熱所致。壯者貴金丸下之。涼膈散加升麻、葛根、羌活、防風清之。或灸百會穴七小壯。
白話文:
[面部]
面部的經絡,所有陽經都匯聚於臉部。特別是胃脈,起始於鼻樑,經過鼻樑中間,進入上排牙齒,沿著嘴角環繞脣部,沿著頰車(臉頰部位),向上到耳朵前面,經過客主人穴,所以說人的臉部,主要是陽明胃經所屬。從鼻子垂直向上到額頭,這部分屬於督脈。眼睛內角向上是足太陽經,向下是足陽明經。眼瞳上方是足少陽經,下方也是足陽明經。眼尾上方是手足少陽經,承漿穴屬於任脈和足陽明經。
[顴瘍] 顴瘍就是顴骨部位腫痛,伴隨寒熱交錯的症狀,這是因為陽明胃經的風熱導致的。應該服用衛生散,添加升麻和葛根,用水和酒煎煮服用。或者使用貴金丸。
[顴疽] 顴疽起初像松子一樣,微微紅腫且癢,逐漸變大如痰塊,像結節或瘤。這是因為陽明胃經長期積熱所致。應該服用蟾酥丸,或者衛生散添加膽汁炮製的南星。根據靈樞經記載,心臟疾病會導致顴骨紅,應該降低心火,例如使用黃連安神丸。另一種情況是,腎臟疾病會導致顴骨和臉色變黑,應該滋養腎臟,例如使用地黃丸。對於顴部的病症,不能只歸咎於陽明胃經。
[顴疔] 顴疔起初像小米粒,瘙癢且堅硬疼痛,顏色白而頂部凹陷,伴隨寒熱交替。應該使用挑法,塗抹拔疔散,腫脹部位搗碎新鮮菊花葉敷上,內部服用蟾酥丸,或者灸偏歷穴二七壯。
[面發毒] 臉部出現疙瘩腫痛,是由風熱侵入陽明胃經所致。應該服用涼膈散,添加羌活、荊芥、升麻。外敷清涼消毒散。如果不腫痛,應該使用託裡消毒散。
[面遊風] 開始時微微癢,然後感覺像有螞蟻爬行,臉部和眼睛都浮腫,伴隨疼痛。這是因為陽明胃經壅熱所致。應該服用涼膈散,添加升麻、葛根、羌活、防風、白芷、牛蒡子等。外部敷用祛風潤肌的藥物。
[痄腮] 腮部腫脹,如果尖端紅色,是風熱;如果扁平且顏色淺,是濕熱。這些都屬於胃的問題。壯年人可以使用黑牛散來排出,或者加味消毒飲來散熱。避免使用外敷藥物,以免毒素攻向喉嚨。
[頰瘍] 生於耳下頰車上方,又稱為金腮。開始像小米粒,逐漸增大如豆子。這也是由於胃熱。壯年人可以使用貴金丸來排出,或者犀角升麻湯。已經形成的,使用內託散添加羌活、獨活。潰爛後難以癒合,常常有骨頭附著,長久必然形成漏管。應該使用蒸法,灸四犢穴三七壯。
[癝毒] 生於頰瘍前方約半寸的地方,形狀像雞蛋,堅硬難以潰破,膿水不斷流出,多年不愈。內部服用託裡潰堅的藥物,或者灸天井穴三七壯。
[骨槽風] 生於牙齒和顎骨相接的地方,又稱為牙叉發。開始於耳朵前面,連接腮部和頸部,筋骨隱隱作痛,時間久了會全面腫脹,牙關緊閉,寒熱如瘧疾。這是因為憤怒傷肝,思考過度傷脾所致。開始時堅硬難消,時間久了瘡口難以癒合。開始時應該艾灸腫脹部位和耳垂下方五分,各自灸七壯,覆蓋膏藥,腫脹部位塗抹離宮錠子。牙關內部腫脹,使用線針刺去惡血,搽冰硼散,使內外毒素得到解除。服用清陽散火湯。如果潰破後,在託裡藥中添加麥門冬、五味子、藿香等,使水上升火下降,脾臟健康金清才會痊癒。如果錯誤使用寒涼藥物,除非使用理中湯輔以薑附,否則無法成功。外部腐爛使用絳珠膏,避免使用刀針和腐蝕性藥物。如果堅硬腫脹不消,外部腐爛不癒合,虛熱不退,身體瘦削,面色憔悴,這是逆轉的情況,無法治療。
[發頤] 生於顴骨下方,顋頷上方,耳前一寸三分。由於手足陽明經的客熱,或者感冒發燒未完全排出所致。開始時應該使用貴金丸、紺珠丹,或者衛生散添加升麻、桔梗、黃連。如果腫痛不減,使用託裡消毒散。如果膿液排出反而疼痛,惡寒發熱,傍晚發熱,都是氣血虛弱所致。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來補充。如果頜部腫脹連接到耳後,應該補充腎臟的虛火。根據經典記載,腎臟熱,頜部首先變紅。如果頜部腫脹連接到耳下,應該清除肝臟的火氣。因為耳下屬於手足少陽經。
[時毒] 開始時類似感冒,一兩天內,臉部、鼻子、耳朵、眼睛紅腫疼痛,嚴重時喉嚨和頸部都腫脹。這是因為感染了四季不正之氣所致。或者有結節有根,喉嚨堵塞。到了五六天,神志昏迷,喉嚨閉塞,不吃不喝,無法發聲,無法治療。如果延遲到十天以上,即使不治療也能夠自愈。
病症有陰有陽,治療有汗法和下法。小心使用寒涼藥物,同時使用噴嚏法。
脈搏浮動快速,邪氣在表面,應該使用葛根牛蒡子湯。脈搏沉實,邪氣在內部,應該使用內疏黃連湯。脈搏沉澀,邪氣深入,應該使用漏蘆湯。如果邪氣從少陽經出來,腫脹連接到耳下,使用柴胡。如果邪氣從陽明經出來,頭部和麪部大腫,使用升麻、葛根。如果邪氣從太陽經出來,腫脹連接到耳上,使用羌活、荊芥、防風。如果表裡都實在,應該使用貴金丸。
然而,這種病症與膏粱積熱不同,硝黃如果不是大便乾結,不要使用。脈搏洪大快速,或者浮動快速,應該使用內消衛生散。脈搏滑動快速,想要化膿,應該使用內託,例如託裡消毒散。如果腫脹疼痛發熱,應該使用砭石去除惡血,敷用消毒藥物。如果在冬天患此病,脈搏浮動緊繃,按下後洪緩,這是寒氣鬱熱。應該使用苦味藥物發汗,辛味藥物散寒,例如託裡溫經湯。小心使用針砭,所謂的冬天閉藏,多用藥物,少使用針石。
[鳳眉疽] 生於眉毛,又稱為眉發。形狀長如瓜,紅色疼痛,牽引到腦部,雙眼合腫,嚴重時堅硬疼痛,顏色黑色,噁心混亂,非常危險。屬於手足太陽、少陽四條經絡。應該灸陽谷穴七壯。六天後可以刺穿,如果有膿液則減少,否則女性七天死亡,男性二十四天死亡。
[龍泉疽] 生於人中,形狀小而奇特,不定時瘙癢,寒熱交錯。這是因為潛伏的陽氣攻擊心肺,虛熱流入三焦所致。治療方法如疔法,或者灸百會穴七小壯。
[虎髭毒] 生於地角,又稱為承漿疽,或者頦癰。這是因為陽明胃經積熱所致。壯年人可以使用貴金丸來排出,涼膈散添加升麻、葛根、羌活、防風來清熱。或者灸百會穴七小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