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二 (1)
卷二 (1)
1. 分治部上(癰疽)
癰疽之原委順逆治法。已詳首卷。今之分部位者。為別經絡。認穴次。定名色耳。其症治不外乎首卷之提綱。然間有稍異於總治者。有專治本症之方。而即以此方各附於本症條下。則開卷瞭然。庶無遺漏紊亂矣。
白話文:
癰瘡的成因、發病機理、證狀及治療方法,在第一卷中已經詳細介紹過了。現在按部位分別講述,目的是辨別經絡,確定穴位,確定名稱和癥狀。症狀和治療方法不超出第一卷中的綱要。但是,有一些治療方法與總治法略有不同。有的專門針對某種癥狀的方劑,也附在該癥狀條目下。這樣,一翻開書就能一目瞭然,避免遺漏和混亂。
2. 頭部
經絡,中行直鼻上巔。屬督脈經。又屬足太陽膀胱經。傍開一寸五分為第二行。是足太陽經。再開一寸五分為第三行。是足少陽經。頭角直耳上中。亦足少陽經。
白話文:
經絡,從頭部正中線直行到鼻子的最高點,屬於督脈經和足太陽膀胱經。旁開一寸五分為第二條線,是足太陽經。再旁開一寸五分為第三條線,是足少陽經。頭角直達耳朵上中部位。也是足少陽經。
百會疽,生百會穴。在巔之上。初起如粟。次大如錢。形似葡萄。堅硬色赤。寒熱痛楚。元氣厚者由熱毒上攻。宜黃連消毒飲、蟾酥丸、貴金丸之類。元氣弱者由虛陽浮泛。宜八味地黃丸引火歸源。更以附子餅置湧泉穴。灸五壯以泄其毒。若腫連耳項。七日不穴。神昏痰起者不治。
白話文:
百會疽,生在百會穴上,位於頭頂之上。剛開始時像粟米粒大小,然後逐漸長大到銅錢大小,形狀像葡萄,堅硬且呈紅色,患處會有寒熱交替、疼痛難忍的感覺。如果元氣充盈,可能是熱毒上攻引起的,宜服用黃連消毒飲、蟾酥丸、貴金丸等藥物。如果元氣虛弱,可能是虛陽浮泛引起的,宜服用八味地黃丸引火歸源。另外,還可以將附子餅敷在湧泉穴上,並灸五壯以排出毒素。如果腫脹蔓延到耳部和頸部,且在七天內沒有自行消退,並出現神志昏迷、痰鳴的症狀,則預後不佳。
玉頂發,一名佛頂疽。生上星穴。在百會疽之前。由足太陽經風熱所致。初起神授衛生散、紺珠丹實者貴金丸。虛者十全大補湯加羌活。潰而黑陷。脈大神昏。二便閉者不治。
白話文:
玉頂瘡,又稱佛頂瘡。生在百會穴之前。是由足太陽經的風熱所引起的。初期可以用神授衛生散、紺珠丹實者貴金丸來治療。虛證者可用十全大補湯加羌活。如果瘡口潰爛、顏色發黑且凹陷,脈搏洪大而精神昏迷,二便不通者,則無法治癒。
透腦疽,生囟門之際。在玉頂疽之前。形如雞子。堅而硬。頭痛如斫。灸缺盆穴二七壯。
白話文:
「透腦疽」,生長在囟門附近,出現在玉頂疽之前。形狀像雞蛋,堅硬無比。頭痛的感覺像被人用斧頭砍。可以在缺盆穴灸七次。
侵腦疽,生透腦疽之傍。頭疼引目。灸支正穴七壯。二症初宜紺珠丹汗之。次宜托裡散托之。
白話文:
侵襲腦部的腫瘍,生長在頭骨穿透腦腫瘤的旁邊。會導致頭痛並牽引到眼睛。在支正穴位灸七壯。這兩種疾病在初期時適合用紺珠丹促進發汗來治療。之後適合用託裡散來治療。
額疽,生當額。或兩額角。一名赤疽。腫如桃李。由陽明胃經積熱所致。實者貴金丸下之。次以內托散托之。潰者補之。十日不穴。潰而無膿出血者。不治。
白話文:
額疽,發病在額頭。或在額頭兩側。又稱赤疽。腫大如桃李。是由陽明胃經積熱引起的。實證的病人,貴用金丸瀉下實熱。其次用內託散託的方法,托出實熱。潰瘍的病人,要補益正氣。十天不潰破。潰破後沒有膿液,只有出血的病人。不治。
太陽疽,生太陽穴。一名勇疽。狀如伏鼠。腫連面目。寒熱交加。七日不潰。毒即攻眼。急宜貼破。破慎風水。犯則損睛。屬陽明胃經。治同透腦疽。十一日刺。得黃白膿者順。清稀黑血者逆。
白話文:
太陽穴部位的毒瘡,也叫勇疽。形狀像一隻伏地的老鼠,腫脹蔓延到眼部和麪部。寒熱交替出現,七天後還不潰爛。毒素就會攻入眼睛。應該立即貼上膏藥使毒瘡潰爛。潰爛後要小心風水,以免損傷眼睛。屬於陽明胃經。治療方法與透腦疽相同。在第十一晚刺破膿瘡,膿液黃白色表示順,清稀黑血表示逆。
鬢疽,生於鬢。屬手少陽三焦。此經多氣少血。最忌見膿。多由肝膽怒火。或因風熱血虛所致。初宜神授衛生散、柴胡清肝湯清之。次以托裡消毒散托之。以速其膿。膿成而至收斂時。腎虛者六味地黃丸。氣虛者補中益氣湯。此症虛脈虛之治也。若煩躁飲冷身熱。脈大神昏者。臟腑實也。宜貴金丸。所為瘡瘍實熱。不利者下之是也。宜灸伏兔穴二七壯。
此症雖屬少陽。然脈症俱實者。隨其壯弱。瀉以重輕。若守經禁而純投補劑。非確論也。
白話文:
鬢疽,長在鬢角的瘡瘍。屬於手少陽三焦經。這條經絡多氣少血。最怕看見膿。多是由於肝膽的怒火引起。或者是由於風熱血虛所致。初期宜用神授衛生散、柴胡清肝湯清熱解毒。其次用託裡消毒散託毒排膿。以使膿液迅速排出。膿液形成後,到了收斂的時候。如果是腎虛,可以用六味地黃丸。如果是氣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這些都是虛脈虛證的治療方法。如果煩躁不安,喝冷水身熱。脈神大昏沉的人。是臟腑實證。宜用貴金丸。這是因為瘡瘍實熱,不利於膿液排出。宜灸伏兔穴二七壯。
有未見瘡時先作渴症。一年半載始髮鬢疽。色紫瘡黑。平陷堅硬。無膿。毒流耳項。氣穢容枯。神昏不食者。不治。
白話文:
如果沒有看到傷口,但先出現口乾舌燥的症狀。一年半後纔出現髮際邊和脖子上的毒性病症。顏色為紫色,且傷口呈黑色。平坦且堅硬,沒有化閞的現象。毒性也隨著耳朵、下巴散開,氣味也開始酸敗。容貌枯黃,全身發黑昏迷。且無法進食。受到這些症狀的人,已經無法醫治。
夭疽(生左耳後),銳毒(生右耳後。俱一寸三分),夭者妖變之物也。屬肝木。銳者鋒利之器也。屬肺金。二症起於謀慮不決。火鬱而成。生於隱微。發於不測。及覺之時。毒已入內矣。紅活高腫。易腐易膿者順。堅硬伏陷。未潰先黑。未膿先腐。臭穢易生。元氣易敗。此毒氣內攻也。為逆。微者加味逍遙散、越鞠丸、托裡消毒散。隨時增損。甚者十全大補湯。非倍用參附。不能以回其陽。
白話文:
夭疽(長在左耳後),銳毒(長在右耳後。兩者都有一寸三分),_夭_是妖變之物。屬於肝木。_銳_是鋒利之器。屬於肺金。兩種病症都起因於謀慮不決。火鬱而成。病症生於隱微之處。發作於不測之時。等到覺察到時。毒氣已經入內了。紅腫高大。容易腐爛化膿的是順證。堅硬伏陷。未潰先黑。未膿先腐。容易產生臭穢。元氣容易敗壞。這是毒氣內攻引起的。為逆證。病症輕微的,服用加味逍遙散、越鞠丸、託裡消毒散。隨時增減藥量。病症嚴重的,服用十全大補湯。不加倍使用人參、附子。不能夠回陽救治。
耳後疽,生耳後折間。屬三焦經。高腫有頭者順。無膿軟陷者逆。甚則嗌腫頰痛。肩肘俱疼。初起者紺珠丹汗之。熱甚者涼膈散清之。已潰者如潰瘍門。托之補之。
白話文:
耳後疽: 長在耳後耳廓裡面的折曲處。它屬於三焦經。高聳有膿頭的為順證。沒有膿陷下的為逆證。嚴重的會引起咽喉腫痛、臉頰疼痛、肩肘部位疼痛。剛發生的時候用紺珠丹汗來治療。熱很盛的用涼膈散來治療。已經潰爛的像處理一般的潰瘍一樣治療。把疾病托起來,用補法來治療它。
耳根毒,生於耳根。狀如痰核。不動而微痛。屬膽與三焦二經風熱所致。宜衛生散。或加升麻、柴胡。或貴金丸下之。弱者神效栝蔞散托之。因怒而耳下腫者。或肋痛脈弦緊者。小柴胡湯加青皮、紅花、桃仁、牛蒡子。再寒熱。加荊芥、防風。蓋肝者內主藏血。外主榮筋。怒則氣逆。故筋蓄結腫。若不自加調攝。肝迭受傷。遷延結核。再犯追蝕之藥。因而不斂不治者多。
白話文:
_耳根毒_是一種生長在耳根部的疾病,形狀類似痰核,通常不會移動,但是會引起輕微的疼痛。這種疾病是由膽經和三焦經的風熱所引起的。在治療方面,可以使用衛生散,也可以添加升麻、柴胡等藥材,或者使用貴金丸來瀉下熱毒。對於體質較弱的患者,可以用栝蔞散來託毒。
如果耳下腫脹是由於發怒引起的,或者伴有肋痛、脈弦緊等症狀,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並添加青皮、紅花、桃仁、牛蒡子等藥材。如果患者同時出現寒熱的症狀,則可以再添加荊芥、防風等藥材。
肝臟在人體內的主要作用是儲藏血液,並將血液輸送至全身的筋脈。當人發怒時,氣血會逆流,導致筋脈結聚腫脹。如果患者不注意調理身體,肝臟會反覆受到傷害,導致核結節遷延不愈。如果再使用一些追蝕之藥,可能會導致疾病更加嚴重,甚至無法根治。因此,在治療此病時,應注意避免使用過於激烈的藥物,並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耳發,生於耳輪。初起如胡椒。漸大如蜂房。紫赤腫痛。由三焦經風熱所致。宜衛生散。或加升麻、桔梗。壯者貴金丸汗之下之。出黃膿者順。出鮮血不食神昏狂躁者逆。
白話文:
耳發: 耳輪上發生的疾病,症狀表現為:
- 初期像胡椒粒一樣大小。
- 逐漸增大到蜂窩狀。
- 呈紫紅色,腫脹疼痛。
是由於三焦經風熱所引起。
治療方法:
- 可以使用衛生散。
- 或加入升麻、桔梗。
- 體魄強壯的人,可以使用貴金丸,配合汗法和下法。
治療效果:
- 若能排出黃色膿液,則病情順利。
- 若排出鮮血,同時出現不思飲食、神志昏迷、躁狂的症狀,則病情危重。
玉枕疽(生於玉枕),腦後發(生玉枕稍下。在風池穴。)形如硬癤。堅而難潰。痛引項肩。氣粗鼻塞。此足太陽膀胱經伏陽結滯而成。少壯者紅腫出白膿易愈。老弱者紫陷流黃水難瘥。實者內疏黃連湯。加羌活、金銀花之類。或衛生散、貴金丸。虛者托裡消毒散。加升麻、葛根、酒沙黃芩、梔子之類。兼服蠟礬丸。有頭者刺之。塗拔疔散。無頭者以離宮錠子塗之。或灸風門穴三七壯。艾如綠豆大。
白話文:
玉枕疽(生在玉枕穴的位置),腦後發(生在玉枕穴的稍下方,在風池穴的位置)。形狀像硬的瘡癤。堅硬而不容易潰爛。疼痛牽引至頸部和肩膀。呼吸粗重,鼻塞。這是由於足太陽膀胱經的伏陽結滯而引起的。年輕力壯的人,瘡癤紅腫,膿液呈白色,容易治癒。年老體弱的人,瘡癤呈紫紅色且下陷,膿液呈黃色,難以治癒。實症者,服用內疏黃連湯,並加入羌活、金銀花等藥物。或者服用衛生散、貴金丸。虛症者,服用託裡消毒散,並加入升麻、葛根、酒沙黃芩、梔子等藥物。同時服用蠟礬丸。有膿頭的,刺破瘡口。敷上拔疔散。沒有膿頭的,用離宮錠子塗敷。或者灸風門穴,艾炷如綠豆大小,灸3到7壯。
腦鑠,生於項後。初起如橫木。久之上至巔頂。下至大椎。未膿而皮先損。或冷而木痛。時流清水。或熱如火燎。痛如針刺。黑如煙灶。形如犬咬。四畔堅若牛唇。靈樞經云。陽氣大發。消腦溜項。名曰腦鑠。煩心者死。
白話文:
太陽照耀在山脊的頂端,清澈的泉水在山腳下流淌,炊煙從村莊的屋頂升起。
此由陰精消固所致。急用神妙拔根法。(見針門)以通其竅。內用十全大補湯加大附子。及八味地黃丸。以回其陽。宜與項部偏腦疽法及腦疽醫案參酌之。若攻補得法。亦有得生者。不可因其惡而棄之。
白話文:
這種情況是由於陰精消耗,固攝功能減弱造成的。應迅速運用神妙的拔根法(見《針灸大成》)來通暢其竅穴。內服十全大補湯,加大附子。並服用八味地黃丸來恢復陽氣。應與頸項部偏腦疽治療方法和腦疽醫案參酌使用。如果攻補得法,也有可能生還。不能因為病情惡劣而放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