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四 (32)
卷四 (32)
1. 金瘡
金瘡者失血症也。如出血太多。脈宜虛細。為症脈合符。故云。脈沉小者生。浮大者死。宜八珍湯、十全大補湯補之。甚者獨參湯。素有熱者。兼以涼血。因於怒者。兼以清肝。再煩渴昏憒者。補脾。筋骨拘攣者。滋腎。
初傷出血。即以自己小便淋洗之。如傷久欲換敷藥者。亦以小便淋洗之。功能止痛不潰。即見水無礙。次用碧螺散、黃龍等散摻之。如傷久潰爛者。七真膏貼之。久爛生蛆者。礬紅末摻之。血出作痛者。活血定痛湯。破傷風。肢厥腹痛者。古方玉貞散。
金瘡神效散
文蛤,降真香(俱炒焦虛加),人參(等分),
上為末。乾摻傷處。須紮緊。
雞兒王家刀瘡藥
龍骨,白芨(等分)
為末摻之。乾用水調。
碧螺散
絲瓜(取皮搭於石灰牆上陰乾)
為末。乾摻。乾用水調。如經風見水。傷處發腫者。水調敷之。其腫立消。
二龍散,補缺唇。救自刎血流如注者。敷三時則口合。
枯礬(七錢),乳香(三錢),共末。名白龍散。
枯礬(七錢),松香(三錢),共末。名黃龍散。
活血定痛湯,治血出作痛。
紅花,乳香(各三錢)
水酒煎。加童便服。
烏金丸,治血瘀為患。傷處赤腫。或攻頭面四肢者。每用一丸。煎紅花酒化服。
敗弩筋散,治筋被弓弩傷。不能屈伸者。
敗弩筋(燒存性),秦艽(去苗),杜仲,熟地,續斷(各五錢),當歸,大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
共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日三次。
古方玉貞散,理刃傷並破傷風。
生南星,防風(等分)
為末。每服一錢。黃酒下。
一童被牛傷腸出。用桑皮線縫之。黃龍散敷之。愈數日後。肢厥腹痛。服此散立驗。
金瘡中風掣痛。並手足不仁者。用艾葉揉作團。入瓦器內點著。上蓋。留一孔。以孔對患處熏之。良久自效。
瘡口著水。肉如番花者。著風。肉硬不消者。用截血膏敷之。(見跌撲門)
螻蛄散,治中矢在咽喉胸膈不出者。鉛子入肉不出者。針誤刺肉不出者。
用螻蛄一個。焙為末。黃酒調服。少時作癢。自動自出。再用螻蛄末香油調塗瘡口。或煎濃汁滴患處。如鮮者取腦塗之。立出。
又衣針入腹入肉者。用黃蠟、靈磁石等分。溶合。捻如針大。以涼水送下。藥裹針自大便而下。酸棗核數十枚煎湯服。針從原孔出。外以雙仁杏仁研如泥。以車脂調塗傷處。自出。
繡針刺足。針已出而作痛者。用黃泥罨之。
又,砲刅等傷。危重幾絕者。急剖水牛腹。將傷者入牛腹中。良久即蘇。按此以氣血補氣血之良法也。業醫者守一定之方而治無窮之病。愧矣。
八珍湯,十全大補湯見首卷)七真膏見杖丹門)烏金丸
白話文:
金瘡指的是失血的病症。如果出血過多,脈象應該是虛弱細微,這表示症狀和脈象相符。所以說,脈象沉細的表示病情可以好轉,脈象浮大的表示病情危險。應該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來補養身體,情況嚴重的可以用獨參湯。如果體質原本就偏熱,要同時使用涼血的藥物;如果是因為生氣引起的,要同時使用清肝的藥物。如果再出現煩躁口渴、神志不清的症狀,要補養脾臟;如果出現筋骨拘攣的症狀,要滋養腎臟。
剛受傷出血時,立即用自己的小便沖洗傷口,如果傷口過久需要換敷藥,也用小便沖洗,這樣可以止痛且不會化膿,傷口遇水也沒有關係。然後用碧螺散、黃龍散等藥粉塗抹傷口。如果傷口潰爛很久,就用七真膏貼敷。如果潰爛處生出蛆蟲,就用礬紅末塗抹。如果出血且疼痛,就用活血定痛湯。如果是破傷風,肢體厥冷、腹痛,就用古方玉貞散。
金瘡神效散
將蛤殼、降真香(都炒焦後略微多加一點)、人參(等分)研磨成粉末。直接將藥粉塗在傷口上,必須包紮緊。
雞兒王家刀瘡藥
將龍骨、白芨(等分)研磨成粉末,直接塗抹在傷口上,也可以用水調和後塗抹。
碧螺散
將絲瓜皮貼在石灰牆上陰乾,研磨成粉末。直接塗抹在傷口上,也可以用水調和後塗抹。如果傷口受風或遇水後腫脹,用水調和後敷在腫脹處,腫脹會立刻消退。
二龍散,可以用於修補缺唇,也可救治自刎導致大量出血的狀況,敷上三個時辰左右,傷口就能合攏。
枯礬(七錢)、乳香(三錢),一同研磨成粉末,稱為白龍散。
枯礬(七錢)、松香(三錢),一同研磨成粉末,稱為黃龍散。
活血定痛湯,治療出血且疼痛。
紅花、乳香(各三錢)用水和酒一起煎煮,加入童便服用。
烏金丸,治療因瘀血引起的疾病,如傷口紅腫,或侵襲頭面、四肢等。每次服用一丸,用紅花酒化開服用。
敗弩筋散,治療被弓弩所傷導致筋不能彎曲伸展的狀況。
敗弩筋(燒成灰燼)、秦艽(去除苗)、杜仲、熟地、續斷(各五錢)、當歸、大附子(炮製後去除皮臍各一兩)一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調和服用,一天三次。
古方玉貞散,治療刀傷和破傷風。
生南星、防風(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黃酒送服。
有一個小孩被牛傷到,腸子都跑出來了,用桑樹皮做的線縫合傷口,然後塗上黃龍散,幾天後,小孩出現肢體厥冷、腹痛的症狀,服用此藥後立刻見效。
金瘡引起的風邪抽搐疼痛,以及手腳麻木的狀況,用艾葉揉成團,放入瓦器中點燃,蓋上蓋子,留一個孔對著患處熏,過一會兒就會有效。
如果傷口沾水後,肉像花朵一樣翻開,是受到風邪;如果肉質變硬不消退,就用截血膏敷。(截血膏在跌打損傷門中有記載)
螻蛄散,治療箭頭射入咽喉、胸膈取不出來的狀況,鉛彈射入肉取不出來的狀況,以及針誤刺入肉取不出來的狀況。
用一個螻蛄,烘乾研磨成粉末,用黃酒調和服用,過一會兒會感到發癢,異物就會自動出來。再用螻蛄粉末用香油調和塗在傷口上,或是煎煮濃汁滴在患處,如果是新鮮的螻蛄,取腦塗抹在患處,異物就會立刻出來。
另外,衣服上的針刺入腹部或肉中,用黃蠟、靈磁石等分,熔化混合,捏成針狀,用涼水送服,藥會裹著針從大便排出。或是用幾十顆酸棗核煎湯服用,針會從原來的孔出來。外用雙仁杏仁研磨成泥,用車脂調和塗在傷口處,針也會自己出來。
繡花針刺入腳部,針已取出但仍疼痛,用黃泥敷在患處。
另外,被砲彈等擊傷,情況危急幾乎要死亡的,趕快剖開水牛的肚子,把傷者放入牛腹中,過一會兒就會甦醒。這說明用牛的氣血來補充人的氣血是很好的方法。醫生只知道死守固定的藥方來治療千變萬化的疾病,實在是很慚愧。
(八珍湯、十全大補湯在首卷有記載,七真膏在杖丹門有記載,烏金丸在前面有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