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面部

時毒,初起狀類傷寒。一二日間。面鼻耳目焮赤腫痛。甚則咽喉頸項俱腫。由感四時不正之氣所致。或結核有根。咽喉閉塞。至五七日間。神昏喉閉。不食不出聲者。不治。若延至十日外者。即不治而亦自能愈矣。

症有陰陽。治有汗下。慎用寒涼。兼用嚏法。

脈浮數者。邪在表也。宜葛根牛蒡子湯。脈沉實者。邪在裡也。宜內疏黃連湯。脈沉澀者。邪入深也。宜漏蘆湯。又自少陽經出者。腫連耳下。引以柴胡。自陽明經出者。首面大腫。引以升麻、葛根。自太陽經出者。腫連耳上。引以羌活、荊芥、防風。表裡俱實者。宜貴金丸。

然此症與膏粱積熱不同。硝黃非大便秘實者勿用。脈洪數浮數者。治宜內消衛生散。脈滑數者欲作膿也。治宜內托。如托裡消毒散。腫痛焮熱者宜砭去惡血。敷以消毒等藥。如冬月患此。其脈浮緊按之洪緩者。乃寒氣鬱熱也。宜以苦發之辛散之。如托裡溫經湯。慎用針砭。所謂冬月閉藏。

用藥多而少針石也。

鳳眉疽,生於眉。一名眉發。形長如瓜。赤痛引腦。二目合腫。甚則堅痛色黑。嘔逆悶亂者危。屬手足太陽少陽四經。宜灸陽谷穴七壯。六日可刺。得膿則減。否則女子七日死。男子二十四日死。

龍泉疽,生於人中。形小而異。麻癢不時。寒熱交作。由伏陽攻於心肺。虛熱注於三焦也。治如疔法。或灸百會穴七小壯。

虎髭毒,生於地角。一名承漿疽。一名頦癰。由陽明胃經積熱所致。壯者貴金丸下之。涼膈散加升麻、葛根、羌活、防風清之。或灸百會穴七小壯。

白話文:

面部

時疫毒:這種病剛開始的症狀類似傷寒。一兩天內,臉、鼻子、耳朵和眼睛會發紅腫痛,嚴重的話,連喉嚨和脖子都會腫起來。這是因為感受了四季不正的邪氣所引起的。有時候會長出有根的硬塊,導致喉嚨閉塞。如果到了五七天,出現神智不清、喉嚨閉塞、吃不下東西、說不出話的情況,就無法醫治了。如果拖到十天以上,即使不治療,也可能自己痊癒。

這種病有陰陽之分,治療方法有發汗和瀉下。要小心使用寒涼藥,可以配合使用打噴嚏的方法。

如果脈象是浮數,表示邪氣在表,應該用葛根牛蒡子湯來治療。如果脈象是沉實,表示邪氣在裡,應該用內疏黃連湯來治療。如果脈象是沉澀,表示邪氣已經深入,應該用漏蘆湯來治療。如果是從少陽經發出的,腫脹會連到耳下,可以用柴胡來引導藥力。如果是從陽明經發出的,臉部會腫得很厲害,可以用升麻和葛根來引導藥力。如果是從太陽經發出的,腫脹會連到耳上,可以用羌活、荊芥和防風來引導藥力。如果表裡都有實證,應該用貴金丸。

但是這種病和吃太多肥甘厚味導致的積熱不同,如果不是大便秘結,不要輕易使用硝石和黃藥。如果脈象是洪數或浮數,治療上應該使用內消衛生散。如果脈象是滑數,表示快要化膿了,應該用內托的藥方,例如托裡消毒散。如果腫脹疼痛發熱,可以用砭石去除惡血,然後敷上消毒的藥。如果冬天患上這種病,脈象是浮緊,按下去卻是洪緩,表示是寒氣鬱積化熱,應該用苦味藥來發散,再用辛味的藥來疏通,例如托裡溫經湯。要謹慎使用針灸,因為冬天應該閉藏,所以應該多用藥而少用針石。

鳳眉疽:長在眉毛上的瘡,又叫做眉發。形狀長得像瓜,紅腫疼痛,牽引到腦部,兩眼會合起來腫脹。嚴重的會堅硬疼痛,顏色發黑,出現嘔吐、胸悶心亂,這是很危險的。這種病屬於手足太陽和少陽四條經脈,應該灸陽谷穴七壯。六天後可以刺破,如果能排出膿液就會減輕症狀,否則女子會在七天內死亡,男子會在二十四天內死亡。

龍泉疽:長在人中的瘡,形狀很小而且特殊,會時不時感到麻癢,時而寒冷時而發熱。這是因為潛伏的陽氣攻擊心肺,虛熱注入三焦所引起的。治療方法和疔瘡類似,可以灸百會穴七小壯。

虎髭毒:長在嘴角下方的瘡,又叫做承漿疽,也叫做下巴癰。這是因為陽明胃經積熱所引起的。體質強壯的可以用貴金丸來瀉下,也可以用涼膈散加上升麻、葛根、羌活和防風來清熱。或者灸百會穴七小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