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3)

1. 無名腫毒

隧痰失道。陽少陰多者。加升麻以除其寒。久潰無膿。時流薄血。壤肉如絮。胬肉如突者宜之。外用枯礬、朴硝末。滲之。忌用刀針蝕藥。

老弱者。患於上部去木通。恐導虛下元。氣血盛者減當歸。多能生血。恐再結不已。泄瀉者先服蠟礬丸。米湯下。瀉止再服。腰痛經年不愈者。加萆薢、玄胡索。腳氣。加檳榔、木瓜、穿山甲。熱痰咳嗽。加紫蘇。疝氣嘔逆。加木香。

此藥救壞症。活死肌。弭患於未萌之前。拔毒於既愈之後。扶胃本而不傷元氣。更不分經絡。但漫腫堅硬不紅不痛者。用之悉驗。

托裡溫經湯,治寒覆皮毛。郁遏經絡。熱伏榮中。不得伸越。聚毒腫痛。惡寒發熱。或相引肢體疼痛者。

麻黃,防風,蒼朮,白芷,升麻,葛根,人參,當歸,白芍,甘草

再服去麻黃、防風加牛蒡子、連翹。

麻黃苦溫。防風辛溫。發散者也。升麻苦平。葛根甘平。專陽明解肌者也。血留則痛。歸、芷辛溫。破血散滯。濕盛則腫。蒼朮苦溫。瀉腠裹之邪。參、草甘溫。白芍酸寒。調中托裡。水煎熱服。蓋臥之。使陽氣伸而汗出。其腫自消。去麻、防。加蒡、翹。其痛自止。

加減栝蔞散,治內癰腦疽背腋諸毒。瘰癧便毒。乳疽乳岩等症。未成者即消。已成者速潰。

大栝蔞(一個子多者佳少者用二個杵爛),當歸(三錢),沒藥(二錢),乳香(一錢),甘草(三錢),金銀花(五錢),生薑(五錢),

用無灰酒二碗。煎一碗服。

將潰者。加皂角刺五錢。

乳癰腦疽。加蒲公英、土貝母各五錢。潰後用參、耆補之。

滌風散,熨風腫痛疼。

羌活,防風,白芷,吳萸,細辛,官桂,芫花,當歸,芍藥(各五錢)

為粗末。赤皮蔥連須切碎半斤。用釅醋拌勻。炒熱帛包。於瘡上熨之。稍冷易之。以痛止為率。

移險散

南星,白芨,草烏,黃柏(各二兩),文蛤(炒一兩)

為末。調如糊。隨血圍匝如牆壁。可移險處就不險處。

南星,白芨,白蘞,白芷,貝母(等分)水調。此藥敷前圍藥之內。提起內毒。制之有理。

葫蘆化毒丹,治一切腫毒熱癤。

大黃,黃柏,遠志(等分)

為末。用豬膽汁和成錠。雄黃為衣。陰乾。用時以米醋磨如墨。以鵝翎蘸藥。頻塗患處。

醒肌膏,治腫毒惡瘡。及風氣腫疼。鶴膝風。冷濕痛腰痛腳氣痛。婦人產後受風。經絡冷痛。

廣膠(四兩用蔥姜取汁各一碗浸膠過宿文火煎膠化入),硫黃(末一兩),草烏(末一兩),蔥粉(一兩),姜粉(一兩),煎成膏。再加蟾酥(一錢),麝香(四分),乳香(二錢),沒藥(二錢)

各末和勻。頓滾水內。刷絹帛上貼之。以熱鞋底熨之。俟痛止。變麻木。則死肌活矣。

一刷皮紙上。用時隨大小剪貼熨之。宜與首卷牛膠蒸法參考。

白話文:

無名腫毒

如果因為痰液堵塞通道,導致體內陽氣不足、陰氣過盛,可以使用升麻來驅除寒氣。如果腫毒潰破很久都不出膿,只是流出稀薄的血水,而且傷口處的肉像棉絮一樣,或是出現像突出物的贅肉,就適合使用這個方法。外用枯礬、朴硝磨成的粉末敷在傷口上。切記不可用刀針或腐蝕性的藥物。

年老體弱的人,如果腫毒長在上半身,要去掉藥方中的木通,因為它可能會把虛弱的氣往下導。如果體內氣血旺盛的人,要減少當歸的用量,因為它容易生血,可能會讓腫毒持續不消。如果出現腹瀉,要先服用蠟礬丸,用米湯送服,等腹瀉停止後再繼續服藥。如果腰痛多年不癒,可以加入萆薢、玄胡索。如果是腳氣,可以加入檳榔、木瓜、穿山甲。如果是熱痰咳嗽,可以加入紫蘇。如果是疝氣嘔吐,可以加入木香。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嚴重的病症,使壞死的肌肉恢復生機,在疾病還沒發生時就消除隱患,在疾病痊癒後拔除餘毒。它能扶助脾胃功能,不傷害元氣,也不分經絡。只要是腫脹、堅硬、不紅不痛的腫毒,使用這個藥方都有效。

托裡溫經湯,可以治療寒氣侵襲皮膚,阻礙經絡,熱氣鬱積在身體內部,無法散發,導致毒素積聚腫痛,怕冷發熱,或是牽連到肢體疼痛的症狀。

藥方組成:麻黃、防風、蒼朮、白芷、升麻、葛根、人參、當歸、白芍、甘草。

服藥後,可以再服用去掉麻黃、防風,加入牛蒡子、連翹的藥方。

麻黃性苦溫,防風性辛溫,都是用來發散的藥物。升麻性苦平,葛根性甘平,專門用來疏通陽明經的肌肉。血停滯就會疼痛,當歸、白芷性辛溫,可以破血散瘀。濕氣過盛就會腫脹,蒼朮性苦溫,可以排除肌肉間的邪氣。人參、甘草性甘溫,白芍性酸寒,可以調和脾胃,扶助正氣。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然後蓋上被子,使陽氣散發出來,汗出後腫痛就會自然消退。去掉麻黃、防風,加入牛蒡子、連翹後,疼痛就會停止。

加減栝蔞散,可以治療體內癰腫、腦後疽、背部腋下各種毒瘡、瘰癧、便毒、乳房膿腫、乳癌等疾病。對於還沒成形的腫塊可以消除,對於已經成形的腫塊可以加速潰破。

藥方組成:大栝蔞(一個果實多子最好,如果少子則用兩個搗爛),當歸(三錢),沒藥(二錢),乳香(一錢),甘草(三錢),金銀花(五錢),生薑(五錢)。

用不含灰的酒兩碗,煎煮成一碗服用。

如果腫塊快要潰破,可以加入皂角刺五錢。

如果患有乳房膿腫或腦後疽,可以加入蒲公英、土貝母各五錢。潰破後,用人參、黃耆來補養身體。

滌風散,可以用來熱敷治療風邪引起的腫痛。

藥方組成:羌活、防風、白芷、吳茱萸、細辛、官桂、芫花、當歸、芍藥(各五錢)。

將藥材磨成粗末,加上切碎的帶須紅皮蔥半斤,用濃醋拌勻,炒熱後用布包起來,敷在瘡上。稍微冷卻後更換,直到疼痛停止為止。

移險散

藥方組成:南星、白芨、草烏、黃柏(各二兩),文蛤(炒一兩)。

將藥材磨成粉末,調成糊狀,塗在腫塊周圍,像築起一道牆一樣。這樣可以把危險轉移到不危險的地方。

另一種用法:南星、白芨、白蘞、白芷、貝母(等分),用水調和。將此藥敷在之前圍起來的藥圈內,可以把內部的毒素提取出來,使治療更有條理。

葫蘆化毒丹,可以治療各種腫毒熱癤。

藥方組成:大黃、黃柏、遠志(等分)。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豬膽汁調和成錠,再用雄黃粉包裹,陰乾。使用時,用米醋磨成墨狀,用鵝毛筆蘸藥,頻繁塗抹患處。

醒肌膏,可以治療腫毒惡瘡,以及風邪引起的腫痛,包括鶴膝風、冷濕痛、腰痛、腳氣痛。對於婦女產後受風、經絡寒痛也有效。

藥方組成:廣膠(四兩,用蔥薑汁各一碗浸泡過夜,再用文火煎膠至融化),硫黃粉(一兩),草烏粉(一兩),蔥粉(一兩),薑粉(一兩),將藥材煎煮成膏。再加入蟾酥(一錢),麝香(四分),乳香(二錢),沒藥(二錢),磨成粉末,拌勻後放入滾水中,將絹布刷上藥膏,貼在患處,再用熱鞋底熨燙。等到疼痛停止,變成麻木感時,壞死的肌肉就會恢復生機。

也可以將藥膏刷在紙上,使用時根據患處大小剪下來貼上熨燙。這個方法可以參考第一卷中關於牛膠蒸法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