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四 (12)
卷四 (12)
1. 不分部位小疵
此皆小症。不可紊亂於大毒之內。故另分之。
白話文:
這些都是些小毛病,不可以把它們跟嚴重的病症混為一談。所以另外將它們分開來。
2. 無名腫毒
無名腫毒者。以其隨處而生。不按穴次。不可以命名也。皆由風邪寒熱客於經絡之所致。但其因風邪內作者。則無頭無根。因氣血相搏者。則有頭有根。因風寒而成者。則腫堅而色白。風熱毒而成者。則腫焮而色赤。治法有表症者散之。有里症者下之。外兼敷貼等藥。總不外乎首卷腫瘍之例。並宜參考。灸曲池穴甚效。(穴見首卷灸門)
漏蘆湯,治癰疽疔腫。不問陰陽初起者。及初潰紅腫尚未消盡者。並濕爛疥瘡等毒。
漏蘆(一錢五分),紫花地丁,荊芥,當歸,連翹,薄荷,白芷,升麻(各一錢),麻黃(三錢),大黃(二錢),生甘草(四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溫服。蓋衣取微汗。渣再煎溫服。次日。麻黃用二錢。大黃用錢半。甘草用六分。溫服。第三日則麻黃、大黃、甘草。各用一錢溫服。如其紅腫尚未消盡。照第三日方再三二服。無不愈者。是方也。如不欲汗。則麻黃少用。溫服之。如大便不實及不欲下者。則少用大黃。不用亦可。隨病上下。在食前食後服。
如便毒。服利藥。正氣傷。皮厚未穿者。服此一汗。不砭而穿。
飛騰神駿膏,治癰疽腫毒。瘰癧鼠瘡。
麻黃(去節淨用一斤),杏仁(泡去皮尖砂缽內研如泥入水再研澄去濁腳),防風(去蘆四兩),地骨皮(去骨四兩),甘草(四兩),燈草(一大把),黑鉛(一塊),木鱉子肉(十四個),頭髮(一大團洗淨)
共入大銅鍋內。入水二桶。炭火煎。減半取汁。渣再煎二次。絹濾淨。並一處。復將燈草、頭髮、黑鉛、同汁煎至成膏。去此三味。再煎稠。收罐內。香甜。久貯不壞。每服三錢。熱酒調服。隨飲至醉為度。蓋臥出汗。
避風一日。次日食豬蹄補之。
此方於初起時。及將潰時。服之神驗。
軍門立效散,治癰疽諸毒。對口附骨疽等。
皂角刺(三錢炒熱入),乳香(五七分炒香化再入),天花粉(三錢),甘草節(一寸長九個),川椒(三十粒)
黃酒二鍾。煎一鍾。溫服。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潰。已潰者不宜服。一用
皂刺(三錢),乳香(七分),花粉(一兩),甘草節(二錢)
炒制如法。酒煎服。治紅腫焮痛便秘者。甚捷。
壺公妙劑散,一切諸毒。乳癰便毒。筋骨疼痛。不問新久。悉皆神驗。
穿山甲(炒),胡盧巴,槐花,黑醜(頭末),當歸(等分)
為末。每服五錢。用溫酒調成塊。挑入口內。隨用溫酒送下。隨飲幾杯。以助藥力。
榮衛返魂湯
赤芍,木通,白芷,何首烏,枳殼,烏藥,當歸(各一錢),小茴香(五分),甘草(三分)
水一鍾。酒一鍾。煎八分。溫服。
初起堅硬如石者。加川芎、麻黃、獨活、蔥頭。水煎。熱服出汗。胃寒生痰者。加半夏。鬱熱生痰者。加桔梗。久不愈。食少色痿者。涼藥太過也。去木通。加當歸。倍加陳皮、厚朴。甚者再加白豆蔻。肺癰腸癰內癰等症。倍加忍冬藤。此藤治內癰之神藥也。補加大附子。利用酒大黃。
白話文:
無名腫毒是指腫毒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不符合特定穴位分布規律,無法命名的疾病。其成因皆為風邪寒熱侵犯經絡所致。由風邪內生者,腫塊無明顯頭尾;由氣血搏結者,腫塊則有明顯頭尾;因風寒所致者,腫塊堅硬,顏色發白;因風熱毒邪所致者,腫塊紅腫熱痛,顏色發紅。治療方法,若屬表證則需疏散,屬里證則需攻下,並可配合外敷藥物治療。總體治療原則與本書首卷腫瘍篇章類似,可參考之。灸刺曲池穴效果甚佳(穴位詳見本書首卷灸門)。
漏蘆湯,主治癰疽疔腫,不論陰陽虛實,初期或已潰瘍但紅腫尚未消退者,以及濕爛疥瘡等毒症。
組成:漏蘆(1.5錢)、紫花地丁、荊芥、當歸、連翹、薄荷、白芷、升麻(各1錢)、麻黃(3錢)、大黃(2錢)、生甘草(0.4錢)
用法:水兩鍾,煎至八分,飯後溫服,蓋被取微汗。藥渣再煎溫服。次日,麻黃用2錢,大黃用1.5錢,甘草用0.6錢,溫服。第三日,麻黃、大黃、甘草各用1錢,溫服。若紅腫未消,可依第三日藥方再服用兩次,療效顯著。若不欲出汗,可減少麻黃用量;若大便不通或不欲通便,可減少或不用大黃。用藥劑量可根據病情調整,飯前飯後均可服用。
若為便毒,服用此方通便,即使正氣受損,皮膚雖厚實尚未潰破,服用此方一出汗,便能不需針刺而自行潰破。
飛騰神駿膏,主治癰疽腫毒、瘰癧、鼠瘡。
組成:麻黃(去節,淨用一斤)、杏仁(泡去皮尖,研成泥狀,加水再研磨,取澄清液,去沉澱物)、防風(去蘆,四兩)、地骨皮(去骨,四兩)、甘草(四兩)、燈草(一大把)、黑鉛(一塊)、木鱉子肉(十四個)、頭髮(一大團,洗淨)
用法:將所有藥材放入大銅鍋,加水兩桶,用炭火煎煮,至藥汁減半,取汁液。藥渣再煎煮兩次,取汁液,過濾乾淨,將所有汁液混合。再將燈草、頭髮、黑鉛與汁液同煎至成膏狀,去除燈草、頭髮、黑鉛,繼續煎煮至濃稠,收存於罐中。藥膏香甜,久貯不壞。每次服用三錢,用熱酒調服,直至飲酒至醉為度,蓋被臥床,待出汗。
避風一日,次日食用豬蹄補益身體。
此方在腫毒初期或將要潰破時服用,療效神奇。
軍門立效散,主治癰疽諸毒,以及對口附骨疽等。
組成:皂角刺(三錢,炒熱)、乳香(0.5-0.7錢,炒香研細)、天花粉(三錢)、甘草節(一寸長九個)、川椒(三十粒)
用法:用黃酒兩鍾,煎至一鍾,溫服。腫毒未成膿者,服用此方可使之消散;已成膿者,服用此方可使之潰破;已潰者不宜服用。
另一方:皂角刺(三錢)、乳香(0.7錢)、天花粉(一兩)、甘草節(二錢)
用法:依上述方法炒制,用酒煎服,主治紅腫熱痛、便秘者,療效迅速。
壺公妙劑散,主治一切腫毒,包括乳癰、便毒,以及筋骨疼痛,不論新舊,皆有神奇療效。
組成:穿山甲(炒)、胡蘆巴、槐花、黑醜(頭末)、當歸(等分)
用法: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溫酒調成藥丸,入口服下,並用溫酒送服,多飲幾杯溫酒,以助藥力。
榮衛返魂湯
組成:赤芍、木通、白芷、何首烏、枳殼、烏藥、當歸(各一錢)、小茴香(0.5錢)、甘草(0.3錢)
用法:水一鍾,酒一鍾,煎至八分,溫服。
若腫塊初起,堅硬如石者,可加川芎、麻黃、獨活、蔥頭,水煎,熱服,使之出汗。若因胃寒生痰者,加半夏;若因鬱熱生痰者,加桔梗。久治不愈,食慾不振,面色萎黃者,是因涼藥服用過多,應去木通,加當歸,加倍使用陳皮、厚朴,症狀嚴重者再加白豆蔻。若為肺癰、腸癰、內癰等症,應加倍使用忍冬藤(此藤為治療內癰之神藥)。嚴重者可加附子,並使用酒制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