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三 (7)
卷三 (7)
1. 凍耳成瘡
凍耳。用生薑取汁熬膏塗之。忌用火烘湯泡。犯之則肉死。宜與凍瘡門參考。
白話文:
凍傷的耳朵。用新鮮生薑取汁熬成藥膏塗抹。切忌用火烤或用熱水浸泡。如果犯了這些禁忌,皮膚肌肉會壞死。可以參考凍瘡的處理方式。
2. 鼻部
經絡,鼻者。肺之竅也。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
白話文:
鼻子的經絡,鼻子是肺的孔竅。從鼻子吸入的五種氣,會藏在心臟和肺臟。如果心肺有疾病,鼻子就會受到影響而感到不舒服。
3. 鼻淵
鼻淵者,鼻流濁涕。黃水腥穢是也。又名腦崩腦漏。久之令人頭眩虛暈不已。經云。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遇寒而甚者。火鬱之為也。書云。膽與三焦同火治。故先宜清上。繼以鎮火補水。兼理肺肝。清上多取乎辛涼。如荊芥、薄荷、甘菊、連翹、升麻、牛蒡子、天麻之類。鎮火補水。如犀角、二冬、硃砂、人參、五味子、茯苓、山藥、丹皮、甘草之類。理肺如桑皮、桔梗、二冬、牛蒡子、天花粉、竹瀝之類。清肝膽如柴胡、川芎、竹茹、棗仁、羚羊角之類。余治腦漏。於對症藥內加檀香片一大撮。無不奏效。
奇授藿香湯,治鼻淵致虛。痃暈不已。
藿香連梗葉九錢。水一碗。煎七分。加公豬膽汁一枚和勻。食後服。重者不過三服即愈。或以藿香為末。豬膽汁熬膏和丸。每服二錢。食遠白湯送下。
久而虛者。兼服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以滋化源。
天蘿散,治鼻淵而兼腦痛者。名控腦砂。有蟲食腦。
絲瓜藤近根處三五尺。燒存性為末。每服二三錢。黃酒調服。
馬兜鈴散,治鼻淵。
馬兜鈴(五錢),麻黃(三錢),五味子(一錢),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加黑砂糖少許。臥時溫服即愈。
白芨丸,白芨末。酒糊丸。每服三錢。黃酒下。半月愈。
白話文:
鼻淵,指的是鼻子流出混濁的鼻涕,黃色的鼻涕帶有腥臭味。又叫做腦崩、腦漏。這種情況持續很久會讓人頭暈、眼花。醫書上說,膽的熱氣傳到腦部,就會導致鼻子辛辣疼痛,產生鼻淵。遇到寒冷會更加嚴重,這是因為體內火氣鬱積的緣故。醫書說,膽和三焦同屬火,治療要先清瀉上焦的火熱,接著鎮靜火氣,補充體內的水分,同時調理肺和肝。清瀉上焦火熱多用辛涼的藥材,例如荊芥、薄荷、甘菊、連翹、升麻、牛蒡子、天麻等。鎮靜火氣、補充水分則用犀角、麥冬、天冬、朱砂、人參、五味子、茯苓、山藥、丹皮、甘草等。調理肺則用桑白皮、桔梗、麥冬、天冬、牛蒡子、天花粉、竹瀝等。清肝膽則用柴胡、川芎、竹茹、酸棗仁、羚羊角等。我治療腦漏,在對症下藥的基礎上,加入一小撮檀香片,沒有不見效的。
另外有一個叫做「奇授藿香湯」的藥方,可以治療因為鼻淵導致身體虛弱,頭暈目眩的情況。
藥方使用藿香連梗帶葉九錢,加水一碗,煎煮至七分,加入一個公豬膽汁攪拌均勻,飯後服用。症狀嚴重的,服用不超過三次就會痊癒。也可以將藿香研磨成粉末,用豬膽汁熬成膏狀,再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白開水送服。
如果久病身體虛弱,可以同時服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以滋養身體。
還有一個叫做「天蘿散」的藥方,可以治療因為鼻淵而引起的頭痛,這種情況又稱為「控腦砂」,可能是腦部有蟲。
藥方使用絲瓜藤靠近根部的三五尺,燒成灰燼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三錢,用黃酒調服。
還有一個叫做「馬兜鈴散」的藥方,可以治療鼻淵。
藥方使用馬兜鈴五錢,麻黃三錢,五味子一錢,甘草一錢。
加水兩碗,煎煮至一碗,加入少量黑砂糖,睡前溫服,就會痊癒。
還有一個叫做「白芨丸」,使用白芨粉末,用酒調製成糊狀,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三錢,用黃酒送服,半個月就會痊癒。
4. 鼻鼽
鼻淵。鼻流濁涕也。鼻鼽。鼻流清涕也。如老人流涕不幹者。搗獨蒜敷足心。自不再發。鼻淵服藥罔效者。惟灸上星穴五壯。即愈。仍服八味地黃丸以滋化源。
白話文:
鼻淵,指的是鼻子流出混濁的鼻涕。鼻鼽,指的是鼻子流出清澈的鼻涕。如果年長者流鼻涕不止,將獨頭蒜搗爛敷在腳底中心,就能不再復發。鼻淵吃藥沒效果的,只要灸上星穴五個艾炷,就會痊癒,之後再服用八味地黃丸來滋養身體的根本。
5. 鼻聾
鼻聾者。為不聞香臭也。宜神愈湯。以生薑為引。水煎服之。立驗。歌云。細、芷、羌、防、半、芎、歸、陳、桔、苓。薄荷增三倍。煎服氣調勻。
白話文:
鼻聾指的是聞不到香味和臭味。應該服用神愈湯,用生薑來引導藥效,加水煎煮後服用,效果很快。歌訣說:用細辛、白芷、羌活、防風、半夏、川芎、當歸、陳皮、桔梗、茯苓這些藥材,再將薄荷的用量增加三倍,一起煎煮服用,可以調理氣機,使之順暢。
6. 鼻衄
鼻衄者。鼻中出血也。由肺經血熱妄行。治宜涼血。然涼血必先清氣。氣清血自歸經矣。如枳殼、連翹清之。薄荷、玄參散之。蒲黃、京墨、茅根止之。再如羚羊清肺散、生地麥冬飲、加味生脈散。皆對症藥也。如夏月脈虛身熱。大汗口渴者。暑熱所逼也。黃連香薷飲清之。
外用青綿線扎兩手中指根。再用毛邊紙折十餘層。水濕透。貼百會穴。以熨斗熨之。或再用好暖酒十數碗盛盆內。踏兩足浸之。或搗大蒜於兩足心塗之。再神塞丸塞之。再以傾銀紫土新罐為末。燒酒調敷囟門。立止。
羚羊清肺散,治衄血。及吐血咳血。
羚羊角,銀柴胡,黃連,玄參,石膏,地骨皮,梔子,歸身,白芍,川芎,生地,蒲黃(各一錢),蘆薈,甘草(各五分),藕節(三個)
用白茅根四兩搗爛。入水一碗。和。絞去渣。取茅根汁一碗。入藥煎七分。加童便一鍾。食後服。
加味生脈散,治衄血。
麥冬(五錢),人參(二錢),五味子(一錢),薑炭(三分)
用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亦可代茶。
伏龍散,治衄血。並血崩。
伏龍肝(即柴灶中心燒紅土也)
為末。每用二錢。冷水調服。即止。
黃連香藿飲
香薷,厚朴(姜炒),白扁豆(炒),黃連(薑汁炒)
用水煎熟。冷服。
生地麥冬飲,神塞丸(俱見耳部)
白話文:
鼻衄,指的是鼻子出血。這是因為肺經的血熱而導致血液不正常地亂竄。治療應該以涼血為主,但涼血之前必須先清理氣,氣清了,血自然就會回到正常的經絡運行。可以使用枳殼、連翹來清氣,薄荷、玄參來疏散,蒲黃、京墨、茅根來止血。也可以使用羚羊清肺散、生地麥冬飲、加味生脈散,這些都是對症的藥方。如果夏天出現脈虛身熱、大汗口渴的症狀,這是因為暑熱逼迫所致,可以用黃連香薷飲來清理。
外治法方面,可以用青色的棉線扎緊兩手中指的根部,再用毛邊紙折疊十幾層,用水浸濕後貼在頭頂的百會穴,然後用熨斗熨燙。或者用熱的酒倒在盆裡,放入十幾碗,然後雙腳踩在裡面浸泡。也可以把大蒜搗爛塗在雙腳的腳心。之後,用神塞丸塞住鼻子。最後,把燒成粉末的傾銀紫土新罐,用燒酒調和敷在囟門上,可以立刻止血。
羚羊清肺散,可以治療鼻出血,以及吐血、咳血。
藥方組成是:羚羊角、銀柴胡、黃連、玄參、石膏、地骨皮、梔子、當歸身、白芍、川芎、生地、蒲黃(各一錢),蘆薈、甘草(各五分),藕節(三個)。
用法是:用四兩搗爛的白茅根,加入一碗水攪拌,絞去渣滓,取茅根汁一碗,加入藥材一起煎煮到七分,再加入一鍾童便,飯後服用。
加味生脈散,可以治療鼻出血。
藥方組成是:麥冬(五錢)、人參(二錢)、五味子(一錢)、薑炭(三分)。
用法是:用水兩鍾,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也可以當茶飲用。
伏龍散,可以治療鼻出血,以及血崩。
藥方組成是:伏龍肝(即用柴灶中心燒紅的土)。
用法是:將伏龍肝研成粉末,每次用二錢,用冷水調和服用,可以立刻止血。
黃連香藿飲,
藥方組成是:香薷、厚朴(用薑炒過)、白扁豆(炒過)、黃連(用薑汁炒過)。
用法是:用水煎煮熟透,冷卻後服用。
生地麥冬飲、神塞丸(配方都可以在治療耳部的篇章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