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8)

1. 鼻痔

鼻痔生於鼻內。形如榴子。漸大而下垂。令人氣不通暢。由肺經濕熱內蒸。如朽木而生芝蘭也。宜辛夷清肺飲。外兼消痔散等藥點之。化水而消。仍節厚味。戒氣怒。省房勞。庶不再發。

辛夷清肺飲

辛夷(六分),黃芩,梔子,麥冬,百合,知母,石膏(各一錢),升麻(三分),甘草(五分),枇杷葉(三片)

用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或加連翹、薄荷、羌活、防風。

消痔散,治鼻痔。

硇砂(一錢),輕粉,雄黃(各三分),冰片(五分)

上為細末。用草梗咬毛蘸藥點痔上。日五七次。漸化為水。

一用白砒三錢。安新瓦上。上蓋密陀僧末、白礬末各二錢。煅煙盡為度。埋一宿。去火毒。配苦丁香末等分。加麝香四分。和勻。或加硇砂少許。每用少許吹之。即流黃水。腫消則氣順矣。

一隻用冰片點之。稱驗。

白話文:

鼻痔長在鼻子裡面,形狀像石榴子,會逐漸變大並向下垂,導致呼吸不順暢。這是因為肺經濕熱在體內蒸發,就像腐朽的木頭長出靈芝一樣。治療應該使用辛夷清肺飲,並搭配消痔散等外用藥塗抹,讓它化成水而消散。平時也要注意飲食清淡,戒除濃重口味,避免生氣和過度勞累,這樣才不會再復發。

辛夷清肺飲

辛夷(六分)、黃芩、梔子、麥冬、百合、知母、石膏(各一錢)、升麻(三分)、甘草(五分)、枇杷葉(三片)。

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也可以加入連翹、薄荷、羌活、防風等藥材一起服用。

消痔散, 用於治療鼻痔。

硇砂(一錢)、輕粉、雄黃(各三分)、冰片(五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草梗前端的毛蘸取藥粉,塗抹在鼻痔上,每天塗抹五到七次,鼻痔就會逐漸化為水消散。

另一種方法是將白砒三錢放在新瓦片上,上面蓋上一層密陀僧末和白礬末各二錢,燒到冒煙結束。埋在地下一晚去除火毒。再搭配等量的苦丁香末,加入麝香四分,混合均勻。也可以加入少許硇砂。每次使用時取少量吹入鼻中,就會流出黃色的水,腫脹消退後,呼吸就會順暢。

還有一個方法是直接用冰片塗抹在鼻痔上,效果很好。

2. 鼻疔

鼻疔生鼻內。痛引腦門。鼻竅脹塞。甚則唇腮俱腫。宜蟾酥丸汗之。鼻孔內用蟾酥條研末吹之。如鼻外發腫。用離宮錠子塗之。鼻腫如瓶者逆。

一灸腕骨七壯。壯如綠豆大。(見灸門)

白話文:

鼻疔長在鼻孔裡面,會引起頭部前額疼痛,鼻孔會腫脹堵塞,嚴重的話甚至嘴唇和臉頰都會腫起來。這種情況適合服用蟾酥丸來發汗治療。鼻孔內可以將蟾酥條磨成粉末吹入。如果鼻疔長在鼻孔外面並且腫起來,可以用離宮錠塗抹。如果鼻子腫得像瓶子一樣,表示病情嚴重,情況不妙。

可以針灸腕骨穴七個灸點,每個灸點像綠豆那麼大。(詳細請參考針灸相關章節)

3. 鼻瘡

鼻瘡為鼻孔內乾燥發痛而有瘡也。宜洗肺散清之。外用油紙捻。黏辰砂定痛散。送入鼻孔內。日三五次。立效。

洗肺散,治鼻內生瘡。

黃芩,半夏(各二錢),天冬,麥冬,五味子(各一錢五分),杏仁(一錢),甘草(五分)

用水二鍾。生薑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辰砂定痛散(見口部)

白話文:

鼻瘡是指鼻孔裡面乾燥疼痛,而且還長了瘡。應該用洗肺散來清除肺熱。外用油紙捲成細條,沾上辰砂定痛散,塞入鼻孔裡面,一天三到五次,效果很快。

洗肺散,是治療鼻孔內生瘡的藥方。

藥方組成有:黃芩、半夏(各八克),天冬、麥冬、五味子(各六克),杏仁(四克),甘草(二克)。

用法是用水兩碗,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煎到剩八分的時候,在飯後服用。

辰砂定痛散(藥方內容請參考口部相關說明)。

4. 酒皶鼻

酒皶鼻者。先由肺經血熱內蒸。次遇風寒外束。血瘀凝結而成。故先紫而後黑也。治須宣肺氣。化滯血。使榮衛流通以滋新血。乃可得愈。

麻黃宣肺散,治酒皶鼻。

麻黃,麻黃根(各二兩)

頭生酒五壺。重湯煮三炷香。露一宿。早晚各飲三五杯。至三五日。出膿成瘡。十餘日則膿盡。膿盡則紅色退。先黃後白而愈。

調榮化滯湯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紅花(俱酒洗),黃芩(酒炒),陳皮(各一錢),甘草(生五分),生薑(三片)

用水二鍾。煎八分。加酒少許。調五靈脂末二錢。食後服。氣弱形肥者。加酒炒黃耆。立應。

黑參丸,治酒皶鼻。

玄參為末。用豬膽汁和丸。每服錢許。食後白滾湯送下。外以玄參末。仍用豬膽汁調塗鼻上。

外治諸方

硫黃為末。以陳糟茄汁調敷。

一用象牙末。或密陀僧。或杏仁。搗爛。俱用人乳調敷。

白話文:

酒糟鼻這種病,一開始是因為肺經的血熱向內蒸發,接著又遇到風寒從外侵襲,導致血液瘀積凝結而成。所以病發初期會呈現紫色,之後轉為黑色。治療上必須宣通肺氣、化解瘀滯的血液,使身體的營氣和衛氣流通,以生成新的血液,這樣才能痊癒。

「麻黃宣肺散」這個藥方,是治療酒糟鼻的。

藥材:麻黃、麻黃根(各二兩)

用法:用頭生酒五壺,以隔水加熱的方式煮三個時辰,放置露天一晚,早晚各喝三到五杯。服用三到五天後,會開始流膿形成瘡,十幾天後膿液會排乾淨,膿排乾淨後,紅色會消退,先轉黃再變白,病就會痊癒。

「調榮化滯湯」這個藥方:

藥材:當歸、川芎、赤芍、生地、紅花(以上藥材皆用酒洗過)、黃芩(用酒炒過)、陳皮(各一錢)、甘草(五分)、生薑(三片)。

用法: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加入少許酒,再調和五靈脂末二錢,飯後服用。如果體質虛弱、體型肥胖的人,可以加酒炒過的黃耆,效果會更好。

「黑參丸」這個藥方,也是治療酒糟鼻的。

藥材:將玄參磨成粉,用豬膽汁調和成丸狀,每次服用一錢左右,飯後用白開水送服。同時,將玄參粉用豬膽汁調勻,塗抹在鼻子上。

外用治療方法:

將硫磺磨成粉,用陳年的酒糟茄汁調勻後塗敷。

或者用象牙粉、密陀僧,或杏仁搗爛,用人乳調勻後塗敷。

5. 唇部

經絡,經云。脾之榮在唇。其為病也。燥則干。熱則裂。風則瞤。寒則揭是也。治宜隨其因而療之。忌用追蝕等藥。及藥線等法。

白話文:

經絡學說提到,脾的精華表現在嘴唇上。嘴唇如果生病,乾燥就會乾裂,有熱就會裂開,受到風邪就會抽動,受寒就會外翻。治療應該根據病因來處理。忌諱使用腐蝕性強的藥物,以及藥線等療法。

6. 反唇疔、鎖口疔

反唇疔生於唇里。鎖口疔生於嘴角。二疔初起如粟。堅硬如鐵。腫痛麻癢。寒熱交作。內外治法。於疔瘡門參考。

白話文:

反唇疔長在嘴唇裡面。鎖口疔長在嘴角。這兩種疔瘡剛開始的時候像小米粒一樣,摸起來硬得像鐵,會腫脹疼痛、麻木發癢,還會出現發冷發熱交替的症狀。它們的內治和外治方法,可以參考疔瘡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