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三 (14)
卷三 (14)
1. 咽喉部
經絡,咽者咽也。接三脘以通胃。故以咽物。喉者候也。通五臟以系肺。故以候氣。有云嗌者即咽之低處也。然喉痹則呼吸不利。天氣閉塞也。咽痛則飲唾不入。地氣閉塞也。是以喉痹。必兼咽嗌痛。而咽嗌痛未必兼喉痹也。又十二經皆湊於喉。而內經獨言一陰一陽結為之喉痹者。重於君相二火也。又一陰心胞與肝。一陽三焦與膽。四經皆有相火。氣熱則為痹必矣。第火有虛實之分。喉有緊慢之別。
白話文:
咽是吞嚥的地方,連接上、中、下三脘來疏通胃氣,所以用來吞嚥食物。喉是觀察的地方,連通五臟並繫於肺,所以用來觀察氣息。有人說「嗌」就是咽的下方。
然而,喉嚨阻塞會導致呼吸困難,這是天氣閉塞;咽痛則會連喝水、吞口水都難以下嚥,這是地氣閉塞。所以喉痹通常會伴隨咽喉疼痛,但咽喉痛卻不一定會引起喉痹。
另外,雖然十二經脈都匯集於喉部,但《內經》獨獨提到陰陽兩經結聚而形成喉痹,這主要是因為君火(心火)和相火(肝膽之火)過於旺盛。又,屬於陰經的心包和肝,以及屬於陽經的三焦和膽,這四條經脈都有相火,當火氣過熱時,自然會形成阻塞性的痹證。不過,火有虛實之分,喉也有緊、慢的差別。
2. 緊喉
緊喉者其發暴。咽喉腫痛。痰涎壅盛。聲音不出。膿水不入。由膏粱厚味所致。為之實火。斯時也。不及用藥。宜刺少商穴委中穴。出紫黑血以瀉其熱。噙牛黃點舌丹以消其毒。俟稍緩。吹以冰硼散。服清咽利膈散以清其源。痰盛者桐油餞導之。
牛黃點舌丹,治喉風喉痹。痰火壅盛。並大頭瘟及癰毒等。
牛黃(五分),熊膽(五分),蟾酥(三分),犀角(三分),羚羊角(三分),珍珠(三分),冰片(五分),麝香(三分),沉香(五分),辰砂,雄黃,硼砂,血竭,乳香,沒藥,葶藶(各一錢),
各為細末。稱准和勻。乳汁為丸。綠豆大。金薄為衣。每用一丸。呷舌下噙化。徐徐咽之。化盡口內麻。以冷水漱口咽之。則患處出汗。
冰硼散,治咽腫。及口齒腫痛。並久嗽痰火。咽啞作痛。
冰片(五分),硼砂(五錢),玄明粉(五錢),硃砂(六分)
共為末。日吹五七次。
金鎖匙,治喉風喉閉。痰涎壅盛。口噤不開。湯水不入者。
焰硝(一兩五錢),硼砂(五錢),雄黃(二錢),白殭蠶(一錢),冰片(二分半)
各研末。和勻吹之。痰涎即出。或化為水。
桐油餞,治喉閉痰壅。呼吸不利。湯水難入者。
用溫湯半碗。加桐油三四匙。攪勻。用硬雞翎蘸油。探入喉內。連探四五次。其痰壅出。再探再吐。以人醒聲高為度。
清咽利膈湯,治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及乳蛾喉痹喉癰。重舌木舌。或膈胸不利。煩躁飲冷。大便閉結等症。
黃芩,梔子,連翹,薄荷,甘草,桔梗,黃連,玄參,金銀花,牛蒡子,防風,荊芥(各一錢),朴硝,大黃(各二錢),一加,升麻,葛根,大青,青黛,羌活,半夏,射干,山豆根等類
水二鍾。淡竹葉二十片。煎八分。加蜜二匙。食遠服。
白話文:
喉嚨突然緊縮發作,通常是因為咽喉腫痛,痰液積聚過多,導致聲音發不出來,甚至連膿水都難以下嚥。這種情況多半是因吃了過多肥甘厚味的食物所致,屬於實火。
這時不宜立即用藥,應先刺破少商穴和委中穴,放出紫黑色的血來瀉熱。然後含服牛黃點舌丹來解毒。等情況稍緩,再吹冰硼散。接著服用清咽利膈散來從源頭清除病因。如果痰液過多,可以用桐油餞來引導痰液排出。
牛黃點舌丹:用於治療喉風、喉痹(咽喉腫痛),痰火壅盛,以及大頭瘟(腮腺炎)和癰毒等疾病。
成分包括:牛黃、熊膽、蟾酥、犀角、羚羊角、珍珠、冰片、麝香、沉香、辰砂、雄黃、硼砂、血竭、乳香、沒藥、葶藶等。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乳汁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外層包裹金箔。每次服用一丸,含在舌下慢慢溶解並嚥下。藥丸完全溶解後,口中會有麻感,用冷水漱口並吞下,患處就會出汗。
冰硼散: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齒腫痛,以及久咳痰火、聲音嘶啞疼痛。
成分包括:冰片、硼砂、玄明粉、朱砂。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每天吹在患處五到七次。
金鎖匙:用於治療喉風、喉閉(咽喉腫脹閉塞),痰液積聚過多,導致口緊閉無法張開,連湯水都無法下嚥的情況。
成分包括:焰硝、硼砂、雄黃、白殭蠶、冰片。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混合均勻後吹入喉嚨。痰液就會被排出或化為液體。
桐油餞:用於治療咽喉閉塞、痰液積聚、呼吸困難、湯水難以下嚥的情況。
將半碗溫水加入三四匙桐油攪勻,用硬雞毛蘸取油液,探入喉嚨深處,連續探入四五次。讓積聚的痰液排出,再探再吐,直到病人清醒且聲音變大為止。
清咽利膈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痰液積聚,以及乳蛾(扁桃體炎)、喉痹(咽喉腫痛)、喉癰(咽喉膿腫)、重舌、木舌(舌頭腫大)等疾病,或胸膈不暢、煩躁想喝冷飲、大便閉結等症狀。
成分包括:黃芩、梔子、連翹、薄荷、甘草、桔梗、黃連、玄參、金銀花、牛蒡子、防風、荊芥、朴硝、大黃,並可加入升麻、葛根、大青、青黛、羌活、半夏、射干、山豆根等藥材。
將以上藥材與兩碗水、二十片淡竹葉一起煎煮,取八分藥液,加入兩匙蜂蜜,在飯後服用。
3. 慢喉
慢喉者虛火也。其發緩。其色淡。其腫微。其咽乾。其便利。其脈微細。甚則舌生白胎。唇如礬色。此由憂思太過所致。午前痛者。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玄參、桔梗、牛蒡子。如不應。以補中益氣湯加乾薑、大附子為引導。若夫午後陰虛。作痛作渴。身熱足冷者。
腎虛也。忌用清涼。宜地黃丸料恣意飲之。兼用八珍湯補之。再如陰虛於下。孤陽飛越於上者。脈必浮大。重取必澀。又宜獨參湯細細飲之。立驗。或灸心俞穴。不拘壯數。待喉寬即止。脈浮大。遇勞則甚者。脾肺虛膀胱熱也。理中湯加山藥、山茱萸。婦人咽腫色白者。月經不調也。
治宜調榮。色微白而腳冷者。虛陽上攻也。治宜降氣。
升葛補中湯,治咽喉口舌。虛火腫痛生瘡。
升麻,葛根,赤芍,人參,桔梗(各二錢),甘草(一錢),生薑(三片)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俱見潰瘍)
白話文:
慢性喉嚨痛,通常是虛火引起的。發作比較慢,顏色比較淡,腫脹程度輕微,會感到喉嚨乾燥,大便通常是順暢的,脈搏微弱細小,嚴重時舌頭會長出白色舌苔,嘴唇顏色像明礬一樣。這通常是因為憂慮思慮過度所導致。如果是上午喉嚨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麥冬、五味子、玄參、桔梗、牛蒡子來治療。如果效果不好,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乾薑、炮附子來引導藥效。如果是下午陰虛,出現疼痛口渴、身體發熱腳卻冰冷的情況,這是腎虛的表現,要避免使用寒涼藥物,應該多喝六味地黃丸的藥材,同時配合八珍湯來補養身體。如果陰虛在下,導致虛火向上浮越,脈象一定會呈現浮大,但按下去會感覺澀滯,這時應該慢慢喝獨參湯來治療,效果會很明顯。也可以灸心俞穴,次數不拘,等到喉嚨感覺寬鬆了就可以停止。如果脈象浮大,勞累時喉嚨痛加重,這通常是脾肺虛弱、膀胱有熱的表現,可以用理中湯,加上山藥、山茱萸來治療。婦女如果出現喉嚨腫脹顏色蒼白,通常是月經不調引起的,治療上應該調理氣血。如果喉嚨顏色微白、腳冰冷,這是虛陽上攻的表現,治療上應該降氣。
升葛補中湯,可以治療因虛火引起的喉嚨、口腔腫痛、生瘡。
藥方組成:升麻、葛根、赤芍、人參、桔梗(各二錢),甘草(一錢),生薑(三片)
用水兩碗煎煮成八分,飯後服用。
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這兩個藥方在治療潰瘍的部分也有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