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肺癰

肺癰之發。必先中府穴隱痛不已。穴在乳上三肋間。初則寒熱咳嗽。項強不能轉側。脈滑而數。久則肢腫。咳腥臭膿痰。甚則胸膈脹滿。呼吸不利。食少脈洪。自汗。視其身涼脈細。膿血交黏。痰色鮮明。飲食知味者順。手掌皮粗。脈洪氣急。顴紅鼻焮。嘔噦不食。汙膿白血如米粒者逆。

脈洪滑身熱者難瘥。脈細身涼者易治。若潰後短澀者生。洪大者死。孟冬兩尺浮洪。孟春兩寸洪數。惟夏月可慮。

肺癰由外感風寒。未經發瀉所致者多。故肺癰必先解表。宜參蘇飲。外受風寒。咳嗽喘急者。小青龍湯。胸脹氣喘。身腫面浮者。葶藶大棗湯。胸膈痛。脈芤者。瘀血也。四順散加丹皮、紅花。瘀血吐出。其痛自止。發熱。煩渴引飲。脈洪數而無力者。加減八味丸加麥冬。大劑服之。

再以人參五錢。麥冬二錢五分。五味子二錢。水煎。代茶飲之。因房勞丹石。消爍腎水者。腎氣丸、金液戊土丹。勞傷夜熱。脈微數者。日飲童便三五次。朝服人乳。間服金鯉湯。咳嗽喘急氣短。小便短澀者。參耆補肺湯。體倦食少者。參朮補脾湯。蓋諸氣本乎肺。肺氣治則病已。

再面白當補肺脾。面赤當補肺腎。若專攻其毒。脾腎愈虛。而有不誤者則鮮矣。

灸合谷穴七壯。再灸腎俞穴三七壯。

白話文:

肺癰的發生,一定先從中府穴感到隱隱作痛開始,這個穴位在乳房上方第三根肋骨間的位置。一開始會出現發冷發熱、咳嗽、脖子僵硬不能轉動的症狀,脈象呈現滑而快的狀態。時間久了,四肢會腫脹,咳嗽時會咳出帶有腥臭味的膿痰,嚴重時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食慾不佳、脈象洪大、容易出汗。觀察身體,如果身體發涼、脈象細微,但咳出的膿血和痰液混合黏稠,痰的顏色鮮明,而且飲食方面還能感受到味道,這表示病情是好的。如果手掌皮膚粗糙、脈象洪大而且呼吸急促、臉頰發紅、鼻頭發熱,甚至出現嘔吐、吃不下東西,咳出的膿痰像米粒一樣混雜著白色血液,這就表示病情惡化了。

脈象洪大且滑,身體發熱的情況很難痊癒;脈象細微,身體發涼的情況比較容易治療。如果膿瘍潰破後,脈象短而澀表示病情轉好;如果脈象洪大表示病情危險。在冬季的最後一個月(孟冬)時,兩尺脈浮而洪大,在春季的第一個月(孟春)時,兩寸脈洪大而快,這兩種情況都要特別注意,尤其是在夏天更要小心。

肺癰大多是由於外感風寒,卻沒有適當發散所導致的。所以治療肺癰,一定要先解表,可以使用參蘇飲。如果外感風寒,出現咳嗽喘氣急促的症狀,可以使用小青龍湯。如果胸悶氣喘、身體腫脹、臉部浮腫,可以使用葶藶大棗湯。如果胸部疼痛,脈象呈現芤脈,這是因為有瘀血,可以使用四順散,並加入丹皮和紅花。等瘀血吐出來後,疼痛自然就會停止。如果發燒、口渴想喝水、脈象洪大而快卻無力,可以使用加減八味丸,並加入麥冬,大量服用。

另外,可以用人參五錢、麥冬二錢五分、五味子二錢,用水煎煮後當茶喝。如果因房事過度或濫用丹石而損耗腎水,可以使用腎氣丸或金液戊土丹。如果因勞累而導致夜晚發熱,脈象微弱而快,可以每天飲用三到五次童子小便,早上服用人乳,間隔服用金鯉湯。如果咳嗽喘急、呼吸短促、小便不暢,可以使用參耆補肺湯。如果身體疲倦、食慾不佳,可以使用參朮補脾湯。因為各種氣都源於肺,所以肺氣調治好了,病自然就會痊癒。

再者,臉色蒼白要補益肺脾,臉色發紅要補益肺腎。如果只專注於攻打毒邪,反而會使脾腎更加虛弱,能不發生錯誤的就很少了。

可以艾灸合谷穴七壯,再艾灸腎俞穴二十一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