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二 (25)
卷二 (25)
1. 腋部
經絡,腋下中間。屬手厥陰心包絡及足厥陰肝經。腋前屬足太陰脾經。腋後屬足少陽膽經。下六寸又屬脾之大絡也。
腋癰,生於腋。一名夾癰。初起皮色不變。漫腫無頭。日久方疼。乃生寒熱。此患難消。終必作膿。多由性躁所致。初宜柴胡清肝湯。加味逍遙散。脈虛病虛者。補中益氣湯加羌活。俟少可去之。膿成脹痛者針之。已潰者八珍湯加黃耆、陳皮、香附。此以性情治症。不待專於攻毒也。始終忌用寒涼。亦不宜大熱。惟宜溫補。灸少海穴七壯。或灸間使穴。
米疽,靈樞云。發於腋下赤而堅者為米疽。砭之勿裹。若堅而不潰者。為挾癭馬刀及𤷍瘍癧也。宜各隨本門治之。
黯疔,生腋下。堅硬無頭。四肢拘急。寒熱大作。異於常症者暗疔也。(治見疔門)
腋氣,俗名狐臭。受秉於未形之初。腋內有竅。濁氣由此而出。諸藥鮮能除根。故治法不立。
白話文:
腋部
腋下中間是經絡通過的地方,屬於手厥陰心包經和足厥陰肝經。腋窩前方屬於足太陰脾經,腋窩後方屬於足少陽膽經。再往下六寸的地方,也屬於脾經的大絡脈。
腋癰,是長在腋下的癰瘡,又叫做夾癰。剛開始皮膚顏色不變,只是局部腫脹而且沒有膿頭,時間久了才會開始疼痛,然後出現發冷發熱的症狀。這種病很難消退,最後一定會化膿。大多是因為個性急躁所導致的。剛開始適合用柴胡清肝湯,或是加味的逍遙散來治療。如果脈象虛弱、身體也虛弱的,要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羌活來治療,等情況稍微好轉就可以停止用藥。如果膿已形成,而且脹痛的話,可以用針灸來處理。膿已潰破的,可以用八珍湯加上黃耆、陳皮、香附來調理。這是針對病患的性情來治療,而不是單純用藥物攻毒。治療期間始終要避免使用寒涼的藥物,也不適合用太過溫熱的藥物,最好是用溫補的方式。可以灸少海穴七壯,或是灸間使穴。
米疽,《靈樞》說:長在腋下,呈現紅色而且堅硬的,叫做米疽。可以用砭石刺破,但是不要包紮。如果堅硬而不潰爛的,可能是挾癭(一種長在脖子的腫塊)、馬刀(一種淋巴結核)或是瘰癧(也是一種淋巴結核)。應該根據各自的病症來治療。
黯疔,長在腋下,堅硬而且沒有膿頭,會導致四肢僵硬,並且發冷發熱。這種症狀不同於一般的疔瘡,叫做黯疔。(治療方法請參考疔瘡的相關章節)
腋氣,俗稱狐臭。是因為在胚胎時期就帶有的,腋下有孔竅,濁氣從這裡散發出來。很多藥物都不能根除,所以沒有特定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