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腫瘍主治方

上為末。將蠟溶化。離火。候四邊稍凝時。入藥攪勻。乘熱搓成粗條。懸火上烘軟丸之。安豆大罐收。或以硃砂為衣。每服三錢。白滾水、黃酒任下。甚者早晚各進一服。

癰疽勢甚者。將白礬末入蜂房孔內令滿。紙包泥固。煅黃色為末。和蠟為丸。熱毒甚者。用嫩槐枝三十寸。分三次入蠟內。煠枯去枝。取蠟和礬等為丸。痛不可忍者。加乳香、沒藥各一錢。膿出不幹者。加苧麻灰五錢。

諸毒。先吃蔥一口。隨用黃酒下。或蔥湯下。只瘡上出汗。消腫止痛。疔毒。用菊花一兩煎湯下。肺癰。蜜湯下。咳嗽。臥時淡薑湯下。虛者。人參五味子湯下。泄瀉。米湯下。

托裡消毒散,治癰疽已成。不得內消者。服此以托之。未成者可消。已成者即潰。腐肉易去。新肉易生。此時不可用內消泄氣寒涼等藥。致傷脾胃為要。

人參,黃耆,白朮,茯苓,川芎,金銀花,當歸(各一錢),白芷,皂角刺,甘草,桔梗(各五分)

脾弱者去白芷。倍用人參。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排膿內托散,治癰疽腦項諸發等瘡。已潰流膿時宜服。

人參,白朮,當歸(各二錢),川芎,白芍,黃耆,陳皮,茯苓(各一錢),香附,肉桂(各八分),甘草(五分),白芷(項之上加三分),桔梗(胃之上加五分),牛膝(下部加五分),

姜三片。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乳香定痛散,治癰疽發背諸毒。疔瘡疼痛不可忍者。或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潰。敗腐膿毒。不假刀砭。其惡毒自然脫下。及治打撲傷損。筋骨疼痛。並宜服之。

乳香,沒藥(各五分),黃耆,人參,甘草,歸身,川芎,白芍,陳皮,熟地黃,粟殼(去筋膜蜜炒各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隨病上下服之。

神功內托散,治癰疽腦項諸發等瘡。至十四日後。當腐潰流膿時不作腐潰。更兼瘡不高腫脈細身涼者。用

當歸(二錢),人參,白朮,黃耆(各一錢五分),大附子,陳皮,茯苓,白芍,川芎(各一錢),穿山甲(八分),甘草(炙),木香(各五分),

煨姜三片。大棗二枚。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透膿散,治癰疽諸毒。內膿已成不穿破者。服之即破。

黃耆(四錢),川芎(三錢),當歸(二錢),皂角刺(一錢五分),穿山甲(炒末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隨病上下服之。或加酒一杯服。

竹葉黃耆湯,治癰疽發背諸般疔腫。表裡熱甚。口乾大渴者。

黃耆,甘草,黃芩,川芎,當歸,白芍,人參,半夏,石膏,麥冬(各八分),生地(一錢),淡竹葉(十片),燈心(二十根),生薑(三片)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溫服。

回陽三建湯,治陰疽發背。初起不疼不腫。不熱不紅。硬若牛皮。堅如頑石。十日外脈細身涼。肢體倦怠。皮如鱉甲。色似土朱。粟頂多孔。孔孔流血。根腳平散。軟陷無膿。又皮不作腐。手熱足涼者。俱急服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把蠟融化,離開火源,等蠟的四邊稍微凝固時,加入藥粉攪拌均勻,趁熱搓成粗條,懸掛在火上烘軟後搓成藥丸,放入豆大的罐子中保存。也可以在外面裹上一層硃砂。每次服用三錢,用白開水或黃酒送服。情況嚴重的,早晚各服一次。

如果癰疽病情嚴重,將白礬粉末塞滿蜂巢的孔洞,用紙包裹後用泥土固定,煅燒至黃色後磨成粉末,與蠟混合製成藥丸。若熱毒嚴重,取嫩槐枝三十寸,分三次放入蠟中煎煮至枯黃,取出槐枝,將蠟與礬粉等量混合製成藥丸。若疼痛難忍,可加入乳香、沒藥各一錢。若膿液流出不乾,可加入苧麻灰五錢。

各種毒瘡,先吃一口蔥,隨即用黃酒送服,或用蔥湯送服,只要瘡口出汗,就能消腫止痛。疔瘡,用菊花一兩煎湯送服。肺癰,用蜜湯送服。咳嗽,睡前用淡薑湯送服。體虛者,用人參五味子湯送服。腹瀉,用米湯送服。

「托裡消毒散」用於治療已經形成的癰疽,無法自行消散的情況,服用此藥可以托住病邪。尚未形成的可以消散,已形成的會加速潰破,腐肉容易脫落,新肉容易生長。此時不可使用內服消散或洩氣寒涼等藥物,以免損傷脾胃。

藥方組成:人參、黃耆、白朮、茯苓、川芎、金銀花、當歸(各一錢),白芷、皂角刺、甘草、桔梗(各五分)。

脾胃虛弱者,去除白芷,人參加倍用量。

用水兩碗煎至八分,飯後服用。

「排膿內托散」用於治療癰疽、頭頸部發出的瘡等,適合在膿液潰破流出時服用。

藥方組成:人參、白朮、當歸(各二錢),川芎、白芍、黃耆、陳皮、茯苓(各一錢),香附、肉桂(各八分),甘草(五分),白芷(頸部上方加三分),桔梗(胃部上方加五分),牛膝(下部加五分)。

加入生薑三片,用水兩碗煎至八分,飯後服用。

「乳香定痛散」用於治療癰疽、背部毒瘡、疔瘡等,疼痛難忍時,或未形成的可以加速消散,已形成的可以加速潰破,使腐敗的膿液毒素自然脫落,不必動用刀具。也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

藥方組成:乳香、沒藥(各五分),黃耆、人參、甘草、當歸身、川芎、白芍、陳皮、熟地黃、粟殼(去除筋膜,蜜炒,各一錢)。

用水兩碗煎至八分,根據病情上下部位服用。

「神功內托散」用於治療癰疽、頭頸部發出的瘡等,如果發病十四天後,應該潰破流膿時卻沒有潰破,並且瘡不紅腫,脈細弱,身體發涼的情況。

藥方組成:當歸(二錢),人參、白朮、黃耆(各一錢五分),大附子、陳皮、茯苓、白芍、川芎(各一錢),穿山甲(八分),甘草(炙)、木香(各五分)。

加入煨過的生薑三片、大棗兩枚,用水兩碗煎至八分,飯後服用。

「透膿散」用於治療癰疽等各種毒瘡,如果內部膿液已經形成卻沒有穿破,服用此藥可以使其穿破。

藥方組成:黃耆(四錢),川芎(三錢),當歸(二錢),皂角刺(一錢五分),穿山甲(炒後磨成粉末一錢)。

用水兩碗煎至一碗,根據病情上下部位服用。也可以加入一杯酒一起服用。

「竹葉黃耆湯」用於治療癰疽、背部毒瘡、各種疔腫,表裡熱盛,口渴嚴重的情況。

藥方組成:黃耆、甘草、黃芩、川芎、當歸、白芍、人參、半夏、石膏、麥冬(各八分),生地(一錢),淡竹葉(十片),燈心(二十根),生薑(三片)。

用水兩碗煎至八分,飯後溫服。

「回陽三建湯」用於治療陰疽、背部毒瘡。初期不痛不腫、不熱不紅,硬如牛皮,堅硬如石頭。發病十天後脈細弱,身體發涼,四肢無力,皮膚像鱉甲,顏色像土朱,瘡口像粟米頂,多孔,孔中流血,根部平散,軟陷無膿。而且皮膚沒有腐爛跡象,手熱腳涼的情況,都需要立即服用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