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三 (5)
卷三 (5)
1. 耳衄
耳衄者。耳出鮮血也。由上焦血熱所致。若肝脈弦洪者。柴胡清肝湯。虛火妄動。腎脈數而弱者。六味地黃丸。生地麥冬散。總以涼血清心為主。外以神塞丸塞之。
生地麥冬飲,治耳出血。及鼻衄。
生地(一兩),麥冬(一兩)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神塞丸,治耳內出血。及鼻衄。
麝香(一分),沉香(三分),白礬(一錢),糯米(五十粒)
共為末。糊丸梧子大。薄綿裹之。如左耳出血塞右鼻。右耳出血塞左鼻。如左鼻出血塞右耳。右鼻出血塞左耳。兩耳出血塞兩鼻。兩鼻出血塞兩耳。
六味地黃丸(見潰瘍門),柴胡清肝湯(見本部)
白話文:
耳衄,指的是耳朵流出鮮紅的血。這通常是由於上焦(指胸膈以上的部位)血熱所導致。如果脈象呈現弦而洪大,代表是肝火旺盛,可以使用柴胡清肝湯來治療。如果是虛火妄動,且脈象呈現細數而無力,代表是腎虛,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或生地麥冬散來治療。總體來說,治療耳衄的原則是以涼血清心為主。外用藥可以使用神塞丸來塞住耳朵。
生地麥冬飲,可以治療耳朵出血以及鼻出血。
藥材:生地(37.5克),麥冬(37.5克)
用水兩碗,煎煮至八分。在飯後服用。
神塞丸,可以治療耳朵內部出血以及鼻出血。
藥材:麝香(0.375克),沉香(1.125克),白礬(3.75克),糯米(50粒)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薄棉花包裹起來,如果左耳出血,就塞入右邊鼻孔;右耳出血就塞入左邊鼻孔。如果是左鼻孔出血,就塞入右邊耳朵;右鼻孔出血就塞入左邊耳朵。如果兩耳都出血就塞入兩邊鼻孔,兩鼻孔都出血就塞入兩邊耳朵。
六味地黃丸(請參閱潰瘍門的相關說明),柴胡清肝湯(請參閱本部相關說明)。
2. 耳痔
耳痔及耳挺耳蕈。俱結於耳之竅內。不腫不瞶不痛。塞久令人重聽。宜梔子清肝湯。兼外插藥線於縫內。化儘自愈。
梔子清肝湯
牛蒡子,柴胡,川芎,白芍,石膏,當歸,梔子,丹皮(各一錢),黃芩,黃連,甘草(各五分)
用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耳痔指的是長在耳朵孔內的耳挺、耳蕈這類東西。它們都結在耳朵的孔道內,不會紅腫、也不會耳聾、也不會疼痛。但是如果堵塞久了,會讓人聽力變差。應該使用梔子清肝湯來治療,同時在縫隙內插入藥線,等它們化掉就會自己痊癒。
梔子清肝湯
牛蒡子、柴胡、川芎、白芍、石膏、當歸、梔子、牡丹皮(各一錢),黃芩、黃連、甘草(各五分)
用水兩碗,煎到剩八分,飯後服用。
3. 耳鏇瘡
耳鏇者生耳後縫間。延及上下。如刀裂之狀。隨月之盈虛。故名月蝕瘡。宜川粉散搽之。如初生如黍。次爛如鴉㗖之狀。名鴉㗖瘡。用鴉㗖散敷之。
川粉散,治耳鏇及黃水等瘡。
穿山甲(炒),鉛粉(炒),輕粉(隔紙微炒等分)
為末。摻干。用麻油調敷。
一用地骨皮煎湯洗淨。仍用地骨皮為末摻之。乾用香油調敷。
鴉㗖散,治耳鏇等瘡。
老鴉毛(煅灰存性一錢),大紅羢(燒灰存性一錢),白礬(枯五分),珍珠(五分),冰片(二分),輕粉(五分),黃丹(一錢),麝香(少許)
上為末。摻用。
白話文:
耳鏇瘡這種病,是長在耳朵後面的縫隙間,會向上向下蔓延,看起來像刀割裂開一樣。這種瘡會隨著月亮的盈虧變化,所以也叫做月蝕瘡。可以用川粉散來塗抹。剛開始長出來的時候像小米粒,後來潰爛就像烏鴉啄咬過的樣子,因此叫做鴉㗖瘡。要用鴉㗖散來敷。
川粉散,可以治療耳鏇瘡和流黃水的瘡。
藥材包含:穿山甲(炒過)、鉛粉(炒過)、輕粉(隔著紙稍微炒過,三種藥材等量)。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直接撒在傷口上,或者用麻油調成糊狀塗抹。
另一種方法是,先用枸骨皮煮水清洗傷口,然後用枸骨皮磨成的粉末直接撒在傷口上。乾燥的話,也可以用香油調成糊狀塗抹。
鴉㗖散,可以治療耳鏇瘡等瘡。
藥材包含:老鴉毛(燒成灰,保留藥性,一錢)、大紅絨(燒成灰,保留藥性,一錢)、白礬(燒枯,五分)、珍珠(五分)、冰片(二分)、輕粉(五分)、黃丹(一錢)、麝香(少量)。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直接撒在傷口上使用。
4. 耳癢
耳癢搔之。雖至血出。而癢不止者。腎風也。宜服三因四生散。三二服即瘥。
四生散(見腎臟風瘡門)
白話文:
耳朵癢,用手去抓,即使抓到流血,還是止不住癢,這是腎風引起的。應該服用三因四生散,大概吃個兩三次就會好了。
(四生散的資訊,請參考腎臟風瘡的相關說明)
5. 耳聾
蠟彈丸,治耳聾由肺氣虛者。
山藥(炒三兩),白茯苓(二兩),杏仁(去皮尖炒二兩五錢)
為末。用黃蠟一兩。溶化為丸。彈子大。鹽湯嚼下。少氣嗌乾者。用生脈散。煎湯嚼下。
東垣王提督方,治暴聾。熏一二次。三五年者。熏五七次。全愈。多年者不治。
靈磁石(七錢煅),珍珠(七粒微焙),當門子麝(三粒)
為細末。蘄艾一錢為粗末。次用白綿紙一張。鎮熱銅器上。用黃蠟五錢。遍擦紙上。裁為五寸大方塊。將前艾均分鋪紙上。艾上摻藥。捲成筒。仍以火烘蠟紙。黏牢聽用。再用厚紙捲筒如喇叭樣。以小口對耳次。將藥筒點著吹滅。側耳熏之。力能隔耳透咽。其功甚捷。熏畢。用艾羢塞耳。以避風入。
鳳珠丹,耳聾。
雞蛋一個。開一孔。入巴豆一粒。去心膜。用雙層紙封之。與雞抱之。以雛出為度。取蛋清滴耳內。日二次。
一用鼠膽汁灌入耳內。少時。令人於耳內視之。俟耳竅內有蟲見。即以捻子捻蟲頭。緩緩扯出。其蟲之大小。隨年分之新久。其蟲一出。患人發暈。少時即蘇。蘇即聰矣。此法不問新久。雙聾單聾悉驗。如兩耳。則用二膽治之。
白話文:
蠟彈丸,治療因肺氣虛弱引起的耳聾。
使用炒過的淮山藥(三兩)、白茯苓(二兩)、去皮尖炒過的杏仁(二兩五錢),將它們研磨成粉末。再用黃蠟一兩,融化後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用鹽水嚼服。如果感覺氣短、口乾,改用生脈散煎湯送服。
東垣王提督方,治療突發性耳聾。熏一到兩次,三五年內的耳聾可治癒;熏五到七次,可完全治好。時間較長的耳聾則無法治療。
使用煅燒過的靈磁石(七錢)、微微烘烤過的珍珠(七粒)、當門子麝香(三粒),將它們研磨成細末。再將蘄艾一錢磨成粗末。接著拿出一張白棉紙,放在熱銅器上,用黃蠟五錢均勻塗抹在紙上,裁成五寸大的方塊。將艾草均勻鋪在紙上,再將藥粉撒在艾草上,捲成筒狀。再用火烘烤蠟紙,使其黏牢,以備使用。另外用厚紙捲成喇叭狀,小口對著耳朵,將藥筒點燃後吹滅,側耳熏之。藥力能穿透耳朵,直達咽喉,效果非常迅速。熏完後,用艾絨塞住耳朵,以防風進入。
鳳珠丹,治療耳聾。
拿一個雞蛋,開一個小孔,放入去心膜的巴豆一粒。用雙層紙將孔封住,讓雞孵蛋,直到小雞孵出。取出雞蛋清滴入耳內,每天兩次。
另一種方法是用老鼠的膽汁灌入耳內。過一會兒,讓人觀察耳內,如果看到耳道內有蟲子,就用鑷子夾住蟲子的頭部,慢慢拉出來。蟲子的大小會隨著患病時間的長短而不同。蟲子出來後,患者會頭暈,過一會兒就會恢復清醒,聽力也就恢復了。此方法不論是新發的耳聾還是長期的耳聾,單耳耳聾還是雙耳耳聾都有效。如果是雙耳耳聾,就用兩個老鼠膽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