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三 (7)
卷三 (7)
1. 凍耳成瘡
凍耳。用生薑取汁熬膏塗之。忌用火烘湯泡。犯之則肉死。宜與凍瘡門參考。
白話文:
耳朵受凍了,可以用生薑搾汁熬成膏狀塗抹。避免用火烤或熱水浸泡,否則會使肉組織壞死。可參照凍傷的治療方法。
2. 鼻部
經絡,鼻者。肺之竅也。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
白話文:
經絡,鼻子是肺的開口。五種氣體通過鼻子進入,儲存在心肺之中。當心肺有疾病時,鼻子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
3. 鼻淵
鼻淵者,鼻流濁涕。黃水腥穢是也。又名腦崩腦漏。久之令人頭眩虛暈不已。經云。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遇寒而甚者。火鬱之為也。書云。膽與三焦同火治。故先宜清上。繼以鎮火補水。兼理肺肝。清上多取乎辛涼。如荊芥、薄荷、甘菊、連翹、升麻、牛蒡子、天麻之類。鎮火補水。如犀角、二冬、硃砂、人參、五味子、茯苓、山藥、丹皮、甘草之類。理肺如桑皮、桔梗、二冬、牛蒡子、天花粉、竹瀝之類。清肝膽如柴胡、川芎、竹茹、棗仁、羚羊角之類。余治腦漏。於對症藥內加檀香片一大撮。無不奏效。
奇授藿香湯,治鼻淵致虛。痃暈不已。
白話文:
得了鼻淵的人,鼻腔流出黃色的鼻涕,有臭味,又稱為腦崩或腦漏。時間久了會讓人頭暈目眩,止不住。經書上說:膽氣鬱熱到腦部,就會出現辛辣的鼻涕和鼻淵。遇到寒冷情況會更嚴重,是火氣鬱積造成的。醫書上說:膽與三焦屬同一種火性,所以治療鼻淵的藥物應該以解熱清上為基本,再用鎮火補水的方法,兼顧調理肺臟和肝臟。解熱清上的藥物大多取辛涼性的,如荊芥、薄荷、甘菊、連翹、升麻、牛蒡子、天麻等。鎮火補水的藥物有犀角、二冬、硃砂、人參、五味子、茯苓、山藥、丹皮、甘草等。調理肺臟的藥物有桑皮、桔梗、二冬、牛蒡子、天花粉、竹瀝等。清肝膽的藥物有柴胡、川芎、竹茹、棗仁、羚羊角等。我治療腦漏時,在對症藥物中加入一大撮檀香片,沒有不奏效的。
藿香連梗葉九錢。水一碗。煎七分。加公豬膽汁一枚和勻。食後服。重者不過三服即愈。或以藿香為末。豬膽汁熬膏和丸。每服二錢。食遠白湯送下。
白話文:
-
材料:藿香蓮梗葉 9 錢,水一碗。
-
步驟:
-
將藿香蓮梗葉放入水中煎煮,至藥汁只剩七分之三。
-
加入一個公豬膽汁,均勻攪拌。
-
飯後服用。病情較重者,服用不超過三次即可痊癒。
- 另可選擇:
-
將藿香研磨成粉末,與豬膽汁熬成膏狀,製成藥丸。
-
每服服用二錢,以白開水送服。
久而虛者。兼服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以滋化源。
天蘿散,治鼻淵而兼腦痛者。名控腦砂。有蟲食腦。
白話文:
久而虛弱的人。兼服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以滋養人體內臟臟腑,化解元氣虛衰的根本原因。
絲瓜藤近根處三五尺。燒存性為末。每服二三錢。黃酒調服。
馬兜鈴散,治鼻淵。
白話文:
絲瓜藤靠近根部的部分,長三到五尺。把它燒成灰,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黃酒調和服用。
這個方子叫做馬兜鈴散,可以治療鼻淵。
馬兜鈴(五錢),麻黃(三錢),五味子(一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馬兜鈴(2.5公克),麻黃(1.5公克),五味子(0.5公克),甘草(0.5公克)
水二鍾。煎一鍾。加黑砂糖少許。臥時溫服即愈。
白芨丸,白芨末。酒糊丸。每服三錢。黃酒下。半月愈。
白話文:
用水兩鐘,煎至剩下一鐘,加入少量黑砂糖,睡前溫服即可痊癒。
白芨丸,用白芨粉末,以酒調成丸狀,每次服用三錢,用黃酒送服,半個月即可痊癒。
4. 鼻鼽
鼻淵。鼻流濁涕也。鼻鼽。鼻流清涕也。如老人流涕不幹者。搗獨蒜敷足心。自不再發。鼻淵服藥罔效者。惟灸上星穴五壯。即愈。仍服八味地黃丸以滋化源。
白話文:
鼻淵:指鼻子流膿涕。鼻鼽:指鼻子流清涕。像患鼻鼽的老年人,流出的清涕總是不斷,可以用搗碎的獨蒜敷在腳掌心,保證以後不再發作。鼻淵患者服藥治療無效的,可以用艾灸上星穴五壯。立馬痊癒。然後繼續服用八味地黃丸滋補身體,徹底解除病根。
5. 鼻聾
鼻聾者。為不聞香臭也。宜神愈湯。以生薑為引。水煎服之。立驗。歌云。細、芷、羌、防、半、芎、歸、陳、桔、苓。薄荷增三倍。煎服氣調勻。
白話文:
鼻塞、不聞香臭的患者。建議服用神愈湯。以生薑為引,用開水煎服,藥到病除。歌訣說:細辛、芷草、羌活、防風、半夏、川芎、當歸、陳皮、橘皮、茯苓。再加三倍的薄荷。煎服即可調氣和順。
6. 鼻衄
鼻衄者。鼻中出血也。由肺經血熱妄行。治宜涼血。然涼血必先清氣。氣清血自歸經矣。如枳殼、連翹清之。薄荷、玄參散之。蒲黃、京墨、茅根止之。再如羚羊清肺散、生地麥冬飲、加味生脈散。皆對症藥也。如夏月脈虛身熱。大汗口渴者。暑熱所逼也。黃連香薷飲清之。
白話文:
鼻衄:指鼻中出血症狀。病因是肺經血熱上溢,應以涼血化瘀法治療。但涼血必先清氣,清宣肺氣後,上溢的血才能順勢迴流肺經。像是用具有清宣功效的中藥枳殼、連翹、薄荷、玄參,就能散鬱清熱,止血。還有可用蒲黃、京墨、茅根等具有涼血化瘀止血功效的中藥,或是用羚羊清肺飲、生地麥冬飲、加味生脈飲等方藥治療。若病因是夏天脈虛身熱,大汗口渴,則是因暑熱逼迫所致,應以黃連香薷飲清熱除暑。
外用青綿線扎兩手中指根。再用毛邊紙折十餘層。水濕透。貼百會穴。以熨斗熨之。或再用好暖酒十數碗盛盆內。踏兩足浸之。或搗大蒜於兩足心塗之。再神塞丸塞之。再以傾銀紫土新罐為末。燒酒調敷囟門。立止。
羚羊清肺散,治衄血。及吐血咳血。
白話文:
-
在兩隻中指根部用青綿線紮緊。
-
將毛邊紙折疊十幾層,用清水浸透,貼在百會穴上,用熨斗熨燙。
-
或者再用十幾碗好熱酒盛在盆中,將兩隻腳浸泡其中。
-
或者將大蒜搗碎,塗在兩隻腳心,然後用神塞丸塞住。
-
再將傾銀紫土新罐燒成末,用白酒調勻,敷在囟門上,立即可止痛。
羚羊角,銀柴胡,黃連,玄參,石膏,地骨皮,梔子,歸身,白芍,川芎,生地,蒲黃(各一錢),蘆薈,甘草(各五分),藕節(三個)
白話文:
羚羊角、銀柴胡、黃連、玄參、石膏、地骨皮、梔子、歸身、白芍、川芎、生地、蒲黃(各一錢),蘆薈、甘草(各五分),藕節(三個)
用白茅根四兩搗爛。入水一碗。和。絞去渣。取茅根汁一碗。入藥煎七分。加童便一鍾。食後服。
加味生脈散,治衄血。
白話文:
-
將四兩的白茅根搗碎。
-
加入一碗水,攪拌均勻。
-
擠出渣滓,取出茅根汁一碗。
-
加入藥物煎煮,直到剩下七分之三。
-
加入一鍾童便,飯後服用。
麥冬(五錢),人參(二錢),五味子(一錢),薑炭(三分)
白話文:
麥冬(25公克),人參(10公克),五味子(5公克),薑炭(1.5公克)
用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亦可代茶。
伏龍散,治衄血。並血崩。
伏龍肝(即柴灶中心燒紅土也)
為末。每用二錢。冷水調服。即止。
黃連香藿飲
白話文:
用兩杯水煎藥,煎到八分滿,飯後服用。也可以當茶喝。伏龍散可以治療鼻出血和子宮出血。伏龍肝就是柴火灶中間燒紅的土,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冷水調服,就能止血。黃連香藿飲。
香薷,厚朴(薑炒),白扁豆(炒),黃連(薑汁炒)
用水煎熟。冷服。
生地麥冬飲,神塞丸(俱見耳部)
白話文:
香薷:具有疏風解表、利尿消腫的作用。
厚朴(薑炒):薑炒後的厚朴,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化痰的作用。
白扁豆(炒):炒過的扁豆,具有健脾止瀉、益氣補中的作用。
黃連(薑汁炒):薑汁炒過的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