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二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2)

1. 瘰癧

瘰癧,結核於頸前項側之間。小者為瘰。大者為癧。連續如貫珠者為瘰癧。始起於少陽經。次延及於陽明經頰車等處。再久之則延於缺盆之下。形長如蛤。色赤而堅。痛如火烙。屬三焦經。名曰馬刀。又甚於癧也。此由三焦肝膽三經怒火風熱血燥而生。或肝腎二經風熱虧損所致。

初起寒熱焮痛者。此肝火風熱而氣病也。用小柴胡湯。加膽草、梔子、芍藥、當歸。因怒腫痛或發熱者。用小柴胡湯。加青皮、木香、桃仁、紅花。若寒熱止而核不消者。此肝火燥而血病也。用加味逍遙散以清肝。六味地黃湯以滋腎。如肝脈弦緊腎脈洪數者。由腎水不能生肝也。

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以滋化源。如痰盛痞滿右關脈弦者。此脾土虛而肝木乘之也。用六君子湯加芎、歸。次仍用補中益氣湯。至將潰已潰。用神效栝蔞散、益氣養榮湯。間服之。如潰之膿清者。須大補之。機云。此不因膏粱丹毒火熱之變。由虛勞氣鬱之所致。治宜補形氣。

開鬱結。調經脈。瘡自消散。不待汗之下之而自愈也。是以始終之治。惟以補氣血以滋化源。慎用追蝕悍怕等藥。雖然若至膿稠時必用追蝕等藥一劑。癧毒去而瘡口自斂。諸癧已消。惟一核尚存者。必用追蝕藥一服。其核自消。若氣血壯而脈沉實者。即用追蝕藥一服。毒一下。

隨服補劑調理。蓋瘰癧之毒。莫不有根。地膽斑蝥。制度有法。能使其根從小便中出。雖曰悍怕。能助王道之治。相濟成功。是在治者神而明之。變而通之。然非概用之通論也。獨婦人患此者居多。蓋因其性急躁。其氣怫鬱。其心執滯而然也。若小兒則內無七情所幹。是由外受風熱氣血相搏所致。

忌用燥毒等藥。宜大聖散、連翹丸、天竺黃丸。調其內併兼外治。自然獲效。有嬰兒落草時項間即有三五枚者。緣兒於胞中其母多怒。兒稟其氣所致。當治其母。用藥同前。

書有風毒熱毒氣毒之異。瘰癧筋癧痰癧之殊者。俱發於項而相似。惜乎未詳。予為癧由內傷所致。其形小。其發緩。無疼痛。計以月年。毒由外感所致。其形大。其發暴。多腫痛。日不待時為異耳。治癧則從本門調理。治毒則於項部門參考。

以形而言之。生左耳根名蜂窠癧。生右耳根名惠袋癧。遇怒即腫名氣癧。核痛紅腫名血癧。筋縮如貫珠者名筋癧。小而多癢名風癧。繞項生者名蛇盤癧。頷紅腫痛名燕窩癧。延及胸腋者名瓜藤癧。延及遍身紅活易潰者名痰癧。生乳旁兩胯軟肉等處。名𤷍瘍癧。灌注四肢遍身自潰相穿者名流注癧。

以上諸癧。推之動。為無根。屬陽。宜兼外治。如後方針灸敷貼蝕腐吸膿等法是也。膿稠者易治。膿清者難治。無膿者不治。獨生一個在囟門者名單窠癧。一包十數個者名蓮子癧。核上堆核者名重臺癧。堅硬如磚者名門閂癧。形如荔枝者名石癧。如柱木者名木癧。如黃豆結簍者名鎖項癧。

白話文:

瘰癧,是指在脖子前側或兩側出現的結核。小的叫瘰,大的叫癧,連續像一串珠子的叫瘰癧。這種病一開始從少陽經開始,接著蔓延到陽明經的頰車等部位,時間久了會擴散到鎖骨下方,形狀像蛤蜊,顏色是紅色而且堅硬,疼痛像被火烙過一樣,這屬於三焦經的問題,叫做馬刀,比一般的癧還要嚴重。這是因為三焦、肝膽三經有怒火、風熱、血燥所引起的,也可能是肝腎二經風熱虧損所導致。

剛開始出現發冷發熱、紅腫疼痛的,這是肝火風熱引起的氣病,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膽草、梔子、芍藥、當歸來治療。如果因為生氣而腫痛或發燒的,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青皮、木香、桃仁、紅花來治療。如果發冷發熱停止了,但是腫塊沒有消退,這是因為肝火燥熱導致的血病,可以用加味逍遙散來清肝,用六味地黃湯來滋養腎臟。如果肝脈弦緊,腎脈洪數,這是因為腎水不能滋養肝木,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來滋養身體的源頭。如果痰多、腹脹、右關脈弦,這是因為脾虛導致肝木乘虛而入,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川芎、當歸來治療,接著再用補中益氣湯。等到腫塊快要潰爛或已經潰爛時,可以用神效栝蔞散、益氣養榮湯,間隔服用。如果潰爛後流出的膿液清稀,就必須大補身體。醫書說,這不是因為吃了太多肥甘厚膩的食物或中毒、火熱引起的,而是因為虛勞、氣鬱所導致的,治療上應該補養身體的氣血,疏通鬱結,調和經脈,這樣瘡就會自己消散,不需要發汗就能痊癒。所以,治療的重點始終是補氣血以滋養身體的源頭,要謹慎使用具有腐蝕性的藥物。雖然當膿液濃稠時,必須用腐蝕性藥物一劑,去除毒素,使瘡口收斂。如果其他的腫塊都消除了,只剩下一顆,也必須用腐蝕性藥物一服,使它消退。如果氣血充足,脈象沉實,就可以使用腐蝕性藥物一服,讓毒素排出,接著服用補藥調理。因為瘰癧的毒都有根源,用斑蝥之類的藥,只要方法正確,就能使其根源從小便排出。這些藥物雖然有刺激性,但能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效果,關鍵在於醫者要靈活運用。然而,這不是普遍適用的方法。女性患這個病比較多,是因為她們性情急躁、容易生氣、心裡有疙瘩。而小孩沒有七情干擾,通常是因為外感風熱導致氣血相搏。

要避免使用燥熱的藥物,應該用大聖散、連翹丸、天竺黃丸來調理身體,同時配合外治,自然會有效。有些嬰兒剛出生時脖子上就有三五個腫塊,這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時常常生氣,導致胎兒也受到影響。這時應該治療母親,用藥和之前提到的一樣。

醫書上有提到風毒、熱毒、氣毒的不同,也有瘰癧、筋癧、痰癧的區別,這些都長在脖子上,而且看起來很像,可惜沒有詳細說明。我認為癧是因為內傷引起的,它形狀小,發病慢,沒有疼痛感,需要用月或年來計算病程。而毒則是因為外感引起的,它形狀大,發病急,多有紅腫疼痛,病程以天來計算。治療癧應該從根本上調理,治療毒則要從局部著手。

從形狀來看,長在左耳根的叫蜂窩癧,長在右耳根的叫惠袋癧,一生氣就腫的叫氣癧,腫痛紅腫的叫血癧,像串珠一樣縮在一起的叫筋癧,小而癢的叫風癧,繞著脖子長的叫蛇盤癧,下巴紅腫疼痛的叫燕窩癧,蔓延到胸部和腋下的叫瓜藤癧,蔓延到全身,紅活易潰的叫痰癧,長在乳房旁邊或大腿根部柔軟部位的叫𤷍瘍癧,蔓延到四肢,全身潰爛相通的叫流注癧。

以上這些腫塊,如果推動時可以移動,就是沒有根,屬於陽,應該配合外治,例如針灸、敷貼、腐蝕、吸膿等方法。膿稠的容易治療,膿清的難治,沒有膿的無法治療。只有一個長在囟門的叫單窠癧,一包十幾個的叫蓮子癧,腫塊上疊著腫塊的叫重臺癧,堅硬如磚塊的叫門閂癧,形狀像荔枝的叫石癧,像木柱的叫木癧,像黃豆一樣聚集在一起的叫鎖項癧,像老鼠形狀的叫鼠癧。以上這些腫塊,如果推動時不能移動,就是有根,屬於陰,都是無法治療的疾病。切記不要針刺或使用腐蝕性藥物,以免難以收斂。

治療這種病,應該研究它的原因,施用適當的治療方法,了解它的形狀,給予正確的命名,從根本引導到末梢,針灸也要根據情況使用,這樣才能有效,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