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二 (17)
卷二 (17)
1. 背部
夏月暑瘍,凡癰疽之症。發熱有時。為晡甚而旦止也。因暑而得者。則發熱無時。為晝夜不止也。然必見暑症。如頭目眩暈。口舌乾苦。心煩背熱。肢體倦怠是也。外形初起背有紅暈。次發腫疼。治宜敗毒散。加香藿、黃連、石膏等藥以清之。暑熱解則腫自消矣。壯實者。用槐花末、蜂蜜拌成塊。黃酒調服亦佳。
瘴疽,因冒山嵐瘴氣積久而成。始發黑腫。色若靴皮。頑痛徹骨。按之如石。至五七日。勢方浮腫。色始變青。形如拳打。寒戰如瘧。然必見風候。如頭動口偏手足厥逆是也。治法宜急破之。出清血三五升。方有黃膿白汁相合而出。其皮不漫。仍前脹痛。直至色退。其勢方愈。惟在急追膿毒出外。則無害矣。
產後癰疽,夫產後宜扶虛消瘀。大補血氣。總有諸疾。以未治之。今患癰者。由瘀血凝滯也。宜生化湯。加連翹一錢。花粉一錢。甘草八分。噁心煩躁。加乳香一錢。綠豆粉三錢和服。忌用敗毒攻利等藥。
生化湯
當歸(八錢),川芎(四錢),甘草(炙四分),薑炭(四分),桃仁(去皮尖研粉用十粒)
用水碗半。煎六分。加無灰酒少許和服。
白話文:
背部
夏天生的暑熱瘡瘍,凡是癰疽之類的疾病,如果發燒有規律,是下午加重而早上減輕的,通常是因為暑熱引起的。如果發燒沒有規律,整天都不停歇的,也一定是暑熱引起的。但一定會出現暑熱的症狀,像是頭暈目眩、口乾舌燥、心中煩悶、背部發熱、四肢疲倦等。剛開始背部會出現紅暈,接著會腫起來疼痛。治療應該用敗毒散,加上香薷、藿香、黃連、石膏等藥來清熱解毒。等暑熱消退,腫就會自然消退。體格強壯的人,可以用槐花末加蜂蜜攪拌成塊,用黃酒調服,效果也不錯。
瘴氣引起的癰疽,是因為長期吸入山林瘴氣積聚而成的。剛開始會出現黑色腫塊,顏色像靴子皮,疼痛劇烈深入骨頭,按下去硬如石頭。等到五七天後,腫勢才開始浮腫,顏色變成青色,形狀像是被拳頭打過。會發冷顫抖像瘧疾一樣,而且一定會出現中風的症狀,像是頭部晃動、嘴歪眼斜、手腳冰冷等。治療方法要趕快把膿瘡切開,放出三五升的清血,才會有黃色的膿和白色的汁液相繼流出。雖然瘡的皮膚不會蔓延,但還是會脹痛,直到顏色消退,病情才會好轉。最重要的是趕快讓膿毒排出體外,就沒有大礙了。
產後癰疽,產後應該扶持虛弱、消除瘀血,好好補養氣血,如果有其他疾病,也要先治療。現在得了癰疽,是因為瘀血凝滯造成的。應該用生化湯,加上連翹一錢、花粉一錢、甘草八分。如果噁心煩躁,可以加乳香一錢、綠豆粉三錢一起服用。要避免使用敗毒攻利等藥物。
生化湯
當歸(八錢),川芎(四錢),炙甘草(四分),薑炭(四分),桃仁(去皮尖研磨成粉,十粒)
用水一碗半,煎到剩六分,加入少許無灰酒混合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