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二 (1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6)

1. 石疽

石疽生頸項間。堅硬如石。皮色不變。由沉寒客於經絡。氣血凝結而成。初起者用艾灸之。至五七十壯方止。次以麥飯石膏貼之。漸漸求愈。非若失榮之頑惡也。

白話文:

石疽是長在脖子或頸部的一種腫塊,它的質地堅硬如石頭,皮膚顏色不會改變。這種病是因為體內深層的寒氣侵入經絡,導致氣血凝滯而形成的。剛開始發病時,可以用艾草來灸它,大約灸到五七十次後停止。接著再用麥飯石膏貼在患處,慢慢地就會痊癒。這種病並不像因為營養不良而造成的頑固惡瘡那樣難以治療。

2. 失榮症

失榮症生於肩項耳前耳後等處。初起如痰核。日久漸大。堅硬如石。推之不動。按之不移。一年半載方生陰痛。氣血漸衰。形容削瘦。破爛紫斑。滲流血水。或如泛蓮。兼多穢氣。愈久愈大。越潰越堅。此由先得後失。六慾不遂。隧痰失道。鬱火凝結而成。乃百死一生之症。宜內服和榮散堅丸。外貼飛龍阿魏化堅膏。雖不獲全愈。而不致夭亡。誠緩命之至藥也。

和榮散堅丸,治失榮症堅硬如石。不熱不紅。漸腫漸大者。

當歸身,熟地黃,茯神,香附,白朮,人參,橘紅(各二兩),貝母(一兩),南星(一兩),遠志(一兩),酸棗仁(一兩),柏子仁(一兩),蘆薈,角沉(各八錢),龍齒(一對煅如無用鹿角尖三兩煅代之),牡丹皮(一兩),硃砂(六錢為衣)

上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後用合歡樹根皮煎湯送下。更須改往從新。澹薄安命。其中有得愈者。十中一二。否則難脫然也。

飛龍阿魏化堅膏,治失榮症。及乳岩癭瘤瘰癧結毒。初起已成。但未破者。用此貼之。用蟾酥丸藥末一料。加金頭蜈蚣五條。炙黃去頭足末。研勻。用西聖膏(見首卷)二十四兩。頓化。入前末藥。攪勻。以紅絹攤貼。半月一換。輕者漸消。重者亦可停止。常貼可以保後無虞。

白話文:

失榮症,多發生在肩膀、脖子、耳朵前面和耳朵後面等部位。剛開始的時候像痰核一樣的小腫塊,時間久了會慢慢變大,變得像石頭一樣堅硬,推它不會移動,按它也不會改變位置。大約過了一年半載,腫塊會開始產生隱隱作痛的感覺,身體的氣血會逐漸衰弱,人也變得消瘦,皮膚會出現破裂的紫斑,滲出帶血的水液,有時腫塊的樣子像蓮蓬,還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時間越久腫塊就越大,潰爛的地方也越堅硬。這是因為先有慾望,卻未能滿足,六種慾望不能實現,導致痰濕阻塞了氣血通道,鬱積的火氣凝結而成的。這是幾乎沒有生還希望的重症。應該內服「和榮散堅丸」,外敷「飛龍阿魏化堅膏」。雖然不能完全治癒,但也不會因此夭折,確實是能延續性命的重要藥方。

和榮散堅丸,專門治療失榮症,腫塊堅硬如石頭,不紅不熱,卻逐漸腫大。

藥材:當歸身、熟地黃、茯神、香附、白朮、人參、橘紅(各二兩),貝母(一兩),南星(一兩),遠志(一兩),酸棗仁(一兩),柏子仁(一兩),蘆薈、角沉(各八錢),龍齒(一對,煅燒後使用,如果沒有,可用煅燒過的鹿角尖三兩代替),牡丹皮(一兩),硃砂(六錢,用來包覆藥丸)。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像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八十丸,飯後用合歡樹根皮煎的湯送服。服用此藥時,必須改過以往的習慣,生活清淡,才能保住性命。其中能夠痊癒的人,十個裡面只有一兩個,否則難以擺脫死亡的威脅。

飛龍阿魏化堅膏,專門治療失榮症,以及乳癌、癭瘤、瘰癧、結毒等病症。在初期或腫塊已經形成,但還沒破潰的時候,使用此藥膏敷貼。做法是:取蟾酥丸藥粉末一份,加入炙烤過的金頭蜈蚣五條(去除頭部和腳部),研磨均勻。再加入西聖膏(見首卷)二十四兩,加熱融化,加入之前的藥末攪拌均勻。將藥膏攤在紅絹布上敷貼,每半個月更換一次。病情輕的,腫塊會逐漸消散;病情重的,也可以控制住病情。經常敷貼,可以保證以後不會復發。

3. 背部

經絡,脊之中行屬督脈經。脊之兩旁各開第二行第三行。俱屬足太陽膀胱經。

上發背,生天柱骨之下。一名脾肚癰。其形橫廣如肚。屬足太陰脾經。由膏粱積熱所致。視其高腫鮮明。根腳不過兩肩者順。腫平堅硬。漸大漸開。攻注兩肩胸項者危。柴黑平塌下陷者死。

初起宜解脾經之積熱。間服蠟礬丸、護心散。以防內攻。已成者必用托裡為主。何則。所為托裡則生。敗毒則死也。

中發背,生於對心。一名對心發。由心火妄動。熱極而生。腫不高尖。穴難起發。此為毒劃君位。最易傷人。若前心有紅暈者不治。治宜大降心火。急疏蘊熱。頂用針通。隨行拔法。務使毒氣內外疏通。各從門出。庶不內攻。方為成守。保至十五日後。內無變症。得膿為解。如是期變症漸生。堅硬漸大。不作膿者死。在二十二朝先後。若早治。十中可保三四。

蓮子發,突如蓮子

蜂窠發,孔似蜂房

二症生於肩顒髀骨。或脊或心俞心包等處。輕者形長而高腫。或偏半背。重者形斜而平塌。兩脅俱傷。又名半身發。甚至形長勢大。腫潰半身。則名竟體發也。

上搭手,生肺俞穴。即肩骨動處。一名左右串。左屬肝。右屬肺。由痰凝氣滯火鬱而生。初宜紺珠丹汗之。次以逍遙散清之。兼以六郁湯調之。潰以八珍湯補之。所為郁者開之滯者行之也。禁用瘡科攻利等藥。灸會陽穴二七壯。

中搭手,生近膏肓穴。屬足太陽膀胱經。治分陰陽虛實。攻補隨宜。灸心俞穴七壯。艾如綠豆大。

串疽,生背脅間三四處。皮色不變。或見微紅。痛必牽引。內實相通。故又名老鼠攢。又名遊走血。脾癰也。由積憤所致。

陰陽二氣疽,其形時腫時塌。時軟時堅。寒熱不時。只在一處。非若串疽之攻擊也。由七情內郁所致。

酒毒發,初發如彈。次大如拳。堅硬如石。麻木不常。甚則痛徹五內。遍身拘急。二便澀滯。數日後。頭面手足虛腫。臟腑瀉痢。

連珠發,連腫三五塊。形若貫珠。內則百節皆疼。小腹脹。小便閉。陰囊腫。由酒色過度所致。

丹毒發,初生細癗。浸淫尺余。形如湯火所傷。由服丹石悍燥之藥所致。必多發渴。治如蠟礬丸、國老膏。乃要藥也。如色黯神昏。脈燥腹脹嘔逆者。不治。

禽疽,始發紫色如疹數十塊。形如拳打。如七日內寒熱口噤者。不治。

按上諸症。發出則生。內陷則死。形雖甚畏。雖老弱每能多生。形小異常。即少壯亦能致斃。所為大規只怕不純陽。治法何妨瘡勢惡。

痰注發,形如布袋。堅硬如石。不紅不熱。此由伏痰積久而成。

黃瓜癰,形似黃瓜。高寸許。長尺許。一名肉龜。皮色不變。疼痛引心。四肢麻木。上二症多不可治。

白話文:

背部

背部的經絡:脊椎中間的路線屬於督脈。脊椎兩旁,各自分開第二條和第三條線路,都屬於足太陽膀胱經。

背部上方的瘡:生長在天柱骨(頸後髮際下的骨頭)下方,又稱脾肚癰。形狀橫向寬廣,像肚子一樣。屬於足太陰脾經,是由於吃太多肥膩食物導致的積熱所引起。觀察其紅腫高起且顏色鮮明,腫塊的根部不超過兩肩的,情況就比較好。如果腫塊平坦堅硬,逐漸增大並向外擴散,侵襲到兩肩、胸部和頸項的,情況就比較危險。如果腫塊顏色發黑、平塌下陷的,就表示病危。

剛開始時,應該先消除脾經的積熱,可以間隔服用蠟礬丸、護心散,以防止病邪向內侵襲。如果已經形成瘡,必須使用托裡的方法為主。因為所謂的托裡,可以讓病邪向外發散而使身體好轉,如果使用敗毒的方法,反而會導致死亡。

背部中間的瘡:生長在心臟對應的背部,又稱對心發。是由於心火妄動,熱到極點所產生的。腫塊不高也不尖,不容易發出來。這種情況是毒邪侵犯心臟,最容易傷害人。如果前胸出現紅暈,就表示不治。治療方法應該大力降低心火,快速疏散積聚的熱毒,在腫塊頂端用針刺開,然後進行拔罐,務必使毒氣從內外疏通,各個通道都能排出,這樣才能防止病邪向內侵襲,才算是穩住病情。如果能撐過十五天後,身體內部沒有其他變化,能出膿表示情況好轉。如果這段時間病變加重,腫塊越來越硬,又不出膿的,就會死亡。通常在二十二天左右決定生死。如果及早治療,十個病人中大概可以保住三四個。

蓮子發:腫塊突起,像蓮子一樣。

蜂窠發:腫塊表面有孔,像蜂巢一樣。

這兩種瘡,生長在肩、肩胛骨、大腿骨、或是脊椎、心俞穴、心包等地方。輕微的,腫塊形狀長而高起,或是偏在背部的一半;嚴重的,腫塊形狀傾斜而平塌,兩側肋骨都會受傷,又稱為半身發。更嚴重的,腫塊形狀長大,腫脹潰爛半個身體,就叫做竟體發。

背部上部搭手的瘡:生長在肺俞穴(肩胛骨內側邊緣),也就是肩骨活動的地方,又稱為左右串。左邊的瘡屬於肝,右邊的瘡屬於肺。是由於痰凝、氣滯、火鬱所引起的。剛開始,適合用紺珠丹來發汗,然後用逍遙散來清熱,同時用六郁湯來調理。如果潰爛,用八珍湯來補養。所謂鬱結,就應該疏通它;所謂滯澀,就應該讓它運行。禁用瘡科常用的攻破藥物。可以灸會陽穴十四壯。

背部中間搭手的瘡:生長在靠近膏肓穴的地方,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治療方法要根據陰陽虛實來區分,使用攻補的方法要根據情況來調整。可以灸心俞穴七壯,艾柱像綠豆大小。

串疽:生長在背部和肋骨之間三四個地方。皮膚顏色不改變,或者稍微發紅。疼痛時會牽引到其他部位,內部彼此相通,所以又稱為老鼠攢,也稱為遊走血,屬於脾癰。是由於長期的積憤所引起的。

陰陽二氣疽:腫塊的形狀時而腫起時而塌陷,時而柔軟時而堅硬,寒熱不定,只會在一處出現,不像串疽那樣會四處蔓延。是由於情緒上的壓抑所引起的。

酒毒發:剛開始時像彈丸大小,然後增大到像拳頭一樣,堅硬如石頭,麻木感時有時無,嚴重時會疼痛到五臟六腑,全身都感到拘束,大小便也不順暢。數日後,頭面、手腳會虛腫,臟腑會出現腹瀉。

連珠發:連續腫起三五塊,形狀像串起來的珠子,內部則全身關節都疼痛,小腹脹,小便不通,陰囊腫大,是由於酒色過度引起的。

丹毒發:剛開始時出現細小的紅點,蔓延一尺多,形狀像被熱湯燙傷。是由於服用丹石等燥熱藥物引起的,通常會口渴。治療方法可以用蠟礬丸、國老膏,這是主要的藥物。如果顏色暗淡、神志不清、脈象乾燥、腹脹、嘔吐,就表示不治。

禽疽:剛開始時出現數十個紫色疹子,形狀像拳頭打過一樣,如果在七天內出現發冷發熱、口噤,就表示不治。

總而言之,上述各種瘡瘍,如果能發出來,就表示病情有轉機;如果向內陷下去,就會有生命危險。雖然瘡瘍的形狀看起來很可怕,但即使是年老體弱的人,往往也能夠存活;相反的,如果瘡瘍形狀異常地小,即使是年輕力壯的人,也可能因此喪命。所以,最重要的是體內陽氣充足,而治療方法並不需要在意瘡瘍的形狀有多麼惡劣。

痰注發:形狀像布袋一樣,堅硬如石頭,不紅也不熱。這是由於體內潛伏的痰液積聚很久而形成的。

黃瓜癰:形狀像黃瓜,高約一寸,長約一尺,又稱為肉龜。皮膚顏色不變,疼痛會牽引到心臟,四肢麻木。上述兩種瘡瘍,大多無法治癒。

夏天暑熱引起的瘡:凡是癰疽等瘡瘍,發熱的時間通常有規律,在午後加重,早上會停止。如果是由於暑熱引起的,發熱的時間則沒有規律,整天都會發熱。而且一定會出現暑熱的症狀,例如頭暈眼花、口乾舌燥、心煩背熱、四肢倦怠等。外觀上,剛開始背部會出現紅暈,然後腫脹疼痛。治療方法適合使用敗毒散,再加入香藿、黃連、石膏等藥物來清熱。如果暑熱消除,腫塊自然會消退。身體強壯的人,可以用槐花末和蜂蜜混合製成塊狀,用黃酒調服,效果也不錯。

瘴疽:是由於長期吸入山嵐瘴氣引起的。剛開始時出現黑腫,顏色像靴子的皮革,疼痛劇烈,像骨頭痛一樣,按壓起來像石頭。到五七天後,腫勢才會浮腫起來,顏色開始變青,形狀像拳頭打過一樣,會像瘧疾一樣發冷。而且一定會出現中風的症狀,例如頭動、口眼歪斜、手腳冰冷。治療方法應該立即刺破腫塊,排出三五升清血,才能夠排出黃膿白汁,皮膚才不會再腫脹,仍然會感到疼痛,直到皮膚顏色恢復正常,病情才會好轉。最重要的是,要盡快把膿毒排出體外,才不會有危害。

產後癰疽:產後應該扶助虛弱,消除瘀血,大力補養氣血。如果有其他疾病,也應該先治好。現在患上癰瘡,是由於瘀血凝滯引起的,適合使用生化湯,加入連翹一錢、花粉一錢、甘草八分。如果出現噁心煩躁,可以加入乳香一錢、綠豆粉三錢一起服用。忌用敗毒攻利等藥物。

生化湯

當歸(八錢),川芎(四錢),甘草(炙四分),薑炭(四分),桃仁(去皮尖研磨成粉,十粒)

用水一碗半,煎成六分,加入少許無灰酒,一起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