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7)

1. 楊梅主治方

共為末。豬膽汁調搽。

一方只用紅粉摻之。

鵝黃散,梅瘡潰爛成片。膿穢多而疼甚者宜之。

石膏(煅),輕粉,黃柏(炒等分)

共為末。乾摻即可生疤。再爛再摻。毒盡即愈。此解毒止痛收干之要藥。

瓊花膏,貼楊梅瘡。並結毒筋骨疼痛。及一切腰腿疼痛諸毒惡瘡。

鬧羊花根皮(一兩五錢),五加皮,歸身(各二兩),威靈仙(一兩),防風,荊芥,玄參,天花粉(各一兩五錢),甘草(一兩)

真麻油三斤浸煎如法。用鉛粉收膏。退火毒。七日。任用攤貼。(其煎膏火候見首卷膏藥門)

紫砂生肌散,治梅瘡腐淨時。用此生肌。

硃砂(四錢入銅杓內安火上上蓋紅炭數塊炙硃砂紫色為度),輕粉(二錢),冰片(二分),

上為細末。每用些須。摻於患處。以前瓊花膏蓋之。

如瘡收至小孔而不收者。每藥末一錢。加陳壁土炒象皮末一分。

護面散,初發時服表藥。恐上攻頭臉。服此則頭面不出。用自頂心發或女人發煅存性。明雄黃。各九分。和勻。分三服。一日服完。每服用麻油半酒鐘調藥。黃酒沖服。服後服表毒藥。

護從丸,發瘡時令侍從人服之。不致傳染。

川椒(五錢),雄黃(五錢),杏仁(一百粒去皮尖)

共為末。燒酒打飛羅麵糊為丸。桐子大。空心服十餘丸。白滾湯下。

救劫湯,楊梅瘡時誤用熏藥。毒氣入內。以致吐血不止。及成爛肉者。

用生薑半斤。取汁飲之即解。

淨肌湯,楊梅愈後。遍身發瘰如癩。癢不可忍者。及中粉毒。

側柏葉五錢。好醋一鍾。煎五分。服十六服。全愈。或神應養真丹。

如眉發脫落者。用側柏葉酒浸。九蒸九曬。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每日三服。黃酒下。百日愈。

醒皮湯,洗鵝掌風並多年頑癬。

防風,荊芥,金銀花,皂角刺,蛇床子,貫眾,芫花,白蘚皮,鶴蝨草,苦參(各五分)

用水十碗。煎四碗。去渣湯洗。俟皮肉和軟。用後方搽之烘之。

透骨丹,治前症用此烘之。

青鹽,大黃,輕粉,兒茶,膽礬,銅綠,雄黃,枯礬,皂礬(各五分),杏仁(七個),麝香(一分),冰片(五釐)

共為細末。用蘇合油調勻擦患處。以炭火烘之。以透為度。五七次愈。

一方,木鱉子,蓖麻子,大風子,輕粉,斑蝥

為末。姜醋調搽。

白蘚皮湯,楊梅瘋癬及鵝掌風。

白蘚皮,海風藤(各三兩),金銀花,白茯苓,肥皂子肉,苦參(各二兩),五加皮,漢防己,鴨腳花根,蟬蛻(各一兩),豬牙皂角,皂角刺,薏苡仁(各一兩五錢),土茯苓(四兩)

上分十劑。水三鍾。煎一鍾服。每日空心食雄豬肉三四兩。忌發物。

角皂皮丸,楊梅瘋癬。及鵝掌風。

皂角樹根皮(四兩),當歸(二兩),黃耆(一兩五錢),陳艾(一兩),人參(一兩),麻黃(三錢)

白話文:

楊梅瘡主要治療方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豬膽汁調和後塗抹患處。

另一種方法是直接摻入紅粉。

鵝黃散,適用於梅毒瘡潰爛成片,膿液多且疼痛劇烈的情況。

將煅石膏、輕粉、炒黃柏等份研磨成粉末,直接乾敷於患處,結痂後可再敷,直到毒素清除痊癒。此藥為解毒止痛、收斂乾燥的主要藥方。

瓊花膏,用於貼敷楊梅瘡,以及治療因毒素引起的筋骨疼痛、腰腿疼痛等各種毒瘡。

將鬧羊花根皮一兩五錢、五加皮、當歸身各二兩、威靈仙一兩、防風、荊芥、玄參、天花粉各一兩五錢、甘草一兩,用三斤麻油浸泡後煎製成膏狀,再用鉛粉收膏,退除火毒。七天後可攤貼使用。(煎膏藥的火候請參考首卷膏藥門)

紫砂生肌散,用於治療梅毒瘡腐肉清除乾淨後,促進肌肉生長。

將硃砂(四錢放入銅杓中,用紅炭炙烤至紫色)、輕粉(二錢)、冰片(二分)研磨成細末,每次取少量撒在患處,再用瓊花膏覆蓋。

如果瘡口收縮至小孔狀但無法完全癒合,每次可於藥末一錢中加入炒過的陳壁土和象皮末各一分。

護面散,在梅毒初發時服用,預防毒素上攻頭面。此方可使毒素不發於頭面。取自己頭頂的頭髮或女人的頭髮燒成灰,與明雄黃各九分混合均勻,分三次服用,一天服完。每次用麻油半酒盅調和藥粉,再用黃酒沖服。服藥後再服用治療表毒的藥物。

護從丸,在梅毒發作時給身邊侍從服用,以防傳染。

將川椒(五錢)、雄黃(五錢)、杏仁(一百粒去皮尖)磨成粉末,用燒酒調和糯米粉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服用十幾丸,用白開水送服。

救劫湯,梅毒發作時,若誤用煙熏藥物,導致毒氣內攻,造成吐血不止或潰爛的情況。

用生薑半斤,取汁飲用即可解毒。

淨肌湯,梅毒痊癒後,全身出現如癩瘡般的疙瘩,癢痛難忍,或是中了粉毒時使用。

用側柏葉五錢,加入好醋一盅,煎煮五分鐘後服用,共服十六劑,即可痊癒。或是服用神應養真丹。

如果眉毛和頭髮脫落,用側柏葉浸酒,經過九蒸九曬,再用蜂蜜煉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每日三次,用黃酒送服,百日可癒。

醒皮湯,用於清洗鵝掌風和多年頑固的癬。

將防風、荊芥、金銀花、皂角刺、蛇床子、貫眾、芫花、白蘚皮、鶴蝨草、苦參各五分,用水十碗煎煮至四碗,去渣取湯清洗患處,待皮膚軟化後,再用後面的藥方塗抹或烘烤。

透骨丹,用於治療上述病症,烘烤患處。

將青鹽、大黃、輕粉、兒茶、膽礬、銅綠、雄黃、枯礬、皂礬各五分,杏仁七個,麝香一分,冰片五釐,研磨成細末,用蘇合油調和均勻塗抹在患處,再用炭火烘烤,直到藥力滲透,烘烤五到七次即可痊癒。

另一種方法是,將木鱉子、蓖麻子、大風子、輕粉、斑蝥等份研磨成粉末,用薑醋調和塗抹患處。

白蘚皮湯,用於治療梅毒引起的瘋癬和鵝掌風。

將白蘚皮、海風藤各三兩,金銀花、白茯苓、肥皂子肉、苦參各二兩,五加皮、漢防己、鴨腳花根、蟬蛻各一兩,豬牙皂角、皂角刺、薏苡仁各一兩五錢,土茯苓四兩,分成十劑。每次用水三盅煎煮至一盅服用。每日空腹食用雄豬肉三四兩,忌食發物。

角皂皮丸,用於治療梅毒引起的瘋癬和鵝掌風。

將皂角樹根皮(四兩)、當歸(二兩)、黃耆(一兩五錢)、陳艾(一兩)、人參(一兩)、麻黃(三錢)等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藥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