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7)

1. 疔毒應用方

立應紺珠丹,貴金丸,蠲痛無憂散,琥珀蠟礬丸,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離宮錠子,坎宮錠子,灸曲池穴(俱見首卷),木香流氣飲(見流注門)

白話文:

針對疔瘡的治療,可以考慮使用以下這些藥方:立應紺珠丹、貴金丸、蠲痛無憂散、琥珀蠟礬丸、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離宮錠子、坎宮錠子。另外,還可以針灸曲池穴(這些方子和穴位的詳細說明都可以在本書第一卷找到)。再者,也可以使用木香流氣飲這個藥方(詳細說明在本書的「流注門」章節)。

2. 多骨疽

多骨疽一名剩骨。一名朽骨。由瘡瘍久潰。氣血不能榮於患處。骨從瘡口而出也。無論腮齶牙床腿膊手足等處。但腫痛日久不潰。諸藥不應者。即此症也細骨由毒氣結聚。化成大骨。由受胎時精血交錯。乃三陰經虧損之所致。蓋腎主骨。宜腎氣丸、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

先補脾腎。次用艾附餅子灸之卻散寒邪。接補榮氣。則腐骨自脫。瘡口自斂矣。如骨已出。腫仍不消者。骨未出盡也。仍內用大補。外以神燈照之。蠟餅灸之。則朽骨自出。出盡方愈。再膿白而清稀者。朽骨初脫。肉深難取。膿白而稠者。朽骨將出肉淺可取。取出之骨。煅而存性。

加入生肌散內。以還其原。則收口甚速。

白話文:

多骨疽,又叫剩骨,也叫朽骨。這是因為瘡瘍長期潰爛,氣血無法滋養患處,導致骨頭從瘡口長出來。無論是臉頰、牙床、腿、手臂、手、腳等部位,只要腫痛很久都不消退,用藥也沒效果,那就是這種病。細小的骨頭是因為毒氣積聚,變化成大的骨頭。這是因為受孕時精血交錯,加上三陰經虧損所導致的。因為腎主管骨頭,所以要用腎氣丸、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來治療。

先補養脾腎,然後用艾附餅來灸,去除寒邪,接著補充身體的營養,腐爛的骨頭自然就會脫落,瘡口也會癒合。如果骨頭已經長出來,腫脹卻還沒消退,代表骨頭還沒完全出來。這時還是要從內部大補,外部用神燈照射,或是用蠟餅灸,壞掉的骨頭就會慢慢出來。等到骨頭完全出來後,才會痊癒。如果膿液顏色是白色的,而且稀稀的,代表壞掉的骨頭剛脫落,肉比較深很難取出;如果膿液是白色而且濃稠的,代表壞掉的骨頭快出來了,肉也比較淺容易取出。把取出來的骨頭燒成灰,加入生肌散中,敷回患處,就能很快癒合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