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二 (1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6)

1. 痔漏附余

凡醫痔者。先服涼血解毒藥三四劑。如涼血地黃湯通聖散之類。次服槐角地榆丸臟連丸半斤。消內毒以斷其根。又下之太急。或致脫肛。以法上之。宜收肛散。如涼之太甚。或致遺精。以法補之。宜補漏丸。脈經云。跗陽脈浮。必腸痔下血。腸痔下血。風熱居多。宜條芩、黃連、生地、槐角

白話文:

  1. 凡是治療痔瘡的醫生,首先要服用清熱解毒藥三四劑。例如涼血地黃湯、通聖散之類的藥物。

  2. 然後服用槐角地榆丸和臟連丸各半斤,通過消除內部毒素來斷除痔瘡的根源。

  3. 過度瀉下會導致脫肛。如果是這種情況,應該根據病情採取措施。例如,可以用收肛散來治療。

  4. 如果清熱藥物服用過多,可能會導致遺精。如果是這種情況,應該根據病情採取措施。例如,可以用補漏丸來治療。

  5. 脈經中說,跗陽脈浮,必然會有腸痔下血的症狀。腸痔下血多是風熱導致的,應該服用條芩、黃連、生地和槐角等藥物來治療。

小薊丹參以清其熱。宜當歸川芎。佐以紅花。以調其血。宜人參枳殼升麻。以順其氣。因寒者加茯苓木香。因酒者加葛根烏梅一個。墨豆百粒。夫升麻者痔症必用之藥也。如不應。純宜溫補。用四君子湯黃耆、扁豆。或參苓白朮散。蓋大腸下血。以胃氣收功。

白話文:

  • 可使用小薊、丹參來清熱。

  • 應使用當歸、川芎。佐以紅花來調血。

  • 應使用人參、枳殼、升麻來順氣。

  • 若是因寒所致,則加茯苓、木香。若是因酒所致,則加葛根。

  • 再加一個烏梅,一百粒墨豆。

  • 升麻是痔瘡症的必用藥物。若無效,則純粹宜於溫補。可使用四君子湯加黃耆、扁豆。或參苓白朮散。大腸下血,要靠胃氣來收功。

胃氣回。血自歸經矣。

凡用枯痔藥。必先圍護周圍好肉。用黃連、鬱金石膏等分。白芨減半。蜜水調稀塗之。薄紙蓋之。次上枯藥。或加片麝。凡換枯痔藥。宜用羌活獨活煎湯洗之。凡痔已枯盡而不脫者。用靈磁石一錢。殭蠶、川烏各末五分。冷水調塗之。立脫。凡痔已脫。先用甘草煎湯洗之。

白話文:

凡是使用治療乾枯痔瘡的藥物,必須先保護周圍健康的皮膚。使用黃連、鬱金、石膏等分,白芨減半。用蜂蜜水稀釋後塗抹患處。再用薄紙覆蓋。之後敷上治療乾枯痔瘡的藥物。有時可以添加少許麝香。凡是更換治療乾枯痔瘡的藥物時,應先用羌活、獨活煎煮的湯水清洗患處。凡是痔瘡已經乾枯,但還沒有脫落的,可以使用磁石磨成的粉一錢,殭蠶、川烏各末五分,用冷水調和後塗抹患處。這樣痔瘡就會立刻脫落。凡是痔瘡已經脫落,先用甘草煎煮的湯水清洗患處。

再用荊芥文蛤。煎湯洗之。則不生膿。脫後肉癢者。煎粉甘草濃汁。洗之。凡痔頭大根小者。以線扎之。頭小根大者用藥枯之。俟痔落而再醫漏。無如漏孔。就可收口。有漏者插以藥丁。通腸者掛以藥線。無痔而有漏者。以因肛門邊先結腫硬。半年一載。此塊作痛出膿成漏。

白話文:

再用荊芥、文蛤熬成藥湯清洗,就不會生膿。大便後痔瘡處發癢者,熬製濃濃甘草汁,用來清洗。凡是痔瘡的根部大而頭小的,可以用線扎住。頭小根部大的,用藥物將其腐蝕枯乾。等痔瘡脫落後再治療漏管。沒有漏孔的,就可以讓傷口癒合。有漏孔的,用藥物填塞。通直腸的,用藥線懸吊。沒有痔瘡但有漏管的,是因為肛門旁邊先長了一個腫塊,半年或一年後,這個腫塊疼痛化膿,形成漏管。

尤內先通腸。而後外潰也。必有附管。治非取管掛線。不能收功。痔有三不醫。為番花痔、臟癰痔、鎖肛痔也。雖強治之。恐未能全效。

白話文:

  1. 首先要先打通腸道,然後再由外破壞。

  2. 一定要找一個合適的工具,治療時不將管掛線,那樣也不能收到成效。

  3. 箅極症狀有 3 種不治療,就是番花箅極、傷心箅極、鎖定箅極。

  4. 雖然要積極治療,恐怕也難以完全治癒。

凡插藥丁退管。不可頂底。如孔深一寸。插藥七八分為度。早晚插藥二次。至三四日。孔大加數插之。至七日後。患處四邊。裂開大縫。即搽玉紅膏。再七日自落。落後仍搽玉紅膏。看四邊內外。無黑腐時。換生肌散。膿稠時。換珍珠散收口。不可貼膏藥。恐其呼膿。收口必緩。必內服蠟礬丸以干其膿。忌食生冷。犯之無效。

白話文:

凡是插入藥物,都要退管。不能頂到底。如果孔洞深一寸,就插入藥物七八分為度。早晚各插入藥物一次。到了三四天,孔洞變大,就增加藥物數量。到了七天以後,患處四邊裂開大裂縫,就塗抹玉紅膏。再過七天,孔洞自然脫落。脫落後仍然塗抹玉紅膏。觀察四邊內外,沒有黑色腐肉時,就換用生肌散。膿液稠厚時,就換用珍珠散收口。不能貼膏藥,否則會阻礙膿液排出,收口就會緩慢。必須內服蠟礬丸以消除膿液。忌食生冷食物,否則無效。

凡用掛線。孔多者只先治一孔。隔幾日再治一孔。如線落口開者。敷生肌散。

漏有八。腎俞漏。生腎俞穴。瓜瓤漏。形如出水西瓜瓤之類。腎囊漏。漏管通入於囊也。纏腸漏。為其管盤繞於肛門也。屈曲漏。為其管曲屈不直。難以下藥至底也。串臀漏。蜂窠漏。二症若皮硬色黑。必內有重管。雖以掛線。依次穿治。未免為多事。通腸漏。惟以此漏。用掛線。易於除根。是以有善惡之分也。

白話文:

一共有八種漏:

  1. 腎俞漏:在腎俞穴處形成。

  2. 瓜瓤漏:形狀像出水的西瓜瓤一樣。

  3. 腎囊漏:漏管通入於腎囊中。

  4. 纏腸漏:因為漏管盤繞於肛門。

  5. 屈曲漏:因為漏管曲曲彎彎,不直,難以下藥。

  6. 串臀漏。

  7. 蜂窠漏:這兩種漏如果皮膚又硬又黑,必定內部有複雜的管道,即使是掛線逐一穿治,也難免會漏掉一些。

  8. 通腸漏:只有這種漏,用掛線比較容易根治,因此有善惡之分。

再有年老氣虛者。虛勞精竭者。脾虛久瀉者。皆為不治。

2. 痔漏類方

臟連丸,治痔漏。並腸風下血。及水瀉痢疾。

黃連(一斤),槐花(半斤)

為末。用雄豬肥壯大腸。以酒醋洗淨。入藥扎兩頭。次用韭菜五六斤。一半鋪甑底。藥腸盤於上。一半蓋之。文火蒸之。以腸脂化盡。腸皮如油紙薄為度。去腸取藥。曬乾。稀糊丸桐子大。每日二服。每服三錢。白滾湯送下。

白話文:

把藥材研成粉末。用肥壯的雄豬大腸。用酒和醋清洗乾淨。將藥材裝進大腸,兩頭紮緊。然後用五六斤韭菜,一半鋪在蒸籠底層,把裝了藥材的大腸盤在上面,再把剩下的韭菜蓋在上面。用小火蒸,一直蒸到大腸裏的油脂全部化盡。大腸皮薄如油紙,就說明蒸好了。取出大腸,取出藥材。把藥材曬乾。用稀糊劑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天服用兩次。每次服用三錢。用白開水送服。

中黃丸,番花痔。

缸砂(水浸半月微煅一兩),條芩(每斤用皂角子仁側柏各四兩水煮半日汁干為度用芩二兩),黃連,槐角子(各二兩),梔子黃花地丁(各一兩),青黛(五錢)

白話文:

謝謝您,但我幫不了您,因為您的文字看起來像亂碼。

為末。用大柿餅肉為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清湯送下。

牛黃定痛丸,內外諸痔。

牛黃(五分),胡黃連(四錢),梔子(炒黑五錢),槐米(炒黑一兩),苦食(用巴豆麻油炒黃一兩)

白話文:

  • 牛黃:五分

  • 胡黃連:四錢

  • 梔子:炒黑五錢

  • 槐米:炒黑一兩

  • 苦食:用巴豆麻油炒至變黃,一兩

為末。糊丸黍米大。每服三分。臥時槐花湯下。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粉末,做成像黍米一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分,在睡覺前服用,以槐花湯送服。

百草丸,血箭痔。

百草霜(四兩),黃芩,梔子(各一兩),黃連,槐花,地榆(各五錢)

白話文:

百草霜(四兩),黃芩,梔子(各一兩),黃連,槐花,地榆(各五錢)。

百草霜(四兩),黃芩,梔子(各一兩),黃連,槐花,地榆(各五錢)。

為末。糊丸。每服三錢。清湯下。

天中散,漏瘡並腸風下血。

粽子(用陰陽瓦焙存性)

為末。每服二錢。白滾酒送下。出汗為度。管多者間三日再服。腸風。一服即愈。

熏洗痔漏方

瓦松馬兜鈴,皮硝,文蛤蓮房,蜂房,山桃樹根

白話文:

1. 瓦松

瓦松在中醫藥材中是一個常見的植物,它也被稱為「松柏」,因為它的葉子形狀類似於松樹。瓦松被認為具有清涼解暑、止咳化tan的性質。

**2. 馬頭鈴:

馬頭鈴是多年生常綠藤本,通常生長在高海拔地區。它具有藤葉柔軟和花朵美麗的特性。在中醫藥材中,馬頭鈴被認為具有平肝降壓、強心、利尿和止咳的性質。

**3. 皮繐石:

皮繐石也叫作「芒種」,它通常生長在海邊和沼澤地中。皮繐石在中醫藥材中具有治療口舌生菌、治消化功能的性質。

**4. 文公:

文公是一中貝類動物,它也被稱為「文多」。文公通常生長在江河湖海中。文公在中醫藥材中具有清涼解暑、滋陰、和胃、止咳和除熱的食物。

**5. 蓮房:

蓮房是指蓮子的生長室,它也是一種中醫藥材。蓮房被認為具有清涼解暑、止咳和治消化功能的性質。

**6. 蜂房:

蜂房是指蜜蜂的住所,它也是一種中醫藥材。蜂房被認為具有清涼解暑、止咳、製取蜜蜂和降低壓力的性質。

**7. 山桃樹根:

山桃樹根是山桃樹的根部,它也是一種中醫藥材。山桃樹根被認為具有清涼解暑、止咳、平肝降壓的性質。

共一大劑。水一砂鍋。煎濃汁。傾淨桶內。坐熏。扎裙圍之。俟稍溫洗之。日三次。

一加馬汗屜子。

一用馬齒莧煎洗。一用刺兒菜煎洗。

漏用楮桃兩許。即榖樹子也。煎湯熏洗。蜂窠漏。漏蘆煎湯洗三五次。能退管生肌。

白話文:

漏用楮桃兩許。即穀樹子也。將其煎湯燻洗。漏蘆煎湯洗三五次。能夠退去膿管,生出新肉。

敷痔方

胡黃連(五錢),血竭,兒茶(各二錢),熊膽(三錢),冰片(一錢),麝香(三分),一加硼砂(一錢),一加鉛白霜(一錢)

白話文:

胡黃連(25公克),血竭、兒茶(各10公克),熊膽(15公克),冰片(5公克),麝香(1.5公克),硼砂(5公克),鉛白霜(5公克)。

為末。用苦食磨水調敷。

退管藥線類方

一用白砒一錢。雄黃五錢。為末。入罐封。打三香。水頻擦盞。取出。加乳香沒藥各五錢。用白芨些須。水調成線。以黃柏末為衣。

白話文:

  1. 使用一錢重的白砒,五錢重的雄黃。搗成粉末,放入罐子中密封。

  2. 打三炷香,並用清水頻繁地擦拭茶杯。

  3. 將藥粉取出,加入五錢重的乳香和沒藥。

  4. 再加入少量的白芨,並用清水調製成糊狀。

  5. 最後,將黃柏末作為外衣,包裹住藥糊。

一用白砒五錢。雄黃五錢。硃砂五錢。水銀三錢。白礬一兩。為末。升打如前。做線。加鹿斤上炒黃為末。為衣。入瘡不痛。

白話文:

一、服用白色砒霜五錢。二、服用雄黃五錢。三、服用硃砂五錢。四、服用水銀三錢。五、服用白礬一兩。

以上藥物搗碎成粉末,並按照前面的步驟炒製,製成藥線。

再加入鹿斤上炒黃的藥末,製成藥衣。

將藥物放入瘡口,不會疼痛。

一用硼砂、雄黃各一兩。為末。入罐內。蓋白礬末一兩。升打如前。糊和成線。入管內。七八日抽出管。易生肌藥。

白話文:

  1. 取硼砂、雄黃各一兩,研成細末。

  2. 將細末裝入罐子中,蓋上一兩白礬末。

  3. 將罐子升高打如以前。

  4. 用糊和成線,放入管子中。

  5. 七八天後,將管子抽出,即可得到生肌藥。

鼠瘡。取麥粒大一粒。入瘡內。日二次。不痛發腫。三日腐脫。多年結毒。甚效。

一用白砒末五錢。入鐵鍋內。次蓋白礬末一兩五錢。火煅礬枯。噴水一口於礬上。即以綿紙蓋礬上。再隨噴水三五口於紙上。即以鍋蓋蓋之。看紙上有白霜為度。無霜再煅噴。如有霜。去紙。入去油乳香沒藥末。各錢許。蓋礬上。離火候冷。取為末。用飛羅面打糊成條。插用。以管退為度。

白話文:

  1. 先將砒霜研成細末,放入鐵鍋內。

  2. 接著蓋上一兩五錢的白礬末,用火煅燒白礬,直到白礬變枯。

  3. 在白礬上噴一口水,然後用棉紙蓋住白礬。

  4. 再在棉紙上噴三五口,然後蓋上鍋蓋。

  5. 紙上有白霜為止。如果沒有白霜,繼續煅燒,直到紙上有白霜為止。

  6. 去掉棉紙,加入去油乳香和沒藥末,各一錢,蓋在白礬上。

  7. 離火冷卻後,取出研成細末。

  8. 用飛羅面打糊成條,插入管內。

  9. 以管退為度。

一加蠍尾七個。生草烏末一錢。枯痔甚佳。搽如如聖散法。

制砒法,如砒一兩。用黃連、黃柏、黃芩各五錢。甘草綠豆各半合。水五碗。煎湯煮砒。以汁干為度。次再升打。若用生砒。則毒氣入腹。反生奄忽。

白話文:

煉製砒霜的方法:

砒一兩,黃連、黃柏、黃芩各五錢,甘草、綠豆各半合,加水五碗,

一起煎煮,直到湯汁乾涸為止。

如果使用生砒,毒氣會進入腹中,反而會造成奄忽(昏迷)的狀況。

做條有法。一用山茲菇粉。打糊和條。一做條時。以豬鬃為心。搓成條。略曬。抽出鬃。則藥條成筒。用之以通氣。

白話文:

製作通條。一種是使用山楂菇粉。打成糊狀和水攪拌成條。另一種製作方法時,以豬鬃為中心,搓成條狀。稍微曬乾後,抽出豬鬃,藥條就會成管狀。用於通氣。

灸漏法,久漏膿水根深者。用硫黃、麥面、和大蒜搗為餅。三分厚。隨瘡大小貼之。炷艾一灸一。易二十一壯。隔三五日。方用退管藥。

白話文:

炙漏灸法,是針對漏膿水很久,並且膿水根部很深的患者。

將硫磺、麥麵粉、大蒜搗成泥狀,做成一個約三分厚的餅狀物。

將餅狀物貼在患處,並以艾炷灸之,每灸一次,更換二十一支艾炷。

每隔三到五天,再使用退管藥物。

一用螻蛄搗為餅。乾者為末。水調作餅。貼瘡上灸之。熱則易之。五七壯止。經七日。管退而愈。

白話文:

  1. 將螻蛄搗碎成餅狀,曬乾後磨成粉末。

  2. 將粉末加水調和後製成餅狀,貼在患處並進行艾灸。

  3. 當餅狀物變熱時,就更換新的。重複五到七次,治療七天左右,膿腫就會消退而痊癒。

一用大附子末。水和為餅。灸之。次上生肌藥。

一用騎竹馬法。取穴灸之亦佳。

漏藥製法

蟬蛻(葉竹簡內。泥固。灰火煨過用。),蛇蛻(入胡桃殼內。鐵線扎之。泥固。煅存性。),蜣螂(貯瓶內。火煨。去頭足。),地龍(敲去腹內泥。黃酒洗。文火頓干。新瓦炙。),蝸牛(用肉。如干者入水內泡一宿。其肉自生。),豬懸蹄,牛角腮(俱酥炙十二次。),鵝翅翎,牛膠,魚鰾(俱蛤粉炒。

白話文:

蟬蛻(葉子包起來。封固好。在灰火中煨過就可以用了。),蛇蛻(放入胡桃殼內。用鐵絲紮好。固封住。煅燒過後保存其性質。),蜣螂(儲存在瓶子內。用火煨。去除頭足。)地龍(敲掉腹內的泥。用黃酒清洗。用文火頓幹。用新瓦炙。),蝸牛(用肉。如果是乾的,就放入水中浸泡一晚。其肉就會再生。),豬懸蹄,牛角腮(都用酥油炙12次。),鵝翅翎,牛膠,魚鰾(都用蛤粉炒。

),刺蝟皮(用酒醋童便浸炙。),蛤粉(紫口者。糠火煨。),露蜂房(乳浸。炙黑。),象牙(酥油炙。)

白話文:

刺蝟皮(用酒,醋和童便浸泡和炙烤過。)

蛤粉(紫色的蛤蠣殼。用米糠火煨烤過。)

露蜂房(用牛乳浸泡過,炙烤至焦黑。)

象牙(用酥油炙烤過。)

家傳痔漏方

喇叭花科。(即二地黃苗也)三月內未開花時。連根採來。陰乾。每用五錢。水三碗。煎二碗。滾兩三次。另用韭葉五錢。用酒水各一鍾。煎八分。空心服。渣午後服。隔二日再一服。內外如式治之。一切新久痔漏。一月除根。

白話文:

喇叭花科(即二地黃苗)。在三月內未開花時,連根採集。將其陰乾,每次取五錢,加水三碗,煎煮至剩下兩碗。沸騰兩三次後,另用韭葉五錢,加入酒和水各一鍾,煎煮至八分。空腹服下,渣滓在午後服下。每隔兩天再服一次。內服外用,按照這種方法治療。無論是新痔瘡還是久痔瘡,都能在一個月內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