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二 (15)
卷二 (15)
1. 痔漏主治方
涼血地黃湯,治痔腫痛出血。
歸尾(一錢五分),生地(二錢),赤芍(一錢),黃連(炒二錢),枳殼(一錢),黃芩(炒黑一錢),槐角(炒黑三錢),地榆(炒黑二錢),荊芥(炒黑一錢),升麻(五分),天花粉(八分),甘草(五分)
上一劑加生側柏(二錢)
用水二大鐘。煎一鍾。空心服三四劑。則痛止腫消。更外兼熏洗。
熏洗方,凡痔腫痛出血。及漏毒腫痛。俱效。
地骨皮,槐花,韭菜根,朴硝(各二兩),白礬(五錢),蘇葉(五錢),蔥頭(七個)
用水十五碗。煎百沸。傾淨桶內。令患者坐之。四圍遮蓋。勿令走氣。先熏後洗。待痔出黃水為妙。
清金養榮湯,痔漏腫痛。大便燥急。裡急後重者。
當歸(二錢),白芍(八分),熟地(二錢),黃連(二錢),連翹(一錢),黃芩(一錢五分),熟大黃(錢半),枳殼(二錢),麻仁(二錢),茯苓(一錢),天花粉(一錢),甘草(五分),
用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忌辛熱等物。
通聖散,痔漏腫痛。大便閉結不通。
防風(八錢),荊芥,赤芍,歸尾,梔子,連翹,黃芩,白朮(各一錢),薄荷(八分),川芎(五分),甘草(五分),桔梗(八分),石膏(八錢),滑石(二錢),大黃(五錢),朴硝(三錢)
每劑加漏蘆一兩。生薑三片。紅刺七個。燈心三十根。用水煎服。瀉二三次。食涼粥止之。忌葷腥油膩三五日。但有熱毒內結者。服此一劑。瀉去餘毒。次服清金散三四劑。退腫止痛。
清金散
黃連(三錢),枳殼(一錢),陳皮(一皮),乳香(一錢),沒藥(五分),
用水二鍾。煎一鍾。空心服。如腫痛甚者。外兼熏洗。用番丹敷。效。
十全大補湯,氣血不足。不能長肉收口者。
黃耆(蜜炙),當歸(各二錢),熟地(三錢),川芎,白芍,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肉桂(五分),甘草(五分)
用紅棗二個。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脾胃弱者。加陳皮、炒砂仁各一錢。
黃耆六一湯,漏孔穿開。膿水不絕者。
黃耆(六錢蜜水拌炒),甘草節(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十餘服。膿水自干。
槐角地榆丸,痔漏腫痛出血。
槐角(四兩炒黃),地榆(炒黑),地黃(炒焦),黃芩(炒),荊芥(炒各二兩),枳殼(一兩五錢),歸尾(一兩)
共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白滾湯送下。日用二服。忌煎炒熱物。
苦參地黃丸,痔漏出血。腸風下血。酒毒下血。先紅為腸風。後紅為酒毒。
苦參(切片酒浸濕蒸曬九次為度炒黃為末淨一斤),地黃(四兩酒浸一宿蒸熟搗爛加蜂蜜和苦參為丸)
每服二錢。白滾湯或酒送下。日服二次。
扁柏丸,痔漏腸風臟毒等下血。及吐血血崩等症。
生側柏葉(一斤用白礬四兩入銅鍋內水五六碗煎乾為度曬乾炒焦枯),青州柿餅(十個燒灰),舊陳棕(燒存性二兩),血餘灰(一兩),槐花(四兩炒焦),
共為末。煉蜜為丸。每服三錢。空心白酒送下。日進三服。以止為度。
二妙丸,內痔臟毒出血。
棉花子(一斤),朴硝(四兩入小酒瓶內加老酒四碗入瓶內封口炭火煅煙盡為度取出為末)
每服三錢。空心白酒調服。日進二次。忌生酒熱物。
搜風順氣丸,治內熱結閉。裡急後重。並腸風臟毒下血。(原見中風門余採入此以補其缺耳)
大黃(五兩酒蒸黑色),麻仁(微炒去殼取仁),郁李仁(滾水泡去皮另研),獨活,車前子(酒浸),菟絲子(酒煮),枳殼(麩炒),檳榔,山藥,牛膝(酒浸),山茱萸(酒浸各二兩),加羌活(一兩此楊慶亭之秘法也)
共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酒任下。
蠟礬丸,大凡漏孔穿開。即服此丸。干膿收口。乃漏症緊要之藥也。
黃蠟(一兩),白礬(一兩三錢)
先溶蠟化。離火俟稍溫。方下礬末。攪勻乘熱搓成條。隨烘隨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滾湯送下。日進三服。
琥珀丸,治症同前。
白礬(一兩),象牙(一兩),血竭(三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麝香(三分),窠(煅一錢)
共末。用黃蠟溶化。和藥為丸。每服五七十丸。白滾湯下。日進二服。
六味地黃丸,補腎滋陰。益氣養血。
依古方。以地黃用人乳浸九次蒸曬為異耳。
八味地黃丸,治久漏。膿水清稀。不能收口。服此補陰助陽。通暢脾胃。肌肉易長。膿水易干。刻日見效。
依前方加大附子、肉桂各二兩。
內消退管丸,又名血竭內消丸。此能退管收口。不須外治。瘡毒成漏。服此尤佳。
蜂房(帶子者一個煅存性),刺蝟皮(一個重五兩者煅存性),血竭(二兩),象牙(醋炒為末五錢),殭蠶,蟬蛻,木香,火硝,乳香,沒藥(各三錢)
共末。用黃蠟八兩。熬黑取起。待溫入藥。攪勻。丸桐子大。每服三錢。酒下。日進三服。連服七日。膿水更多。以後一日一服。半月後。毒將盡。肉長管出。漸漸剪去。用生肌散。如毒未盡。用火腿肉湯日洗二三次。干膿收口。
生肌散
盤雞(一個煅存性每用一錢),血竭,兒茶(各五分),冰片(一分)
共為末。吹入漏孔內收口。
養生丹,內消痔漏。百發百中。
母豬大腸(一尺),入朴硝(四兩兩頭扎住入瓦罐水三碗煮將干鹽泥塞口勿泄氣炭火煅存性聽用。),象牙(末二兩),刺蝟皮(二個煅存性),麝香(一錢),豬懸蹄(二十四個切片土炒),穿山甲(二十四片土炒),乳香,沒藥,雄黃,地榆(各三錢),大黃(五錢),青鹽(七錢),白芷(一兩),明礬(五錢),小活龜(三個連肉入罐內用泥封口煅存性),蜂房(帶子者一個焙乾為末),黃牛角腮(一個煅存性),朴硝(七錢),槐花(五錢炒),黃蠟(一兩),自然銅(煅醋內七次五錢)
共為末。煉蜜為丸。每服三錢。空心。老酒送下。日進二服。服至半月。出管。一月全愈。不用生肌。
蝟皮象龍丸,退管內消。不須掛線。
水銀,雄黃,雌黃,礦石,禹糧石,明礬(各一兩)
為末。入陽城罐內封固。火打三炷香。水擦盞底。俟香完。過宿取出。出火毒。聽配後藥。
蝟皮(土炒),山甲(土炒),象牙(炒各一兩),血竭(六錢),乳香,沒藥,豬懸蹄(煅各五錢)
共末。用黃蠟二兩。溶化為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每日三服。用槐花湯送下。忌茶、酒、蔥、蒜、椒、糟、房事。
一月愈。
收功盡根丸,痔漏服藥全愈。須服此藥。庶不再發。
枯礬,雄黃,文蛤(炒),烏梅肉(炒各三錢),冰片(一分)
共末。煉蜜為丸。分五服。每日一服。空心白滾湯送下。
番肛散,內痔服此一劑。即時番出。
枳殼(三兩生用),陳皮(一兩)
作一劑。水二鍾。煎一鍾。空心服。外用喚痔散敷之。
喚痔散,此藥送入肛門內一時。其痔即番出。洗淨。用如聖散日敷五六次。看痔紫黑色為度。七日其痔自落。每日用豬蹄煎湯洗三四次。待瘡口收完。用收肛散一劑。即收入。
生草烏尖(一錢),刺蝟皮(末三錢),枯礬(五分),白鹽(一兩),麝香(三分),冰片(三分)
各為細末。蔥汁調藥。送入。
收肛散
陳皮(三兩),枳殼(一兩)
水二鍾。煎一鍾服。
內塞散,一名龍射丸。如臟頭收入。內有疼痛。用此藥塞入穀道內三四夜。止疼收功。內痔腫痛尤佳。
牛黃,天竺黃,輕粉(各五分),乳香,沒藥,薄荷葉(各一錢),冰片(二分)
共為末。用蜒蚰搗爛為丸。如棗核大。再研冰片為衣。臥時塞一丸入穀道內。七夜為止。除根不發。
如聖散,內外一切諸痔。七日自落。
雞糞(四兩用雌雄雞二隻餓二日次早用豬胰子切碎拌糯米粉一二合徐徐喂之六七日接糞四兩為度曬乾聽用。),雌黃(六錢),雄黃(六錢),明礬(一兩),皮硝(一兩),膽礬(五錢)
共為末。入傾銀罐內。用瓦蓋之。火煅青煙為度。取出。加乳香沒藥各三錢。冰片五分。共為末。瓷罐收封口。用唾津調敷痔上。良久去藥。再上藥。如此七次。看痔黑色。則不須上藥。待七日。其痔自脫。略用
生肌散。二三日收口。
二仙丹,一名賽金散。治外痔。
金腳砒(二錢),白礬(一兩)
二味為末。傾銀罐。煅煙盡為度。加瓦焙蠍尾七個。生草烏一錢。共末。敷如如聖散法。
玉紅散,去漏腐肉。亦可點痔。
靈藥,雄黃,白丁香(各一錢),蟾酥,乳香,沒藥(各五分)
共為末。瓷罐收。任用。
退管錠子,外漏用此二三次。硬管即出。如追透通腸。亦可以穿線。諸瘡漏皆用。
靈藥(二錢),白丁香(一錢半),雄黃(一錢),蟾酥(一錢),輕粉,乳香,沒藥(各五分),麝香(二分),蜣螂(三個煅存性)
共末。飯為條。燈草粗二寸長。陰乾。收用。
生肌藥丁,漏瘡去後。用此收口。
珍珠,象牙,龍骨,兒茶,花蕊石,血竭(各一錢),輕粉,白芷,白蘞,硃砂(各五分),冰片(三分)
共為末。飯為條。陰乾收用。不可加減。
藥線,用此縛痔穿漏。
鮮芫花根(一錢),雷丸(一錢),蟾酥(一錢),草烏(三錢)
水二鍾。煎一鍾。去渣取汁。用生絲一錢。入藥汁內。以文火煮汁將干。存汁一小酒鍾。取起曬乾。復浸汁內。又曬又浸。以汁盡為度。曬乾包收聽用。至六七月。取露天蜘蛛絲。做成藥線。任用。
生肌散,用線掛開者。此藥收口。諸瘡長肉收口。
爐甘石(一兩煅三黃湯內七次),木香,降香,乳香,沒藥,血竭,兒茶,黃柏,黃連,白芷,白蘞(各五錢),龍骨(三錢),冰片(一錢),麝香(三分),赤石脂(一兩煅),黃丹(一兩飛七次),海螵蛸(湯泡去皮五錢)
共為末用。
珍珠散,長肉生肌收口。
珍珠,石膏(炒),赤石脂,輕粉(各一錢),白龍骨(三錢),冰片(二分),孩兒骨(五分狗胎骨亦可)
共末收用。一加象牙一錢。
萬憶膏,即五灰所淋之汁。
上趙真子家傳痔漏的本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