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疔瘡症治

疔瘡先刺血內毒。宜汗瀉。禁灸不禁針。怕綿不怕鐵。誠挑疔之密訣也。

再以疔毒有名者而言之。如火焰疔發於心。多生於唇口手掌指節間。初起紅黃小泡。癢痛麻木。繼則寒熱頭暈。心煩。

紫燕疔發於肝。多生於手足肋脅間。初生紫泡。破流血水。三日後串臂潰筋。繼則眼紅甲青。神昏舌強。

黃鼓疔發於脾。多生於口角腮顴眼胞等處。初起黃泡。光硬麻庠。繼則寒熱。乾嘔吐逆。

白刃疔發於肺。多生於手指鼻竅胸臆等處。初起白泡。癢痛腐爛。繼則咽焦氣急。毛聳鼻焮。黑靨疔發於腎。多生於耳竅腰腹軟處。初起黑斑紫泡。痛徹骨髓。繼以軟陷驚悸。目露指青。

上五疔。取形色部位而屬五臟也。

古書又有火疔。(形如灸瘡。),水疔。(形如水泡。),氣疔。(起泡而軟。),石疔。(堅硬如石。),腐疔。(頂陷而潰。),魚臍疔。(狀若魚臍。),茱萸疔。(中凹而邊突。),鹽膚疔。(大如匙面。黑點起黍。),爛疔。(大如匙面。潰流膿水。),刀膁疔。

(狀如薤葉。形長寸許。),浮漚疔。(亦如薤葉。形長而曲。),瓜藤疔。(延漫無數。),芝麻疔。(形似芝麻。忌食麻油。),麻子疔。(似麻子稍黑。始末皆癢。),三十六疔。(形如黑豆。日生一個。滿數者不治。),釘腦疔。(生太陽穴及眼邊。),魚尾疔。(生小眼角外。

),眉疔。(生於眉。),赤面疔。(生於顴。),頰疔。(生頰骨尖處。),鼻疔。(生鼻內。其痛連腦。),黑疔。(生耳內。腫痛連腮。),髭疔。(生於髭。),龍泉疔。(生於人中。),虎鬚疔。(生於唇下。),反唇疔。(生於唇內。),鎖口疔。(生於嘴角。

),牙疔。(生於牙根。),豬疔。(圓小。瘡口有油。),牛疔。(圓小。瘡口無油。),羊疔。(形長而白。),狗疔。(形長而赤。),驢馬疔。(三角形。頂有黑點。),蛇頭疔。(生於指頂。),蛇眼疔。(生於甲旁。),蛇背疔。(生於指背。),蛇腹疔。(生於指肚。

),蛇節疔。(生於指節。),冷疔。(生於足根。正考見足部。),此外又有

紅絲疔,生於手。有紅絲入腋。入腋者不治。生於足。有紅絲入腹。入腹者不治。生於唇。有紅絲入喉。入喉者不治。宜於紅絲盡處刺斷。搽離宮錠子。次於原處挑之。搽拔疔散。內服蟾酥丸。

暗疔,先發寒熱拘急。腋下堅腫無頭。或陰囊腫痛。睪丸突兀如箸頭者是也。

內疔,先發寒熱腹痛。數日間。忽然腫起一塊如積者是也。二症不用挑法。先以蟾酥丸含化令盡。涼水漱去毒涎。再用三丸。嚼蔥白三寸。裹藥。溫酒送下。蓋臥出汗。稍時無汗。再飲酒催之。或用霹靂火法佐之。必令大汗。次服紺珠丹和之。或用貴金丸下之。自愈。若牙關緊急者。取蟾酥丸三五粒。蔥頭研化灌之。俟稍蘇。治如前法。

白話文:

疔瘡的治療,首先要刺破患處讓血流出,排出內部的毒素。適合用發汗或瀉下的方式來治療。禁止用灸法,但可以用針刺。這種病症怕用棉花,不怕用鐵器。這確實是挑破疔瘡的訣竅。

再來說說比較有名的疔瘡種類。像是火焰疔,通常長在心臟對應的部位,多發於嘴唇、手指或指節之間。剛開始是紅黃色的小水泡,會有癢、痛、麻木的感覺。接著會出現發冷發熱、頭暈、心煩等症狀。

紫燕疔,通常長在肝臟對應的部位,多發於手、腳或肋骨兩側。剛開始是紫色的水泡,破掉後會流出帶血的水。三天後會蔓延到手臂,侵蝕筋脈,接著眼睛會發紅、指甲發青、神智不清、舌頭僵硬。

黃鼓疔,通常長在脾臟對應的部位,多發於嘴角、臉頰、顴骨或眼皮等處。剛開始是黃色水泡,表面光滑堅硬,會有麻木或癢的感覺。接著會出現發冷發熱、噁心嘔吐等症狀。

白刃疔,通常長在肺臟對應的部位,多發於手指、鼻孔或胸部等處。剛開始是白色水泡,會有癢、痛,且患處會腐爛。接著會出現喉嚨乾燥、呼吸急促、汗毛豎起、鼻頭發紅等症狀。黑靨疔,通常長在腎臟對應的部位,多發於耳孔、腰部或腹部等軟處。剛開始是黑斑或紫色水泡,疼痛會深入骨髓。接著患處會軟陷、出現驚嚇、眼睛突出、手指發青等症狀。

以上五種疔瘡,是根據它們的形狀、顏色和發病部位,歸屬於五臟的病變。

古代醫書裡還有其他不同名稱的疔瘡,像是火疔(形狀像灸燒的疤痕)、水疔(形狀像水泡)、氣疔(水泡軟軟的)、石疔(堅硬如石頭)、腐疔(頂部凹陷潰爛)、魚臍疔(形狀像魚的肚臍)、茱萸疔(中間凹陷周圍突出)、鹽膚疔(像湯匙面那麼大,上面有像小米粒般的黑點)、爛疔(像湯匙面那麼大,潰爛流膿)、刀膁疔(形狀像韭菜葉,長度約一寸)、浮漚疔(也像韭菜葉,但形狀長而彎曲)、瓜藤疔(蔓延很多個)、芝麻疔(形狀像芝麻,忌吃麻油)、麻子疔(像麻子,顏色稍黑,從頭到尾都癢)、三十六疔(形狀像黑豆,每天長一個,長滿三十六個就沒救了)、釘腦疔(長在太陽穴或眼睛旁邊)、魚尾疔(長在眼角外側)、眉疔(長在眉毛)、赤面疔(長在顴骨)、頰疔(長在臉頰骨頭突起處)、鼻疔(長在鼻孔內,疼痛會連到腦部)、黑疔(長在耳朵內,腫痛會連到臉頰)、髭疔(長在鬍鬚處)、龍泉疔(長在人中)、虎鬚疔(長在嘴唇下方)、反唇疔(長在嘴唇內部)、鎖口疔(長在嘴角)、牙疔(長在牙根)、豬疔(圓而小,瘡口有油)、牛疔(圓而小,瘡口無油)、羊疔(形狀長而白)、狗疔(形狀長而紅)、驢馬疔(三角形,頂端有黑點)、蛇頭疔(長在指尖)、蛇眼疔(長在指甲旁邊)、蛇背疔(長在手指背部)、蛇腹疔(長在手指肚)、蛇節疔(長在指節)、冷疔(長在腳後跟,詳細情況可參考足部相關資料)。此外還有:

紅絲疔:長在手上,會有紅絲線蔓延到腋下,蔓延到腋下就沒救了;長在腳上,會有紅絲線蔓延到腹部,蔓延到腹部就沒救了;長在嘴唇上,會有紅絲線蔓延到喉嚨,蔓延到喉嚨就沒救了。應該在紅絲線末端刺斷,塗抹離宮錠子,然後在原處挑破,塗抹拔疔散,內服蟾酥丸。

暗疔:先出現發冷發熱、肌肉痙攣,腋下有腫塊但沒有膿頭,或是陰囊腫痛,睪丸腫脹像筷子頭。

內疔:先出現發冷發熱、腹痛,數日後突然腫起一塊,像積聚的東西。這兩種疔瘡不能用挑破的方式治療。先含化蟾酥丸,讓藥效發揮,用涼水漱口清除毒液。然後再服用三顆蟾酥丸,用三寸蔥白包裹藥丸,用溫酒送服,蓋上被子發汗。如果沒有出汗,就再喝點酒催汗。也可以用霹靂火法來輔助,一定要讓身體大量出汗。之後服用紺珠丹來調和,或用貴金丸來瀉下,自然就會痊癒。如果牙關緊閉,就用三到五顆蟾酥丸,用蔥頭研磨化開後灌服,等到稍微清醒,再按照之前的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