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肺癰主治方

小青龍湯,此解表疏風行氣取膿之劑。

白話文:

小青龍湯,這是一種用來解表、疏散風邪、行氣和排出膿液的藥方。

半夏(一錢二分),乾薑(炮),細辛,麻黃,肉桂,芍藥,甘草(炙各一錢五分),生薑,五味子(蜜拌炒一錢)

白話文:

  • 半夏(1.2克),

  • 乾薑(炮製過的)(1.5克),

  • 細辛(1.5克),

  • 麻黃(1.5克),

  • 肉桂(1.5克),

  • 芍藥(1.5克),

  • 甘草(炙製過的)(1.5克),

  • 生薑(1.5克),

  • 五味子(用蜜拌炒過的)(1克)。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熱服。

葶藶散,炙爆飲酒太過。喘急脹滿。不臥。咳吐濁痰。

白話文:

用水兩杯,煎至八分滿。飯後一段時間趁熱服用。

葶藶散,適用於因過度飲酒導致的喘息急促、腹部脹滿、無法平躺、咳嗽且吐出渾濁痰液的情況。

甜葶藶,栝蔞仁,薏苡仁,桑白皮,桔梗,升麻,葛根(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甜葶藶、栝蔞仁、薏苡仁、桑白皮、桔梗、升麻、葛根(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用生薑三片。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四順散,治肺癰吐膿。咳嗽氣急。心煩熱壅者。

白話文:

使用三片生薑,加兩碗水,煎至剩八分滿,飯後一段時間服用。

四順散,用於治療肺癰吐膿、咳嗽氣急、心煩胸悶的情況。

貝母,紫菀,桔梗(各一錢五分),杏仁(七分),甘草(七分)

白話文:

貝母、紫菀、桔梗各一錢五分,杏仁七分,甘草七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金鯉湯,治肺癰已成未成。胸中隱痛。咯吐膿血者。

白話文:

用水兩杯,煮至剩八分滿時服用。飯後一段時間再服用。

金鯉湯,用於治療已經形成或尚未形成的肺癰。症見胸中隱痛,咳吐膿血。

金色活鯉魚一尾。約四兩重者。連鱗。剖去腸肚。勿經水。摻貝母末一錢於肚內。線扎。用白色童便半碗浸之。重湯頓。以魚眼突出為度。取起去鱗骨。將肉仍入便內。頓熱。食之飲之。一日一枚。其功甚捷。

白話文:

一隻活的金鯉魚,約四兩重。連同魚鱗,剖開魚肚,把腸肚去除,不要用水清洗。

在魚肚內加入一錢貝母粉末,用線紮好。用半碗白色童子尿浸泡。

用沸騰的熱湯煮魚,以魚眼突出為煮熟的標準。

取出魚,去除魚鱗和魚骨,將魚肉放回剩下的尿液中。

再用熱水煮熱,吃魚肉和湯。

每天吃一枚,效果非常顯著。

人參補肺湯,咳嗽喘急短氣。吐膿發熱作渴。小便短澀。或腎水不足。虛火炎上。痰涎壅盛者。

白話文:

人參補肺湯

  • 症狀:咳嗽、喘急、氣短、吐膿、發熱、口渴、小便短澀。
  • 病因:腎水不足、虛火炎上、痰涎壅盛。

人參補肺湯是一種中藥湯劑,用於治療咳嗽、喘急、氣短、吐膿、發熱、口渴、小便短澀等症狀。這些症狀是由於腎水不足、虛火炎上、痰涎壅盛等病因引起的。人參補肺湯通過滋補腎水、清虛火、化痰涎,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人參,黃耆,白朮,茯苓,陳皮,當歸(各一錢),熟地(一錢五分),山萸(二錢),山藥(二錢),丹皮(八分),麥冬(七分),五味子,甘草(炙各五分)

白話文:

人參、黃耆、白朮、茯苓、陳皮、當歸(各6克),熟地(9克),山萸肉(12克),山藥(12克),丹皮(5克),麥冬(4克),五味子、甘草(各3克)

生薑三片。膠棗二枚。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參耆補脾湯,治咳吐膿涎。中滿不食。由脾氣虧損者。

白話文:

生薑三片,膠棗兩顆,加水兩碗,煎至剩八分滿,飯後服用。

參耆補脾湯,用於治療咳嗽吐膿痰,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因脾氣虛弱所引起的情況。

人參,白朮(各二錢),黃耆(三錢五分),茯苓,陳皮,當歸(各一錢),麥冬(七分),桔梗(六分),甘草(炙五分),升麻(三分),五味子(四分)

白話文:

人參、白朮各二錢,黃耆三錢五分,茯苓、陳皮、當歸各一錢,麥冬七分,桔梗六分,甘草炙五分,升麻三分,五味子四分。

用生薑三片。膠棗二枚。水煎。食遠服。

九制草靈丹,治肺癰肺痿。又能止嗽化痰。及腸風痔漏。

白話文:

使用三片生薑,兩顆膠棗,用水煎煮,飯後一段時間服用。

九制草靈丹,用於治療肺癰、肺痿,也能止咳化痰,以及治療腸風痔漏。

槐角子(十斤),側柏葉(三斤冬至後取者佳),陳皮(十斤),枸杞(一斤)

白話文:

槐角子(十斤):中醫認為槐角子具有清熱涼血、止血解毒、降脂降壓的功效

側柏葉(三斤冬至後取者佳):中醫認為側柏葉具有清熱燥濕、止咳化痰、平喘止血的功效

陳皮(十斤):中醫認為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枸杞(一斤):中醫認為枸杞具有滋陰補腎、明目益精、強身健體的功效

合一處。黃酒洗。入甑內。蒸透。曬乾。再用酒浸透。蒸之如式。九蒸九曬足。為末。煉白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二錢。空心白滾湯送下。

肺癰單方

白話文:

將黃耆研磨成粉末,用黃酒洗過。放入蒸籠裡,蒸到熟透,然後曬乾。再次用黃酒浸泡,再按照原先的步驟蒸製一次。重複九次蒸和九次曬(共十八次)後,將黃耆研磨成粉末。煉製白蜜為丸,每個藥丸的大小約為梧桐子的大小。每次服用一到兩錢,空腹時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

太乙膏三五錢。水一茶鍾。頓化。通口服之。則膏入肺。三二服即愈。若為丸服。則入腸胃矣。故不驗。醃芥菜滷。貯壇內。封固。埋地內二十年。為佳。十年者亦效。每飲一小杯。三二次。立瘥。

白話文:

太乙膏三五錢,加一茶杯水,混勻後一次服用,服後膏體就會進入肺部,二、三次服用就能痊癒。如果做成丸劑服用,那會進入腸胃,因此無效。醃芥菜的滷水,把滷水貯存在壇內,封閉好,埋在地裡二十年,效果最好。十年以上的也有效。每次喝一小杯,一二次就能痊癒。

蒲公英俗呼山芥菜。取根。瓷器刮去粗皮。石臼杵爛。絞汁。用無灰酒或白酒漿沖服。立效。

白話文:

蒲公英俗稱為山芥菜。取其根部,用瓷器颳去粗糙的外皮,然後用石臼搗碎,再擠出汁液,用無灰酒或白酒沖服。服用後馬上見效。

2. 肺癰應用方

加減八味丸,腎氣丸(俱見首卷),金液戊土丹(見脫疽)

白話文:

加減八味丸、腎氣丸(都見第一卷),金液戊土丹(見脫疽)。

3. 小腸癰

小腸癰之發。必先關元穴隱痛不已。(穴在臍下三寸)初起發熱惡風。脈芤而數。腹急腫痛。大便墜。小便澀。久則腹脹下淋。轉側有水聲者。內癰成也。

白話文:

小腸癰的發作,必定先有關元穴隱痛不已的症狀。(關元穴位於肚臍下方三寸處。)最初發病時,會出現發熱惡風的症狀。脈象弦緊而數。腹部急劇腫脹疼痛,大便下墜,小便澀滯。時間久了,會出現腹部脹滿、尿液下淋的症狀。如果轉動身體時,聽到水響,則表明內癰已經形成。

由飽食負重。或醉飽入房。或產難弩力。或暴急奔走。致令氣血壅遏。周旋失度。凝滯而成。如失治則流注關節。變為敗症矣。

白話文:

由於飽食負重,或醉酒飽食後進入房中,或生產困難、用力過猛,或暴烈急促地奔跑,導致氣血壅塞,周流失度,凝滯而成。如果治療不當,就會流注到關節,變成敗症。

初起小腹殷痛。儼似奔豚。小便淋澀者。薏苡仁湯加大黃下之。如已成。腹痛脹滿不食。小便淋者。薏苡仁湯主之。如腹痛重按則止。時時下膿者。毒未解也。牡丹皮湯並太乙膏主之。如下後膿多者。梅豆湯和之。如面白食少。氣血虛也。加減地黃湯。十全大補湯加丹皮、五味子補之。

白話文:

  1. 最初出現下腹部劇烈疼痛,就像奔馬疾馳一樣。小便淋漓澀痛的,用薏苡仁湯加大黃來瀉下。

  2. 病情已經發展成腹痛脹滿,不思飲食,小便淋漓的,用薏苡仁湯為主。

  3. 如果是腹痛,按壓後疼痛減輕,時常有膿液下出的,說明毒氣尚未完全解除。用牡丹皮湯和太乙膏為主。

  4. 如果下膿較多,用梅豆湯來調理。

  5. 如果面色蒼白,食慾不振,說明氣血虛弱。用加減地黃湯或十全大補湯加丹皮、五味子來補益氣血。

腸癰宜灸兩肘尖各百壯。艾如綠豆大。則大便下膿血。立愈。腸癰為病不可驚。驚則腸斷。凡坐臥轉側。俱宜徐緩。飲食宜少宜軟爛。大宜滋補。固其元氣。

脈則左寸洪數。又云。跗陽脈滑而數。知當屎膿。古為膿從臍出者不治。惟大補之亦有效者。

白話文:

腸道發炎應該灸烤兩隻手肘尖各一百次。艾灸的量像綠豆般大小,則大便會排出膿血,立即可痊癒。腸道發炎屬急症,不可受驚嚇,否則腸道會因驚嚇而斷裂。不論坐、臥、轉側,都應緩慢。飲食應少量柔軟,宜滋補,固護元氣。

一人腸癰誤治。腹脹如鼓。診其脈細數而有力。視其腹。臍下一塊光亮大熱。腹內不時腸鳴。知為癰也。令備淨桶一個入滾水半桶。蓋之聽用。隨以薏苡仁湯加酒大黃三錢。徐徐服之。待腹覺痛。扶坐桶上。膿下如湧。其痛立減。隨大補之而愈。

一人誤作脹治。致毒內攻。腹痛連陰。陰器腐爛。色敗無膿。水流臭穢。燥熱口乾。不治。果歿。

白話文:

某人腹部長了膿瘡,因誤治而導致腹脹如鼓。醫生診斷其脈象細數而促,觀察其腹部,發現臍下一塊光亮大熱,腹內不時有腸鳴聲。醫生判斷這是膿瘡所致,於是準備了一個乾淨的木桶,倒入半桶滾燙的熱水,蓋上蓋子備用。隨後,醫生配製了薏苡仁湯,並加入酒和大黃三錢,讓病人慢慢服用。當病人腹中感到疼痛時,扶他坐在木桶上,膿液如噴泉般湧出,疼痛立馬減輕了。醫生隨後給予大補藥物,病人最終痊癒。

一婦腹如懷孕。疼痛不止。余用川芎、當歸、炒蒲黃、炒吳茱萸、炒五靈脂、紅花。水煎服。下血塊鬥許而愈。

白話文:

有一名婦女的肚子像懷孕了一樣,疼痛不止。我使用了川芎、當歸、炒過的蒲黃、炒過的吳茱萸、炒過的五靈脂和紅花,用水煎煮後讓她服用。她排出了像鬥那麼多的血塊,最後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