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四 (4)
卷四 (4)
1. 腸癰主治方
牡丹皮湯,治腸癰冷症。腹濡而痛。重按則止。時時下膿者。
牡丹皮,桃仁泥,薏苡仁,白芷,人參,黃耆,茯苓,當歸,川芎,白芍(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
水二鍾。煎八分。溫服。
加味地黃湯,治腸癰潰後。淋漓不已。或精神減少。飲食無味。自汗盜汗等症。
熟地,山藥,山茱萸,白茯苓,丹皮,人參(等分),黃耆(倍之)
用煨姜三片。大膠棗二個。水二鍾。煎一鍾。空心服。
梅豆湯,治腸癰下後。膿多者。
薏苡仁(二合),黑豆(百粒),烏梅(一個)
水煎熟取湯一大鐘。入阿膠一錢。生蒲黃一錢。再煎服。
天丁散,治腸癰內癰。已有膿者。
皂角刺(一兩)
酒水煎服則膿下。
薏苡仁湯(見前內癰),十全大補湯
白話文:
牡丹皮湯,治療腸癰屬於寒冷體質的情況。症狀是腹部軟弱無力且疼痛,用力按壓疼痛會減輕,並且時常排出膿液。
藥材組成:牡丹皮、桃仁泥、薏苡仁、白芷、人參、黃耆、茯苓、當歸、川芎、白芍(各一錢)、肉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
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溫熱服用。
加味地黃湯,治療腸癰潰破之後,膿液持續不斷流出,或是精神變差、食慾不振、容易流汗(包含白天和晚上盜汗)等症狀。
藥材組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白茯苓、丹皮、人參(等份),黃耆(加倍)。
加入煨過的生薑三片、大棗兩個,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一碗。空腹服用。
梅豆湯,治療腸癰膿液排出很多的狀況。
藥材組成:薏苡仁(二合)、黑豆(一百粒)、烏梅(一個)。
用水煎煮至熟,取湯一大碗,加入阿膠一錢、生蒲黃一錢,再次煎煮後服用。
天丁散,治療腸癰內部的膿瘡,已經有膿液產生者。
藥材組成:皂角刺(一兩)。
用酒和水一起煎煮後服用,可使膿液排出。
薏苡仁湯(配方見前述內癰條目),十全大補湯。
2. 大腸癰
大腸癰之發。必先天樞穴隱痛不已。(穴在臍旁二寸)右邊痛甚。脈則右寸洪數。治與內癰及小腸癰同法。
白話文:
大腸癰的發生,一定會先在天樞穴(這個穴位在肚臍旁兩寸)出現隱隱作痛,而且持續不斷。如果右邊的疼痛特別嚴重,脈象會呈現右手寸關脈洪大且跳動快速。治療方法和內癰、小腸癰的治療方法相同。
3. 胃癰
胃癰之發。必先中脘穴隱痛不已。(穴在臍上四寸)令人咳吐膿血。寒熱如瘧。由寒氣隔陽。熱聚胃口所致。以寒氣逆於胃。故胃脈沉細。以陽氣不得上升。故人迎緊盛。
脈遲芤澀者瘀血也。牡丹皮湯下之。脈洪數者膿成也。赤豆薏苡仁湯排之。
膏粱之人初起者。宜清胃射干湯。體倦。氣喘作渴。小便頻數者。肺氣虛也。補中益氣湯。加山茱萸、山藥、五味子、麥門冬。或兼加減八味丸。再夏月以生脈散。代茶飲之。是症以壯氣助胃為主。佐以前藥。不可專攻其毒。
白話文:
胃癰的發生,一定是先從中脘穴(位置在肚臍上方四寸處)持續隱隱作痛開始,會讓人咳嗽吐出膿血,發冷發熱像瘧疾一樣。這是因為寒氣阻隔陽氣,熱邪積聚在胃口所導致的。由於寒氣在胃裡逆行,所以胃脈會呈現沉細的狀態;由於陽氣無法上升,所以人迎脈會呈現緊盛的狀態。
如果脈象呈現遲緩、中空又澀滯,這是因為有瘀血,可以用牡丹皮湯來治療。如果脈象呈現洪大而數急,表示已經化膿,可以用赤豆薏苡仁湯來排出膿液。
平常吃太好的人,初期發病時,應該用清胃射干湯來治療。如果身體疲倦、氣喘、口渴、小便頻繁,這是肺氣虛的表現,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並加入山茱萸、山藥、五味子、麥門冬等藥材。或者可以同時服用加減八味丸。如果在夏天,可以用生脈散來當茶喝。這個病症應該以增強氣血、幫助胃的恢復為主,搭配先前使用的藥方,不可以只專注於攻打毒邪。
4. 胃癰主治方
丹皮湯,治胃癰腸癰。腹腫痞堅。按之即痛。脈遲而緊者。膿未成也。宜此湯下之。
丹皮(一錢),栝蔞仁(一錢),桃仁泥(二錢),朴硝(二錢),大黃(五錢),
水二鍾。煎一鍾。去渣。入硝再煎數滾。不拘時服。
赤豆薏苡仁湯,治胃癰脈洪數者。膿已成也。宜此排之。
赤小豆,薏苡仁(炒),防己,甘草(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射干湯,治癰瘡腫痛。脈洪實數者。
射干,犀角,升麻,玄參,黃芩,麥冬,大黃(各一錢),梔子(五分),加竹葉,芒硝(為竹葉芒硝肺胃二經藥也)
水煎服。以利為度。
白話文:
丹皮湯:
這個方子治療胃癰或腸癰,症狀是肚子腫脹、感覺有硬塊,按壓會疼痛,脈搏遲緩且緊繃,表示還沒有化膿。這種情況適合服用此方。
藥材包含:牡丹皮(一錢)、栝蔞仁(一錢)、桃仁泥(二錢)、芒硝(二錢)、大黃(五錢)。
用水兩碗煎成一碗,濾掉藥渣,加入芒硝再稍微煮滾幾下,不拘時間服用。
赤豆薏苡仁湯:
這個方子治療胃癰,症狀是脈搏洪大且跳動快速,表示已經化膿。這種情況適合服用此方來排膿。
藥材包含:赤小豆、炒過的薏苡仁、防己、甘草(各五分)。
用水兩碗煎成八分,在飯後服用。
射干湯:
這個方子治療癰瘡腫痛,症狀是脈搏洪大、有力且跳動快速。
藥材包含:射干、犀角、升麻、玄參、黃芩、麥冬、大黃(各一錢)、梔子(五分),另外加入竹葉、芒硝(竹葉和芒硝是針對肺和胃的藥)。
用水煎煮服用,以排便順暢為度。
5. 應用方
補中益氣湯,生脈散,加減地黃丸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生脈散、加減地黃丸。
6. 脾癰
脾癰之發。必先章門穴隱痛不已。(穴在乳下右脅端與內癰腸癰同法)
白話文:
脾臟癰的發生,一定先從章門穴感到隱隱作痛,而且持續不斷。(這個穴位在乳房下方右側脅部的末端,治療方法和內癰、腸癰相同。)
7. 肝癰
肝癰之發。必先期門穴隱痛不已。(穴在直乳二肋間不容旁一寸五分)令人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由憤鬱氣逆所致。初宜栝蔞散。或柴胡清肝湯調之。潰後用六味丸、八珍湯。滋陰托裡。此肝心火盛而虛中有熱也。禁用溫補藥。及針灸等法。
柴胡清肝湯,治肝癰初起脅痛。
柴胡(一錢五分),黃芩(一錢),人參(一錢),梔子(一錢五分),川芎(一錢),連翹(一錢),桔梗(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栝蔞散(見內癰),六味地黃丸,八珍湯(見潰瘍門)
白話文:
肝膿瘍的發生,通常會先在期門穴附近感到持續的隱痛。(期門穴位於乳頭垂直往下,第二根肋骨之間的間隙,不容穴旁開一寸五分的地方)會讓人感到兩邊肋骨脹滿,躺下時容易驚醒,而且小便困難,這是因為情緒憤怒鬱悶,導致氣機逆亂所引起的。初期應該使用栝蔞散,或是用柴胡清肝湯來調理。膿瘍潰破之後,可以用六味丸、八珍湯來滋養陰液、扶正托毒。這是因為肝心火旺盛,同時體內又有虛熱的現象。絕對不能使用溫補的藥物,以及針灸等療法。
柴胡清肝湯,用來治療肝膿瘍初期發生的脅痛。
藥材包含:柴胡(一錢五分)、黃芩(一錢)、人參(一錢)、梔子(一錢五分)、川芎(一錢)、連翹(一錢)、桔梗(一錢)、甘草(五分)。
用水兩碗,煎煮至八分,在飯前服用。
栝蔞散(請參考內癰的說明),六味地黃丸,八珍湯(請參考潰瘍門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