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腸癰主治方

牡丹皮湯,治腸癰冷症。腹濡而痛。重按則止。時時下膿者。

牡丹皮桃仁泥,薏苡仁白芷人參黃耆茯苓當歸川芎白芍(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

白話文:

牡丹皮、桃仁泥、薏苡仁、白芷、人參、黃耆、茯苓、當歸、川芎、白芍(各1錢),肉桂、甘草(各0.5錢),木香(0.3錢)

水二鍾。煎八分。溫服。

加味地黃湯,治腸癰潰後。淋漓不已。或精神減少。飲食無味。自汗盜汗等症。

白話文:

加味地黃湯,治療腸癰潰爛後。淋漓不止。或者精神疲倦。飲食無味。自汗盜汗等症。

熟地山藥山茱萸,白茯苓,丹皮,人參(等分),黃耆(倍之)

白話文:

熟地、山藥、山茱萸、白茯苓、丹皮、人參(等分),黃耆(兩倍於其他藥材)

用煨姜三片。大膠棗二個。水二鍾。煎一鍾。空心服。

梅豆湯,治腸癰下後。膿多者。

薏苡仁(二合),黑豆(百粒),烏梅(一個)

水煎熟取湯一大鐘。入阿膠一錢。生蒲黃一錢。再煎服。

白話文:

將水燒開後,煮熟取一大鐘的湯。 加入一錢阿膠和一錢生蒲黃,一起煮,然後服用。

天丁散,治腸癰內癰。已有膿者。

皂角刺(一兩)

酒水煎服則膿下。

薏苡仁湯(見前內癰),十全大補湯

2. 大腸癰

大腸癰之發。必先天樞穴隱痛不已。(穴在臍旁二寸)右邊痛甚。脈則右寸洪數。治與內癰及小腸癰同法。

3. 胃癰

胃癰之發。必先中脘穴隱痛不已。(穴在臍上四寸)令人咳吐膿血。寒熱如瘧。由寒氣隔陽。熱聚胃口所致。以寒氣逆於胃。故胃脈沉細。以陽氣不得上升。故人迎緊盛。

白話文:

胃癰的發作,必定先從中脘穴的隱痛開始,而且持續不斷。(中脘穴位於肚臍上方四寸)患者會咳嗽並吐出膿血,發作時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類似瘧疾。這是由於寒氣隔絕了陽氣,導致熱氣積聚在胃部引起的。寒氣逆於胃,所以胃脈變得沉細。陽氣無法上升,所以人迎穴緊繃。

脈遲芤澀者瘀血也。牡丹皮湯下之。脈洪數者膿成也。赤豆薏苡仁湯排之。

白話文:

如果脈搏沉遲、結澀,這是瘀血的症狀。可以用牡丹皮湯來治療。如果脈搏洪大、數急,這是膿液形成的症狀。可以用赤小豆、薏苡仁湯來排膿。

膏粱之人初起者。宜清胃射干湯。體倦。氣喘作渴。小便頻數者。肺氣虛也。補中益氣湯。加山茱萸山藥五味子麥門冬。或兼加減八味丸。再夏月以生脈散代茶飲之。是症以壯氣助胃為主。佐以前藥。不可專攻其毒。

白話文:

膏粱厚味之人的初發症狀。宜用清胃射干湯。感到身體疲倦,氣喘,口渴,小便頻數,這都是由於肺氣虛所致。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山茱萸、山藥、五味子、麥門冬。或兼用加減八味丸。再於酷熱的夏季,可以用生脈散代替茶飲。這個病症的治療以振作正氣,增補胃氣為主。輔佐以上藥物。不可專攻其毒。

4. 胃癰主治方

丹皮湯,治胃癰腸癰。腹腫痞堅。按之即痛。脈遲而緊者。膿未成也。宜此湯下之。

白話文:

丹皮湯,用於治療胃癰和腸癰。腹部腫脹堅硬,按壓時疼痛。脈搏遲緩而緊,表明膿尚未形成。此時服用丹皮湯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丹皮(一錢),栝蔞仁(一錢),桃仁泥(二錢),朴硝(二錢),大黃(五錢),

白話文:

丹皮:一錢(約3克)

栝蔞仁:一錢(約3克)

桃仁泥:二錢(約6克)

朴硝:二錢(約6克)

大黃:五錢(約15克)

水二鍾。煎一鍾。去渣。入硝再煎數滾。不拘時服。

赤豆薏苡仁湯,治胃癰脈洪數者。膿已成也。宜此排之。

赤小豆薏苡仁(炒),防己甘草(五分)

白話文:

赤小豆: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水腫、腳氣、熱淋等疾病。

薏苡仁 ( 炒 ):炒過的薏苡仁性味甘淡,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引起的腹瀉、水腫、腳氣等疾病。

防己:具有利水消腫、除濕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水腫、腳氣、感冒發熱等疾病。

甘草 ( 五分 ):具有益氣補中、益氣健脾、清熱生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痛、腹瀉、以及熱咳等疾病。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射干,治癰瘡腫痛。脈洪實數者。

射干,犀角升麻玄參黃芩,麥冬,大黃(各一錢),梔子(五分),加竹葉芒硝(為竹葉芒硝肺胃二經藥也)

白話文:

射干、犀角、升麻、玄參、黃芩、麥冬和大黃(各一錢),梔子(五分),加上竹葉和芒硝(竹葉芒硝是肺胃二經的藥材)。

水煎服。以利為度。

5. 應用方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是一種補氣補血的中藥方劑,常被用於治療氣虛、血虛、倦怠、乏力等症狀。該方劑由人參、黃芪、黨參、當歸、白朮、甘草等中藥組成,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胃、生津的功效。

生脈散

生脈散是一種清熱生津的中藥方劑,常被用於治療熱病、口渴、煩躁等症狀。該方劑由麥冬、人參、五味子、甘草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熱、生津、益氣、補血的功效。

加減地黃丸

加減地黃丸是一種補腎益精的中藥方劑,常被用於治療腎虛、腰痠、耳鳴、失眠等症狀。該方劑由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枸杞子、黃柏、茯苓等中藥組成,具有補腎、益精、益氣、養血、明目的功效。

6. 脾癰

脾癰之發。必先章門穴隱痛不已。(穴在乳下右脅端與內癰腸癰同法)

7. 肝癰

肝癰之發。必先期門穴隱痛不已。(穴在直乳二肋間不容旁一寸五分)令人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由憤鬱氣逆所致。初宜栝蔞散。或柴胡清肝湯調之。潰後用六味丸、八珍湯。滋陰托裡。此肝心火盛而虛中有熱也。禁用溫補藥。及針灸等法。

白話文:

肝癰發作之前,必定先在期門穴的位置出現隱隱的疼痛且持續不斷。(期門穴位於乳頭直下,兩肋之間一寸五分)使人兩脅脹滿,躺下就會驚醒,而無法小便。是因憤怒鬱結,導致氣血逆亂所引起的。初期宜服用栝蔞散或柴胡清肝湯來調養。潰瘍後服用六味丸、八珍湯來滋陰託裡。這是因為肝心之火旺盛,而內部卻是虛熱的緣故。因此禁用溫補藥物,以及針灸等療法。

柴胡清肝湯,治肝癰初起脅痛。

柴胡(一錢五分),黃芩(一錢),人參(一錢),梔子(一錢五分),川芎(一錢),連翹(一錢),桔梗(一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 柴胡(1.5錢):具有疏肝理氣和清熱解表的作用。

  • 黃芩(1錢):具有清熱燥濕和瀉火涼血的作用。

  • 人參(1錢):具有補氣扶正和生津養陰的作用。

  • 梔子(1.5錢):具有清熱瀉火和涼血活血的作用。

  • 川芎(1錢):具有活血化瘀和祛風止痛的作用。

  • 連翹(1錢):具有清熱解毒和散結消腫的作用。

  • 桔梗(1錢):具有宣肺開鬱和化痰止咳的作用。

  • 甘草(0.5錢):具有補中益氣和緩急止痛的作用。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栝蔞散(見內癰),六味地黃丸八珍湯(見潰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