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四 (1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2)

1. 丹毒

丹毒者。為肌表忽然變赤如丹塗之狀也。經曰。少陰司天。客勝則丹疹外發。及為丹熛。然二症亦有紅白乾濕癢痛之殊。故用藥則分表裡補瀉之異。如色赤而干。發熱作痛者。為丹毒。屬肝心之火。宜化斑解毒湯。色白而濕爛。流黃水。癢痛不時者。為風丹。屬脾肺濕熱。宜除濕胃苓湯。

白話文:

丹毒:是一種皮膚病,症狀是皮膚忽然變紅,像丹砂塗抹過一樣。根據中醫的理論,丹毒是少陰經受邪氣侵襲,導致體內陰陽失衡,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

丹毒有兩種症狀:一種是皮膚發紅、乾燥、發熱、疼痛。這種丹毒屬於肝心火熱引起的,需要服用化斑解毒湯來治療。

還有一種是皮膚發白、濕爛,流黃水,時常感到瘙癢和疼痛。這種丹毒屬於脾肺濕熱引起的,需要服用除濕胃苓湯來治療。

癢而搔之起塊。成餅成片。皮色不變者。為冷膜。故天陰則劇。風中亦劇。晴暖則減。身暖則瘥。由風邪外襲。熱鬱於肌膚也。宜藿香正氣散發之。外以枳殼煎湯浴之。忌用風藥。

白話文:

瘙癢抓後會出現硬塊。硬塊長成餅狀或片狀,皮膚顏色不變的。這種情況稱為冷膜。天氣陰天就會加重症狀,吹風也會加重。天氣晴朗溫暖時,症狀就會減輕。全身保暖時症狀就會痊癒。這是因為風邪侵襲人體,熱鬱積聚在皮膚引起的。應該服用藿香正氣散發散風熱。外用枳殼煎水洗澡。忌用發散風熱的藥物。

再如丹毒。由胃氣虛極致令虛火遊行於外者。又宜補以降之。用人參五錢。當歸、白朮各一錢五分。水煎服之。

白話文:

例如丹毒,由胃氣虛弱,以致虛火在體表遊走而導致的疾病。這時就應該採用補益和滋陰的方式來治療。

用人參五錢,當歸、白朮各一錢五分。水煎服下。

又如女子十五歲而經脈未通者。多發丹疹。此由血有風熱乘之也。治宜涼血。虛則補之。慎投風藥。

化斑解毒湯,治二焦風熱上攻。致生火丹。延及遍身而作癢痛。

白話文:

又比如,女子到了十五歲但月經還沒有來,常會出現紅疹。這是因為血液中有風熱所致。治療應該要清涼血液,如果是虛症就要補血,小心使用祛風的藥物。

化斑解毒湯,用於治療上中兩焦有風熱上攻,導致出現火丹,蔓延全身並且感到瘙癢疼痛的情況。

玄參,知母,石膏,黃連,牛蒡子,人中黃,升麻,連翹(各一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 玄參: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的作用。

  • 知母:具有滋陰降火、清熱解毒的作用。

  • 石膏: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作用。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 牛蒡子:具有清熱解毒、疏風通絡的作用。

  • 人中黃: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升麻:具有升舉陽氣、疏風解表的作用。

  •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作用。

水二鍾。淡竹葉二十片。煎八分服。

除濕胃苓湯,治脾肺濕熱。致生火丹。作爛疼痛者。

白話文:

用水兩杯。淡竹葉二十片。煎至八分服用。

用以去除濕氣的胃苓湯,治療脾肺濕熱所導致的火丹,伴有紅腫疼痛的情況。

防風,蒼朮,白朮,赤茯苓,陳皮,厚朴,豬苓,梔子,木通,澤瀉,滑石(各一錢),薄桂,甘草(各三分)

水二鍾。燈心二十根。煎八分服。

白話文:

防風、蒼朮、白朮、赤茯苓、陳皮、厚朴、豬苓、梔子、木通、澤瀉、滑石(各一錢),薄桂、甘草(各三分)

藿香正氣散,治冷膜。由風寒外襲者。

霍香正氣散,用來治療感冒。感冒是因為風寒從外部襲擊。

白話文:

藿譯:

霍香正氣散,用於治療感冒。由風寒從外襲來。

藿香,白朮,白芷,桔梗,紫蘇,陳皮,半夏,大腹皮,茯苓,厚朴,甘草

白話文:

藿香、白朮、白芷、桔梗、紫蘇、陳皮、半夏、大腹皮、茯苓、厚朴、甘草。

水二鍾。生薑三片。紅棗二個。煎八分服。

蕓薹菜方,治丹毒。

蕓薹菜子一兩。黃酒一鍾。和研。濾去渣。煎四五沸。溫服之。

白話文:

水兩碗。生薑三片,紅棗兩個,煎至八分滿,服用。

此方名為蕓薹菜方,用於治療丹毒。取蕓薹菜子一兩,黃酒一碗,研磨混合,過濾去渣,煎煮四五沸,溫熱服用。

一杵蕓薹菜葉敷之。乾者為末。水調敷之。柏葉散,治丹毒癢痛。並效。

白話文:

將一杵蕓薹菜葉搗碎敷在患處。乾燥後搗成末粉,用清水調和後敷用。柏葉散,可以治療丹毒引起的癢痛。兩種方法都非常有效。

側柏(炒黃),黃柏,大黃(各五錢),赤豆(三錢),蚯蚓糞(韭菜田內者佳,五錢),輕粉(三錢)

為末。新汲水調敷。

一搗大蒜厚塗之。干則易之。

白話文:

側柏(炒黃)、黃柏、大黃(各五錢重),赤豆(三錢重),蚯蚓糞(韭菜田內的最好,五錢重),輕粉(三錢重)。

2. 赤白遊風

遊風者。為肌膚倏然焮赤腫痛。遊走無定。由風熱壅滯。榮衛不宣。則善行而數變矣。較之丹毒。只紅腫起粟而不走。故與遊風為異耳。其風熱者。則色赤。宜小柴胡湯。加防風、連翹清之。內熱甚者。紫雪散下之。腫勢甚者。砭之。風寒者。則色白。宜荊防敗毒散散之。再血熱者。

白話文:

遊風:遊風病症發作時,肌膚會突然變得紅腫疼痛,而且會到處遊走,沒有固定的位置。這主要是由風熱壅滯,導致榮衛不通所引起的。遊風與丹毒不同,丹毒只會紅腫起粟,但不會遊走。

  • 風熱型遊風:症狀表現為紅腫,治療宜服用小柴胡湯,並加入防風、連翹等藥物清熱解毒。如果內熱較重,可服用紫雪散來清熱解毒。如果腫勢較重,可使用砭刺放血的方法來治療。
  • 風寒型遊風:症狀表現為紅腫,治療宜服用荊防敗毒散來散風邪解毒。如果兼有血熱,可加用涼血解毒的藥物。

白話文:

風寒型遊風:症狀表現為紅腫,治療時應服用荊防敗毒散來袪除風邪解毒。若同時伴有血熱,可以配合使用涼血解毒的藥物。

四物湯加柴胡、梔子、丹皮。胃虛者。補中益氣湯。加防風、羌活。肝腎虛熱者。宜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以滋化源。則火自息。風自定。癢自止矣。誤用祛風辛熱之藥。復傷元氣。則容風內淫。血隨火化。反為難治。赤腫遊入腹者不治。宜與小兒赤遊風門參考。

有因過飲燒酒而得者。飲冷米醋一二杯即解。此又是似而非也。宜細辨之。

白話文:

四物湯加上柴胡、梔子、丹皮。如果胃氣虛弱,則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防風、羌活。如果是肝腎陰虛火熱,宜加上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以此滋養生化的根本,則內熱自然會消退,風自然會平息,皮膚瘙癢自然會停止。誤用祛風辛熱的藥物,反而損傷元氣,則風邪容易侵入體內,血液隨火熱化散,反而難以治癒。紅腫流竄到腹中的,無法治癒。宜參考小兒赤白遊風門。

荊防敗毒散,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俱見首卷)加味逍遙散,小柴胡湯俱見瘰癧門)

白話文:

荊防敗毒散、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皆見前卷介紹。)加味逍遙 散、小柴胡湯皆於瘰癧門介紹。

3. 癮疹

癮疹者。生小粒靨於皮膚之中。憎寒發熱。遍身瘙癢。經云。勞汗當風。薄為郁。乃痱痤。熱微色赤。熱甚色黑。由痰熱在肺。治宜清肺降痰解表。如消毒飲子。有可下者。大柴胡湯。虛者補中益氣湯。或總以加味羌活散治之。疹屬少陰君火斑則無頭焮腫於外。屬少陽相火。

白話文:

癮疹:在皮膚之中生出細小的顆粒,惡寒發熱,全身皮膚瘙癢。醫書中說:勞累出汗後當風,薄衣被風寒鬱閉,就會得痱子。痱子發熱輕微時顏色是淡紅的,發熱嚴重時顏色會變黑。是由於肺中有痰熱所致。治療應以清肺、化痰、解表為原則。比如消毒飲。可以下洩的,用大柴胡湯。虛症的人用補中益氣湯。或者總體上用加味羌活散來治療。癮疹屬於少陰君火,斑疹沒有頭,腫於體表。屬於少陽相火。

自吐自利。身溫身涼者吉。忌敷涼藥。首尾慎下。若便閉者。微利之。故凡癮疹瘙癢。疙瘩丹毒等症。皆宜涼血潤燥。如加味逍遙散。加味小柴胡湯。慎用風藥。復傷元氣。反致筋攣。若愈後肌生白屑。搔之如帛所隔者。氣血虛也。十全大補湯。或灸曲池穴。(見灸門)

白話文:

出汗腹瀉。體溫升高或降低皆為吉兆。忌用涼性藥物。開始和結束時要謹慎下藥。若大便不通暢,輕微瀉下。所以凡是癮疹、瘙癢、疙瘩、丹毒等症狀,都宜涼血潤燥。如加味逍遙散、加味小柴胡湯。謹慎使用風藥,以免再次損傷元氣,反而導致筋攣。如果痊癒後皮膚上長出白色屑狀物,搔之如隔著帛,這是氣血虛的徵兆。十全大補湯,或灸曲池穴。(參見灸法)。

加味羌活湯,治風寒暑濕外搏肌膚。發為癮疹。憎寒發熱。遍身瘙癢。或赤或白。甚則心迷悶亂。口苦咽乾。

白話文:

「加味羌活湯」:用於治療風、寒、暑、濕等外邪侵襲肌膚,導致的癮疹。患者會畏寒、發熱,全身瘙癢,疹子或紅或白。嚴重的會導致心神煩亂,口苦咽乾。

羌活,前胡(各一兩),人參,桔梗,甘草(炙),枳殼,川芎,天麻,茯苓(各五錢),蟬蛻(去頭),薄荷(各三錢)

白話文:

羌活、前胡(各一兩),人參、桔梗、甘草(炙)、枳殼、川芎、天麻、茯苓(各五錢),蟬蛻(去頭)、薄荷(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三四錢。生薑三片。水一鍾。煎七分。去渣溫服。

羽液膏,治斑疹。風癢不止。

白礬(五兩),童便(一升),黃酒(三合)

合煎如稀糊。以棉帛蘸藥擦之。立消。

白話文:

上為末。每服三四錢。生薑三片。水一鍾。煎七分。去渣溫服。

意思是: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到四錢。加入三片生薑,用一鐘水煎煮,煎至七分之七時,去渣,趁溫熱服用。

羽液膏,治斑疹。風癢不止。

這是羽液膏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斑疹,以及風癢不止的症狀。

白礬(五兩),童便(一升),黃酒(三合)

將五兩白礬、一升童便和三合黃酒混合在一起。

合煎如稀糊。以棉帛蘸藥擦之。立消。

將這些材料一起煎煮,熬成稀糊狀。然後用棉布沾取藥糊,擦拭患處,可以立即見效。

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俱見首卷)加味小柴胡湯,加味逍遙散俱見瘰癧門)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均載於首卷。《加味小柴胡湯》、《加味逍遙散》均載於瘰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