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四 (14)
卷四 (14)
1. 諸癢
諸瘡痛癢。皆屬於火。又云。風盛則癢。蓋為風者。火之標也。凡風熱客於皮膚。作癢起粟者。治宜疏風。如換肌丸、苦參丸等。若風熱內淫。血虛作癢者。又當涼血潤燥。如逍遙散、柴胡湯之類也。
神仙換肌丸,治皮膚風熱。如蚤蝨叮咬。癢不可忍者。
蟬蛻(焙),殭蠶(焙),防風,片芩(酒炒),何首烏(各一兩),梔子(酒炒八錢),白芷(八錢),荊穗(七錢),羌活(七錢),地膚子(五錢)
上為末。酒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三二十丸。茶清送下。
苦參丸,治風疹遍身。癢痛難忍。涎多不寐者。
苦參一兩為末。用皂角二兩。水一升。揉濾取汁。石器煎成膏。和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送下。
四生丸,治渾身麻癢。或麻痹不仁。或生斑疹。或外臁血風頑瘡。骨節痛不能履。
地龍(去土),殭蠶(炒),白附子,五靈脂,草烏(去皮尖炮等分)
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茶清送下。
二味消毒散,治遍身起瘰作癢。用此乾擦之。自止。
明礬(一兩),雄黃(五分),共為末。
遍身癢如蟲行者。用鹽一斗。水一石。煎七斗。澄清洗之。三五次愈。
用茵陳湯煎汁洗之。
加味通聖散,治風餅風丹作癢。
防風,川芎,當歸,白芍,白朮,甘草,連翹,薄荷,梔子,桔梗,麻黃,石膏,滑石,荊芥,黃芩,朴硝,大黃,蟬蛻,枳殼
用水二鍾。煎八分。熱服。
一用鹿角磨酒熱服。煎鳳仙花科洗之。
蛇床子湯,狼毒膏俱見腎囊風)三因四生散見腎藏風瘡)羽液膏見癮疹)
白話文:
各種瘡瘍引起的疼痛和搔癢,都屬於火熱的症狀。另外有一種說法是,風邪旺盛就會引起搔癢,這是因為風邪是火熱的外在表現。凡是風熱侵襲皮膚,引起搔癢或起小疙瘩的,治療上應該疏散風邪,可以使用像換肌丸、苦參丸等藥方。如果風熱是從體內引起的,又加上血虛而產生搔癢的,就應該用涼血潤燥的方法來治療,例如逍遙散、柴胡湯之類的藥方。
神仙換肌丸,治療皮膚因風熱引起的搔癢,像是被跳蚤或蝨子叮咬,癢到無法忍受的情況。
藥材包括:蟬蛻(炒過)、殭蠶(炒過)、防風、黃芩(用酒炒過)、何首烏(各一兩)、梔子(用酒炒過,八錢)、白芷(八錢)、荊穗(七錢)、羌活(七錢)、地膚子(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成糊狀,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二十丸,用茶水送服。
苦參丸,治療全身起風疹,搔癢疼痛難忍,口水多且難以入睡的情況。
將苦參一兩磨成粉末。用皂角二兩,加水一升揉搓過濾取汁,在石器中熬成膏狀,再和藥粉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水送服。
四生丸,治療全身麻木搔癢,或麻痹沒有知覺,或長出斑疹,或小腿外側的血風頑瘡,或是關節疼痛到不能走路的情況。
藥材包括:地龍(去除泥土)、殭蠶(炒過)、白附子、五靈脂、草烏(去除外皮和尖端後炮製,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茶水送服。
二味消毒散,治療全身起瘰子(淋巴結腫大)搔癢,用此藥粉乾擦在患處,搔癢就會停止。
藥材包括:明礬(一兩)、雄黃(五分),一起磨成粉末。
如果是全身癢如蟲子在爬,可以用鹽一斗,加水一石,煎煮至剩七斗,用澄清的藥水清洗患處,洗三到五次就會痊癒。
也可以用茵陳湯煎煮藥汁來清洗患處。
加味通聖散,治療風疹、丹毒引起的搔癢。
藥材包括:防風、川芎、當歸、白芍、白朮、甘草、連翹、薄荷、梔子、桔梗、麻黃、石膏、滑石、荊芥、黃芩、芒硝、大黃、蟬蛻、枳殼。
用水兩鍾煎煮至剩八分,趁熱服用。
另一種方法是用鹿角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後趁熱服用。也可以煎煮鳳仙花來清洗患處。
(蛇床子湯和狼毒膏的配方請參考治療腎囊風的藥方;三因四生散的配方請參考治療腎藏風瘡的藥方;羽液膏的配方請參考治療癮疹的藥方。)
2. 諸痛
諸痛之為症也。有各門之所未備。其立方也。有各門之所未載。今匯之於一。以便採用。庶無遺失。
蒼朮復煎散,治寒濕相合。腦痛惡寒。心煩腹悶。脈沉而遲。項背腰脊髀骨脛膝等痛。
蒼朮(四兩水二碗煎二鍾去渣入),黃柏(三錢),羌活,柴胡,升麻,藁本,白朮,澤瀉(各五分),紅花(少許)
再煎至二鍾服。
蠲痛無憂散,治一切腫毒痛。筋骨痛頭風痛。風寒濕痹。遍身疼痛。腳氣痛風。及大麻風等症。
蒼朮(米泔水浸焙),半夏(薑汁浸焙),穿山甲(陳土炒),川烏(黑豆酒煮去皮尖),草烏(生薑汁煮),苦食(麻油煠浮)當歸(酒洗),甘草(各二兩),麻黃(三兩),威靈仙(一兩),鬧羊花(醋浸炒黃色四兩)
各製為末。和勻。每服五七分至一錢。無灰酒調服。再飲以醉為度。蓋臥出汗。立驗。避風。
尋痛丸,治遍身走注疼痛。並一切腫毒疼痛。
五靈脂,草烏(炮),杏仁(各一兩),沉香,木香(各五錢),麝香(一錢)
上為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黃酒送下。如治腫毒。杏仁易桃仁。沉、木易乳、沒。各等分。燒酒下。
桑皮飲,治皮膚痛不可以手按者。
桑白皮(二錢),乾葛,柴胡,黃芩,玄參(各一錢),地骨皮,天門冬,麥門冬(各一錢五分),木通,甘草(各五分)
用水二鍾。生薑三片。蔥頭一個。煎一鍾。熱服。出微汗。
槐花散,治皮膚痛。雖蒼蠅飛上即痛者。
槐花(炒)
為末。每服三錢。溫黃酒調服。
魚鰾散,治遍身痠軟作痛者。腰痛。
魚鰾(四兩香油煠黃)
為末。每服五錢。溫黃酒送下。
威靈仙桂湯,治產後經風。痛不可忍。並痢後風。
威靈仙,肉桂,木香,乳香,沒藥(各二錢)
水二鍾。煎八分服。
六合散,治一切腰疼。
羌活,獨活,大茴香,小茴香,杜仲,當歸(各二錢)
用黃酒一碗浸。露一宿。次早空心去渣溫服。立愈。
一用紅姑娘一個。炙乾令焦為末。黃酒下。
鵝實散,治脅痛疝氣痛。
鵝眼枳實(焙),小茴香(炒)
各為末。等分和勻。每服二錢。用小黑豆同艾葉炒熱。沖黃酒於內。去渣。調前末藥。食前服之。立止。
不龜手膏,治冬月手背裂痛。
豬脂油(四兩入),白蠟(二兩溶化離火加),白芷,升麻(一錢),豬牙皂(一錢),丁香(五分),麝香(二分)
為細末。入前油蠟內和勻。先用蔥湯洗手淨。拭乾。烘手熱。取前膏一塊。於手心內搓之。令手掌油潤去藥。則隻手於火上烘之搓之。以油干為度。則裂痛立愈。更且滋潤肌膚。勝裂口藥多矣。
白話文:
諸痛
這裡講的是各種疼痛的症狀,有些是之前各個醫書沒有詳細記載的,有些是各個醫書沒有收錄的方子,現在把它們匯集在一起,方便大家選用,希望不要有所遺漏。
蒼朮復煎散,治療寒濕結合引起的疼痛,像是頭痛怕冷,心煩胸悶,脈搏沉緩,以及脖子、背部、腰部、脊椎、髖骨、小腿、膝蓋等部位的疼痛。
藥方組成:蒼朮(四兩,加兩碗水煎煮至兩碗,去渣),黃柏(三錢),羌活,柴胡,升麻,藁本,白朮,澤瀉(各五分),紅花(少許)。
再次煎煮至剩兩碗,服用。
蠲痛無憂散,治療各種腫毒引起的疼痛、筋骨疼痛、偏頭痛、風寒濕痺引起的全身疼痛、腳氣病痛風,以及麻風病等症狀。
藥方組成: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烘乾),半夏(用薑汁浸泡後烘乾),穿山甲(用陳土炒過),川烏(用黑豆酒煮過並去除皮尖),草烏(用生薑汁煮過),苦食(用麻油炸過至浮起),當歸(用酒洗過),甘草(各二兩),麻黃(三兩),威靈仙(一兩),鬧羊花(用醋浸泡後炒至黃色,四兩)。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五到七分至一錢,用無灰酒調服。再喝點酒直到微微有醉意,然後蓋上被子睡覺發汗,很快就能見效。注意避風。
尋痛丸,治療全身遊走性疼痛,以及各種腫毒引起的疼痛。
藥方組成:五靈脂,草烏(炮製過),杏仁(各一兩),沉香,木香(各五錢),麝香(一錢)。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用酒調成糊狀做成丸子,像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黃酒送服。如果是治療腫毒,把杏仁換成桃仁,把沉香、木香換成乳香、沒藥,用量相同,用燒酒送服。
桑皮飲,治療皮膚疼痛,而且不能用手按壓的症狀。
藥方組成:桑白皮(二錢),乾葛,柴胡,黃芩,玄參(各一錢),地骨皮,天門冬,麥門冬(各一錢五分),木通,甘草(各五分)。
加兩碗水,三片生薑,一個蔥頭,一起煎煮至剩一碗,趁熱服用,微微出汗即可。
槐花散,治療皮膚疼痛,甚至蒼蠅飛過都會感到疼痛的症狀。
藥方組成:炒過的槐花。
將槐花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黃酒調服。
魚鰾散,治療全身痠軟疼痛,以及腰痛的症狀。
藥方組成:魚鰾(四兩,用香油炸至黃色)。
將魚鰾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五錢,用溫黃酒送服。
威靈仙桂湯,治療產後受風引起的劇烈疼痛,以及痢疾之後受風的疼痛。
藥方組成:威靈仙,肉桂,木香,乳香,沒藥(各二錢)。
加兩碗水煎煮至剩八分,服用。
六合散,治療各種腰痛。
藥方組成:羌活,獨活,大茴香,小茴香,杜仲,當歸(各二錢)。
用一碗黃酒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空腹,將藥渣去除後溫熱服用,立刻見效。
另一種方法是用一個紅姑娘(植物名)烤乾至焦,研磨成粉,用黃酒送服。
鵝實散,治療肋骨疼痛和疝氣疼痛。
藥方組成:鵝眼枳實(焙乾),小茴香(炒過)。
將兩味藥材分別研磨成粉,等份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二錢,用小黑豆和艾葉一起炒熱,衝入黃酒,去渣,再用這個酒調和之前的藥粉,飯前服用,立刻止痛。
不龜手膏,治療冬天手背乾裂疼痛。
藥方組成:豬板油(四兩),白蠟(二兩,融化後離火加入),白芷,升麻(一錢),豬牙皂(一錢),丁香(五分),麝香(二分)。
將後面的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前面的油和蠟中混合均勻。先用蔥湯將手洗淨擦乾,再將手在火上烘熱,取一塊藥膏在手心搓揉,讓手掌充分滋潤吸收油脂,去除藥膏,將手放在火上烘烤搓揉,直到油脂乾透,手部乾裂疼痛就立刻痊癒。而且還能滋潤皮膚,比一般的裂口藥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