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3)

1. 洗滌類方

洗有盪滌之功。使氣血疏通以舒其毒。則易於潰散而無壅滯也。凡腫四肢。溻漬之。在腰腹背。淋之。在下部。浴之。如用藥二兩。以水二升煎升半。用布帛或棉蘸洗。稍涼再易之。日用三五次。甚者日夜不住。以腫消痛止為度。如已潰時及拔筒後。先去舊藥。用方盤靠身於瘡下放定。

白話文:

清洗有滌淨的作用,使氣血疏通以散發毒素,這樣腫脹就容易消散而不會停滯了。凡是四肢腫脹,就用淋漓之水把它洗乾淨;如果腫脹在腰腹背部,就用淋水的方式;如果腫脹在下半身,就用洗澡的方式。如果用藥二兩,用二升水煎至一升半,再用布或棉蘸取藥液來清洗,藥液稍涼後再換新的。每天清洗三至五次,嚴重的可以日夜不停,一直到腫脹消退、疼痛停止為止。如果腫脹已經潰爛,或者拔出膿栓後,先要清除舊藥,然後用方形的盤子靠在瘡口下,放置穩固。

隨用豬蹄湯以軟絹淋洗瘡上。併入孔內。輕手捺淨內膿。庶敗腐宿膿。隨湯而出。以淨為度。再以軟帛疊七八重。勿令太乾。帶湯覆於瘡上。兩手輕盈旋按片時。帛溫再換。如此洗按四五次。流通氣血。解毒止疼。去瘀脫腐。此手功之要法。大瘡不可缺也。洗時冬月要猛火以逼寒氣。

夏月要明窗以御風寒。若不慎此。輕則有妨收口。重則必變純陰。

白話文:

準備豬蹄湯,用柔軟的綢布浸濕豬蹄湯後擦洗瘡口,並且把綢布伸進瘡孔內,輕輕地按壓,把瘡口裡面的膿液徹底清除乾淨。這樣,壞死的膿液就能夠隨著豬蹄湯流出來,以擦洗乾淨為標準。再用柔軟的布料疊成七八層,不要讓布料太乾,將布料浸濕豬蹄湯後覆蓋在瘡口上。雙手輕輕地旋轉按壓瘡口一會兒,當布料變溫熱後再更換新的布料。如此反覆擦洗按壓四五次,可以促進氣血流通,解毒止痛,去除瘀血和壞死的組織。這是手部操作的重要方法,對於大面積的瘡口尤其重要。在冬季擦洗瘡口時,需要用猛火來驅散寒氣。

蓋用豬蹄湯者。使毒聞腥而速腐耳。腐未淨。敷玄珠膏。腐已淨。敷玉紅膏。俱以黑膏蓋之。如四邊根已消。則不必用箍藥。更加大補得宜。其功更遠。

白話文:

用豬蹄湯(治療丁瘡),讓毒氣聞到腥味而加速腐爛。腐肉未淨時,敷上玄珠膏。腐肉淨盡後,敷玉紅膏。都用黑膏藥蓋上。如果周圍的根已經消失,就不必用箍藥。再適當加大補益藥,其療效更持久。

瘡一月不治則有蟲。用艾煎湯投白礬三錢洗之。為艾性能殺蟲也。

瘡由氣血冷不收口者。用艾煎湯洗之。更燒艾熏之。為艾性辛熱以助陽氣也。

未潰之前。及已照之後。用蔥艾湯洗之。

文蛤散,治腫瘍焮痛。不問已潰未潰。洗之腫寬痛減。

文蛤(三五兩打碎去蟲),蔥白(十八根)

水煎淋洗。

豬蹄湯,已潰流膿時。用此消毒氣。去惡肉。回死肌。潤瘡口。散風消腫。腐盡則已。

白話文:

如果瘡傷一個月還沒好,就可能生蟲。可以用艾草煎水,加入三錢白礬洗患處,因為艾草有殺蟲的效果。

如果瘡傷是因氣血寒涼導致無法癒合,可以用艾草煎水洗患處,並用艾草煙熏患處,因為艾草辛熱,可以助陽氣。

瘡傷還沒潰爛之前,或是已經潰爛之後,都可以用蔥艾湯洗患處。

文蛤散可以治療腫瘍發炎疼痛,無論是還沒潰爛還是已經潰爛,都可以用它洗患處,可以使腫脹消退,疼痛減輕。

文蛤要打碎去除蟲,蔥白十八根,水煎後淋洗患處。

如果瘡傷已經潰爛流膿,可以用豬蹄湯消毒殺菌,去除壞死組織,恢復壞死的肌肉,潤滑瘡口,散風消腫,等到潰爛的組織都腐爛掉就結束了。

當歸,白芷,羌活,甘草,赤芍,黃芩,蜂房(等分)

白話文: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白芷:祛風通竅,活血止痛。

羌活:祛風濕,活血止痛。

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赤芍: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蜂房:益氣補血,安神定驚。

上為粗末。先將獖豬前蹄一。使水六碗煮蹄軟為度。去面上油並湯下濁腳。取清汁。入藥一兩。煎數十沸。絹濾去渣。候溫用軟絹淋洗。

白話文:

先將野豬的前蹄一隻,用六碗水煮到蹄子軟爛為程度,去除表面上的油並將湯水底部混濁的雜質去掉,只取清澈的湯汁。加入一兩的藥材,煎煮沸騰數十次。用絹布過濾去除渣滓。等藥汁溫熱後,用柔軟的絹布浸泡藥汁,擦洗患處。

背疽輕易者。用此以代前湯。

當歸,白芷,獨活,甘草(各二錢),蔥頭(五個)

水二碗煎用。

白話文:

對於病情較輕的背疽患者,可以使用以下方劑代替之前的湯藥:

當歸、白芷、獨活、甘草(各二錢),蔥頭(五個)

用水兩碗煎煮後服用。

一、陰瘡黑陷而不痛者。用艾絨一斤。硫黃、雄黃各五錢為末。同艾水煮半日。水將干。取艾出。搗爛溫敷患處。再煮再易。十餘次以知痛則生。不知痛出紫血者死。然必內服大補回陽之藥。助之以成功。

白話文:

一、治療陰瘡黑陷而不痛的症狀。

  1. 材料:艾絨一斤,硫磺五錢,雄黃五錢。

  2. 做法:將艾絨、硫磺、雄黃研成細末,加入艾草水一起煮半日。

  3. 煮到水快乾的時候,將艾草取出,搗碎成泥狀,趁溫熱敷在患處。

  4. 每隔一段時間,將艾草泥重新煮熱,然後敷在患處。

  5. 重複這個步驟十幾次,直到患處開始疼痛,表示瘡口開始癒合。

  6. 如果患處沒有疼痛感,並且流出紫色的血,則表示病情危重,可能死亡。

  7. 同時,必須服用大補回陽的中藥,以促進瘡口的癒合。

一、瘡腐臭穢者。用蛇床子二兩、皮硝一兩、水煎洗之。

一用白礬四兩、雄黃一兩為末。用兩許滾水沖洗。

軍持露,治潰瘍腐盡。見新肉珠時。用此洗之。以助生肌。

乳香,沒藥,兒茶,輕粉(等分)

為末。每用三五錢。水煎黃色洗之。或豬蹄湯煎洗尤佳。

白話文:

患有潰爛、腐臭的傷口,可以用蛇床子兩錢、皮硝一錢,用水煎煮後清洗。

也可以用白礬四錢、雄黃一錢研磨成粉末,用兩三錢的滾水沖泡後清洗。

當潰瘍腐爛消退,出現新肉芽時,可以使用軍持露清洗傷口,促進傷口癒合。

乳香、沒藥、兒茶、輕粉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三到五錢,用水煎煮至黃色後清洗傷口,也可以用豬蹄湯煎煮後清洗,效果更佳。

2. 膏藥類方

紺珠膏,治一切癰疽腫毒。流注乳毒。瘰癧痰核。並跌撲損傷。風寒濕痹。骨節冷疼。再、頑臁血風等瘡。及頭痛牙痛。心腹痛腰腿痛。火眼咳嗽。五疳下痢等症。悉驗。

白話文:

紺珠膏,可以治療各種瘡毒、腫脹、乳腺炎、淋巴結炎、結核、跌打損傷、風寒濕痹、骨節疼痛、頑固性瘡口、血瘕風等瘡瘡,以及頭痛、牙痛、心腹痛、腰腿痛、火眼、咳嗽、五疳、腹瀉等症。都有很好的療效。

制麻油四兩煎滾。入制松香一斤。文火化。柳枝攪。候化盡。離火入細藥末二兩三錢。攪勻。即傾水內。拔扯數十次。易水浸之聽用。

白話文:

燒熱四兩麻油,加入一斤松香,用文火慢慢加熱直到融化,用柳樹枝攪拌。等到松香完全融化後,離開火源,加入二兩三錢磨成細末的中藥材,攪拌均勻。然後,將混合物倒入水中,反覆攪動拉扯幾十次。最後,換水浸泡備用。

跌撲腫毒瘰癧等症。但未破者。再加魏香散。隨膏之大小。患之輕重。每加半分至三二分為率。已破者。則另加生肌散。然此膏貼破瘡少痛。未若於黑膏內加生肌散為妙。而有毒深膿不盡者。及頑瘡對口等症。雖潰必用此膏。獲效。未破者。貼之勿揭。揭則作癢。痛亦勿揭。能速於成膿。患在平處。紙攤貼。患在彎曲轉動處。絹帛攤貼。

白話文:

跌打損傷、腫毒瘰癧等症狀。但沒有破損的。再加入魏香散。根據膏藥的大小、病情的輕重,每次加半分至三二分為宜。已經破損的。則另外加入生肌散。然而這種膏藥貼在破損的傷口上疼痛較輕。不如在黑膏中加入生肌散更好。而有毒素深膿未盡的。以及頑固的傷口對口等症狀。雖然潰爛了也一定要用這種膏藥。效果很好。沒有破損的。貼上後不要揭開。揭開就會發癢。疼痛也不要揭開。能快速地化膿。病患在平坦的地方。用紙攤開貼。病患在彎曲轉動的地方。用絹帛攤開貼。

跌撲腫毒疼痛等症。貼本處。臁瘡及臀腿寒濕等瘡。先用茶清入白礬少許洗淨。貼之。刻日見效。風寒咳嗽。貼背心。頭痛。貼太陽穴。牙疼。塞牙縫內。火眼。貼魚尾。

白話文:

跌打腫痛等症狀。貼在患處。臀部腿部的陽瘡和寒濕等瘡,先用茶葉水淨洗患處,再貼上膏藥,很快見效。風寒咳嗽,貼在後心。頭痛,貼在太陽穴。牙痛,塞入牙縫中。眼紅腫痛,貼在魚尾處。

小兒疳痢。丸綠豆大。神麯為衣。每服三二十丸。米湯下。內癰等症。用蛤粉為衣。服。便毒痰核多。加魏香散。癧瘡。再加銅青。鱔攻頭癬毒。驗。

白話文:

小兒疳痢。丸綠豆大小。神曲為藥衣。每次服用三二十丸。米湯送服。內癰等症。用蛤粉為藥衣。服用。便毒痰核多。加入魏香散服用。瘰瘡。再加入銅青服用。鱔魚可以攻治頭癬毒瘡。驗證有效。

制油法,每麻油(一斤),用當歸,木鱉子肉,知母,細辛,白芷,巴豆仁,文蛤(打碎),山茲菇(打碎),

白話文:

制油的方法,每製作一斤麻油,使用當歸、木鱉子肉、知母、細辛、白芷、巴豆仁、文蛤(打碎)、山茲菇(打碎)

紅芽大戟,續斷(各一兩),槐枝,柳枝(各二十八寸)

白話文:

  1. 紅芽大戟:1 兩(約 6 克)

  2. 續斷:1 兩(約 6 克)

  3. 槐枝:二十八寸(約 84 公分)

  4. 柳枝:二十八寸(約 84 公分)

入油內浸二十一日。煎枯去渣。取油聽用。(余察朝鮮琥珀膏多續隨子。此方宜加之。)

白話文:

把琥珀浸在油裡面二十一天,煎至乾燥後去掉渣滓,取油備用。(我觀察到朝鮮的琥珀膏很多都加入了續隨子,這個方子也應該加入。)

制松香法,擇片子淨嫩松香為末十斤。次取槐、柳、桃、桑、芙蓉等五樣枝各五斤。銼碎。用大鍋水煮濃汁。濾淨再煮一次。各收之。各分五分。每用初次汁一分。煎滾入松香末二斤。以柳、槐枝攪之。煎至松香沉下水底為度。即傾入二次汁內。乘熱拔扯數十次。以不斷為佳。候溫做餅收之。餘香如法。(此原方也。但煎膏。其色欠紅豔。再加蘇木同五枝煮之。)

膏內細藥方

白話文:

製松香方法

  1. 選擇質量好的松香,乾燥後研磨成細末,共需十斤。

  2. 分別取槐樹、柳樹、桃樹、桑樹和芙蓉花的枝條,每種五斤,切碎。

  3. 用大鍋加水,將枝條煮沸,濃縮成汁液。

  4. 將汁液過濾,再次煮沸,然後將汁液分成五份。

  5. 每一次使用時,取一份初次汁,加熱煮沸,然後加入二斤松香末。

  6. 用柳條和槐枝攪拌,直到松香沉入鍋底。

  7. 將松香倒入二次汁中,趁熱拉扯數十次,直到松香不出現裂痕為佳。

  8. 等待松香冷卻後,製成餅狀,儲存起來。

  9. 剩餘的松香按照相同的方法製成餅狀。

備註:

  • 原始配方只包括前八個步驟,但如果想要讓松香的顏色更鮮豔,可以加入蘇木一起煮。

  • 這個配方可以製成高品質的松香,可以用於各種用途,包括製作樂器和藥物。

乳香,沒藥(俱去油),血竭(各五錢),輕粉,麝香(各二錢),明雄黃(四錢),

白話文:

乳香、沒藥(都去除表面油脂)、血竭(各五錢),輕粉、麝香(各二錢),明礬研末(四錢),

為細末。加入膏內用。

魏香散,膏面摻用。

乳香,沒藥(俱去油),血竭(等分),阿魏,麝香(減半)

為末罐收聽用。

生肌散,俟腐盡生肌用此。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膏內使用。

魏香散,塗抹在膏藥表面使用。

乳香、沒藥(都去除了油脂)、血竭(等量)、阿魏、麝香(用量減半)

研磨成粉末後裝罐保存備用。

生肌散,在腐肉完全清除後,用於促進新肉生長。

人參,龍骨,赤石脂,乳香,沒藥,血竭,輕粉(各二錢),貝母(三錢),珍珠(一錢),冰片(一錢),一加白蠟(二錢)

為末。罐收聽用。

白話文:

人參、龍骨、赤石脂、乳香、沒藥、血竭、輕粉(各8克),貝母(12克),珍珠(4克),冰片(4克),再加上白蠟(8克)。

亞聖膏,治一切破爛諸瘡。並楊梅粉毒。

白話文:

聖膏,治療各種破損和瘡口。此外,還治療楊梅毒瘡。

象皮(一兩),蛇蛻(二錢),驢甲(一塊),穿山甲(六錢),血餘(三錢),蟬蛻(四錢),木鱉子(七個),雞子清(三個)

白話文:

象皮(60 克),蛇蛻(12 克),驢甲(一片),穿山甲(36 克),血餘(18 克),蟬蛻(24 克),木鱉子(7 個),雞蛋清(3 個)

艾、柳、榆、槐、桑枝各二十一寸。麻油三斤。浸七日。煎如常法。濾去渣。每淨油一斤。入黃丹七兩。煎成膏。入黃蠟五錢化勻。再加乳香、兒茶、沒藥各三錢。五靈脂五個。煅牡蠣五錢。血竭五錢。成膏。出火毒。任用。

絳珠膏,治潰瘍去腐定痛生肌。

白話文:

  1. 艾草、柳樹、榆樹、槐樹、桑樹的枝條各取二十一寸。

  2. 麻油三斤,浸泡七天。

  3. 按照常規方法煎煮,過濾掉渣滓。

  4. 淨油一斤,加入黃丹七兩,煎煮成膏狀。

  5. 加入黃蠟五錢,融化均勻。

  6. 再加入乳香、兒茶、沒藥各三錢,五靈脂五個,煅燒過的牡蠣五錢,血竭五錢,一起熬成膏狀。

  7. 去除火毒,即可使用。

麻油(十兩),雞子黃(十個),血餘(五錢),天麻子肉(八十一粒),白蜜蠟(三兩),黃丹(飛二兩),乳香,沒藥,輕粉,珍珠,血竭,兒茶(各三錢),硃砂(二錢),冰片(一錢),麝香(五分),乳岩加銀硃(一兩)

白話文:

  • 麻油:10兩

  • 雞蛋黃:10個

  • 血餘:5錢

  • 天麻子肉:81粒

  • 白蜜蠟:3兩

  • 黃丹(研細):2兩

  • 乳香、沒藥、輕粉、珍珠、血竭、兒茶:各3錢

  • 硃砂:2錢

  • 冰片:1錢

  • 麝香:5分

  • 乳巖加銀硃:1兩

上將油煠血餘化。麻子肉枯。去渣入蠟。候化離火。少時入黃丹攪勻。再加細藥。和勻收用。

瑩珠膏,治潰瘍去腐。定痛生肌。並梅瘡杖瘡。臁瘡下疳。

豬脂油(十兩),白蠟(三兩),溶化離火。俟溫。入,輕粉,樟冰(各一兩五錢)

白話文:

將豬油加熱,加入血餘化,煮到麻子肉都乾枯後,去渣,再加入白蠟,等到融化後離火。冷卻一些時間後,加入黃丹粉攪拌均勻,再加入其他細藥粉,充分混合後即可使用。

瑩珠膏可以治療潰瘍,去除腐肉,止痛生肌,還可以治療梅瘡、杖瘡、臁瘡和下疳。

製作瑩珠膏需要豬脂油十兩,白蠟三兩,先將它們融化後離火,待溫涼後加入輕粉和樟冰各一兩五錢。

上為末。攪勻。俟稍凝。再入冰片一錢末。攪勻成膏。罐收聽用。先用甘草、苦參各三錢。水煎洗淨貼膏。杖瘡用荊川紙攤極薄貼之。熱則易之。其疔瘀即散。疼痛立止。

白話文:

將藥材搗成粉末狀。攪拌均勻。等到藥膏稍微凝固,再加入一錢重的冰片末。攪拌均勻,使之成為膏狀。將膏藥收好,備用。先用甘草和苦參各三錢,水煎後洗淨患處,再貼上膏藥。杖瘡可以用荊川紙攤得很薄後貼上。如果膏藥變熱了,就要更換新的膏藥。這樣,瘡口瘀血就會散去,疼痛也會立即停止。

楊梅瘡。加紅粉三錢。頑瘡乳岩。加銀硃一兩。臁瘡。加水龍骨三錢。或龍骨四錢。

白話文:

楊梅瘡:加入三錢紅粉。

頑瘡乳巖:加入一兩銀硃。

臁瘡:加入三錢水龍骨,或四錢龍骨。

生肌玉紅膏,此膏專治癰疽發背。諸般潰爛棒毒等瘡。用在已潰流膿時。先用甘草湯。甚者用豬蹄藥湯淋洗患上。軟絹挹淨。用抿腳挑膏於掌中捺化。遍搽新腐肉上。外以亞聖膏蓋之。大瘡早晚洗換二次。內兼服大補脾胃暖藥。其腐肉易脫。新肉即生。瘡口自斂。此乃外科收斂藥中之神藥也。

白話文:

生肌玉紅膏,這種膏藥專門治療癰疽發背、各種潰爛、棒毒等瘡。用於已經潰爛流膿的時候。先用甘草湯洗滌,嚴重的用豬蹄藥湯淋洗患處。用柔軟的絹布將患處擦拭乾淨。用抿腳挑出膏藥於掌中,捺化成膏狀。將膏藥塗抹在新的腐肉上。外面用亞聖膏覆蓋。對於較大的瘡,早晚洗換兩次。內服大補脾胃、溫暖的藥物。腐肉容易脫落,新肉隨即生長,瘡口會自動癒合。這是一種外科收斂藥中的神藥。

白芷(五錢),甘草(一兩二錢),歸身(二兩),爪兒血竭,輕粉(各四錢),白蠟(二兩),紫草(二錢),麻油(一斤)

白話文:

白芷(25克),甘草(50克),當歸身(100克),血竭、輕粉(各20克),白蠟(100克),紫草(10克),麻油(500毫升)

先用當歸、甘草、紫草、白芷、四味。入油內浸三日。大杓內慢火熬藥微枯色。細絹濾清。將油復入杓內煎滾。下血竭化盡。次下白蠟。微火亦化。先用茶鍾四枚。預燉水中。將膏分作四處。傾入鍾內。候片時。方下研極細輕粉。每鍾內投和一錢。攪勻。候至一伏時取起。不得加減。致取不效。

白話文:

首先使用當歸、甘草、紫草、白芷,四種藥材。將它們浸泡在油中三天。接著,在大杓內用慢火煎煮藥材,直到藥材微微變乾。然後,用細絹將藥材濾清。將過濾後的油再倒入杓內,煎煮至沸騰。加入血竭,並攪拌至完全融化。接著,加入白蠟,用小火將其融化。事先在水中燉煮四個茶鍾。將藥膏分成四份,倒入四個茶鍾內。過一段時間後,再將研磨極細的輕粉加入每個茶鍾中,每一個茶鍾加入一錢的輕粉。攪拌均勻,等藥膏放置一伏時間後,就可以取用。不可隨意加減藥材或改變製作過程,否則藥膏將失去效用。

玄珠膏,治腫瘍將潰。塗之膿從毛孔吸出。已開針者。用捻蘸送孔內呼膿。瘀腐不淨。塗之立化。

白話文:

玄珠膏,用於治療已經腫脹成熟,即將潰爛的腫瘤。將玄珠膏塗抹在腫瘤上,可以將膿液從毛孔中吸出。如果已經開針治療,可以用捻子蘸上玄珠膏,將其送入針孔中,可以吸引膿液。對於瘀腐不淨的腫瘤,塗抹玄珠膏可以立即使之消散。

木鱉子肉(十四個),斑蝥(八十一個),柳枝(四十九寸),或加驢甲片(三錢),草烏(一錢),麻油(一兩)

白話文:

  • 木鱉子肉:十四個

  • 斑蝥:八十一隻

  • 柳枝:四十九寸

  • 可加驢甲片:三錢

  • 草烏:一錢

  • 麻油:一兩

浸七日。文火煠枯。去渣入巴豆仁三兩。煎豆黑。傾於缽內。研如泥。加麝香一分攪勻。入罐內收用。

碧螺膏,治下部濕瘡疥癬。並結毒痰串癧瘡。

白話文:

浸泡七天。用文火煮至乾枯。去掉渣滓後加入三兩巴豆仁。煎到豆變黑。倒入鉢內,研磨成泥狀。加入一分麝香攪拌均勻。放入罐中保存備用。

碧螺膏用於治療下部濕瘡、疥癬以及結毒痰串癧瘡。

松香(取嫩白成片者佳。為末。篩過。用銅盆以豬油遍擦之。入水至滾。入香。不住手攪之。以香沉底為度。即傾冷水內。拔扯百十次。以不斷為度。),麻油(三兩)

白話文:

松香(取嫩白成片者佳。磨成粉末。過篩。用銅盆以豬油遍擦之。放入水中煮至沸騰。放入香。不停攪拌。直到香沉入為止。即倒入冷水中。拉扯一百多次。以不斷為度。)麻油(三兩)

煎滴水成珠。入松香一斤。文火溶化。看老嫩取起。離火住滾。徐徐入糠青、膽礬各淨末五錢。以柳枝左攪。以勻為度。如老加熟豬油二三錢。用綠紙薄攤。

白話文:

把滴水煎成一顆顆小珠子。放入一斤松香。用文火溶解。看鬆香的老嫩,把融化的鬆香取出。離開火源,讓它停止沸騰,慢慢加入等量的糠青和膽礬,各五錢,磨成細末。用柳枝從左邊攪拌,攪拌均勻即可。如果鬆香較老,可以加入二三錢的熟豬油。用綠色的紙薄薄地攤開。

此方灶用土。柴用桑。器用銀。煮用水。煎用火。取五行之理也。

貝葉膏,治癰疽發背一切潰爛諸瘡。

麻油(一斤),入血餘(雞子大一團)

白話文:

這個方子使用土來做灶,柴火用桑木,容器用銀製的,煮藥用水,煎藥用火,這樣是取五行的道理。

貝葉膏可以治療癰疽、背部長瘡以及各種潰爛的瘡。

需要用到麻油一斤,並加入雞蛋大小的一團血餘。

文火煠化。去渣離火。入白蠟二兩溶化。候溫。用綿紙剪塊。三張三張於油蠟內蘸之。貼瓷器幫上。用時。揭單張貼患處。日換八九次。力能定痛去腐生肌。其功甚速。希勿忽之。

白話文:

用文火慢慢熬到藥物溶化。去除渣滓,離火。加入二兩白蠟溶解。等溫度降低到不燙手。用棉花紙剪成小塊,三張三張地浸入油蠟中。貼在瓷器破裂處。使用時,揭下單張貼在患處。每天更換八九次。能夠止痛、去除腐肉、生肌長肉。藥效很快,大家不要忽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