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一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5)

1. 腐盡生肌散

乳香沒藥血竭,兒茶,三七(各二錢),冰片(一錢),麝香(二分)

白話文:

乳香、沒藥、血竭、兒茶、三七(各八公克),冰片(四公克),麝香(零點八公克)

熱。加黃連(一錢)腐。加輕粉(一錢)有水。加龍骨(煅一錢)欲速收口。加珍珠(一兩)或加蟹黃(二錢法取團臍蟹蒸熟取黃曬乾收用),為末摻用。

白話文:

熱症。加上黃連(一錢)研磨成粉末。加上輕粉(一錢)有水。加上龍骨(煅燒一錢)想快速收口。加上珍珠(一兩)或加上蟹黃(取肚臍大的螃蟹蒸熟取黃曬乾收用),研磨成粉末使用。

或以前七味。加豬油半斤。黃蠟兩許。稍溫。用綿紙拖膏。貼癰疽破爛等瘡。若杖傷。則三七倍之。一用鮮鹿腿骨紙包。灰火內煨之。以黃脆為度。如黑焦色則無用矣。為細末摻之。生肌甚速。

白話文:

或用前面提到的七味藥,加入豬油半斤、黃蠟兩許,稍稍加熱,用棉紙沾膏藥,貼在瘡口、破爛的瘡等。如果是杖傷,則增加三倍的七味藥。另有一種方法是,用新鮮的鹿腿骨紙包起來,放在灰火中煨,直到變成黃脆色為止。如果變成黑色焦色,就沒有用了。將鹿腿骨燒成細末,摻在傷口上,生肌很快。

月白珍珠散,新肉已滿。不能生皮。及下疳腐痛。並湯火傷痛。

珍珠(一錢),青缸花(五分),輕粉(二兩)

為末摻用。下疳腐爛。豬脊髓調搽。

一用雞子清傾新瓦上。曬乾取清為末。摻用。

2. 五色靈藥

黑鉛六錢溶化。入水銀二兩。結成砂子。枯白礬、枯皂礬、火硝各二兩。食鹽五錢。同炒乾研細。入鉛汞再研。不見星為度。入泥固罐內。封口。打火三香。不可太過不及。冷過宿。取出。罐口上靈藥。其白如雪。約有二兩。為火候得中。如打紫者。加硫黃五錢。黃者。加明雄黃五錢。

白話文:

將六錢的黑鉛融化,加入二兩的水銀後,會凝結成砂子。加入二兩的枯白礬、枯皁礬、火硝,以及五錢的食鹽。將這些材料一起炒乾並研磨成細粉,再加入鉛汞再次研磨,直到看不見星狀物為止。將混合物放入泥土製成的罐子內,封口後用三香打火,要注意火候不能過大或過小。經過一夜後取出,罐口上會出現靈藥。如果顏色呈現白色如雪,表示火候適中。如果顏色呈現紫色,就需要加入五錢的硫磺。如果顏色呈現黃色,就需要加入五錢的明雄黃。

紅者。用黑鉛九錢。水銀一兩。枯礬二兩。火硝三兩。辰砂四錢。雄黃三錢。升打火候如前。

凡升打靈藥。硝要炒燥。礬要煅枯。

一方共用燒酒煮乾炒燥。方研入罐。

一法凡打出靈藥。加石膏倍之。和勻。復入新罐內打一香。任用不痛。

生肌白靈藥家傳密訣歌。鉛粉易山鉛。官硼易皂礬。硝礬汞不易。火候亦如常。(固罐法封口法見四卷末)

白話文:

生肌白靈藥,是家傳的祕密藥方。鉛粉可以用山鉛代替,官硼可以用皁礬代替。硝礬汞不能代替,火候也和通常的一樣。(固罐法和封口法請參考第四卷末尾)

倒打靈藥法,先將硝、礬、水銀共研。以不見星為度。次用泥固罐子。煨微熱。入藥一角。文火頓化。勿令起泡。至干。又下一角。少時。又下至完。下食鹽少許。慢火煨至礬枯成陀為度。將罐倒合於平底大碗內。以罐底高碗沿二指為度。用紙條封口。次用泥固二指許。又次以沙填滿。以碗口平為則。取碗坐於大水盆內。水與碗口平為則。次取紅炭砌罐底四圍及底上。煅一香。去火。冷定。取出罐四旁及碗底靈藥。約有一錢五六分聽用。此法始終全在慢火。性燥有誤。

白話文:

「倒打靈藥法」:

  1. 先將硝石、明礬、水銀共同研磨,直到看不到星點為止。

  2. 接著用泥固封住罐子,將罐子加熱至微微發熱。

  3. 將藥物的一角放入罐中,以文火慢慢加熱,不要讓藥物起泡。

  4. 加熱至藥物乾燥後,再放入藥物的另一角,繼續加熱至藥物完全乾燥。

  5. 接著加入少許食鹽,以慢火加熱,直到明礬變乾並結成塊狀為止。

  6. 將罐子倒置在平底大碗內,罐子底部與碗沿間隔約二指寬。

  7. 使用紙條將罐子的開口封住,再用泥封住周圍,厚度約為二指。

  8. 接著用沙子填滿罐子周圍,直到沙子與碗口平齊。

  9. 將碗放在裝滿水的大水盆內,水位與碗口平齊。

  10. 接著在罐子底部、周圍和上面放置紅炭,加熱約一炷香的時間。

  11. 熄火,待罐子冷卻後,取出罐子周圍和碗底的靈藥,約有 1 錢 5 ~ 6 分的量,即可使用。

  12. 此方法的關鍵在於全程使用慢火,如果性急容易出錯。

紅粉,治一切頑瘡。及楊梅粉毒。喉疳下疳痘子等。立驗。

白話文:

紅粉,用以治療各種頑固的瘡瘍。以及楊梅粉毒。喉嚨腫瘤、下疳瘡、痘子等。療效立竿見影。

水銀,白礬,火硝(各一兩一錢),硃砂(三錢三分)

以鍋煨熱取起。入白礬一沸。見清。入硝。一沸。見清。入硃砂。一沸。見定。取出研末。入鍋內。下水銀。蓋碗。

白話文:

用鍋將藥材煮熱後取出。加入白礬,煮沸一次。看到藥液澄清後,加入硝石,再煮沸一次。看到藥液澄清後,加入硃砂,再煮沸一次。看到藥液穩定後,取出研磨成細粉。將藥粉放入鍋內,加入水銀,蓋上碗。

封打如法。

一方用:水銀(一兩),焰硝(一兩炒乾為末用四錢五分),白礬(一兩煅枯四錢五分),硃砂(一錢為末)

次用篩過淨香爐灰二三斤。鹽滷水四五斤聽用。取中樣新鐵鍋一口。以磚架起。安硃砂末於鍋中。如蓮子大為度。次取硝、礬末研勻。蓋硃砂上。用等盤輕輕按硝礬如銀底樣。周圍如茶鐘口大。次將茶鍾蓋之。如口外有硝礬。即吹去之。將鍾揭起。用筷子在硝礬中間輕輕點一小窩。

白話文:

接下來使用過篩過的淨香爐灰二三斤。鹽滷水四五斤備用。拿一個中等大小的鐵鍋,用磚塊架起來。將硃砂末放在鍋中,大小如蓮子即可。接著將硝石和礬末研磨均勻,蓋在硃砂上。用等盤輕輕按壓硝礬,使其表面像銀底一樣光滑,周圍像茶鐘口一樣大。然後將茶鐘蓋在鍋上,如果茶鐘外有硝礬,就吹掉。將茶鐘揭起,用筷子在硝礬中間輕輕點一個小窩。

用茶匙挑水銀入窩內。仍將先覆茶鍾蓋之。次取前香灰。用鹽滷水調。干稀得所。先將手按茶鍾勿令動。隨將濕灰周圍塗過。只留鍾底在外。用石壓之。次鍋下發火。燒三香。二文一武。不時視香灰。如稍有白色。即用棕蘸滷水。於灰上刷之。為澆水三香完。離火過宿。用斧從旁輕輕鑿開。

白話文:

用茶匙將水銀挑入坩堝內。仍然用先前的茶鍾蓋覆蓋它。然後取前香的香灰,用鹽滷水調和。乾稀適中。先用手按住茶鍾,不要讓它移動。隨即用濕灰塗抹四周,只留下鐘底在外。用石塊壓住它。然後在鍋下生火。燒三種香,兩種文香,一種武香。不時查看香灰。如稍有白色。就用棕櫚蘸滷水,在灰上刷抹它。等到澆水三香燒完。離火放置過夜。用斧子從旁邊輕輕鑿開。

取茶鍾。用黃紙包收。臨時刮用。

粉霜必以硃砂色為度。如紅黃為嫩。上瘡必疼。須再封打一香。

一、先用硃砂末、急性子各一錢五分。於鍋內炒煙盡。去藥拭淨入硝、汞。升打如法。為之淨鍋。

白話文:

  1. 首先使用硃砂粉末和急性子各一錢五分。在鍋中炒至冒煙停止。將藥材取出擦拭乾淨,加入硝石和水銀。按照正確的方法升打。作為純淨的鍋具。

一、用煅石膏、赤石脂各二兩為末。鹽水調之封口。次以香爐灰蓋之。更佳。

一、初打出紅粉。用綿紙包好。入小南青布袋內。用綠豆水或槐花八兩、甘草一兩煎湯。懸胎煮一二百沸。取袋埋黃土內一日夜。去火毒及硝礬之氣。

白話文:

  1. 首先把藥粉倒出來。用棉紙包好。裝入小南青布袋內。

  2. 用綠豆水或槐花八兩、甘草一兩煎湯。

  3. 把藥袋懸掛在湯鍋上,煮沸一二百次。

  4. 取出藥袋,埋在黃土內過一夜。

  5. 這樣就可以去除火毒和硝礬之氣。

下疳。嚼細茶罨三次。次摻之即愈。楊梅痘子。點之即愈。楊梅喉疳。用新筆蘸粉點之即愈。楊梅粉毒。用麻油四兩、黃蠟一兩溶化成膏。離火候溫。入紅粉一錢攪勻。綿紙攤貼。一日一換。立驗。

白話文:

● 下疳:用細茶葉嚼碎敷在患處三次後,再用藥物治療,即可痊癒。

● 楊梅痘子:直接點藥於患處即可痊癒。

● 楊梅喉疳:用新毛筆蘸取藥粉點塗患處即可痊癒。

● 楊梅粉毒:將四兩麻油和一兩黃蠟溶化成膏狀,待溫度適宜後加入一錢紅粉攪拌均勻,再用棉紙攤開敷貼在患處,每天更換一次,很快就會見到療效。

3. 潰瘍外治附余

腫瘍初潰。或已開針。恐針口易合。隨用綿紙捻蘸玄珠膏插之。或用黃蠟化開入香油少許作捻。如疔須裹線一條為心。將蠟捻插入針口內。留線頭在外。以膏蓋之。次日換插如前。

白話文:

當腫瘤初次潰爛,或者已經施用針灸時,擔心針孔容易閉合,可以使用棉紙捻蘸取玄珠膏插入針孔中。或者將黃蠟融化後,加入少許香油,攪拌均勻,然後用細線將黃蠟捻包裹,並留出線頭在外。將黃蠟捻插入針孔內,並用膏藥蓋住。第二天更換新的黃蠟捻,重複前面的步驟。

瘡口腐肉不出者。用綿紙做捻。取捻毛頭於腐上絞之。絞住瘀肉。徐徐拔出。如未淨。再取之。次塗玄珠膏。如腐已淨。塗絳珠膏四圍腫處。貼紺珠膏。瘀膿壅腫不出者。搗大蒜調松香末敷之。

白話文:

  1. 瘡口腐肉不出:瘡口腐肉如果不出,可以用棉紙做成捻子,將捻子毛頭在腐肉上絞緊,絞住瘀肉,慢慢拔出。如果沒有拔乾淨,再重複上述步驟。
  1. 塗抹玄珠膏:將玄珠膏塗抹在瘡口上。如果腐肉已經清除乾淨,再將絳珠膏塗抹在瘡口周圍腫脹處,貼上紺珠膏。

  2. 瘀膿壅腫不出:將大蒜搗碎,加入松香末調勻,敷在瘡口上。

瘡已潰爛。中有黑疔。突兀如筋頭。堅痛不可忍者。用紫絳真香。銼豆大炒焦黑為末。摻疔上。其四圍潰處用蘭雪散摻之。黑膏蓋之。三二次則疔盡去次換生肌藥。

白話文:

瘡已經潰爛,在潰爛處有黑色的疔瘡,凸起像筋頭一樣,堅硬疼痛難忍。用紫絳真香,銼成豆子大小,炒焦成末,撒在疔瘡上。在黑疔周圍潰爛處,用蘭雪散撒上,再蓋一層黑膏藥。三次或六次後,疔瘡就完全消失了,再換上生肌藥。

頑腐不去。壯實者用生南星末冰片摻之。膏蓋過宿。去腐如井。隨換生肌等藥。虛弱者用人參末摻之。過宿洗之。三二次腐肉自脫。且易收斂。

白話文:

頑固的腐肉沒有脫落。身體強壯的患者,使用生南星末加冰片混合,敷蓋過的膏藥過夜。腐肉去除乾淨如井。然後隨即更換生肌等藥物。身體虛弱的患者,使用人參末混合,過夜後清洗掉。用個三四次,腐肉自然脫落。而且傷口容易癒合收斂。

瘡口胬出如蛇頭者有四。著風、著水、著怒、著手擠。皆能致之。風邪乘襲者。補中益氣湯防風天麻。風寒凝滯者。十宣散羌活、天麻。肝火血燥生風者。加味逍遙散加羌活、天麻。如小兒。其母肝火生風者。加味小柴胡湯。次用加味逍遙散漏蘆、天麻。更外兼熨法。

白話文:

  1. 蛇頭創傷:創傷表面突起、中心點收縮,形狀類似蛇頭,有四種原因,包括:吹到風、泡水、生氣、用手拉扯。

  2. 感冒:由風邪引起的創傷,需食用補中益氣湯、防風、天麻。

  3. 風寒凝固:由風寒引起的創傷,需食用十宣散、防風、天麻。

  4. 肝火血燥:由肝火引起的創傷,需食用加味生動散、防風、天麻。

  5. 幼兒及婦女:由母親肝火引起的創傷,需食用加味小柴胡湯,之後再食用加味生動散、漏草、天麻,並搭配外敷法。

或用烏梅煅存性。加輕粉少許摻之。即收。有番花如石榴者。用銀針於朱上刺去黑血。三五次。即收平復。

白話文:

或用烏梅燒成灰,保持原來的性質。加入少量輕粉混和。就可痊癒。有痘斑像石榴的。用銀針在硃砂上刺出黑血。三到五次。就可痊癒。

頑瘡、疔瘡、臁瘡、杖瘡。久不生肌者。瘡有膜也。用玉簪花根於石臼內杵爛敷之。紮緊。三日一換。五七次愈。

白話文:

治療頑固的瘡、疔瘡、臁瘡、杖瘡。長期不長新肉的,瘡口上有薄膜的。用玉簪花根在石臼內搗爛敷在瘡口上,紮緊。三天換一次藥。五到七次即可治癒。

瘡不收口。因於虛者。須大補之。外用人參、珍珠等分為末摻之。即痂。凡生肌藥。必用人參湯浸過。曬乾。再用人乳浸過。其功神捷。

白話文:

瘡口不癒合,是因虛弱所致,須大量補血。外敷人參、珍珠等分研磨成的細末,即可結痂。凡生肌藥,必須先用人參湯浸泡,然後曬乾,再用人乳浸泡。其功效神奇且迅速。

瘡雖收口而皮嫩外惡風寒者。用小米煮飯。乘熱盛碗內。以絹帛罩之。覆於患處。蒸之三五次。愈。瘡潰時誤入毒水。或誤入刺至骨腫痛者。用皂角子七個。大幹蝦蟆一個。胡椒十五粒。入鍋內瓦蓋。文火煅煙盡。取出為末。先用溫水洗淨。拭乾摻之。膏蓋良久。毒水盡出。

白話文:

  1. 瘡口已經癒合,但新皮嫩滑,容易受風寒侵襲者。可用小米煮粥。趁熱盛在碗裡。用絲綢手帕蒙上。敷在患處。燻蒸三五次。痊癒。

  2. 瘡口潰爛時不小心沾染了毒水。或不小心刺傷,以至骨頭腫痛者。用皁角子7個。大幹蝦蟆1個。黑 pepper12粒。放入鍋內,蓋上瓦片。用文火煅燒至煙盡。取出研成粉末。先用溫水清洗乾淨。擦乾後敷上。過一會兒,毒水就會全部出來。

有刺者自見。一用黃丹、蛤粉等分炒變色摻之。誤入一切毒水。及皂角水。驢馬尿糞以致疼痛者。用糯米粉、砂糖各三兩。生甘草一分。為膏貼之。毒水自出。

白話文:

有刺者自見。一用黃丹、蛤粉等份炒變色摻之。誤入一切毒水。及皁角水。驢馬尿糞以致疼痛者。用糯米粉、砂糖各三兩。生甘草一分。為膏貼之。毒水自出。

譯文:

如果有刺扎入皮膚,可以用黃丹、蛤粉等分量炒到變色,然後敷在患處。如果不小心碰到有毒的水、皁角水、驢馬的尿液或糞便而疼痛,可以用糯米粉、砂糖各三兩、生甘草一分,做成膏藥貼在患處,毒水就會自動排出。

馬汗入瘡腫痛者。用馬鞭子取手執處燒灰存性為末。和諸膏塗之。或豬脂和塗。或用冬瓜皮陰乾為末敷。

白話文:

如果馬汗流進了瘡腫疼痛的地方,可以用馬鞭子取手握處,燒成灰,研成細末,與各種油膏混合塗抹。或者用豬油和它一起塗抹。或者用冬瓜皮曬乾,研成細末敷在傷口處。

瘡久臭爛生蛆者。海參為末摻之。或皂礬為末摻之。則蛆化為水。

背瘡繃縛法,已潰流膿時。不問冬夏。宜絹帛四五層罨膏上。外再用綿布見方八寸。四角以蛇皮細帶貯之。蓋絹上。將帶紮在前胸。繃實瘡上。庶暖氣不泄。易於腐潰。洗時預備二繃更換。

白話文:

背部膿瘡的包紮法,如果已經潰爛流膿,不論是冬天還是夏天,都應該用四五層的絹帛覆蓋在患處的膏藥上,再用一方八寸的棉布覆蓋在絹帛上,用蛇皮細帶將棉布的四個角固定住,然後蓋在絹帛上。將細帶紮在前胸,繃緊在患處,這樣可以使患處保持溫暖,有利於膿瘡潰爛。換藥時,需要提前準備好兩個繃帶進行更換。

內肉不合法,腐盡結膿痂時。內肉不黏連者。用軟綿帛七八層放患上。以絹紮緊。將患睡實。數次自黏一片如生成者。如患口未完。搽玉紅膏自平。

白話文:

如果內部傷口癒合得不好,以致於潰爛化膿結痂時,內部傷口沒有黏連的,就用柔軟的絲綿或紗布,大約七八層,放在傷口上,然後用絲絹把傷口紮緊,讓傷口慢慢癒合。經過幾次治療後,傷口就會像自然生成的一樣,自行黏合在一起。如果傷口還沒有完全癒合,就可以塗上玉紅膏,讓傷口自然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