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一 (16)
卷一 (16)
1. 家傳西聖膏方
家傳西聖膏,治男婦小兒。遠年近日。五勞七傷。左癱右瘓。手足麻木。遍身筋骨疼痛。咳嗽痰喘。瘧疾痢疾。痞疾走氣。遺精白濁。偏墜疝氣。寒濕腳氣。及婦人經脈不調。赤白帶下。血山崩漏。並跌打損傷。一切腫毒瘰癧。頑瘡結毒。臭爛。筋骨疼痛不能動履者。貼之悉驗。
白話文:
家傳西聖膏,可以治療男女老少的一切疾病。無論是遠年的還是近期的,包括五勞七傷、中風偏癱、手腳麻木、全身筋骨疼痛、咳嗽氣喘、瘧疾痢疾、消化不良、疝氣、腳氣、婦科病、白帶異常、崩漏,以及跌打損傷、腫毒、皮膚潰爛、筋骨疼痛無法行走等,貼上它都有顯著的效果。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熟地,白朮,蒼朮,甘草節,陳皮,半夏,青皮,香附,枳殼,烏藥,何首烏,白芷,知母,杏仁,桑皮,金銀花,黃連,黃芩,黃柏,大黃,白蒺藜,梔子,柴胡,連翹,薄荷,威靈仙,木通,桃仁,玄參,桔梗,白蘚皮,豬苓,澤瀉,前胡,升麻,五加皮,麻黃,牛膝,杜仲,山藥,益母草,遠志,續斷,良薑,藁本,青風藤,茵陳,地榆,防風,荊芥,兩頭尖,羌活,獨活,苦參,天麻,南星,川烏,草烏,文蛤,巴豆仁,芫花(以上各五錢),細辛,貝母,殭蠶,大風子,穿山甲(各一兩),蜈蚣(二十一條),蒼耳頭(二十一個),蝦蟆(七個),白花蛇,地龍,全蠍,海桐皮,白芨,白蘞(各五錢),木鱉子(八兩),桃、柳、榆、槐、桑、楝、或杏、楮、(或椿七枝各三七寸),血餘(四兩)
白話文: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熟地、白朮、蒼朮、甘草節、陳皮、半夏、青皮、香附、枳殼、烏藥、何首烏、白芷、知母、杏仁、桑皮、金銀花、黃連、黃芩、黃柏、大黃、白蒺藜、梔子、柴胡、連翹、薄荷、威靈仙、木通、桃仁、玄參、桔梗、白蘚皮、豬苓、澤瀉、前胡、升麻、五加皮、麻黃、牛膝、杜仲、山藥、益母草、遠志、續斷、良薑、藁本、青風藤、茵陳、地榆、防風、荊芥、兩頭尖、羌活、獨活、苦參、天麻、南星、川烏、草烏、文蛤、巴豆仁、芫花(以上各五錢),細辛、貝母、殭蠶、大風子、穿山甲(各一兩),蜈蚣(二十一條),蒼耳頭(二十一個),蝦蟆(七個),白花蛇、地龍、全蠍、海桐皮、白芨、白蘞(各五錢),木鱉子(八兩),桃、柳、榆、槐、桑、楝、或杏、楮、(或椿七枝各三七寸),血餘(四兩)。
用真麻油十三斤浸之。春五夏三。秋七冬半月。日數畢。入大鍋內。慢火煎至藥枯。浮起為度。住火片時。用布袋濾淨藥渣。將油稱准。將鍋展淨。復用細絹濾油入鍋內。要清淨為美。投血餘。慢火熬至血餘浮起。以柳棒挑看似膏溶化之象方美。熬熟。每淨油一斤。用飛過黃丹六兩五錢。
白話文:
使用十三斤純麻油浸泡藥材。春浸五天、夏浸三天、秋浸七天、冬浸十五天。日數滿後,將藥材放入大鍋中,以慢火煎煮,直至藥材煎至乾枯,浮起油花為止。關火靜置片刻,用布袋將藥渣濾淨。將油稱量,並將鍋子洗刷乾淨,再用細絹將油過濾入鍋內。必須確保油清澈乾淨,這樣纔好。加入血餘,以慢火熬煮,直至血餘浮起,以柳木棒挑起,若呈現膏狀即可,熬煮至熟。每淨油一斤,加入過濾過的黃丹六兩五錢。
徐徐投入。火加大些。夏秋亢熱。每油一斤加丹五錢。不住手攪。俟鍋內先發青煙。後至白煙。疊疊旋起。氣味香馥者。其膏已成。即便住火。將膏滴入水中試軟硬得中。如老加熟油。若稀加炒丹少許。漸漸加火。務要冬夏老嫩得所為佳。掇下鍋來。攪挨煙盡。下細藥攪勻。
白話文:
將藥材慢慢放入鍋中,火勢加大一些。在夏季和秋季燥熱的天氣裡,每斤油中加入五錢丹藥。不停地用手攪拌。等到鍋內先冒出青煙,然後又冒出白煙,一層又一層旋轉上升,氣味香濃馥郁的時候,膏狀物就已經成形了。這時就立即熄火,將膏狀物滴入水中測試軟硬程度,如果太老,就加入熟油;如果太稀,就加入炒過的丹藥少許。逐漸加大火勢,不論是冬季或夏季,膏狀物的老嫩程度適中最好。取下鍋子,攪拌直到煙霧散盡,加入細藥攪拌均勻即可。
傾水內。以柳棍摟。成塊再換。冷水浸片時。乘溫每膏半斤拔扯百轉。成塊又換冷水投浸。用時。取一塊銅杓內溶化攤用。細藥開後
白話文:
把藥材加水煎煮,用柳樹棍攪拌成塊後,再換水浸泡。趁熱將每半斤膏藥拉扯一百次,分成小塊,再換冷水浸泡。使用時,取一塊放入銅杓中溶化,塗抹在患處。細小的藥粉在治療時被打開。
乳香,沒藥,血竭(各一兩),輕粉(八錢),潮腦(二兩),龍骨(二兩),赤石脂(二兩),海螵蛸(五錢),冰片,麝香(三錢),雄黃(二兩)
白話文:
乳香、沒藥、血竭(各60公克),滑石粉(48公克),冰片、麝香(各18公克),龍骨、赤石脂、海螵蛸(各12公克),雄黃(96公克)。
共為末。加入前膏內。
五勞七傷。遍身筋骨疼痛。腰腳痠軟無力。貼膏肓穴、腎俞穴、三里穴。
痰喘。氣急咳嗽。貼肺俞穴、華蓋穴、膻中穴。
左癱右瘓。手足麻木。貼肩井穴、曲池穴、三里穴。
遺精白濁。赤白帶下。經脈不調。血山崩漏。貼陰交穴。開元穴。
痢疾水瀉。貼丹田穴。瘧疾。男貼左臂。女貼右臂。
腰疼。貼命門穴。疝氣。貼膀胱穴。
頭風。貼風門穴。心氣疼。貼中脘穴。
走氣疼。貼章門穴。寒濕腳氣。貼三里穴。
胸腹脹悶。貼中脘穴。噎食轉食。亦貼中脘穴。
白話文:
將這些藥膏混合在一起,然後加入之前製作好的藥膏中。
如果出現勞累過度導致的全身筋骨疼痛、腰腳痠軟無力,就貼在膏肓穴、腎俞穴、三里穴。
如果出現痰多喘不過氣、呼吸急促咳嗽,就貼在肺俞穴、華蓋穴、膻中穴。
如果出現半身不遂、手腳麻木,就貼在肩井穴、曲池穴、三里穴。
如果出現遺精、白帶、月經不調、月經量過多,就貼在陰交穴、開元穴。
如果出現痢疾、腹瀉,就貼在丹田穴。如果出現瘧疾,男性貼在左臂,女性貼在右臂。
如果出現腰疼,就貼在命門穴。如果出現疝氣,就貼在膀胱穴。
如果出現頭痛,就貼在風門穴。如果出現心臟疼痛,就貼在中脘穴。
如果出現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就貼在章門穴。如果出現寒濕引起的腳氣,就貼在三里穴。
如果出現胸腹脹悶,就貼在中脘穴。如果出現吞咽困難或食物難以消化,也貼在中脘穴。
痞疾。先用面作圈。圍痞塊上。入皮硝兩許。紙蓋。熨斗熨熱去硝。貼膏再熨。出汗至腹內覺熱方止。跌打損傷及諸毒諸瘡。俱貼患處。
白話文:
痞疾。首先用麵粉做成一個圈。將圈圍在痞塊上。加入適量皮硝。用紙蓋上。用熨斗加熱並去除皮硝。貼上膏藥再熨。直到腹部出汗並感到熱量才停止。跌打損傷以及各種毒瘡。都貼在患處。
凡內外諸症。貼之必用熱布熨之。疥癬疹癩等症。貼臍熨之。汗出為度。血瘕痞疾。加阿魏、馬齒莧膏各二兩。貼之立驗。(阿魏化腐去滯。須以水頓化。傾入膏內。離火攪之。煎去水氣。次下細藥。)
白話文:
對於各種內外疾病,貼敷時必須用熱布熨燙,疥癬、疹子、癩痢等病症,貼在肚臍上熨燙,以出汗為度。血結塊、痞結等疾病,加入阿魏、馬齒莧膏各二兩,貼上後立竿見影。(阿魏化解腐敗、消除積滯,一定要用水快速化開,倒入膏內,隔水加熱攪拌,煎熬到水分蒸發,然後加入細藥。)
紬絹攤膏。用雞子清漿過。布攤膏。用松香、黃蠟塗過。狗皮攤膏。用水洗去硝氣。油紙攤膏。用甘草湯或加槐枝煮過攤用。
白話文:
紬絹攤膏:將紬絹攤平,用雞蛋清液過濾。
布攤膏:將布攤平,用松香和黃蠟塗抹過。
狗皮攤膏:用清水洗去狗皮上的硝氣。
油紙攤膏:用甘草湯或加入槐枝煮過的液體攤用。
表綿紙法。用杭州毛頭。每麥面一斤。加白礬核桃大一塊。打稀糊。量加小粉表之。則軟白而且不蔭。油油紙法。用天麻子仁數粒、鉛粉錢許研爛。入桐油碗許。打勻。綿花蘸刷令遍。與不油紙相間。鋪之壓之。須頻揭換不黏。一以生桐油、熟豬油。平兌如法。
白話文:
表綿紙方法:使用杭州產的毛頭紙。每斤麥面加入核桃大小的一塊白礬,打成稀糊狀。適量加入小粉,表於紙上。這樣紙張就會柔軟潔白且不太黏。油油紙方法:使用天麻子仁數粒、鉛粉一錢研磨至細膩。加入桐油一碗,攪拌均勻。用棉花蘸取刷勻,與不油紙交替鋪疊,然後壓平。需要經常揭起更換,防止黏連。也可以用生桐油和熟豬油,按照相同比例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