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二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2)

1. 肋部

經絡,腋直下髀骨。屬足少陽足厥陰二經相火之司也。二經之氣不平則風火內搏。榮逆血鬱。熱聚為腫。癰之所由而生也。(肋脅骨也。肋者助也。有骨曰肋。無骨曰脅。)

肋疽,一名夾熒疽。兩肋發腫。甚則連及肩肘。其症在左。痛應於右。其患在右。痛應於左。急宜針砭。庶免內攻。膿多可治。無膿不治。腫赤痛甚。煩躁脈實而嘔者。為有餘。當下之。腫硬不潰。脈弱而嘔者。為胃虛。宜六君子湯加砂仁、藿香補之。亦有痛傷胃氣而嘔者。外感寒邪及穢氣而嘔者。雖腫時尤宜助胃壯氣。蓋腫時作嘔。因毒氣內侵者十有一二。濕氣內傷者十有八九。二十日不穴者死。

脅疽,初生如李。漸大如杯。靈樞云。發於脅者名曰敗疪。敗疪者女子之病也。灸之。由足厥陰肝經鬱怒所致。初宜柴胡清肝湯。解鬱瀉火。已成者托裡消毒散。加香附、青皮。膿成者針之。勿傷內膜。已潰者八珍湯。加山萸丹皮、澤瀉。兼滋腎水。是症。肥胖內實者鮮有是症。惟虛勞者患之。如破流臭敗稀膿。補托不應者死。大抵膿血大瀉。氣血俱虛。法當峻補。雖有他症。當末治之。蓋元氣一復。諸症自退也。宜灸衝門穴二七壯。

一誤作痰痞。治之罔效。數月大如盎。高如𨫼。堅如石。微紅漫腫。不甚疼痛者。即此症也。失治。則攻擊成膿。形如鼓脹。但其肚無青筋。而臍不突為異耳。

淵疽,生脅下。初起不紅堅硬。久則破潰而有聲。如嬰兒啼狀。用膏蓋之。則聲止。去膏則聲作。宜灸陽陵泉穴二七壯。其聲即止。瘡即愈。

內發丹毒,生脅下。及腰胯間。腫痛。色赤如霞。急宜砭去血。內服貴金丸之類汗之。如無汗。及嘔噦腹脹。神昏便閉。遍身青紫者。不治。

白話文:

肋部

經絡,指的是腋下垂直到大腿骨的部位。這裡屬於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這兩條經脈的相火所主導。如果這兩條經脈的氣不調和,就會導致風邪和火邪在體內互相搏擊,使得氣血運行不順暢、瘀積,熱邪聚集就會形成腫塊,這就是癰(一種皮膚上的膿瘡)產生的原因。(肋骨,是協助身體的骨頭。有骨頭的叫做肋,沒有骨頭的叫做脅。)

肋疽,又叫做夾熒疽。兩邊肋部都出現腫脹,嚴重的話會蔓延到肩膀和手肘。如果病症出現在左邊,疼痛的感覺會出現在右邊;如果病症出現在右邊,疼痛的感覺會出現在左邊。應該趕快進行針刺放血,以免病邪向內侵襲。如果膿液很多,還可以治療;如果沒有膿液,就難以治癒。腫脹、發紅、疼痛劇烈,而且出現煩躁、脈搏有力、想吐等症狀,這是體內有餘熱的表現,應該用瀉法治療。如果腫塊堅硬不潰破,而且脈搏虛弱、想吐,這是胃氣虛弱的表現,應該用六君子湯加上砂仁、藿香來補養。也有因為疼痛而傷到胃氣,導致想吐的,或是因為外感寒邪或接觸到污穢之氣而想吐的,即使在腫脹時,也應該幫助胃氣強壯。因為腫脹時出現想吐,有十分之一二是毒氣內侵,有十分之八九是濕氣內傷。如果腫脹二十天還沒有潰破,就會死亡。

脅疽,剛開始像李子一樣大小,漸漸長得像杯子一樣大。《靈樞經》說,長在脅部的叫做敗疪。敗疪是女性容易得的病。應該用艾灸治療。這種病通常是因足厥陰肝經的鬱悶和怒火所導致。剛開始可以用柴胡清肝湯來疏解鬱悶、瀉火。如果已經形成腫塊,可以用托裡消毒散,加上香附、青皮。如果已經化膿,就用針刺放出膿液,但不要傷到裡面的薄膜。如果已經潰破,可以用八珍湯加上山茱萸、丹皮、澤瀉來滋養腎水。這種病,肥胖體內實熱的人很少得,只有體質虛弱的人容易得。如果潰破後流出惡臭、稀薄的膿液,用補氣托毒的方法也沒有效果,就會死亡。一般來說,膿血大量排出後,氣血都會虛弱,這時應該用峻補的方法來治療。即使有其他症狀,也應該放在最後處理,因為只要元氣恢復,其他症狀自然就會消退。可以用艾灸衝門穴,每次灸十四壯。

有一種情況容易被誤診為痰痞,用治療痰痞的方法卻沒有效果。幾個月後,腫塊會長得像大盆一樣大,高得像個小土堆,堅硬如石頭,微紅且呈漫腫,但不是很疼痛,這就是脅疽。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腫塊就會化膿,形狀像鼓脹一樣,只是肚子沒有青筋,而且肚臍沒有突出,這是它與鼓脹不同的地方。

淵疽,長在脅下,剛開始不紅、堅硬,時間久了就會潰破,而且會發出聲音,像嬰兒的啼哭聲一樣。用藥膏蓋住,聲音就會停止;拿開藥膏,聲音又會發出。應該用艾灸陽陵泉穴,每次灸十四壯,聲音就會停止,瘡也會痊癒。

內發丹毒,長在脅下以及腰胯之間,腫痛,顏色像晚霞一樣紅。應該趕快用針刺放血,內服貴金丸之類的藥物來發汗。如果沒有發汗,而且出現想吐、腹脹、神志不清、大便不通、全身發紫等症狀,就無法治癒。

2. 腋肋主治方

柴胡清肝湯,加味逍遙散(見瘰癧門),補中益氣湯,八味湯,六君子湯,托裡消毒散,貴金丸,灸法(俱見首卷)

白話文:

腋肋主治方

可以使用柴胡清肝湯、加味逍遙散(具體用法請參考瘰癧門的相關說明)、補中益氣湯、八味湯、六君子湯、托裡消毒散、貴金丸,以及灸法(這些方法都在第一卷中有詳細說明)。

3. 下部後

鸛口疽,生於尻尾高骨尖處。一名銳疽。靈樞云。發於尻。初如魚肫。久若鸛嘴。由督脈經濕痰流結所致。朝寒暮熱。夜重日輕。潰出稀膿。或流鮮血。少壯尤可。老弱難醫。

滋陰除濕湯,初起者宜此和之。

川芎,當歸,白芍,熟地(各一錢),柴胡,黃芩,陳皮,知母,貝母(各八分),澤瀉,地骨皮,甘草(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和氣養榮湯,已成不得內消者。宜此托之。

人參,陳皮,白朮,黃耆,茯苓,丹皮,當歸,熟地(各一錢),沉香,甘草(各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

滋腎保元湯,氣血虛弱。潰而不斂者。宜此補之。

人參,黃耆,白朮,茯苓,歸身,杜仲,山萸肉,丹皮,熟地(各一錢),肉桂,大附子,甘草(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蓮肉七個。食前煎服。

上症失治。久而成漏者。宜服先天大造丸。(見流注門)兼服琥珀蠟礬丸。(見腫瘍門)久之自能收斂。

坐馬癰,生於尻尾略上些。初起。灸膝下外臁橫骨盡處。治同鸛口疽。

臀癰,生於臀之中。居小腹之後。為陰中之陰。其道遠。其位僻。雖屬足太陽膀胱經多血。奈氣運不到。血亦罕來。最難收斂。由濕痰凝結而成。

初起有頭。紅熱重墜。發熱口乾者。用貴金丸利之。紺珠膏貼之。初起無頭漫腫。皮色不變者。用紺珠丹托之。隔蒜灸之。如大勢已退。余腫未消者。頻煮熱蔥熨之。除濕二陳湯調之。已成欲作膿者。托裡羌活湯。痛甚者神授衛生散。大勢已退。托裡消毒散。不消及不潰不斂者。

脾虛也。六君子湯加川芎、當歸、黃耆。脾虛下注者。只白朮一味。煎飲自消。毋以能潰膿為惑。不消作渴便淋者。陰虛也。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潰而不斂者。用生薑煎湯洗之。久者以豆豉餅灸之。

此症。自里至表者十有八九。從六淫外感入里者百中一二。故治宜外發。庶免內攻。其有軟陷無膿。根腳平散而不痛者。甚則口乾。煩躁譫語。痰喘氣粗者。由誤服寒涼。失於滋補所致也。不治。書云。若無補養之功。其禍多在結痂之後。是知瘍科以培補元氣為首務也。

有因患痔。敷服寒涼。致令攻潰於臀者。其脈大而數。症則寒熱作渴。瘡則膿水清稀。些三陰經虧損之症也不治。

白話文:

下部後

鸛口疽,生長在尾椎骨尖端突起的地方,也叫做銳疽。根據《靈樞》記載,此病發於尾椎,初期像魚的胃囊,久了則像鸛鳥的嘴巴,是因督脈受濕痰阻塞凝結所致。症狀是早晨怕冷、傍晚發熱,夜晚加重、白天減輕,潰破後流出稀薄的膿液,有時會帶血。年輕力壯的人比較容易治療,年老體弱的人則難以治癒。

滋陰除濕湯,適合初期發病的患者,用來調和身體。

藥方組成:川芎、當歸、白芍、熟地(各一錢)、柴胡、黃芩、陳皮、知母、貝母(各八分)、澤瀉、地骨皮、甘草(各五分)。 用法: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八分,飯前服用。

和氣養榮湯,適用於已經形成,無法使其消散的病症,用來托毒外出。

藥方組成:人參、陳皮、白朮、黃耆、茯苓、丹皮、當歸、熟地(各一錢)、沉香、甘草(各五分)。 用法: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飯前服用。

滋腎保元湯,適用於氣血虛弱,潰破後無法癒合的病症,用來補養身體。

藥方組成: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當歸身、杜仲、山茱萸、丹皮、熟地(各一錢)、肉桂、大附子、甘草(各五分)。 用法: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紅棗兩顆、蓮子七顆,煎煮後飯前服用。

如果上述病症沒有得到適當治療,時間久了變成瘻管,應該服用先天大造丸(參見流注門)並同時服用琥珀蠟礬丸(參見腫瘍門),時間久了自然可以收斂癒合。

坐馬癰,生長在尾椎骨稍上一些的地方,初期可用艾灸在膝蓋下方外側的腓骨小頭下方處,治療方法與鸛口疽相同。

臀癰,生長在臀部中間,位於小腹後方,屬於陰中之陰,位置深遠偏僻。雖然屬於足太陽膀胱經,血氣較多,但因為氣血不易到達,所以很少有血液流通,最難收斂癒合。此病也是由濕痰凝結而成。

初期有明顯的膿頭,紅腫發熱,感覺沉重下墜,並且發燒口渴,可服用貴金丸來疏通,並貼上紺珠膏。如果初期沒有明顯膿頭,只是皮膚漫腫,顏色不變,則用紺珠丹來托毒,並用隔蒜灸。如果腫勢已退,但還有殘留的腫塊,可頻繁用熱蔥水敷熨。配合除濕二陳湯來調理。如果已經形成將要化膿,可用托裡羌活湯。疼痛劇烈時,用神授衛生散。如果腫勢已退,則用托裡消毒散。如果腫塊不消散,不潰破,或潰破後不癒合,這是因為脾虛,可用六君子湯加川芎、當歸、黃耆。如果是脾虛導致濕氣下注,單用白朮煎水服用即可消散,不要被膿液能排出所迷惑。如果腫塊不消散且伴有口渴、小便淋漓,這是因為陰虛,可用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如果潰破後不癒合,可用生薑煎湯清洗,時間久了則可用豆豉餅灸。

這種病症,多數是從身體內部向外發展,只有少數是從外感六淫侵入體內。所以治療上應以外發為主,以免病邪內攻。如果腫塊軟陷無膿,根部平坦不痛,但伴有口乾、煩躁不安、胡言亂語、呼吸急促等症狀,這是由於誤服寒涼藥物,沒有補養身體造成的。如果不及時治療,古書上說,如果沒有補養元氣,禍患多發生在結痂之後。由此可知,外科治療以培補元氣為首要任務。

也有因為患痔瘡,敷用寒涼藥物,導致臀部潰爛的情況。這時脈象會呈現大而快的現象,症狀是寒熱交替,口渴,瘡口流出的膿液清稀。這是三陰經虧損的症狀,也是難以治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