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二 (2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1)

1. 陰瘡應用方

補中益氣湯(見首卷),龍膽瀉肝湯,蘆薈丸(俱見疳瘡門),歸脾湯,逍遙散(俱見瘰癧門)

白話文:

陰瘡應用方

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配方內容請參考本書第一卷),龍膽瀉肝湯,蘆薈丸(這兩種藥方請參考本書中關於疳瘡的章節),歸脾湯,逍遙散(這兩種藥方請參考本書中關於瘰癧的章節)。

2. 囊癰

夫囊癰者陰囊紅熱腫痛也。由肝腎陰虛。濕熱下注所致。治以補陰為主。清熱滲濕之藥佐之。如初起腫痛小便澀滯者。清肝滲濕湯。或送六味地黃丸。因寒中未經發散者。用紺珠丹汗之。次用滋陰清濕等藥。焮腫便閉者。服神授衛生散。己成者托裡消毒散。去桔梗。加澤瀉、穿山甲。

外用如意金黃散。蔥湯和蜜調敷。堅硬無膿。紫色作爛。欲外腐也。蟾酥錠為末。摻之。膏蓋。服滋陰藥。俟腐脫。搽紅黑二膏。如余腫俱消。惟一處不消。欲作膿也。托裡消毒散倍用皂角刺透之。膿熱作脹針之。以免遍潰其囊。法以油頭繩扎住腎子。開海底穴。膿出自盡。

服十全大補湯加牛膝、丹皮。膿出而仍腫痛者。熱未解也。托裡消毒散加膽草、梔子、柴胡。余腫俱退。只一條不消者。肝虛也。六味地黃丸去茯苓加五味子。兼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口乾便數者腎虛也。六味地黃丸。因膀胱酒毒所乘者。六味地黃丸料加車前子、牛膝。內熱晡熱肝虛也。

四物湯加參、術。體倦食少者脾虛也。補中益氣湯。膿水清稀者氣血虛也。十全大補湯。久而不斂者。大補湯加麥冬、五味子。外兼豆豉餅灸之。睪丸懸露者。杉木灰托之。紫蘇葉包之。或瑩珠膏代之。內外得法。旬日可瘥。若攻其毒。則陰道愈虛。投淡滲之藥。則真陰愈損。

雖少壯者。多成痼疾。況虛弱者乎。更誤作疝治。投以熱藥。必難收斂。以至膿清脈大者不治。

囊癰與疝氣相類。但癰則陰囊紅腫熱痛。內熱口乾。小便赤澀。若疝則小腹痛牽引腎子。少熱多寒。好飲熱湯為異耳。若水疝。雖腫而光。雖痛有時不紅不熱。按之軟而即起為異耳。宜以針引去水氣則安。內服本門之藥。不作。

忽然囊紅髮熱。陰子一大一小。狀若傷寒。其發迅速者。卵子瘟也。宜灸肩尖穴。七壯或九壯。即愈。患左灸右。患右灸左。取穴法。立棍一條。伸手扶棍。以手與肩平為則。則肩上有窩。窩即穴也。

囊內睪丸上。忽然突出一點。堅硬如箸頭。疼痛異常。身發寒熱者。暗疔也。(治見疔門)

因患痔漏久而串及於囊者。腎囊漏也。(治見漏門)

白話文:

所謂的「囊癰」,指的是陰囊紅腫、發熱且疼痛的疾病。這通常是因為肝腎陰虛,導致濕熱往下流注所引起的。治療上以滋補陰液為主,並搭配清熱利濕的藥物來輔助。

如果剛開始發病,出現腫痛且小便不順暢,可以使用清肝滲濕湯,或是配服六味地黃丸。如果是因為受寒而未經發散導致的,可以使用紺珠丹來發汗,之後再用滋陰清濕的藥物來治療。如果腫痛嚴重且伴隨便秘,可以服用神授衛生散;如果已經化膿,則使用托裡消毒散,去除其中的桔梗,並加入澤瀉、穿山甲。

外用方面,可以使用如意金黃散,用蔥湯和蜂蜜調和後敷在患處。如果陰囊堅硬沒有膿液,但呈現紫色且有潰爛的跡象,這是將要由內向外腐爛,這時可以使用蟾酥錠磨成粉末,敷在患處,再用膏藥覆蓋。同時服用滋陰的藥物,等待腐肉脫落後,再塗抹紅黑二膏。如果其他腫脹都消退了,只剩下一處還沒消退,並且有化膿的跡象,這時可以使用雙倍劑量的托裡消毒散,並用皂角刺刺破患處,如果膿液積聚且發熱腫脹,則可以用針刺破,以避免陰囊全面潰爛。方法是用油浸過的繩子綁住睪丸,然後開通海底穴(會陰穴),讓膿液徹底排出。

接著服用十全大補湯,並加入牛膝、丹皮。如果膿液排出後仍然腫痛,表示熱邪還沒有完全消除,可以使用托裡消毒散,並加入膽草、梔子、柴胡。如果其他腫脹都消退了,只剩下一處沒有消退,這表示是肝虛,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去除其中的茯苓,並加入五味子,同時搭配補中益氣湯,並加入茯苓。如果出現口乾、頻尿,表示是腎虛,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如果是由於膀胱的酒毒所引起的,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並加入車前子、牛膝。如果出現午後發熱,表示是肝虛,可以使用四物湯,並加入人參、白朮。如果感到身體疲倦、食慾不振,表示是脾虛,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膿水清稀,表示是氣血虛弱,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如果久病不癒且膿液難以收斂,可以使用大補湯,並加入麥冬、五味子,同時外敷豆豉餅來灸療。如果睪丸懸垂在外,可以使用杉木灰來托住,並用紫蘇葉包覆,或者使用瑩珠膏來替代。如果內外治療得當,大約十天就可以痊癒。如果使用攻毒的藥物,反而會使陰道更加虛弱;如果使用淡滲的藥物,則會損耗真正的陰液。

即使是年輕力壯的人,也容易形成難以治癒的頑疾,更何況是虛弱的人呢?如果誤把囊癰當作疝氣來治療,使用溫熱的藥物,必定難以收斂。如果膿液清澈且脈象洪大,則屬於無法治療的病症。

囊癰與疝氣的症狀相似,但囊癰的特徵是陰囊紅腫、發熱、疼痛,伴隨內熱、口乾、小便赤澀。而疝氣則是小腹疼痛,牽引到睪丸,發熱較少而寒冷較多,喜歡喝熱湯。水疝雖然腫脹但表面光滑,雖然會痛但有時不紅不熱,按下去柔軟且立即彈回,這些都與囊癰不同,應該用針刺來引出水氣,這樣才能痊癒,內服本門的藥物就可以。

如果陰囊突然紅腫發熱,睪丸出現一大一小的狀況,而且發病迅速,看起來像傷寒,這就是卵子瘟。應該灸肩尖穴七壯或九壯,就能痊癒。左側發病灸右側,右側發病灸左側。取穴的方法是,站立並扶著棍子,將手舉到與肩膀同高的位置,肩部就會出現一個凹陷,這個凹陷處就是穴位。

如果在陰囊內的睪丸上,突然出現一個堅硬如筷子頭的小點,且疼痛異常,伴隨身體發冷發熱,這就是暗疔(治療方法參見疔門)。

如果因為患痔瘡瘻管而導致病灶蔓延到陰囊,這就是腎囊漏(治療方法參見瘻門)。

3. 囊癰主治方

清肝滲濕湯,治囊癰。發熱腫痛。小水不利者。

川芎,當歸,白芍,生地,柴胡,膽草(炒黑),梔子,花粉,黃芩(各一錢),澤瀉,木通,甘草(各五分),用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

白話文:

清肝滲濕湯,主要治療囊癰,也就是生在陰囊的瘡瘍。症狀是發燒、腫脹疼痛、小便不順暢。

藥方組成有:川芎、當歸、白芍、生地、柴胡、炒黑的龍膽草、梔子、花粉、黃芩(每樣各一錢),澤瀉、木通、甘草(每樣各五分)。用水兩碗煎煮成一碗,在飯前服用。

4. 囊癰應用方

六味地黃丸,紺珠丹,神授衛生散,托裡消毒散,如意金黃散,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瑩珠膏(俱見首卷),蟾酥條(即蟾酥丸見疔門)

白話文:

以下這些方劑可以用於治療囊癰:六味地黃丸、紺珠丹、神授衛生散、托裡消毒散、如意金黃散、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瑩珠膏(這些方子的詳細內容都可以在本書的第一卷找到),還有蟾酥條(也就是蟾酥丸,詳見疔瘡那一章的內容)。

5. 腎囊風

腎囊風者。陰囊作癢。甚則疙瘩頑麻。破流脂水。由肝經風濕所致。宜龍膽瀉肝湯、柴胡勝濕湯、蒜豉丸服之。蛇床子湯熏洗之。

龍膽瀉肝湯,治囊風濕癢。及陰腫淋澀等症。

膽草(用柴胡拌炒),黃連(用吳茱萸拌炒),余如常法。(見疳瘡門)

蒜豉丸,治陰汗濕癢。

淡豆豉為末。煨大蒜搗和為丸。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紅棗燈心湯送下。

蛇床子湯,囊風疙瘩作癢。搔之作痛。

蛇床子,威靈仙,歸尾,苦參(各五錢)

水煎。熏洗。一加白礬。一用茄科煎洗。一用溫醋洗。一用薑湯洗。

狼毒膏,治前症。並一切癢瘡。

狼毒,檳榔,硫黃,文蛤,川椒,枯礬,蛇床子,大風子(各三錢)

為末。用香油一大盞。前滾。入皮硝三錢。再煎滾。下公豬膽汁一個和勻。調前藥。擦患處。

白話文:

腎囊風,指的是陰囊搔癢,嚴重時會長出疙瘩,皮膚變得僵硬麻木,抓破後流出油脂狀的液體,這是由於肝經的風濕所引起的。應該服用龍膽瀉肝湯、柴胡勝濕湯、蒜豉丸來治療,並用蛇床子湯來熏洗。

龍膽瀉肝湯,可以治療陰囊濕疹搔癢,以及陰莖腫痛、小便不順暢等症狀。 (此處省略藥材炮製細節,請參考疳瘡門相關內容)

蒜豉丸,可以治療陰囊出汗、濕癢。 將淡豆豉磨成粉末,將煨過的大蒜搗爛後與豆豉粉混合製成藥丸,如桐子般大小,並用朱砂裹住外層。每次服用三十丸,在空腹時用紅棗燈心湯送服。

蛇床子湯,可以用於治療陰囊長出疙瘩且發癢,搔抓後會疼痛的症狀。 藥材包含:蛇床子、威靈仙、當歸尾、苦參(各五錢)。 用水煎煮後熏洗患處。可另外加入白礬,或者用茄子梗煎煮後清洗,或者用溫醋清洗,或者用薑湯清洗。

狼毒膏,可以用於治療上述症狀,以及各種搔癢的瘡。 藥材包含:狼毒、檳榔、硫黃、文蛤、川椒、枯礬、蛇床子、大風子(各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一大盞香油加熱煮滾後,加入三錢皮硝,再次煮滾,然後加入一個公豬膽汁攪拌均勻,再加入之前磨好的藥粉,塗抹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