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針砭灸烙烘照蒸拔等法

疽之發也。所患者惟內攻與外潰耳。蓋毒不能外發。勢必內攻。急宜護膜以托裡。不能中出。勢必旁潰。必外兼針灸等法以提其毒。此外科之首務也。

白話文:

疽病的發作,患者只擔心內攻和外潰。毒素不能向外發散,必然會向內攻入。應該趕快保護體內臟腑,防止毒素進入。如果毒素不能從中間出來,必然會向旁邊潰爛。必須同時配合針灸等方法,把毒素引出來。這是治療疽病的首要任務。

2. 針法

夫用針者。譬之救火。火在屋下。必穴其頂。不爾則延褻盡焚之矣。故曰。毒氣中隔。內外不通。不行針灸。藥無全功。又曰。血實者決之。先診其脈。緊而數者。其膿未成。緊去但數者。其膿已成。若膿未成而用針。氣血已瀉。膿反難成。膿已成而不針。潰壞愈深。瘡口難斂。

白話文:

使用針灸治療,就像撲滅火災。如果火在下部燃燒,必須先在屋頂上鑽個洞,否則火勢會蔓延並燒毀屋子。因此,如果毒氣積聚在身體內部,導致內外不通暢,則必須使用針灸治療,才能使藥物完全發揮功效。

針灸治療時,首先要診斷脈搏。如果脈搏緊促而頻繁,表示膿液尚未形成;如果脈搏僅僅緊促,表示膿液已經形成。若膿液尚未形成就使用針灸治療,會導致氣血虛弱,膿液反而難以形成。而如果膿液已經形成卻不使用針灸治療,就會導致膿液潰爛加重,傷口難以癒合。

次、輕按熱痛者。膿淺而稠。重按微痛者。膿深而稀。按之不痛俱硬者。瘀血也。俱軟者。濕水也。再、按之陷而不起者。膿未成。按之軟隨手而起者。膿已成。按之四畔俱軟者。膿大成矣。

白話文:

二、輕按有熱痛的,膿淺而稠;重按微痛的,膿深而稀;按壓不痛但都很硬的,是血瘀;很軟的,是濕水。

三、按下去陷下去不起來的,膿液還沒成熟;按下去很軟伴手起來的,膿液已經成熟;按下去周圍都很軟的,膿液已經很成熟。

手法,針鋒宜隨經絡之橫豎。不則難於收口。部位宜下取。便於出膿。腫高而軟者。在肌肉。針四五分。腫下而堅者。在筋脈。針六七分。腫平肉色不變者。附於骨也。針寸許。毒生背腹肋脅等處。宜扁針斜入。以防透膜之害。入針在好肉之處。則磁實而難進。針至膿潰之處。則虛軟而無阻。針既透膿。即視針口。必有膿意如珠。斯時也。欲大開口。則將針斜出。欲小其口。則將針直出。所謂迎而奪之。順而取之也。隨以綿紙捻蘸玄珠膏度之。使膿會齊。三二時取出捻。則膿水速干矣。瘡口貼呼膿膏。四圍敷潰膿散。元氣虛者。必先補而後針。膿一出則諸症悉退。若膿出反痛。腫仍不消。或煩躁嘔逆者。胃氣虛也。治宜大補之。

白話文:

針灸手法,針尖的運用應該順著經絡的縱向和橫向。否則難以收口。針入的部位應該在低處,這樣才能更容易膿出。腫脹而軟的,在肌肉層。針入四五分。腫脹而硬的,在筋脈層。針入六七分。腫脹平坦而且肉色不變的,是附著在骨頭上。針入一寸左右。毒生在背部、腹部、肋部、脅部等地方,應該用扁針斜著刺入,以防止刺穿筋膜而造成傷害。將針刺入完好的肉中,針會感到紮實,難以推進。針到達有膿液潰爛處,針會感到虛軟,沒有阻力。針尖刺透膿液後,就要觀察針口,一定有膿液像珍珠一樣流出。此時,如果想要讓口子大一些,就要斜著把針拔出來。如果想要讓口子小一些,就要直著把針拔出來。這就是所謂的“迎而奪之,順而取之”。隨後用棉花紙捻蘸取玄珠膏,填塞到瘡口裡,使膿液聚集在一起。兩三個時辰後取出捻子,膿水就會很快乾了。在瘡口處貼上呼膿膏,周圍敷上潰膿散。元氣虛弱的人,必須先補後針。膿液一出來,所有的症狀都會消失。如果膿液出來後反而疼痛,腫脹仍然不消,或者煩躁嘔吐的人,是胃氣虛弱。治療應該大補胃氣。

神妙拔根法,凡背疽、腦疽。陰症者。初起不腫高。不焮熱。灸之不疼者。必致壞人。於十日以前。用鈹針當頭插入。至知痛方止。出其惡血。通其瘡竅。隨用蟾酥條插入。直至孔底。服蟾酥丸、紺珠丹、發其大汗。如元氣虛者。隨以內托之藥大補之。每日插二條。以膏蓋之。三日後加添插藥。其根高腫作痛。外用神燈照法、桑根灸法。助陰為陽。插換七日。其瘡裂縫流膿。至十三日。其根自脫。如日多根深蒂固不能脫者。鈹針取之。玉紅膏搽之。不脫者自脫。不斂者自斂。如半月後不作膿腐者。用鈹針品字樣三孔開之。不問深淺。以知痛為住。隨用藥筒拔法拔之。視其膿血鮮明。謂氣血交黏。用藥可痊。若紫黑氣穢。謂氣敗血衰。神仙難醫。若拔後大膿當出而反少。必內有頑膜。宜取去寸余。雖微痛血出無妨。隨用兩手輕重得宜。從瘡根焮處漸漸捺至中間。剪去膿管。聚膿自然湧出。以黃厚為吉。其膿日漸多者為輕。反此則為慮矣。

白話文:

《神妙拔根法》

  1. 背疽、腦疽,陰症患者:
  • 初起時不腫脹、不發熱,灸之不疼的。
  • 在十天前,用鈹針刺入瘡頭,直到感覺疼痛才停止。
  • 引出毒血,疏通瘡口。
  • 隨即插入蟾酥條,直到孔底。
  • 服用蟾酥丸、紺珠丹,發出大量汗液。
  • 如果元氣虛弱的,隨即用內託之藥大補。
  • 每天插入兩條蟾酥條,用膏藥蓋住。
  • 三天後加添插藥。
  1. 瘡根高腫疼痛:
  • 外用神燈照法、桑根灸法,幫助陰症轉化為陽症。
  • 插換藥物七天。
  • 瘡口裂開流膿。
  • 至十三天,瘡根自然脫落。
  • 如果瘡根多而深,蒂固不能脫落的,用鈹針取之。
  • 用玉紅膏搽之,不脫落的自然會脫落,不收斂的自然會收斂。
  1. 如果半個月後不化膿腐爛的:
  • 用鈹針在瘡口品字樣開三個孔,不問深淺,以感覺疼痛為止。
  • 隨即用藥筒拔法拔之。
  • 看膿血是否鮮明,如果氣血交黏,用藥可痊癒。
  • 如果膿血紫黑、氣穢,表示氣敗血衰,神仙難醫。
  1. 如果拔後大膿當出而反少:
  • 裡面必定有頑膜,應取去一寸餘,雖微痛血出無妨。
  • 隨即用兩手輕重得宜,從瘡根焮處漸漸捺至中間。
  • 剪去膿管,聚膿自然湧出,以黃厚為吉。
  • 膿液日漸增多的為輕,反之則為慮。

又有不宜針者。如疽生於筋脈。及骨節臍門。並癭瘤。再結核推之不動者。俱不宜針。冬月閉藏。水冰地折。只宜用藥托裡而少針石者。蓋謂善行水者不能注冰。善穿地者不能鑿凍。善用針者亦不能取四厥也。所為寒致腠理。以苦發之。以辛散之。如托裡溫中湯之類也。

白話文:

還有一些情況不適合針灸,比如疽生長在筋脈、骨節、臍門,以及癭瘤、再結核,推之不動的,都不適合針灸。冬季閉藏,水冰地折,只適合用藥調養身體,少用針灸,因為善於行水的,不能注進冰裡;善於穿地的,不能鑿開凍土;善於用針的,也不能取四厥。所以要溫暖腠理,用苦味發散,用辛味散開,比如託裡溫中湯之類的藥方。

蜞針一法。為開門放毒之捷徑。然恐竭於外。不能及於內。即皮膚之疾。恐血去而氣不能獨居也。禁之。

針委中穴法,治癰疽發背紅腫疼痛。及腳膝風濕疼痛。即柱杖跛足者。針之有功。又中風痰厥。牙關緊急不知人事者。針之立效。其法。令患者雙手倚壁上。雙腳挺直。用三角鈹針。將紙紮只露半米粒許尖頭。針時以中指抵住針頭。看委中穴有細青紫脈。皆是濕毒惡血。看準於紫脈上刺之。凡青脈俱刺。任出黑血無妨。看血出淡黃色。方以紙輕手按片時。以小膏藥貼之。三四日不可洗浴。放血後。令人將圓棍於手足腰背腿上。如轅刮面。即棄杖而行。百發百中。針家不宜出血。惟腫偏宜出血也。

白話文:

「針委中穴法」是治療背部紅腫疼痛、膝蓋風濕痛、柱杖跛足等疾病的針灸方法。使用三角鈹針,將紙張包住針頭,只露出半個米粒大小的尖端。在針灸時,以中指抵住針頭,在委中穴找到細小的青紫脈,表示有濕毒惡血。將針刺入青紫脈中,放出黑血。若針刺部位出現淡黃色的血,即可用紙張輕輕按壓,貼上小膏藥。在針灸後的三四天內,不能洗澡。針灸後,可讓患者用手腳、腰背和大腿等部位進行刮痧,刮痧後,患者即可丟掉柺杖行走。針灸師通常不應讓患者出血,但是當腫脹側需要出血時,則可以出血。

針少商穴法,治喉風、喉痹、顒額、(顒、音容。大頭也。)懸癰、乳蛾等症。危急者刺之立驗。穴在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一韭葉許白肉際間。用三稜針刺出紫血。立瘥。此穴能泄諸臟之熱。但不宜灸。

白話文:

針刺少商穴的方法,可以治療喉嚨疼痛、喉嚨腫痛、頭暈目眩、大頭瘡、乳腺炎等疾病。危急情況下針刺此穴,可以立竿見影。少商穴位於大拇指內側末端,距離指甲角一韭葉寬的白色肉際。使用三稜針刺出紫色的血,疾病立即痊癒。這個穴位可以清泄各個臟腑的熱氣,但不能灸。

內托黃耆丸,治誤傷經絡。白膿赤汁。逗流不止者。

黃耆(生八兩),當歸(三兩),肉桂木香沉香乳香(各一兩)

白話文:

黃耆(生,八兩),當歸(三兩),肉桂、木香、沉香、乳香(各一兩)。

為末。用綠豆粉四兩。生薑自然汁煮。糊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湯下。

白話文:

取四兩綠豆粉,加入生薑自然汁煮製,將煮好的糊狀物丸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3. 砭法

扁鵲云。病在血脈。治宜砭石。此舉素問血實者決之也。非止丹毒及紅絲疔走散。但見紅腫色赤遊走不定者。或時毒瘀血壅盛等症。並宜砭之。忌其太深。內經所謂刺皮無傷肉也。法用細瓷器擊碎。取有鋒芒者一塊。用箸一根。劈開頭。夾之縛之。用二指輕捺箸梢。以瓷鋒對患處懸寸許。

白話文:

扁鵲說:疾病存在於血脈之中。治療宜用砭石。此法出自《素問》,是針對血實證的治療方法。不僅限於丹毒和紅絲疔瘡感染引起的斑塊散佈。凡是見到紅腫色紅,遊走不定、或毒瘀血壅盛等症候,均宜用砭石治療。但忌諱刺入太深,內經(《黃帝內經》)中說:刺破皮膚但不傷及肌肉。具體方法是用細瓷器打碎,取得一塊有鋒芒的碎片,然後用一根筷子,劈開前端,夾住瓷片並捆紮固定。用兩指輕輕按壓筷子的末端,使瓷片鋒端與患處懸空一寸左右的距離。

再用重箸一根。頻擊箸頭。令毒血遇刺皆出。如丹毒敷貼。見小兒赤遊丹毒門參考。至次日腫未全消。再量行砭之。以腫消紅散為率。

白話文:

再拿多一根新的筷子,快速敲打病竈處。使有毒的血液被刺破溢出。如果像是丹毒,可以參考「小兒赤遊丹毒門」的治療方法。等到隔天腫脹沒有完全消退,再依腫脹消退的程度,使用「腫消紅散」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