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一 (7)
卷一 (7)
1. 內消內托法
內消,消者、減也。於初起紅腫結聚之際。施行氣、活血、解毒消腫之劑。必分之以虛實。如脈症俱實者。汗利之。脈症俱虛者。滋補之。次分部位。佐以引經消毒之藥。使氣血各得其常。則可內消也。再如熱渴便閉。邪在裡也。則疏導之。寒熱焮痛。邪在表也。則發散之。無表裡症。邪在經也。則和解之。
內托,托者、起也。已成之時。不能突起。亦難潰膿。或堅腫不赤。或不痛大痛。或得膿根散。或膿少膿清。或瘡口不合者。皆氣血虛也。主以大補。佐以活血祛毒之品。或加以芳香。行其鬱滯。或加以溫熱。御其風寒。如托裡消毒散。隨時加減之。候膿出腫消腐淨。用參、耆、歸、朮、大補之。甚加附子。使氣血滋茂。則新肉易生。是為內托也。又云。治癰以寒。是為內消。治疽以熱。是為內托。內消內托。乃正治從治之義也。
白話文:
內消法:
所謂「消」,就是減少的意思。在紅腫剛開始結聚的時候,使用行氣、活血、解毒消腫的藥物。必須根據體質的虛實來區分用藥。如果脈象和症狀都呈現實證,就用發汗或利尿的方式治療;如果脈象和症狀都呈現虛證,就用滋補的方式治療。接著再依照患病部位,搭配引經的消毒藥,使氣血恢復正常運行,這樣就能夠使腫塊消散。此外,如果出現發熱口渴、便秘的症狀,表示病邪在體內,就用疏導的方式來治療;如果出現忽冷忽熱、紅腫熱痛的症狀,表示病邪在體表,就用發散的方式來治療;如果沒有表裡症狀,病邪停留在經絡,就用和解的方式來治療。
內托法:
所謂「托」,就是扶起的意思。當腫瘡已經形成,卻無法隆起,也很難潰膿,或是堅硬腫大但不紅腫,或是無痛或劇痛,或是膿根分散,或是膿液很少或清淡,又或者是瘡口難以癒合,這些都屬於氣血虛弱的表現。治療上以大補氣血為主,搭配活血祛毒的藥物,或是加入芳香類的藥物來疏通行氣的阻滯,或是加入溫熱類的藥物來驅散風寒。例如使用托裡消毒散,並根據情況隨時調整藥方。等到膿液排出、腫脹消退、腐肉清除乾淨後,再使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等藥材大補氣血,甚至加入附子來加強效果,使氣血充盛,這樣就能夠促進新肉的生長。這就叫做內托法。還有說法認為,治療癰瘡要用寒涼的藥物,這就是內消法;治療疽瘡要用溫熱的藥物,這就是內托法。內消和內托,其實就是正治和從治的道理。
2. 虛實症治法
腫潰諸症。須辨虛實。隨行補瀉。若或稍差。關係甚大。假如腫起堅硬膿稠者。瘡疽之實也。腫下軟慢膿稀者。瘡疽之虛也。瀉利腸鳴。食少嘔吐。手足並冷。脈弱皮寒。小便自利。或小便時難。大便滑利。聲音不出。精神不爽者。悉臟腑之虛也。大便硬。小便澀。飲食如故。
腸滿脹悶。肢節疼痛。口苦咽乾。煩渴身熱。脈大神昏者。悉臟腑之實也。膿水清稀。瘡口不合。聚腫不赤。肌寒肉冷。自汗色脫者。氣血之虛也。腫高色赤。寒熱疼痛。膿稠壯熱。頭目昏重者。氣血之實也。頭痛鼻塞。目赤心驚。喉舌生瘡。煩渴飲冷。睡語咬牙者。上實也。
精滑便利。腰腳沉重。睡臥不寧者。下虛也。肩項不便。四肢沉重。目視不正。睛不了了。食不知味。音嘶聲敗。四肢浮腫者。真氣虛也。焮腫痛甚。日久不潰。寒熱往來。二便淋秘。心神煩悶者。邪氣虛也。又曰。真氣奪則虛。邪氣盛則實。諸庠為虛。諸痛為實。脈微細軟者為虛。
洪大而數者為實也。脈症俱虛。虛則補之。和其氣。托裡也。脈症俱實。實則瀉之。導其氣。疏利也。脈症俱緩。緩則治本。用平和之藥。徐治之也。
主治之法。如腫高焮痛者。神授衛生散解之。次用托裡消毒散。漫腫微痛者。用托裡散。如不應。加薑桂。膿出反痛。氣血虛也。宜八珍湯。不作膿。不腐潰。陽氣虛也。宜四君子湯。加歸、耆、肉桂。不生肌。不收斂。脾氣虛也。宜四君子湯。加芍藥、木香。惡寒憎寒。陽氣虛也。
宜十全大補湯。加薑、附。晡熱內熱。陰血虛也。宜四物湯。加參、術。欲嘔作嘔。胃氣虛也。宜六君子湯。加炮姜。自汗盜汗。五臟虛也。宜六味丸。加五味子。食少體倦。脾氣虛也。宜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喘促咳嗽。脾肺虛也。宜補中益氣湯。加五味、麥冬。欲嘔食少。
脾胃虛也。宜人參理中湯。腹痛泄瀉。脾胃虛寒也。宜附子理中湯。小腹痞。足脛腫。脾腎虛也。宜十全大補湯。加山藥、山茱萸。泄瀉足冷。脾腎虛寒也。宜十全大補湯。加附子。熱渴淋秘。腎虛陰火也。宜加減八味丸。喘嗽淋秘。肺腎虛火也。宜補中益氣湯、加減八味丸。
大凡怯弱之人。不必分其腫潰。惟宜先補胃氣。或疑參、耆滿中。或泥於氣質素實。或為有痰勿服補劑。或間有用者又加發散敗毒等藥。致使聽補不償聽損。多致有誤。殊不究瘡瘍之作。緣陰陽已虧。膿血既瀉。元氣已憊。斯時也。不行溫補。將何以恃。書云。才得腫痛。參之脈症。見有虛弱。便與滋補。氣血無虧。可保終吉。此古今不易之確論也。
白話文:
虛實症的治療方法
腫脹潰爛等各種病症,必須分辨是虛證還是實證,然後根據情況採取補益或瀉下的方法。如果稍有偏差,關係就很大。如果腫起堅硬、膿液濃稠,這是瘡疽的實證;如果腫起鬆軟、膿液稀薄,這是瘡疽的虛證。
腹瀉、腸鳴、食慾不振、嘔吐、手腳冰冷、脈象微弱、皮膚寒冷、小便自利或小便困難、大便滑瀉、聲音微弱、精神不佳,這些都是臟腑虛弱的表現。
大便乾硬、小便澀滯、飲食如常、腸胃脹滿悶痛、肢體關節疼痛、口苦咽乾、煩躁口渴、身體發熱、脈象強大、神志昏迷,這些都是臟腑實證的表現。
膿液清稀、瘡口不癒合、腫脹不紅、肌肉寒冷、自汗、面色蒼白,這些是氣血虛弱的表現。腫脹高起顏色發紅、發冷發熱、疼痛、膿液濃稠、高燒、頭暈眼花,這些是氣血充盛的表現。
頭痛、鼻塞、眼睛紅腫、心悸、喉嚨舌頭生瘡、煩渴想喝冷飲、睡覺時說夢話或磨牙,這些是上部有實熱的表現。
精液滑脫、大便稀溏、腰腿沉重、睡眠不安穩,這些是下部虛弱的表現。
肩膀脖子不舒服、四肢沉重無力、視力模糊、眼睛看不清楚、吃東西沒味道、聲音沙啞、四肢浮腫,這些是真氣虛弱的表現。
紅腫疼痛劇烈、久久不潰爛、發冷發熱交替、大小便不暢通、心神煩躁,這些是邪氣虛弱的表現。
另外說,真氣虛弱就表現為虛證,邪氣強盛就表現為實證。各種腫脹都屬於虛證,各種疼痛都屬於實證。脈象微細軟弱屬於虛證,脈象洪大而快屬於實證。
脈象和症狀都表現為虛,就要補益,調理氣血,使其恢復健康;脈象和症狀都表現為實,就要瀉下,疏導氣血,使其暢通。脈象和症狀都表現為緩和,就應治療根本,用平和的藥物,慢慢調理。
主要治療方法:
腫脹高起並且紅腫疼痛,用神授衛生散來緩解,然後用托裡消毒散。腫脹範圍大而只有輕微疼痛,用托裡散;如果效果不明顯,就加薑桂。膿液排出後反而疼痛,是氣血虛弱,可以用八珍湯。瘡瘍沒有膿液、不腐爛潰瘍,是陽氣虛弱,可以用四君子湯,並加當歸、黃耆、肉桂。瘡瘍不長新肉、不收口,是脾氣虛弱,可以用四君子湯,並加芍藥、木香。
怕冷畏寒,是陽氣虛弱,可以用十全大補湯,並加生薑、附子。傍晚發熱、身體內部發熱,是陰血虛弱,可以用四物湯,並加人參、白朮。想吐或作嘔,是胃氣虛弱,可以用六君子湯,並加炮薑。自汗或盜汗,是五臟虛弱,可以用六味丸,並加五味子。食慾不振、身體疲倦,是脾氣虛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並加茯苓、半夏。喘氣急促、咳嗽,是脾肺虛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並加五味子、麥冬。想吐、食慾不振,是脾胃虛弱,可以用人參理中湯。腹痛、腹瀉,是脾胃虛寒,可以用附子理中湯。小腹脹滿、腿腳腫脹,是脾腎虛弱,可以用十全大補湯,並加山藥、山茱萸。腹瀉、腿腳冰冷,是脾腎虛寒,可以用十全大補湯,並加附子。發熱口渴、小便淋漓不暢,是腎虛陰火,可以用加減八味丸。喘氣咳嗽、小便淋漓不暢,是肺腎虛火,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和加減八味丸。
一般來說,體質虛弱的人,不必區分腫脹是否潰爛,最重要的是先補養胃氣。有些人擔心人參、黃耆會使胃脹,或認為自己體質強壯,或認為有痰不能服用補藥,或即使服用了也加了發散解毒的藥物,導致進補的效果不如損耗,反而產生錯誤。這是不了解瘡瘍的產生,是因為陰陽已經虧損,膿血排出後,元氣已經衰弱。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進行溫補,又靠什麼來恢復呢?古書說,只要發現腫痛,仔細觀察脈象症狀,發現有虛弱的現象,就要及時給予滋補。氣血不虧損,才能保證最終痊癒。這是不管在古代或現代都適用的正確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