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痘後癰

痘癰發於收靨之後。由毒氣留藏於經絡虛處。或關節動處。輕者止生結核腫癤。甚者頭項胸背盡皆流注。難醫。由實熱者。用赤芍、甘草節、連翹、桔梗之類。上引升麻、葛根。下引檳榔、牛膝。更助以貝母、忍冬、栝蔞、白芷。寒熱加芩、柏。散瘀加蘇木、紅花。便閉加大黃。

氣血虛者。身涼不渴。慎用苦寒。反傷中氣。兼服保元湯為要。外用馬齒莧杵汁。豬脂、石蜜。共熬成膏塗之。或天麻子肉。搗松香末為膏貼之。膿者針之。潰者煅海巴兒摻之。乾用油調。

射干黏子湯,治痘疹後。癰疽瘡毒。

鼠黏子(二錢),射干,升麻,甘草(各五分)

水一鍾。煎六分服。

白話文:

痘瘡痊癒後發生的癰瘡,是因為毒氣殘留在經絡虛弱的地方,或是關節活動處。輕微的只會長出結核腫塊或小癤子,嚴重的則會頭部、頸部、胸部、背部都出現流膿的病灶,難以醫治。

如果是因為體內實熱引起的,就用赤芍、甘草節、連翹、桔梗等藥材,向上引導可用升麻、葛根,向下引導可用檳榔、牛膝,再搭配貝母、忍冬、栝樓、白芷等藥材。如果兼有寒熱症狀,就加入黃芩、黃柏;如果需要散瘀,就加入蘇木、紅花;如果便秘,就加大黃。

如果是氣血虛弱的,身體會感到寒冷,而且不口渴,就要謹慎使用苦寒的藥物,以免損傷中氣,同時要服用保元湯來補益。外用方面,可以用馬齒莧搗成汁,與豬油、蜂蜜一起熬成膏塗抹,或是用天麻子肉搗碎,加上松香末製成藥膏貼敷。如果已經化膿,就用針刺破;如果已經潰爛,就用煅燒過的海巴兒粉末撒在傷口上,如果傷口乾燥,就用油調和後塗抹。

射干黏子湯,可以治療痘疹後的癰疽瘡毒。

藥方組成:鼠黏子(二錢)、射干、升麻、甘草(各五分)。

用水一碗煎煮至六分,服用。

2. 痘風瘡

痘風瘡。先則細瘡作癢。次沿成片。脂水浸淫。由痘後遇風所致。宜麥餞散搽之。兼避風戒口。甚者瘙癢浸淫。肌無完膚。而成痘癩。急用十全大補湯大補氣血。苦參丸清熱解毒。二方合而服之。外塗滅瘢救苦散。

麥餞散,小麥一合。炒枯黃色。乘熱入缽內。和硫黃四錢白砒一錢為末。攪勻待冷。加煙膠八錢川椒三錢枯礬二錢共末。和勻。先用蔥湯洗淨。麻油調搽。油紙蓋孔。三日一換。三次愈。

苦參丸

苦參(一兩),白蒺藜,胡麻,牛蒡子(各五錢),甘草(二錢五分)

為末。酒糊為丸。竹葉湯送下。

滅瘢救苦散

密陀僧,滑石(各二兩),白芷(五錢),

上為末。濕則乾摻。乾用白蜜調敷。

痘後疳蝕瘡,毒壅肌肉。內透筋骨。外連皮膚。時痛出血。日久不瘥。宜十全大補湯搽綿繭散。

綿繭散

白話文:

痘風瘡

痘風瘡,剛開始是細小的疹子,會發癢。接著會擴散成片,有組織液滲出。這是因為長痘痘後又吹到風所導致的。應該用麥餞散塗抹,同時要避風,注意飲食。如果情況嚴重,會癢到組織液流不停,皮膚沒有完整的地方,最後變成痘癩。這時候要趕快服用十全大補湯來大補氣血,搭配苦參丸來清熱解毒。這兩種藥方一起服用,並外用滅瘢救苦散塗抹。

麥餞散

取一合小麥,炒到焦黃,趁熱放入缽中,加入硫黃四錢、白砒一錢,磨成粉,攪拌均勻等冷卻。再加入煙膠八錢、川椒三錢、枯礬二錢,一起磨成粉,攪拌均勻。先用蔥湯清洗患處,然後用麻油調和麥餞散塗抹,用油紙蓋住傷口,每三天換一次藥,三次就會痊癒。

苦參丸

苦參一兩,白蒺藜、胡麻、牛蒡子各五錢,甘草二錢五分。

把這些藥材磨成粉,用酒調和做成藥丸,用竹葉湯送服。

滅瘢救苦散

密陀僧、滑石各二兩,白芷五錢。

把這些藥材磨成粉,如果患處濕就直接撒在上面,如果乾就用白蜜調和後塗抹。

痘後疳蝕瘡

痘後疳蝕瘡,是毒素積聚在肌肉,往內會侵蝕到筋骨,往外則會蔓延到皮膚,會感到疼痛、出血,時間久了也不會好。應該服用十全大補湯,並外用綿繭散塗抹。

綿繭散 (此處原文並未說明綿繭散的成分和製法。)

3. 痘後便膿

痘後便膿熱毒入於大腸也。宜四物湯加黃芩、黃連、枳殼、荊芥穗。或黃連解毒湯加生地。

上痘症自有專科。因其形有外科之名。又似屬外科也。採錄數條。以備參考云爾。

白話文:

痘疹之後出現大便帶膿,這是因為熱毒進入了大腸。應該服用四物湯,並加入黃芩、黃連、枳殼、荊芥穗等藥材來治療。或者使用黃連解毒湯,並加入生地。

關於痘疹的治療,本來就有專門的科別。因為痘疹的形態有類似外科疾病的名稱,所以又好像屬於外科範疇。這裡摘錄幾條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4. 煉取諸藥法

5. 升打靈藥固罐封口法

固罐法,近少陽城罐以雙耳茶葉罐代之。將罐烤熱。搗大蒜於罐外遍擦之。再烤再擦。如式三四次。次以薑、醋入罐內。溫之煮之。以干為度。次用黃土二分。煤灰一分。雜以馬毛。以鹽水和之。固罐一指厚為則。陰乾聽用。

封罐口法,入藥畢。蓋鐵盞。用鐵絲絆畢。用石膏、無名異等分。食鹽減半。俱煅過為極細末。醋調成膏。次加炭火三二塊於盞內。燒盞熱。以筆蘸藥周圍塗之。隨干隨藥。以口平為率。

一用生石膏、生白礬、食鹽三味。等分為末。水調塗之。如前。

白話文:

固罐法:

現在少有人使用傳統的藥罐,大多以帶雙耳的茶葉罐代替。先把罐子烤熱,然後將搗爛的大蒜均勻塗抹在罐子外壁,再烤熱再塗抹,像這樣重複三四次。接著在罐內放入薑和醋,加熱煮沸至水分蒸發。之後,取黃土兩份、煤灰一份,混合馬毛,再用鹽水調和,將混合物均勻塗抹在罐子外壁,厚度約一指,然後陰乾備用。

封罐口法:

將藥材放入罐中後,蓋上鐵製小碟子,用鐵絲綁好。接著,將煅燒過的石膏和無名異等分,食鹽減半,都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醋調成糊狀。然後在小碟子裡放入兩三塊炭火,將小碟子燒熱。用筆蘸取調好的藥糊,塗抹在小碟子周圍,塗完一層等它乾燥,再繼續塗抹,直到將罐口完全封平。

另一種封罐口方法:

將生石膏、生白礬、食鹽三味藥材等分磨成粉末,用水調勻塗抹,方法和前面一樣。

6. 煉玄明粉法

冬至後。用潔淨朴硝十斤。用水一斗五升。白蘿蔔五斤打碎。同硝入鍋內。煮化。候湯滾足。撈去蘿蔔。將竹絲箕以綿紙二層攤鋪箕內。架在新缸上。將硝湯徐人箕內。候折再添。以湯濾盡為度。將缸搭在天並。露三日。其硝結在缸邊。傾去余水。瀝乾為止。將硝取下。再用砂鍋頓炭爐上。

將硝一碗。化開煎滾。以銅匙鏟攪。將成凝結時。鏟入小魚酢罐內上空寸許。再下硝煉。如此已畢。每一罐下。用三丁品字樣釘入土地上。留寸半在外。將罐浮頓。釘頭上用瓦片蓋口。周圍用段磚砌百眼爐。圍繞離罐寸半許。將著炭安入爐內四圍。底火頂火一概相護。候罐硝紅為度。

次日取出硝來。預用大綿紙攤在潔淨陰土地上。將硝碾細。用絹篩篩在紙上一錢厚。再不許多。將門闥俱已關閉。不許與人見之。三日後。其硝自然復活。色白如粉。輕虛成片。將缽盛收。紙蓋之。上再用亂紙寸許。以收潮氣。庶不凝結。此品最能降火化痰。清利臟腑。怪症服之可蠲。

狂燥用之即愈。搜除百病。安斂心神。況此服之不傷元氣。惟久病瀉痢者不宜。大人每服三四錢。小兒五分至一錢皆可。俱用白滾湯或蔥湯空心化服。候行二三次。隨飲稀粥。自然爽健精神。調和臟腑。津液頓生。百病如失。又煅過硝石六兩。加硃砂三錢。青黛一錢。冰片一錢五分。

共研細末。照前篩紙上。再用紙蓋一層。四邊以戒尺壓緊。勿令走氣。候三日外。取起密收。又名陽春紫雪。最治失心忘志。顛癇健忘。小兒急驚。大人異症。每服五分至一錢。俱用淡竹葉、燈心湯化服。屢有奇效。不可盡述。玄明粉乃神仙保命服食。每一斤加生熟甘草末一兩。

蔥湯化服二三錢。令人悅澤容顏。輕身耐老矣。

白話文:

煉製玄明粉的方法

冬至過後,選用乾淨的朴硝十斤,加入清水一斗五升,將五斤白蘿蔔搗碎,一起放入鍋中煮化。等到湯水完全沸騰後,撈出蘿蔔。將竹絲編成的篩子,鋪上兩層棉紙,架在新缸上面。慢慢地將硝湯倒入篩子中,等水漏下去一些再繼續加,直到把湯過濾完畢。將缸放置在露天的地方曬三天,硝會結晶在缸邊。倒掉剩餘的水,瀝乾水分後,取下硝。再用砂鍋放在炭爐上加熱。

取一碗硝,加熱融化至沸騰,用銅湯匙不停攪拌,當快要凝固時,用湯匙鏟入小魚酢罐中,留下罐口上方約一寸的空間。然後繼續放入硝煉製,直到全部煉完。在每個罐子的下方,用三個釘子以品字形釘入土中,露出地面一寸半。將罐子放在釘子上,用瓦片蓋住罐口,周圍用斷磚砌成有許多孔洞的爐子,圍繞罐子約一寸半的距離。把燒著的炭放入爐子四周,從底部和頂部一起加熱,直到罐內的硝呈現紅色。

第二天取出硝,預先在乾淨陰涼的地上鋪上大張的棉紙,將硝磨成細粉,用絹篩篩在紙上,厚度約一錢。不能鋪太厚,然後關閉所有的門窗,不讓人看見。三天後,硝自然會恢復活性,顏色變得像白色的粉末,輕盈鬆散成片狀。用缽盛裝,用紙蓋住,上面再放上約一寸厚的亂紙,以吸收潮氣,避免結塊。這種藥物最能降火化痰,清理內臟,對於各種奇奇怪怪的病症服用後可以痊癒。

對於狂躁的症狀,服用後立刻見效。它可以清除各種疾病,安定心神。而且服用後不會損傷元氣,只有長期腹瀉的人不適合服用。大人每次服用三四錢,小孩服用五分至一錢都可以。都用白開水或蔥湯空腹送服。等排泄二三次後,再喝些稀粥,自然就會感到精神爽快,身體健康,內臟調和,津液充足,百病消除。另外,將煅燒過的硝石六兩,加入硃砂三錢、青黛一錢、冰片一錢五分,

一起研磨成細末,按照之前的方法篩在紙上,再用一層紙蓋住,四周用戒尺壓緊,不要讓氣體跑掉。三天後取出,密封保存。這種藥又叫陽春紫雪,最能治療失心健忘、癲癇、健忘、小兒急驚風、大人各種怪病。每次服用五分至一錢,都用淡竹葉、燈心草湯送服,屢試有奇效,不能一一列舉。玄明粉是神仙保命的養生良藥,每一斤玄明粉加入生甘草和熟甘草末各一兩,

用蔥湯送服二三錢,可以讓人容光煥發,身體輕健,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