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四 (10)
卷四 (10)
1. 結核應用方
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八珍湯,六君子湯(俱見首卷),柴胡清肝湯,加味逍遙散,歸脾湯(俱見瘰癧門),蘆薈丸(見疳瘡門)
白話文:
以下是一些可以應用於治療結核病的方劑:
-
補中益氣湯
-
六味地黃丸
-
八珍湯
-
六君子湯 (以上四個方劑的詳細內容都已在本書第一卷中提及)
-
柴胡清肝湯
-
加味逍遙散
-
歸脾湯 (以上三個方劑的詳細內容都在關於瘰癧(淋巴結核)的章節中提及)
-
蘆薈丸 (這個方劑的詳細內容在關於疳瘡的章節中提及)
2. 楊梅瘡
夫梅瘡言形也。和黴瘡言濕也。時瘡言時氣乖變,邪氣湊襲之也。綿花瘡言綿綿而難絕也。總由濕熱邪火之化,而有精氣二者之殊。精化由欲染者重,氣化由傳染者輕。精化者肝腎二經受毒,其患先從下部見之,筋骨多疼,小水淋瀝,其形大而且硬。氣化者脾肺二經受毒,其患先從上部見之,皮膚作癢,筋骨不疼,其形小而且干。
精化者毒在骨髓,未透肌膚,宜金蟬解毒丸下之,以瀉骨髓之毒。氣化者毒在皮膚,未經入里,宜紺珠丹蔥酒煎服,洗浴汗之,以解皮膚之邪。壯實者服一劑散,以解表裹之邪,次服加味遺糧湯調理。虛弱者服蟾酥丸三二服,使邪毒透於肌表。
次用歸靈內托散。如或誤用熏藥,火氣鬱遏難出,致令頭脹骨疼,紅點滿面者,先用黃連解毒湯二劑,以瀉其火,次服蟾酥丸如前法調理。服至筋骨不疼,瘡根淡白,內毒已解,方用點藥。輕者百日,重則半載,方始全愈。又男犯房勞,女逢經至,則服藥罔效,欲其速愈者,
必內服一劑散,以敗其勢。然須密室避風寒,忌冷水,犯之筋骨作疼。食宜淡,咸則血凝,難愈。食鵝生風,食牛生癬,不可不慎之也。如不遵此法,妄用熏條擦藥哈吸等法,而不成後患者鮮矣。
白話文:
所謂「楊梅瘡」,是就它的外形來稱呼的。而「黴瘡」的說法,則是指它是由濕氣引起的。至於「時瘡」,則是指因為季節氣候變化異常、邪氣入侵所導致的。「綿花瘡」則是說這種瘡會綿延不絕,難以根治。總而言之,這些病都是因為濕熱邪火所造成的,但又因為病因的不同,可分為「精化」和「氣化」兩種。「精化」多半是因性行為傳染而來,病情較為嚴重;而「氣化」多半是由於接觸傳染而來,病情較為輕微。「精化」是因為肝經和腎經受到毒素侵襲,症狀通常先從下半身出現,會感到筋骨疼痛、小便淋漓不盡,瘡的形狀較大且較硬。「氣化」是因為脾經和肺經受到毒素侵襲,症狀通常先從上半身出現,會感到皮膚搔癢,但筋骨不一定會疼痛,瘡的形狀較小且較乾。
「精化」的病,毒素深入骨髓,尚未透出皮膚,應該服用金蟬解毒丸,以排出骨髓中的毒素。「氣化」的病,毒素在皮膚表面,尚未侵入體內,應該服用紺珠丹,並以蔥酒煎服後洗浴發汗,以解除皮膚表面的邪氣。體格強壯的人,可先服用一劑散,以同時解除內外邪氣,再服用加味遺糧湯調理身體。體質虛弱的人,則先服用蟾酥丸兩三次,使邪毒從皮膚表面排出。
然後再使用歸靈內托散。如果誤用了熏藥,會使火氣鬱結難以排出,導致頭脹骨痛、臉上佈滿紅點,應該先服用黃連解毒湯兩劑,以瀉去火氣,再服用蟾酥丸,依照之前的方法調理。直到筋骨不再疼痛、瘡根顏色變淡變白,表示體內毒素已解,才能開始使用外用藥。病情輕微的大約百日可痊癒,病情嚴重的則需要半年才能完全康復。另外,男性如果性生活過度,女性如果正值經期,那麼服藥的效果會大打折扣。想要加快痊癒速度,一定要先服用一劑散,以抑制病情發展。同時,必須待在密室裡避風寒,忌用冷水,否則會引起筋骨疼痛。飲食宜清淡,過鹹的食物會導致血液凝滯,難以痊癒。吃鵝肉會生風,吃牛肉會生癬,這些都要特別注意。如果不遵守這些方法,亂用熏條、擦藥、哈吸等方法,而能完全康復的人很少。
3. 楊梅主治方
透骨搜風散,筋骨疼痛。未見形已見形。悉效。
透骨草(白花者陰乾),羌活,獨活,紫葡萄,生芝麻,白糖,六安茶,小黑豆,核桃肉,槐子,生薑(各一錢五分),紅棗(三枚)
用水三鍾。煎一鍾。露一宿。空心熱服。蓋臥出汗避風。三劑自愈。
楊梅一劑散,元氣壯者服之。一汗一下。其功甚捷。
麻黃(一兩),大黃(七錢),威靈仙(八錢),金銀花,羌活,白芷,蟬蛻,皂角刺,穿山甲(各五錢),防風(三錢)
共一劑。用山羊肉斤許。河水煮熟。取清湯二碗。黃酒一碗。煎一碗。令患者空心。先將熱羊肉同酒淡食之。令飽。隨服藥。蓋臥出汗避風。
加味遺糧湯,治楊梅初起。筋骨疼痛。及已潰未潰。延綿不已。並楊梅風毒誤服輕粉。癱瘓骨疼。不能動履。
川芎,當歸,防風,木瓜,薏苡仁,木通,金銀花,白蘚皮,威靈仙,蒼朮(各一錢),甘草(五分),皂莢子(五個切片微炒),仙遺糧(二兩),人參(瘡久氣虛者加)
水二碗。煎八分。量病上下煎服。輕者一月可退。深者百日可痊。忌牛肉、燒酒、海腥、煎炒。生下疳時。預服此藥。免其不發梅瘡。
歸靈內托散,治楊梅瘡不問新久。但元氣弱者。即宜服此。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薏苡仁,人參,白朮,天花粉,白蘚皮,金銀花,木瓜,防己(各一錢),威靈仙(六分),牛膝(下加五分),土茯苓(二兩),甘草(五分)
用水三鍾。煎二鍾。作二次隨病上下服之。其渣再煎服。
元氣虛者參、歸倍之。毒氣盛者金銀花倍之。倍加蒲公英。
外以麥冬五錢。薏苡仁五錢。土茯苓一兩。煎湯常服以代茶。
筋骨痛酒方
鬧羊花根皮(八錢),五加皮,歸身(各四兩),威靈仙(二兩),玄參,牛膝(各二兩),甘草(五錢)
上各咀片。入絹袋內。用乾燒酒二十斤。封入壇內。重湯煮三香。埋七日。任飲葷腥過口。
楊梅瘡熏洗方
蓮房,瓦松,川椒,蒜瓣,陳艾,朴硝,槐枝,甘草
用水半桶。煎百十滾。傾入淨桶內。令患者坐桶上。以被圍之。先熏後洗。汗出為度。
楊梅疹子熏洗方
綠豆二升。水煮將熟。傾入淨桶內。熏洗如前。
楊梅發於陰囊肛門等處熏洗方
土鹼十餘塊。打碎入淨桶內。沖滾水半桶。坐熏如前。立時清爽。三五次。結痂而愈。
婦人生於玉門。腫痛者。用燒煤土沖水。坐洗如前。
碧雲散,楊梅瘡。已服藥至根腳不紅。瘡勢已退者。
石膏(煅),輕粉(各一兩),銅綠,膽礬(各五錢)
共為細末。罐收。濕瘡乾摻。干瘡用公豬膽汁調點。一日一次。三日自干而愈。
又方,杏仁(四十九粒去皮尖去油為粉),銀硃(二錢),輕粉(五錢),兒茶(四錢),冰片(二分),麝香(一分)
共為末。豬膽汁調搽。
一方只用紅粉摻之。
鵝黃散,梅瘡潰爛成片。膿穢多而疼甚者宜之。
石膏(煅),輕粉,黃柏(炒等分)
共為末。乾摻即可生疤。再爛再摻。毒盡即愈。此解毒止痛收干之要藥。
瓊花膏,貼楊梅瘡。並結毒筋骨疼痛。及一切腰腿疼痛諸毒惡瘡。
鬧羊花根皮(一兩五錢),五加皮,歸身(各二兩),威靈仙(一兩),防風,荊芥,玄參,天花粉(各一兩五錢),甘草(一兩)
真麻油三斤浸煎如法。用鉛粉收膏。退火毒。七日。任用攤貼。(其煎膏火候見首卷膏藥門)
紫砂生肌散,治梅瘡腐淨時。用此生肌。
硃砂(四錢入銅杓內安火上上蓋紅炭數塊炙硃砂紫色為度),輕粉(二錢),冰片(二分),
上為細末。每用些須。摻於患處。以前瓊花膏蓋之。
如瘡收至小孔而不收者。每藥末一錢。加陳壁土炒象皮末一分。
護面散,初發時服表藥。恐上攻頭臉。服此則頭面不出。用自頂心發或女人發煅存性。明雄黃。各九分。和勻。分三服。一日服完。每服用麻油半酒鐘調藥。黃酒沖服。服後服表毒藥。
護從丸,發瘡時令侍從人服之。不致傳染。
川椒(五錢),雄黃(五錢),杏仁(一百粒去皮尖)
共為末。燒酒打飛羅麵糊為丸。桐子大。空心服十餘丸。白滾湯下。
救劫湯,楊梅瘡時誤用熏藥。毒氣入內。以致吐血不止。及成爛肉者。
用生薑半斤。取汁飲之即解。
淨肌湯,楊梅愈後。遍身發瘰如癩。癢不可忍者。及中粉毒。
側柏葉五錢。好醋一鍾。煎五分。服十六服。全愈。或神應養真丹。
如眉發脫落者。用側柏葉酒浸。九蒸九曬。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每日三服。黃酒下。百日愈。
醒皮湯,洗鵝掌風並多年頑癬。
防風,荊芥,金銀花,皂角刺,蛇床子,貫眾,芫花,白蘚皮,鶴蝨草,苦參(各五分)
用水十碗。煎四碗。去渣湯洗。俟皮肉和軟。用後方搽之烘之。
透骨丹,治前症用此烘之。
青鹽,大黃,輕粉,兒茶,膽礬,銅綠,雄黃,枯礬,皂礬(各五分),杏仁(七個),麝香(一分),冰片(五釐)
共為細末。用蘇合油調勻擦患處。以炭火烘之。以透為度。五七次愈。
一方,木鱉子,蓖麻子,大風子,輕粉,斑蝥
為末。姜醋調搽。
白蘚皮湯,楊梅瘋癬及鵝掌風。
白蘚皮,海風藤(各三兩),金銀花,白茯苓,肥皂子肉,苦參(各二兩),五加皮,漢防己,鴨腳花根,蟬蛻(各一兩),豬牙皂角,皂角刺,薏苡仁(各一兩五錢),土茯苓(四兩)
上分十劑。水三鍾。煎一鍾服。每日空心食雄豬肉三四兩。忌發物。
角皂皮丸,楊梅瘋癬。及鵝掌風。
皂角樹根皮(四兩),當歸(二兩),黃耆(一兩五錢),陳艾(一兩),人參(一兩),麻黃(三錢)
共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土茯苓湯下。
白話文:
[楊梅病主要治療方法]
透骨搜風散:用於治療筋骨疼痛,無論病狀是否顯現,均有顯著療效。
- 成份:透骨草(選用開白花的,陰乾)、羌活、獨活、紫葡萄、生芝麻、白糖、六安茶、小黑豆、核桃肉、槐子、生薑(各1.5錢)、紅棗(3枚)。
- 用法:以三杯水煎至一杯,放置一夜,清晨空腹溫熱服用,服後蓋被臥牀,讓身體出汗,避免吹風,連續服用三劑即可痊癒。
楊梅一劑散:適用於體質強壯者,能快速排汗排毒,效果迅速。
- 成份:麻黃(1兩)、大黃(7錢)、威靈仙(8錢)、金銀花、羌活、白芷、蟬蛻、皁角刺、穿山甲(各5錢)、防風(3錢)。
- 用法:與山羊肉一同用水煮熟,取兩碗清湯與一碗黃酒混合煎至一碗,讓患者空腹先吃熱羊肉與酒,待飽後立即服藥,蓋被臥牀出汗避風。
加味遺糧湯:治療初期楊梅病,筋骨疼痛,以及潰瘍未癒或持續不癒,同時針對誤服輕粉導致的癱瘓骨疼。
- 成份:川芎、當歸、防風、木瓜、薏苡仁、木通、金銀花、白蘚皮、威靈仙、蒼朮(各1錢)、甘草(5分)、皁莢子(5個切片微炒)、仙遺糧(2兩)、人參(久病氣虛者加)。
- 用法:以兩碗水煎至八分,根據病情選擇上下午服用,輕症一個月可見效,重症百日可痊癒,期間忌食牛肉、燒酒、海鮮、煎炸食品,出現下疳前預防性服用,可以避免梅瘡爆發。
歸靈內託散:適用於所有楊梅瘡,特別是元氣不足者。
- 成份:當歸、川芎、白芍、熟地、薏苡仁、人參、白朮、天花粉、白蘚皮、金銀花、木瓜、防己(各1錢)、威靈仙(6分)、牛膝(下加5分)、土茯苓(2兩)、甘草(5分)。
- 用法:以三杯水煎至兩杯,分早晚兩次服用,藥渣可再煎一次服用,元氣虛弱者可加倍使用人參、當歸,毒氣旺盛者加倍使用金銀花,並加入蒲公英。
筋骨痛酒方
- 成份:鬧羊花根皮(8錢)、五加皮、歸身(各4兩)、威靈仙(2兩)、玄參、牛膝(各2兩)、甘草(5錢)。
- 用法:將所有成分切片放入布袋中,用20斤乾燒酒浸泡封存,放入熱水煮三炷香時間,埋藏七天後即可飲用,無需忌葷腥。
楊梅瘡燻洗方
- 成份:蓮房、瓦松、川椒、蒜瓣、陳艾、朴硝、槐枝、甘草。
- 用法:半桶水煎煮後倒入桶中,患者坐在桶上,用被子圍住身體,先燻後洗,直至出汗。
楊梅疹子燻洗方
- 成份:綠豆2升。
- 用法:用水煮至快熟時倒入桶中,進行燻洗。
楊梅生於陰囊肛門等處燻洗方
- 成份:土鹼數塊。
- 用法:將土鹼敲碎放入桶中,倒入滾水,患者坐於桶上燻洗,立刻感到清爽,多次使用後會結痂而癒。
婦女在玉門(女性生殖器)出現腫痛,可用燒煤土沖水坐洗。
碧雲散:用於楊梅瘡,當服藥後紅腫消退,瘡勢減緩。
- 成份:石膏(煅)、輕粉(各1兩)、銅綠、膽礬(各5錢)。
- 用法:將所有成分磨成細粉,儲存在罐中,濕瘡直接撒上,乾瘡則用公豬膽汁調和塗抹,一天一次,三天後自行乾燥癒合。
鵝黃散:適用於梅瘡潰爛成片,膿液多且疼痛劇烈。
- 成份:石膏(煅)、輕粉、黃柏(炒)(等分)。
- 用法:將所有成分磨成細粉,直接撒於患處,可促進疤痕形成,再潰爛再次撒,直至毒素清除完全癒合。
瓊花膏:適用於楊梅瘡、結毒筋骨疼痛、腰腿疼痛及各種惡性瘡。
- 成份:鬧羊花根皮(1兩5錢)、五加皮、歸身(各2兩)、威靈仙(1兩)、防風、荊芥、玄參、天花粉(各1兩5錢)、甘草(1兩)。
- 用法:以真麻油三斤浸泡煎煮,用鉛粉收膏,去除火毒,七天後可使用,煎膏火候詳見首卷膏藥門。
紫砂生肌散:適用於梅瘡腐爛淨化後,促進肉芽組織生長。
- 成份:硃砂(4錢)、輕粉(2錢)、冰片(2分)。
- 用法:將所有成分磨成細粉,每次使用少量撒於患處,以瓊花膏覆蓋。
若瘡口縮小至小孔仍無法癒合,每份藥粉中添加陳壁土炒象皮末1分。
護面散:初發時服用,避免病勢上攻頭部和麪部。
- 成份:自頂心發或女人發煅存性、明雄黃(各9分)。
- 用法:混合均勻,分三次服用,一天內服完,每次服用前用半酒杯麻油調和藥物,以黃酒送服,服後再服用表毒藥。
護從丸:適用於照顧患者的人員,防止感染。
- 成份:川椒(5錢)、雄黃(5錢)、杏仁(100粒,去皮尖)。
- 用法:將所有成分磨成細粉,用燒酒與飛羅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空腹服用十多粒,以熱水吞服。
救劫湯:當楊梅瘡使用燻藥後,毒素進入體內導致嘔血不止或形成爛肉。
- 成份:生薑(半斤)。
- 用法:取薑汁飲用即可解毒。
淨肌湯:楊梅病癒後,全身出現類似癩癢的瘰,難以忍受,或中毒於輕粉。
- 成份:側柏葉(5錢)、好醋(一杯)。
- 用法:煎至剩五分,連服十六次可全癒,或使用神應養真丹。
- 若眉毛、頭髮脫落,可用側柏葉浸酒,經過九次蒸煮和曬乾,以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天三服,每服三五十粒,以黃酒吞服,百日可癒。
醒皮湯:適用於治療鵝掌風和其他頑固性皮癬。
- 成份:防風、荊芥、金銀花、皁角刺、蛇牀子、貫眾、芫花、白蘚皮、鶴蝨草、苦參(各5分)。
- 用法:以十碗水煎至剩四碗,去渣後用湯洗,待皮膚柔軟後使用後方的藥膏擦拭並烘烤。
透骨丹:適用於上述症狀,烘烤治療。
- 成份:青鹽、大黃、輕粉、兒茶、膽礬、銅綠、雄黃、枯礬、皁礬(各5分)、杏仁(7個)、麝香(1分)、冰片(5釐)。
- 用法:將所有成分磨成細粉,用蘇合油調勻,塗抹於患處,用炭火烘烤,直至穿透皮膚,五至七次後癒合。
另一配方:木鱉子、蓖麻子、大風子、輕粉、斑蝥,磨成細粉,用薑醋調和塗抹。
白蘚皮湯:適用於楊梅風癬和鵝掌風。
- 成份:白蘚皮、海風藤(各3兩)、金銀花、白茯苓、肥皂子肉、苦參(各2兩)、五加皮、漢防己、鴨腳花根、蟬蛻(各1兩)、豬牙皁角、皁角刺、薏苡仁(各1兩5錢)、土茯苓(4兩)。
- 用法:分十劑,以三杯水煎至一杯,空腹服用,每日食用3至4兩雄豬肉,忌食發物。
角皁皮丸:適用於楊梅風癬和鵝掌風。
- 成份:皁角樹根皮(4兩)、當歸(2兩)、黃耆(1兩5錢)、陳艾(1兩)、人參(1兩)、麻黃(3錢)。
- 用法:將所有成分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七十粒,以土茯苓湯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