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二 (5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5)

1. 脛部主治方

非疥藥,脛瘡多年不愈者。此效。

水銀,文蛤,鉛粉,松香(各三錢),陀僧(一錢),銀硃(五分),樟腦(四錢),象牙(二錢),珍珠(二分),大風子(三個),核桃肉(十三個)

共搗勻。加香油調敷。

松油膏,治血風等瘡。諸藥罔效者。

枯礬(十兩),礬紅(二兩),麝香(三分),冰片(五分),熊膽(一錢),輕粉(三錢),乳香,沒藥,黃丹,甘草,黃柏,大風子肉,天麻子肉(四味俱炒黑色各五錢),雄黃,蒼朮,厚朴,苦參(各一兩)

上為末。先用槐枝、蔥、艾、川椒煎水洗過。次用松油調敷。紙蓋布扎。二日一換。敷洗如前。

取松油法,取松節五六斤。劈如指尖粗細。用水缸一個。貯水於內。用銅盆一個。水浸。盆底與缸平。上用米篩一個。堆松節於篩上。次用稻草灰蓋松節令密。頂上置火。倘松節煙出。即用灰蓋之。松油自下盆內。瓷瓶收之。勿令泄氣。其松節燒過而米篩不壞為異。

弘濟膏,治下部浸淫瘡疥。及上部頭面𤼏蝕等瘡。

雄黑豆炒爆研破。入酒瓶內。與血餘相間鋪之七八分滿。以鐵絲罩口。或槐、柳枝塞之。次將方磚一個。中鑿一孔。以瓶口倒合於磚。口內泥封密。再次挖地一井。井內安碗一個。將磚蓋井上。以瓶口對碗為要。磚四圍封密。勿令通風。次以干馬糞堆磚上。以埋過瓶底為度。尖上燃火焚之。過宿俟灰冷。取出碗內油。以鵝翎蘸掃患處。

頑臁蒸法,取豆腐切指厚片。隨瘡大小貼之。腐上鋪艾灸之。灸完加艾。以腐水乾。換腐再灸如前。腐以三換。艾以斤許為度。則頑腐皆化。次敷他藥。方能獲效。

一用面作井。圈圍瘡口。井內安蠟餅一銅錢厚。蠟上鋪艾灸之。其蠟則化入瘡內。俟火盡去艾灰。其瘡之腐肉。及四邊鎖口。盡行挑去。換生肌藥收口。

白話文:

脛部主治方

這個不是治療疥瘡的藥方,是給腿部瘡瘍多年不癒的人用的,效果很好。

藥方:水銀、文蛤、鉛粉、松香(各三錢)、陀僧(一錢)、銀硃(五分)、樟腦(四錢)、象牙(二錢)、珍珠(二分)、大風子(三個)、核桃肉(十三個)。

將以上藥材一起搗碎混合均勻,加入香油調和成糊狀,敷在患處。

松油膏

這個方子是治療血風等瘡瘍,其他藥都沒效時使用。

藥方:枯礬(十兩)、礬紅(二兩)、麝香(三分)、冰片(五分)、熊膽(一錢)、輕粉(三錢)、乳香、沒藥、黃丹、甘草、黃柏、大風子肉、天麻子肉(這四種藥都炒至黑色,各五錢)、雄黃、蒼朮、厚朴、苦參(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先用槐枝、蔥、艾葉、川椒煎水清洗患處,然後用松油調和藥粉敷在患處,用紙蓋住,再用布包紮好,每兩天換一次藥,敷藥和清洗方法都和之前一樣。

提取松油的方法

取五六斤松節,劈成指尖粗細。準備一個水缸,裝水在裡面,再用一個銅盆,浸泡在水中,盆底和缸口齊平。上面放一個米篩,將松節堆在篩子上。接著用稻草灰蓋住松節,要蓋嚴密。最上面放上火。如果松節冒煙,就用灰蓋住,松油會從下面滴到盆裡,用瓷瓶收集,不要讓它跑氣。如果松節燒完了,米篩還沒壞,那就是成功了。

弘濟膏

這個藥膏是治療下部陰部浸淫瘡疥,以及頭面部潰爛等瘡瘍。

將雄性黑豆炒爆,磨碎,放入酒瓶內,和血餘(人髮燒成的灰)交錯鋪滿瓶子七八分滿,用鐵絲網罩住瓶口,或者用槐樹枝或柳樹枝塞住。準備一塊中間鑿了洞的方磚,將瓶口倒扣在磚洞上,用泥把瓶口封嚴。再挖一口井,井內放一個碗,將磚蓋在井上,讓瓶口對著碗。磚的四周都要封嚴,不要讓它通風。接著在磚上面堆上乾馬糞,要堆到埋過瓶底的程度。在馬糞尖上點火焚燒,過一夜,等灰冷卻後,取出碗內的油,用鵝毛蘸取塗抹患處。

頑固性臁瘡的蒸治方法

取豆腐切成手指厚的薄片,根據瘡的大小貼在瘡上,在豆腐上鋪上艾絨,進行艾灸。灸完後再加艾絨,等豆腐的水分烤乾了,換新的豆腐片再灸,像之前一樣。豆腐換三次,艾絨用到一斤左右,那些頑固腐爛的組織就會被軟化。接著再敷其他藥,才能有效果。

另一種方法:用麵粉做成一個圓圈,圍住瘡口。在圈內放一個像銅錢厚的蠟餅,在蠟餅上鋪艾絨進行艾灸。蠟會融化到瘡裡面,等火燒完,把艾灰去掉,把瘡上的腐肉以及四周閉合的肉都挑開,然後換上生肌藥來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