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二 (46)
卷二 (46)
1. 手部
瘑瘡,生於手足。形如茱萸。相對癢痛。破流黃汁浸淫。時瘥時發。由風濕客於膚腠也。以殺蟲為主。用藜蘆膏敷之。
狐貍刺,由手指揩著庭木。痛不可忍。十日後。瘡口日深。用蒲公英草根滴白汁塗之。
鵝掌風,初起紫班白點。久則皮枯堅厚。或破裂不已。由胃熱血燥。兼外受風寒所致。亦有因生時瘡。餘毒未盡。結於此。宜二礬散洗之。三油膏搽之。或紺珠膏久貼亦愈。再與楊梅門參考。
白話文:
手部
瘑瘡,長在手或腳上,形狀像茱萸果實,會反覆發癢疼痛,破掉後流出黃色汁液,汁液會擴散浸潤周圍,時好時壞,這是因為風濕侵襲皮膚的緣故。治療以殺蟲為主,用藜蘆膏敷在患處。
狐狸刺,是因為手指擦到庭院的樹木而引起的,疼痛難以忍受。十天後,傷口會越來越深。治療用蒲公英草根滴出的白色汁液塗抹在患處。
鵝掌風,初期會出現紫色的斑點或白色的點點,時間久了皮膚會變得乾燥堅硬,或者不斷破裂,這是因為胃熱、血燥,又加上外感風寒所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因為出生時的瘡,餘毒未清,累積在手上導致。治療適合用二礬散洗,再擦三油膏,或是長期貼紺珠膏也會好。也可以參考楊梅門的治療方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