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四 (2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9)

1. 血痣

血痣者初起色紅如痣。漸大如豆。揩之流血不止。由肝經鬱火血熱所致。用枯藥拈去其痣。次以生肌散收口。內熱甚者。服清肝涼血等藥。

白話文:

血痣剛開始顏色是紅色的,像痣一樣。慢慢會長大到像豆子一樣。如果去摩擦它,會流血不止。這是因為肝經有鬱積的火氣,導致血熱所引起的。可以用具有收斂作用的藥粉去除這些痣,之後再用生肌散來幫助傷口癒合。如果體內熱氣很嚴重,要服用清肝涼血等藥物來治療。

2. 跌撲損傷

脈經曰:顛撲內有血則腹脹滿;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跌撲不分十二經絡,血必歸肝留於脅下;痛甚則必自汗,汗由風化也。治則先逐惡血,通經絡;次和血止痛;然後調氣養血,補益胃氣;自能獲效。如腹痛按之痛甚者,瘀也,下之。下而痛不止,按之仍痛者,瘀未盡也,復元活血湯調之。腹痛按之不痛者,血氣傷也,四物湯加參、耆、白朮,補而和之。用大黃等藥,血不下,反胸脹氣喘者,宜順其氣,用肉桂、木香,等分二錢酒服,即下黑血,及前所服之藥,而蘇。弱者用下藥,亦加木香、肉桂同煎,借其熱以行其氣。然服行氣藥,反胸痞氣促;食少體倦;及色黯膿清者,形氣虛也,補之。

胸腹脹痛;大便不通;喘咳吐血者,瘀滯也,當歸導滯湯通之。下而胸腹反痛者,肝血傷也,四君子湯加芎、歸補之。下而發熱,陰血傷也,四物湯加參、術補之。下而惡寒,陽氣傷也,十全大補湯補之。下而欲嘔,胃氣傷也,六君子湯加當歸補之。下而泄瀉,脾腎傷也,六君子湯加肉果、破故紙補之。

下後手足冷;昏憒出汗者,陽氣虛寒也,參附湯溫之。吐瀉肢冷甲青者,虛寒甚也,參附湯倍用之。若口噤撒手;遺尿唇青;痰盛體冷者,虛極之壞症也,投大劑參附湯,多有得生者。

脈浮緊;發寒熱;身體痛者,挾外邪也,治宜發散。春用五積散、香蘇飲;夏用香蘇飲;秋用正氣散;冬用和解散。再宜隨症加減。

患處或諸竅出血者,肝火也,加味逍遙散。中氣不足,血無所附者,補中益氣湯。元氣內脫,不能攝血者,獨參湯加炮姜,如不應,加附子。血蘊於內而嘔血者,四物湯加芩、柴。傷重昏憒者,雖有瘀血,切不可下,急以獨參湯補之,花蕊石散化之,恐因瀉而亡陽也。

凡損傷勞碌;怒氣腹脹;誤服大黃等藥者:傷陽絡則為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症;傷陰絡則為血塊、血積、肌肉青黯。此臟腑虧損,經脈失職,急補脾肺,亦有得生者。但恐患者不悟此理,不用此法,惜哉!凡傷重氣絕不語者,以熱童便灌之,不問壯弱;及瘀血有無;並脅脹作痛;發熱煩躁口乾者,服之絕勝他藥,有推陳致新之功,神效莫測。打血藥內,加之立驗。上部傷者,再加韭汁。迷悶者,烏金丸,用紅花酒加童便化服。

骨斷皮破者,藥宜水煎。皮不破者,藥宜酒煎,然必加童便以活其瘀。純用酒煎,反能作脹;同損藥服,反能澀秘。(酒用無灰酒不論赤白)

跌撲停瘀,先利二便,不可待秘,恐成重疾。然下之太過,則脈愈堅大,妄為瘀滯而更下之,因而夭折者多矣。

損傷忌服草藥,服之所生之骨,必大,不能入臼。自然銅雖有接骨之功,其性燥,宜量用,傷輕者勿用。無名異為末酒服,能散毒血於四肢。跌損不可無乳、沒,惟降真香可代,亦可代血竭。腫痛乃血瘀所致,用熱藥煎湯淋洗。瘀腫不消者,砭之,否則愈後遇天陰作痛。忌梨並生冷,恐凝血。忌食牛肉,食則痛不止。忌火灸;忌見風。

白話文:

跌撲損傷的治療,要根據脈象和症狀來判斷。脈象堅強有力則能生,脈象虛弱則凶險。跌撲損傷不分經絡,瘀血多會積聚在肝經,停留於脅肋下。疼痛厲害會自汗,這是風寒客邪所致。治療原則應先清除瘀血,疏通經絡,然後再和血止痛,最後調和氣血,補益脾胃,才能痊癒。

如果腹部疼痛,按壓疼痛加劇,這是瘀血阻滯,需要服用瀉下藥物。瀉下後疼痛仍然存在,按壓仍然疼痛,說明瘀血未盡,可以用復元活血湯調理。如果瀉下後疼痛減輕,按壓不痛,這是氣血受損,可用四物湯加人參、黃耆、白朮來補益。服用大黃等瀉下藥物後,如果血下不去,反而出現胸悶氣喘,則應順氣,用肉桂、木香等藥酒服下,即可排出瘀血。體質虛弱者使用瀉下藥物,也應加入肉桂、木香同煎,借助藥物的溫熱之力來運行氣血。但是,如果服用行氣藥物後,反而出現胸悶氣短,食慾不振,身體疲倦,面色黯淡,膿液清稀,則是氣血虛弱,需要補益。

胸腹部脹痛,大便秘結,喘咳吐血,是瘀血阻滯,需要用當歸導滯湯來治療。瀉下後胸腹部疼痛加劇,是肝血受損,需要用四君子湯加川芎、當歸來補益。瀉下後發熱,是陰血受損,需要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來補益。瀉下後惡寒,是陽氣受損,需要用十全大補湯來補益。瀉下後想嘔吐,是胃氣受損,需要用六君子湯加當歸來補益。瀉下後腹瀉,是脾腎受損,需要用六君子湯加肉蓯蓉、破故紙來補益。

瀉下後手腳冰冷,神志不清,出汗,是陽氣虛寒,需要用參附湯溫補。如果出現嘔吐、腹瀉、四肢冰冷、指甲青紫,是虛寒嚴重,需要加倍服用參附湯。如果出現口噤、肢體冰冷、遺尿、嘴唇青紫、痰多,是氣血衰竭的危重症狀,需要服用大劑量的參附湯,很多情況下可以救活病人。

如果脈象浮緊,發寒發熱,全身疼痛,是外邪入侵,需要發散風寒。春季用五積散、香蘇飲;夏季用香蘇飲;秋季用正氣散;冬季用和解散,並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物。

如果傷口或身體竅穴出血,是肝火旺盛,需要服用加味逍遙散。如果中氣不足,血液不能循行,需要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元氣內虛,不能攝血,需要服用獨參湯加炮薑,如果效果不佳,再加附子。如果瘀血內蘊,嘔血,需要服用四物湯加黃芩、柴胡。如果傷勢嚴重,神志不清,即使有瘀血,也不可瀉下,應急用獨參湯補益,再用花蕊石散化瘀,以免因瀉下而亡陽。

凡是損傷勞累,怒氣攻心導致腹脹,或誤服大黃等藥物,傷及陽絡則會出現吐血、鼻出血、尿血、便血等症;傷及陰絡則會出現血塊、血瘀、肌肉青紫等症狀。這是臟腑虧損,經脈失調所致,應急補脾肺,也有可以救活的。只是恐怕患者不明白這個道理,不用此法,實在可惜。凡是傷勢嚴重,氣絕不語者,可用熱童便灌腸,不論體質強弱,也不論是否有瘀血,以及是否有脅肋脹痛,發熱煩躁口乾者服用此法,療效遠勝其他藥物,有推陳出新的功效,神效難測。在活血化瘀的藥物中加入童便,療效顯著。上部受傷者,再加入韭菜汁;神志不清者,服用烏金丸;用紅花酒加童便服用。

骨折開放性傷口者,藥物宜用水煎;皮膚未破者,藥物宜用酒煎,但必須加入童便,以活血化瘀。單用酒煎,反而會加重腫脹;與損傷藥物一起服用,反而會導致便秘。(酒要用無灰酒,無論赤色或白色)。

跌撲損傷瘀血停滯,應先通利二便,不可等到便秘,以免病情加重。但是,瀉下過度,則脈象會更加堅實有力,誤以為是瘀血阻滯而繼續瀉下,結果導致死亡者很多。

損傷忌服草藥。服用草藥長出的骨骼,會很大,無法復位。自然銅雖然有接骨的功效,但其性燥熱,應適量使用,傷勢輕者勿用。無名異研末用酒服用,可以散瘀血於四肢。跌打損傷不可缺少乳香、沒藥,惟獨降真香可以代替,也可以代替血竭。腫痛是瘀血所致,可用熱藥煎湯外洗。瘀腫不消者,可用砭石治療,否則痊癒後遇陰天會疼痛。忌食梨及生冷食物,以免凝血;忌食牛肉,食用則疼痛不止;忌火灸,忌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