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眼丹

眼丹生於眼胞。紅熱腫痛。由脾胃二經風熱所致。若風盛則浮腫易散。熱甚則堅腫難消。初起宜敗毒黃連丸清之。甚者貴金丸下之。外貼精豬肉片。或塗坎宮錠子。俟膿成則針之。貝葉膏貼之收口。

敗毒黃連丸,治上下眼丹。

白話文:

眼丹發生於眼皮上,症狀是紅、熱、腫、痛。是由脾胃兩經的風熱所引起的。如果風盛,則眼腫浮易散去。熱甚,則眼腫堅硬難消。初起時宜服用敗毒黃連丸來清熱解毒。嚴重時宜服貴金丸來下火消腫。外敷精豬肉片,或塗坎宮錠劑。等到膿瘡形成後,可用針刺破膿瘡,再貼敷貝葉膏以收口。

黃連,連翹,羌活(各二兩),菊花(二兩),防風(一兩五錢),細辛,甘草(各一兩),

白話文:

黃連、連翹、羌活(各二兩),菊花(二兩),防風(一兩五錢),細辛、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茶水下。

草礬膏

粉草(二兩),皂礬(五錢)

水煎濃汁。濾淨渣。再煎濃。加冰片。以雞翎蘸膏。頻掃腫處。

一用精豬肉切片。水漂去血。貼丹上。不時易之。

坎宮錠子(見腫瘍),貴金丸(見腫瘍附余)

白話文:

上藥煉成蜜丸,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茶水送服。

取粉草二兩、皂礬五錢,水煎取濃汁,過濾去渣,再煎至濃稠,加入冰片,用雞毛蘸取藥膏,頻頻塗抹腫處。

另外,可用精豬肉切成薄片,用水漂洗去除血水,貼在藥膏上,並要時常更換。

坎宮錠用於腫瘍,貴金丸用於腫瘍伴有其他症狀。

2. 針眼

針眼土疳也。小瘡生於眼睫間。微者不膿而愈。甚者成漏。入風則頭面發腫。目亦赤疼。初起以針刺破即瘥。

芎皮散,治針眼。

川芎(為君),青皮(減半)

白話文:

針眼又稱土疳,是長在眼睫毛間的小瘡。輕微的針眼不化膿就會自行痊癒,嚴重的則會化膿流出膿液。如果感染風寒,頭面就會腫脹,眼睛也會發紅疼痛。剛開始出現針眼時,用針刺破就可以痊癒。

芎皮散可以用來治療針眼,主要成分是川芎(為主藥)和青皮(減半)。

為末。每服二錢。煎細茶、菊花湯調服。外以枯礬末、雞子清調敷。腫者用南星末同生地黃搗膏。貼太陽穴而腫自消。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二錢。用濃茶或菊花湯送服。外敷時,用枯礬粉末加雞蛋清調勻塗抹。如果腫脹,用南星粉末和生地黃搗成膏藥。貼在太陽穴上,腫脹就會自然消退。

3. 眼胞痰核

痰核生於眼胞。在皮裡膜外。其形如豆。堅而不疼。由痰因火滯也。輕者自愈。重者變癭漏諸疾。初起時。用生南星以醋磨濃。頻塗患處。皮薄者微微撥損。以手指甲擠出白粉即愈。貼貝葉膏收口。(見膏藥門)

白話文:

痰核長在眼皮上,在皮膜外面,形狀像豆子,堅硬但不疼痛,是痰因火滯而引起的,輕微的自己會痊癒。嚴重的會演變成癭漏等疾病,初期用生南星加醋磨濃,經常塗在患處,皮膚薄的地方微微刮傷,用指甲擠出白粉就會痊癒。再貼上貝葉膏讓傷口癒合。(參見膏藥篇)

4. 眼胞內生椒瘡粟瘡

椒瘡粟瘡。生眼胞之內。由脾胃血熱所致。椒瘡則赤堅而難消。粟瘡則黃軟而易散。今人用燈草、竹葉以治標。孰若清脾涼血以治本。宜菩提露洗之。

白話文:

椒瘡和粟瘡都是長在眼皮裡面的瘡,是由脾胃血熱引起的。椒瘡是紅色堅硬的,很難消散。粟瘡是黃色柔軟的,容易消散。現在的人用燈草、竹葉來治療這些瘡,但是這只是治標不治本。最好的方法是清脾涼血,以根治病根。可以用菩提露來清洗眼睛。

5. 脾番症

脾番症乃眼胞番轉如舌抵唇之狀。由胃經氣滯血壅。皮急絲吊所致。宜瀉脾胃之積熱。

白話文:

脾翻症的表現是眼瞼翻轉,看起來像是舌頭抵著嘴唇的樣子。這是因為胃經的氣滯和血瘀,導致皮膚緊繃、肌肉收縮所引起的。治療時應該清除脾胃中的積熱。

6. 漏睛

漏睛為睛內有孔。時流膿汁也。其名不一。如正漏生於風輪。初出白膏如痰。尚可治。久則出青黑膏。損及瞳人者不治。偏漏生於氣輪者輕。流白水。重則成膿。久而膏枯者不治。內漏生於目竅之傍。外漏生於肉輪之外。此由積熱痰火熏蒸所致。陰漏則晝輕夜重。宜養血清肝。

白話文:

漏睛是指眼睛內部有孔洞,時常流出膿汁。漏睛的名稱不一,依生長的位置而有不同名稱。

正漏:生長在風輪,初期會流出白色膏狀物,類似痰,此時仍可治療。但若久拖不治,就會流出青黑色膏狀物,且會損害瞳孔,難以治癒。

偏漏:生長在氣輪,情況較輕,會流出白色水狀物。若病情加重,就會化膿,若久拖不治,膏狀物就會枯竭,難以治癒。

內漏:生長在眼睛內側的孔洞旁。

外漏:生長在肉輪的縫隙間。

漏睛是由於體內積熱、痰火燻蒸所引起的。陰漏在白天症狀較輕,晚上症狀較重。治療上宜養血、清肝。

陽漏則夜輕晝重。宜清金補氣。又。在大眥屬心經君火。宜補北瀉南。小眥屬心胞相火。宜於北方中補而抑之也。總之。目者肝之竅。腎者肝之主。治宜補腎宣肝為要。

羌活,治漏睛出膿。

白話文:

陽虛則夜裡症狀輕、白天症狀重。宜養陰降火,平補氣血。另外,眼角外側的細紋屬於心經君火。應當補瀉平衡。眼角內側的細紋屬於心臟、小腸相火。應當在北方位中補中止血。總之,眼睛是肝臟的竅。腎臟是肝臟的主人。治療應以補腎益肝為要。

白薇(一兩),防風,白蒺藜,羌活(各三錢),石榴皮(三錢)

白話文:

  • 白薇(6克):具有清熱涼血、祛風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血熱吐衄、瘡癤腫痛等症。

  • 防風(1.8克):具有祛風解表、發表散熱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發熱等症。

  • 白蒺藜(1.8克):具有祛風止痛、清肝明目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眼目昏花等症。

  • 羌活(1.8克):具有祛風濕、通絡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中風偏癱等症。

  • 石榴皮(1.8克):具有澀腸止瀉、固精止帶的作用,常用於治療久瀉不止、遺精滑精、帶下不止等症。

共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一錢。白湯送下。

解毒丸,治漏睛出膿。

白話文: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用米糊製成丸劑,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一錢,用白開水送服。這是解毒丸,用於治療眼睛流出膿液的症狀。

杏仁(去皮尖二兩另研),梔子(十兩),大黃(五兩)

為末。煉石蜜一斤為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錢。茶湯送下。

白話文:

杏仁(去皮尖二兩,另外研磨成粉末),梔子(十兩),大黃(五兩)

7. 大小眼眥出膿大小眼眥出血

眼眥出膿者。大腸熱也。用桔梗、芩、連、木通、檳榔、茱萸之類。眼眥出血者。小腸熱也。用歸尾、赤芍、黃連、桃仁、甘草之類。

白話文:

眼睛長膿。是因大腸有熱。用桔梗、黃芩、連翹、木通、檳榔、茱萸之類的藥。眼眥出血。是小腸有熱。用當歸尾、赤芍藥、黃連、桃仁、甘草之類的藥。

8. 耳部

經絡,耳者心腎之竅。肝膽之經。宗脈之所聚也。心腎主內。如精血不足。或聾瞶。或虛鳴。稟賦弱也。六味地黃丸加桑螵蛸。或滋陰地黃丸。肝膽主外。如風熱有餘。或脹痛。或膿癢。邪氣客也。柴胡清肝散。因血燥者。柴胡梔子湯。如未應。佐以六味丸。間服九味蘆薈丸。因食積內熱者。四味肥兒丸之類。

白話文:

經絡:耳朵是心臟和腎臟的竅穴,是肝膽的經絡,也是宗脈彙集的地方。心臟和腎臟主管人體內部,如果精血不足,就會導致耳聾、視力模糊或虛幻鳴響,這是稟賦虛弱造成的,可以用六味地黃丸加上桑螵蛸,或滋陰地黃丸來治療。

肝膽主管人體外部,如果風熱過盛,就會導致耳脹痛、膿癢,這是邪氣侵襲造成的,可以用柴胡清肝散來治療。因血燥導致的,可用柴胡梔子湯。如果沒有效果,可以配合服用六味丸,間隔服用九味蘆薈丸。因飲食積滯內熱引起的,可以用四味肥兒丸之類的藥物來治療。

柴胡清肝散,治瘡毒生於耳前耳後。自身外側至足股內側至足。或胸乳小腹下等處。皆肝膽三焦經風熱。

白話文:

柴胡清肝散,治療瘡毒生長在耳朵前、耳朵後。從身體外側到足部股內側,再到足底。或者胸部、乳房、小腹等部位。這些都是肝膽三焦經絡風熱所致。

柴胡,黃芩(炒),人參(各一錢),梔子(炒),川芎(各一錢五分),連翹,桔梗(各一錢二分),甘草(五分)

白話文:

柴胡、黃芩(炒)、人參(各一錢),梔子(炒)、川芎(各一錢五分),連翹、桔梗(各一錢二分),甘草(五分)

水煎。食遠服。

滋陰地黃丸(見耳疳門),柴胡梔子湯(見小兒胎毒瘡瘍),九味蘆薈丸(見疳瘡門),四味肥兒丸

白話文:

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滋陰地黃丸(見耳疳部分),柴胡梔子湯(見小兒胎毒瘡瘍部分),九味蘆薈丸(見疳瘡部分),四味肥兒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