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醫說》,由南宋醫家張杲編撰,是一部匯集了南宋以前豐富醫學史料的綜合性著作,於西元1224年正式刊刻問世。這本書並非一部闡述醫學理論或方藥的臨床指南,而更像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醫學史料集,廣泛蒐羅了當時散見於各種文史典籍、筆記雜著中的醫學相關記載、人物傳說、典故軼事及零星理論片段。

全書規模宏大,共十卷(現存版本有宋刻本十卷,明刻本則多為十一卷),內容包羅萬象。張杲將其收集到的海量資料,依性質分門別類,細緻地劃分為多達四十九個類別。這些類別涵蓋了中國醫學發展歷程中的諸多面向,包括對歷代著名醫家的生平、事蹟的記錄;對重要醫學著作、本草書籍、針灸學說源流及內容的介紹;對各種診斷方法(如脈診、望診)的描述;對常見病證、疑難雜症的病因、症狀及治療方法的記載;以及關於養生保健、修養調攝、食療藥膳等方面的討論。

從書前的羅頊所作序言中,我們得以窺見作者張杲的家族背景與編撰動機。張杲出身於一個世代相傳的醫學世家,其伯祖、祖父、父親皆以醫術聞名。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薰陶下,張杲自幼便對醫學表現出濃厚興趣。他不僅繼承了家學,更是一位勤奮的讀書人,對廣泛閱讀文史典籍情有獨鍾。在閱讀過程中,他留意並記錄所有與醫學相關的片段,立志匯聚「滿千事」醫學記載,最終成就了這部《醫說》。序言作者羅頊將醫學類比於兵法,指出兵法需有「說」以指導實踐,醫學亦然,《醫說》正是為醫學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說」。這不僅肯定了張杲的工作價值,也從側面反映了《醫說》旨在為醫者及研究者提供背景知識和參考。

書中的內容,正如其名「醫說」所示,主要以引述、記錄為主。張杲在收錄每條史料時,盡可能地註明其出處,這在古代著作中是相當難得且嚴謹的做法,極大地增強了本書作為史料的可靠性,也為後世學者追溯原文、進行考證提供了便利。例如,在書卷一開篇的「三皇歷代名醫」部分,張杲便列舉了從遠古傳說時代的伏羲氏、神農氏、黃帝,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醫緩、醫和、文摯等人物,並引用《帝王世紀》、《史記》、《左氏春秋傳》等文獻,記載了他們與醫學相關的傳說或事蹟,如神農嘗百草著《本草》、黃帝與岐伯等論醫著《內經》、俞跗的獨特治療方法、醫緩醫和對晉國國君病情的診斷等。這些記載不僅展示了中國醫學悠久的歷史淵源,也勾勒出早期醫學發展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

《醫說》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作為醫學史資料庫的巨大貢獻。由於歷史變遷,許多南宋以前的文獻已經亡佚,而《醫說》中保留了這些文獻的片段或引述,成為後人了解和研究失傳醫籍及古代醫學面貌的重要依據。它所記錄的醫學典故、人物軼事、傳說故事,不僅有助於我們理解歷史上人們對醫學的認知和態度,也為醫學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然而,正如本書介紹中提到的,《醫說》也存在「蕪雜之弊」。這主要是因為張杲的採集來源極其廣泛,既有正規的醫學典籍,也包括大量的野史、筆記、小說甚至神話傳說。他似乎採取了一種「寧濫毋缺」的原則,將所有與醫學沾邊的內容都加以收集。這種廣泛性雖然豐富了資料,但也導致內容龐雜、真偽混雜,缺乏嚴謹的學術辨析和體系性的組織。有些記載可能是缺乏科學依據的傳說或臆測,與嚴肅的醫學史實並陳,需要讀者加以甄別。此外,由於是從不同文獻中剪裁拼湊而成,行文風格和記載詳略也各不相同,整體顯得不夠連貫和系統。

儘管存在蕪雜之處,《醫說》在中國醫學史上的地位依然舉足輕重。它的出現標誌著醫學史研究開始受到更多的關注,並嘗試進行系統性的資料整理。它為後來的醫學史著作開闢了道路,例如元代王好古的《湯液本草》、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在編寫過程中都可能參考了《醫說》所提供的史料。更重要的是,《醫說》所建立的按類別(如醫家、醫書、本草等)梳理醫學史的體例,對後世醫學史研究的方向和方法產生了啟發和影響。它是研究南宋以前中國醫學發展脈絡、了解當時醫學知識傳播和文化背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

總而言之,《醫說》是南宋張杲傾力編纂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醫學史著作。它以其驚人的資料收集廣度,為後人保留了大量珍貴的醫學史料,是研究中國醫學起源、發展及文化變遷的重要參考。雖然其內容體例存在蕪雜之處,需要後世學者批判性地使用,但其在醫學史資料整理和匯編上的貢獻,使其成為一座不可忽視的醫學史料寶庫,對後世醫學史研究產生了深遠而持續的影響。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一 (11)

卷一 (12)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二 (10)

卷二 (11)

卷二 (12)

卷二 (13)

卷二 (14)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三 (9)

卷三 (10)

卷三 (11)

卷三 (12)

卷三 (13)

卷三 (14)

卷三 (15)

卷三 (16)

卷三 (17)

卷四 (1)

卷四 (2)

卷四 (3)

卷四 (4)

卷四 (5)

卷四 (6)

卷五 (1)

卷五 (2)

卷五 (3)

卷五 (4)

卷五 (5)

卷五 (6)

卷六 (1)

卷六 (2)

卷六 (3)

卷六 (4)

卷六 (5)

卷六 (6)

卷六 (7)

卷六 (8)

卷六 (9)

卷六 (10)

卷六 (11)

卷六 (12)

卷六 (13)

卷六 (14)

卷六 (15)

卷六 (16)

卷六 (17)

卷七 (1)

卷七 (2)

卷七 (3)

卷七 (4)

卷七 (5)

卷七 (6)

卷七 (7)

卷七 (8)

卷八 (1)

卷八 (2)

卷八 (3)

卷八 (4)

卷八 (5)

卷八 (6)

卷八 (7)

卷九 (1)

卷九 (2)

卷九 (3)

卷九 (4)

卷九 (5)

卷九 (6)

卷九 (7)

卷九 (8)

卷九 (9)

卷十 (1)

卷十 (2)

卷十 (3)

卷十 (4)

卷十 (5)

卷十 (6)

卷十 (7)

卷十 (8)

卷十 (9)

卷十 (10)

卷十 (11)

卷十 (12)

卷十 (13)

卷十 (14)

卷十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