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十 (2)
卷十 (2)
1. 小兒初生通大小便
小兒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脹欲絕者,急令婦人以溫水先嗽口了,吸咂兒前後心並臍下、手足心共七處,每一處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紅赤為度,須臾自通。不爾無生意。有此症遇此法,可謂再生。
白話文:
當小孩出生後大小便無法排泄,腹部腫脅且生命跡象微弱時,應立即讓母親用溫水清潔口腔後,吸取和吮吸寶寶胸前、背部、肚臍下方、四肢末端等七個部位,每個部位要重複三到五次。如果在吸吮過程中發現皮膚變得紅潤,就表示已經開始疏通。如果不這樣做,可能會危及生命。如果有這種病症遇到這個方法,可以說是重生的一種方式。
2. 小兒夜啼有四症
小兒夜啼有四症:一曰寒,二曰熱,三曰重舌口瘡,四曰客忤。寒則腹痛而啼,面青白,口有冷氣,腹亦冷,曲腰而啼,此冷症也。熱則心躁而啼,面赤,小便赤,口中熱,腹暖,啼時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熱症也。若重舌口瘡,則要乳吃,口到乳上便啼,身額皆微熱,急取燈照口,若無瘡,舌必腫也。客忤者,見生人氣忤犯而啼也。
白話文:
小兒夜啼的四種症狀:
一、寒證:
孩子因寒氣入侵而肚子痛,啼哭不止,面色蒼白,口中有冷氣,腹部也冰冷,彎腰哭泣,這就是寒證。
二、熱證:
孩子因體內有熱而心煩氣躁,啼哭不止,面頰發紅,小便顏色深黃,口中有熱氣,腹部溫熱,哭泣時可能伴隨出汗,仰起身子哭泣,這就是熱證。
三、重舌口瘡:
孩子想要吃奶,奶嘴放到嘴邊就哭,身體和額頭都微微發熱,趕緊拿燈光照一下孩子的嘴巴,如果沒有口瘡,舌頭就一定腫大了。
四、客忤:
孩子遇到陌生人,被生人氣息所衝撞而哭泣,這就是客忤。
3. 小兒傷乳食發熱
小兒傷乳及食者,或時發熱,熱有退時,熱退後但肚熱,或夜間熱者,此傷乳食也。其糞有酸臭氣異常。千金紫丸主之。
白話文:
小孩吃太多母奶和食物,有時候會發燒,發燒有時會退去,但是退燒後肚子仍然感到灼熱,或者在夜晚發燒,這就是因為吃了過多母奶和食物所造成的。他的排泄物有著不尋常的酸味和惡臭。《千金方》中的「紫丸」可以治療這個問題。
4. 小兒發熱治法
小兒積熱者,表裡俱熱,則遍身皆熱,頰赤,口乾,小便赤,大便焦黃。先以清涼四順飲子,利動臟腑,熱則去。既去復熱者,裡熱已解而表熱未解也。當用惺惺散或紅綿散,內加麻黃,微發汗,表熱乃去。表熱去後,又發熱者,何也?世醫到此盡不能曉,或再用涼藥,或再解表,或以謂不可醫,誤致夭傷者甚多。此表裡俱虛,氣不歸元而陽浮於外,所以再發熱,非熱症也。
只用六神散入粳米煎,和其胃氣則收陽氣歸內,身體便涼。熱重者,用銀白散。
白話文:
小孩積熱,內外都熱,就會全身發燙,臉頰紅通通,口渴,小便顏色深,大便乾硬。先用清涼的四順飲子,幫助臟腑運作,把熱氣排出。如果熱氣退了又出現,代表內熱已經消退,但表面的熱氣還沒退。這時應該用惺惺散或紅綿散,加入麻黃稍微發汗,就能讓表面的熱氣退去。表面的熱氣退了,又出現發熱,這是怎麼回事呢?許多醫生都搞不清楚,有的繼續用涼藥,有的繼續解表,甚至認為治不好,導致很多孩子因此夭折。其實這是內外虛弱,氣血不能回到正常位置,陽氣浮在表面,所以再次發熱,並不是真正的熱症。
只需要用六神散加入白米煮粥,調和胃氣,就能讓陽氣回到體內,身體就會涼下來。如果熱氣很嚴重,可以用銀白散。
5. 小兒血熱
小兒血熱者,每早食後發熱,夜則涼。世醫多謂虛勞或謂疳熱,此血熱也,宜用豬膽丸。
白話文:
小孩血液過於燥熱的情況下,在早晨吃東西之後就會出現發燒症狀,晚上就恢復正常溫度。一般醫生大多會認為是身體疲憊或是營養不良所導致的高熱,但實際上這是因為血液太過燥熱所致,適合使用「豬膽丸」來治療。
6. 急慢驚風
小兒發癇,俗云驚風,有陰陽症。因身熱面赤而發搐搦,上視,牙關緊硬者,陽症也。因吐瀉,或只吐不瀉,日漸面色白,脾虛成冷而發驚,不甚搐搦,微微目上視,手足微動者,陰症也。陽症用涼藥,陰症用溫藥,不可一概作驚風治也。又有一症,欲發瘡疹,先身熱驚跳或發搐搦,此非驚風,當服發散藥。
白話文:
小兒發癇,俗稱驚風,有陰陽之分。
陽證:
- 小兒發燒,臉色發紅,突然抽搐、手腳僵硬,眼睛往上看,牙關緊閉。
陰證:
- 小兒嘔吐腹瀉,或只吐不瀉,日漸臉色蒼白,脾氣虛弱、身體發冷,也容易驚嚇。抽搐不劇烈,眼睛微微往上看,手腳輕微顫抖。
治療方法:
- 陽證需要用涼性藥物治療,陰證需要用溫性藥物治療,不能一概而論,都當作驚風治療。
另外有一種情況:
- 小兒即將發疹,會先發燒、驚跳或抽搐。這不是驚風,應該服用發散藥物。
7. 小兒吐瀉用藥
小兒暑月多吐瀉,其症不一,宜詳審,用藥不可差謬。有伏暑吐瀉,小水必不利,宜服五苓散、香薷散。有傷食吐瀉者,其吐及糞皆有酸臭氣,宜服感應丸。三方易知,今不復載。瀉多日,口唇白及糞色亦白,及瀉糞頗多者,因而成冷也,宜以前方六神散每二錢匕,加附子末一錢匕,煎作三四服,以防變癇也。
白話文:
孩子在夏季容易發生吐瀉,症狀各不相同,要仔細辨別,用藥不能錯誤。
有些是暑熱內伏引起的吐瀉,小便一定不利,應該服用五苓散、香薷散。
有些是傷食引起的吐瀉,吐出來的和拉出來的都有酸臭味,應該服用感應丸。
這三種方劑很容易分辨,在此就不再詳細說明了。
如果腹瀉持續多日,嘴唇發白,大便顏色也發白,並且拉肚子次數頻繁,就容易轉變成寒證,應該服用六神散二錢匕,加上附子末一錢匕,煎成三四服,以預防轉變成痙攣。
8. 小兒瀉痢
小兒暑月多瀉者,一則伏暑,心藏熱,小水不利,清濁不分,因成泄瀉。可服五苓散或大順散。二藥皆用沸湯調。若小水快而瀉者,冷瀉也。宜於六神散內加附子煎服。若肚大瀉,色白者,疳瀉也。宜服官局六神丸。瀉者,不可急以熱藥止之。若以熱藥止之,便變成痢。凡病痢者,皆因有積。
赤痢熱積也。白痢冷積也。赤白痢冷熱不調之積也。赤多白少者,熱多而冷少也。白多赤少者,冷多而熱少也。
白話文:
夏天的小孩容易拉肚子,原因之一是暑气入侵,心火炽盛,导致小便不利,清浊不分,进而引发腹泻。可以服用五苓散或大顺散,两种药都用沸水调服。如果小便通畅却拉肚子,则是寒泻,可以用六神散加附子煎服用。如果肚子胀大,拉白色稀便,则是疳泻,需要服用官局六神丸。拉肚子的时候,不要急着用热药止泻,如果用热药止泻,可能会转变成痢疾。所有的痢疾都是因为积食导致的。
赤痢是热积,白痢是冷积,赤白痢是冷热不调的积食。赤痢多白痢少,说明热盛而寒少;白痢多赤痢少,说明寒盛而热少。
9. 小兒解顱
小兒解顱,曾有人作頭巾與裹遮護之久而自合,亦良法也。
10. 瘡疹
小兒生未有不發瘡疹,自一歲至十歲,至十二三歲鬚髮一次。家有數小兒,一兒病此余即次第皆及之,便當防慎。其症有身熱頭痛,如傷寒狀,但不惡風,唯惡熱,所以異於傷風者,唇紅,尻骨及耳尖皆冷,或腹痛,眼澀及口舌皆痛。腹痛者腹中先出,眼澀者眼中先出,咽喉及口舌痛者,皆先有瘡也。
或如沙,如粟米狀,或為隱疹,如風泛狀,皆其症也。熱輕者瘡亦輕,熱重者瘡亦重。方其身熱時,瘡未出,直待身涼方出,亦不可不知其未出亦須服藥,唯是認得症候分明,以投湯劑,庶不誤人性命也。未出時,只可服升麻湯、紅綿散、地龍散、消毒飲,此皆平平藥。或見兒身不甚熱,即飲少酒。
熱甚者,不可飲酒。
白話文:
孩子出生後幾乎都會長瘡疹,從一歲到十歲,甚至十二三歲時才會長出頭髮。家中如果有好幾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長了瘡疹,其他的孩子也可能會陸續染上,所以要特別注意。這種病症會伴隨發燒、頭痛,像是傷寒一樣,但不會怕風,只怕熱,因此與傷風不同。此外,嘴唇會發紅,屁股骨和耳尖會冰冷,也可能出現腹痛、眼睛乾澀和口舌疼痛。腹痛會先在肚子裡出現,眼睛乾澀會先在眼睛裡出現,喉嚨和口舌疼痛也會先長出瘡。
瘡疹的形狀可能像沙子、像小米一樣,也可能是隱疹,看起來像風吹過一樣,這些都是典型的症狀。發燒輕微,瘡疹也輕微;發燒嚴重,瘡疹也嚴重。當孩子發燒但瘡疹還沒長出來時,要等到退燒後才會長出來,但不能忽略這個階段,還是要服藥。只要辨認清楚症狀,服用合適的湯藥,就能避免發生危險。在瘡疹還沒長出來之前,可以服用升麻湯、紅綿散、地龍散和消毒飲,這些都是比較平和的藥。如果孩子發燒不嚴重,可以喝少許酒。
但如果發燒很嚴重,就絕對不能喝酒。
11. 瘡疹有表裡症
小兒瘡疹有表裡症,其瘡皮不薄如赤根白頭,漸漸赤腫而有膿,瘥遲者謂之木豆,此里症發於臟也;其瘡皮薄如水泡,破即易乾者謂之水豆,此表症發於腑也。發於臟者重,發於腑者輕。熱重者,至有見鬼神,目上視,發搐搦,如驚癇之狀。世人誤認驚癇,投以冷藥,無不害者,不可不慎也。
如覺熱太盛,涎壅,平平藥不可攻者,宜以雄黃解毒丸利之,以減其毒。須遍身以燈照,仔細看覷,如未有紅點子出者,可下之。既出則不可利,恐蓄伏也。
白話文:
小兒瘡疹表裡症的辨析與治療
小兒長瘡疹,有表裡之分。
表症: 瘡皮薄如水泡,破裂後容易乾涸,稱之為「水豆」。此症發於腑,較為輕微。
里症: 瘡皮厚實,如同赤根白頭,逐漸紅腫並有膿液,癒合速度緩慢,稱之為「木豆」。此症發於臟,較為嚴重。
熱重者,可能會出現見鬼神、目上視、發搐搦等類似驚癇的症狀。世人常誤以為是驚癇,投以寒涼藥物,往往會加重病情,不可不慎。
若發現小兒熱盛,口涎壅塞,平平藥物不能攻伐,宜使用雄黃解毒丸以利其毒。
應仔細觀察,全身以燈光照射,如果尚未出現紅色疹點,可以服用雄黃解毒丸。但若已出現疹點,則不可使用此藥,以免毒素蓄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