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回本書目錄

1. 卷十

2. 小兒

3. 小方

孫思邈《千金方》曰:小兒六歲以下,黃帝無說。中古有巫妨,始撰《顱囟經》以占壽夭。自茲始有小方,則小兒方藥始於巫妨也。

白話文:

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對於六歲以下的小孩,黃帝並沒有相關的醫學說法。到了中古時期,出現了一位名叫巫妨的人,他開始編寫《顱囟經》來預測小孩的壽命長短。從此之後,纔有了專門針對小孩的藥方,也就是說,兒童的醫藥治療方法,是從巫妨開始的。

4. 善醫小兒

杜任郎中善醫,里人王奉職宗簡時仕於汶陽。時有郡人孟生,家甚溫厚,惟一子方數歲抱疾,他醫數人治之無驗,召任治之數日而良,已逾月而平復。人詢任曰:「君以何藥主之?」任語之故,其人驚曰:「公所言皆藥之至溫者也,他人不取,君用之能起其疾,其義可聞乎?」任曰:「孟生富家也,而眾醫皆用犀珠金銀主之,其性至涼,久則寒其胃,又從而投之,由是多不喜食,日益羸瘠,則潰其元,失其本矣。吾之劑先溫其胃,使其飲食如故,然後攻其他疾,是以先壯其本而無失者焉。

」又知杜君之善醫也如此。(《青箱雜記》)

白話文:

【擅長治療孩童的醫生】

杜任這位郎中非常擅長醫術,在汶陽有一個鄉鄰名叫王奉職宗簡,當時他在汶陽做官。汶陽有一個郡民姓孟,家境富裕,但他的獨子才幾歲就生病了,找了幾個醫生都沒有治好。最後請來杜任,只經過幾天的治療,病情就有了好轉,一個月後孩子就完全康復了。

有人問杜任:「您用什麼藥材治好了他?」杜任解釋了他的治療方法,那人驚訝地說:「您所使用的都是極為溫和的藥材,其他人並未選擇這些,但您使用它們卻能治癒疾病,其中的道理可以告訴我們嗎?」

杜任回答:「孟先生是富有的人,而其他的醫生都選擇使用犀角、珍珠、金銀等性質極冷的藥物進行治療,這樣會讓孩子的胃部過度受寒。如果持續使用這些藥物,孩子就會食慾減退,身體逐漸消瘦,進而傷害到根本的生命力,失去健康基礎。我的治療方式是先用溫和的藥材暖胃,使他恢復正常的飲食習慣,然後再針對其他病症進行治療,因此能夠先強化他的基礎健康,不會失去原有的生命力。」

由此可見,杜任醫生的醫術確實高明。(出自《青箱雜記》)

5. 瘡豆禁雞鴨子

療病豌豆瘡,欲無瘢,頻揭去痂,勿令隱肌,乃不成瘢。縱揭傷有微血,但以面膏塗,無苦也。瘡家不可食雞鴨卵,即時盲,瞳子如卵白,其應如神,不可不戒(良方)。

白話文:

治療豌豆疹這類疾病,如果希望不要留下疤痕,就要頻繁地去除患處的痂皮,不要讓它們深陷在肌肉裡,這樣就不會形成疤痕。即使去除痂皮時造成些許出血,只要用護膚膏塗抹就可以了,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患有皮膚病的人不能吃雞蛋和鴨蛋,否則會馬上導致失明,眼睛的瞳孔會變得像蛋白一樣,這種反應非常迅速且靈驗,不得不引以為戒,這是個很好的方法。

以上就是對古代中醫文獻的現代化翻譯。

6. 小兒夜啼

井口邊草主小兒夜啼,著母席薦下,勿令知之。(酉陽雜俎)

白話文:

翻譯內容為:「用井口邊的草可以解決小孩晚上哭鬧的問題,將它放在母親牀蓆下,但不要讓她知道。(來源:酉陽雜俎)」

7. 小兒不可食雞

養生論曰:雞肉不可令小兒食,食之令生蛔蟲,又令體消瘦。(杜陽雜編)

白話文:

根據「養生論」所述,不應讓小孩食用雞肉。若小孩吃了雞肉,可能會導致他們體內產生蛔蟲,同時也會使他們身體變得消瘦。此內容出自「杜陽雜編」。

8. 治兒語遲

社壇余胙酒治孩兒語遲,以少許吃吐酒噴屋四角闢蚊蟲(本草)

白話文:

用社壇剩下的祭肉與酒來治療孩童語言發展緩慢,具體做法是讓孩子喝一點這種酒,然後將酒吐出,噴灑在房間的四個角落,以此來避開蚊蟲(根據本草記載)。

9. 兒得母寒下痢

東陽陳叔山小兒二歲,得下痢,嘗先啼,日以羸困,問華佗。佗曰:「其母懷軀,陽氣內養,乳中虛冷,兒得母寒,故令不時愈。」佗與四物女苑丸,十日即除。(《魏志》)

白話文:

在東陽地方,有個名叫陳叔山的人,他的孩子兩歲了,患了下痢的病,常常先哭泣然後才拉肚子,日復一日變得瘦弱無力。他們去請教名醫華佗。

華佗說:「孩子的母親在懷孕期間,身體的陽氣在內養胎,導致乳汁中虛冷,孩子從母親那裡得到的寒氣,所以病一直沒有好轉。」

於是華佗給開了一種叫「四物女苑丸」的藥,孩子吃了之後,十天就痊癒了。(出自《魏志》)

10. 小兒感冷身熱

有小兒感冷,身大熱,惡寒。此有表症,用發汗藥,汗出遂涼。過一日復熱,醫謂表解里未解,驗之。服四順飲子,利動臟腑,一行遂涼。隔一日又再熱,醫云經熱未解,驗之。小便赤,故知心熱未解,服生氣湯,遂涼。過二日又熱,其家無所措手。醫曰:脈已和,非病也。

既發汗又利大小便,其兒已虛,陽氣無所歸,皆見於表,所以身熱。以和胃氣藥,如六神散之類,加烏梅煎,令微覺有酸味,收其陽氣歸,自此全愈。

白話文:

有個小孩因為受寒,身體發高燒,而且怕冷。這顯示他有感冒的症狀,醫生就開了發汗的藥,吃了後他開始出汗,體溫也隨之降了下來。但過了一天後,他又開始發燒,醫生說可能是表面的病好了,但體內的病還沒有好,檢查之後,讓小孩服用了四順飲子,這是一種能幫助排便的藥,排便後他的體溫再次降了下來。然而隔一天後,他又再度發燒,醫生說這是因為體內的熱氣還沒消,檢查發現他的小便顏色偏紅,顯示心火未消,於是讓他服用生氣湯,體溫纔再次降下來。

但過了兩天,他又再次發燒,家人開始不知如何是好。醫生解釋,他的脈象已經正常,不是疾病問題。因為之前發汗和排大小便,小孩的體力已經很虛弱,體內的陽氣無法回歸,都浮在表面,所以會感覺身體發熱。醫生建議使用調和胃氣的藥物,例如六神散,並加入烏梅煎煮,讓藥物帶有微微的酸味,可以幫助收斂體內的陽氣,從此小孩的病情就完全康復了。

11. 小兒糞青

此脾虛生風之症也。脾屬土,其色黃。糞黃則是脾家正色。今乃青。肝木克脾也。肝屬木,其色青。肝盛脾虛,受肝之克,故糞青也。當服益脾去風藥,如半硫丸加白附子蠍梢,可以治之。雖然小兒青糞,拋下便青者是風冷也。良久然後青者非病也。小兒糞自然如此。

白話文:

小兒大便呈現青色的情況,這是因為脾臟虛弱而引發的類似風邪的症狀。按照中醫理論,脾臟屬於土性,正常的大便顏色應為黃色,代表脾臟功能正常。但現在大便是青色的,這是由於肝臟(在五行中屬木,顏色為青)過度抑制脾臟所致。

肝臟強盛而脾臟虛弱,受到肝臟的過度抑制,導致大便呈現青色。對此,應該服用一些能夠強化脾臟和驅除風邪的藥物,例如半硫丸,並可加入白附子和蠍梢,這些都可以用來治療這種情況。

然而,如果小兒排出的大便一開始就呈現青色,這可能是因為風寒引起的。但如果是排出來後過了一段時間才變青,這並不是病症,這是小兒大便的正常現象。

12. 小兒瀉後腳弱

小兒因患泄瀉或疳氣,服藥瀉止,卻患咳嗽,治得咳嗽少愈,以五六歲腳弱不能行。師曰:「脾傳肺故咳嗽,肺傳腎故不能行。脾屬土,土生金,金生水,故傳之腎。腎主腰腳,故不能行。」因用豬腰子煎汁服五疳保童丸,半月遂能行。

白話文:

有個小孩原先因為腹瀉或疳積(一種營養不良的疾病)而服藥,腹瀉雖然停止了,但隨後又出現咳嗽的症狀。在治療咳嗽一段時間後,病情稍微好轉,但是小孩到了五六歲的時候,卻出現腳部無力,無法行走的情況。

老師解釋說:「這是因為脾臟功能失調影響到肺部,導致咳嗽;肺部再影響到腎臟,所以孩子無法行走。在中醫五行理論中,脾臟屬土,土生金,金代表肺,肺又生水,水代表腎,所以病會從脾傳到肺,再從肺傳到腎。腎臟主管腰部和腳部的力量,因此孩子無法行走。」

於是,使用豬腰子煮湯,加上五疳保童丸一起服用,經過半個月的治療,孩子終於能夠重新行走。

13. 小兒得地氣方行

小兒未會行能坐,不可常常抱在手中,可以入坐車,能獨坐,春夏坐於地上,寒則以薦席襯之。人得地氣方能行,惜之過當,常抱持之,所以當行而不能行也。萬物非土不生,故小兒亦要得地氣也。(以上醫錄)

白話文:

[小兒需接觸地面才能學會行走]

如果寶寶已經能夠坐穩,但還不會走路,家長就不應該總是把孩子抱在懷裡,而是應該讓孩子坐在有輪子的兒童椅上,如果孩子已經能自己坐穩,春夏時節就可以讓他直接坐在地上,天冷時則可在地面鋪上蓆子或毯子再讓孩子坐下。人必須接觸地面的氣息才能學會行走,如果過度呵護孩子,總是抱著他,就會導致孩子到了該學會行走的年紀卻無法做到。所有的生物若沒有土壤是無法生存的,因此孩子也需要接觸地面的氣息。

(以上摘自醫書)

14. 小兒初生畏寒

小兒初生,候浴水未得,且以綿絮包裹,抱大人懷中暖之。及浴了,亦當如此。雖暑月,亦未可遽去綿絮,漸漸去之。乍出母腹,不可令冒寒氣也。預煎下沸湯,以瓶收之。臨時漸暖,不犯生水,則兒不生瘡。如此一月,為佳。

白話文:

【現代版翻譯】

【小兒初生怕冷】 新生兒剛出生時,若還沒準備好溫水洗澡,應先用棉被包裹住他,然後抱在大人的懷裡保暖。即使洗完澡後,也應照樣用棉被包裹著。就算是在炎熱的夏季,也不能馬上把棉被拿掉,要慢慢適應環境溫度。因為嬰兒剛離開母親的子宮,不能讓他立即接觸到寒冷的空氣。

要事先燒好滾水備用,裝在瓶子裡保存。等到要使用時,再慢慢加熱至適當溫度,避免直接接觸冷水,這樣可以避免寶寶長疹子或皮膚問題。這樣做一個月,效果最佳。

15. 小兒初生回氣

小兒初生氣欲絕不能啼者,必是難產或冒寒所致。急以綿絮包裹抱懷中,未可斷臍。且將胞衣置炭火爐中燒之,仍燃大紙燈,蘸油點之於臍帶上,往來遍帶燎之。蓋臍帶連兒臍,得火氣由臍入腹。更以熱醋湯捋洗臍帶。須臾氣回啼哭如常,方可浴洗了,即斷臍帶。

白話文:

當新生兒剛出生時,如果看起來好像快沒氣,無法啼哭,這通常是因為難產或是受到寒冷所導致。這種情況下,應立即用棉被將嬰兒緊緊包裹,然後抱在懷裡保暖,此時不要急著剪斷臍帶。

同時,把胎盤放在炭火爐中燒掉,並且點燃一盞大的紙燈,沾上油後,將其放在嬰兒的臍帶上,來回移動使整個臍帶都接觸到火。因為臍帶與嬰兒的肚臍相連,透過火的熱氣,可以經由肚臍進入嬰兒的腹部。

此外,還需要用熱醋水搓揉清洗嬰兒的臍帶。過了一會兒,嬰兒恢復呼吸,開始像平常一樣啼哭,這時候纔可以為他洗澡,然後再剪斷臍帶。

16. 小兒初生服藥

小兒初生,急以綿裹指拭盡口中惡血。若不急拭,啼聲一出,即入腹,成百病矣。亦未須與乳,且先與拍破黃連浸湯取濃汁,調硃砂細末,抹兒口中,打盡腹中舊屎,方可與乳。兒若多睡,聽之,勿強與乳,則自然長而少病。

白話文:

當嬰兒剛出生時,應立即用棉布包裹手指,清理其口中的胎血。如果不迅速清理,一旦嬰兒開始啼哭,這些胎血可能就會進入腹部,未來可能引發各種疾病。此外,不必立即餵奶,應先用搗碎的黃連浸泡水,取其濃汁,再加入硃砂粉末攪勻,塗抹在嬰兒口腔內,這有助於清除嬰兒腸胃內的胎糞,之後才能開始餵奶。如果新生兒經常熟睡,就讓他自然睡眠,不要強迫餵奶,這樣孩子會自然成長,且較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