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

1. 小方

孫思邈《千金方》曰:小兒六歲以下,黃帝無說。中古有巫妨,始撰《顱囟經》以占壽夭。自茲始有小方,則小兒方藥始於巫妨也。

2. 善醫小兒

杜任郎中善醫,里人王奉職宗簡時仕於汶陽。時有郡人孟生,家甚溫厚,惟一子方數歲抱疾,他醫數人治之無驗,召任治之數日而良,已逾月而平復。人詢任曰:「君以何藥主之?」任語之故,其人驚曰:「公所言皆藥之至溫者也,他人不取,君用之能起其疾,其義可聞乎?」任曰:「孟生富家也,而眾醫皆用犀珠金銀主之,其性至涼,久則寒其胃,又從而投之,由是多不喜食,日益羸瘠,則潰其元,失其本矣。吾之劑先溫其胃,使其飲食如故,然後攻其他疾,是以先壯其本而無失者焉。

」又知杜君之善醫也如此。(《青箱雜記》)

3. 瘡豆禁雞鴨子

療病豌豆瘡,欲無瘢,頻揭去痂,勿令隱肌,乃不成瘢。縱揭傷有微血,但以面膏塗,無苦也。瘡家不可食雞鴨卵,即時盲,瞳子如卵白,其應如神,不可不戒(良方)。

4. 小兒夜啼

井口邊草主小兒夜啼,著母席薦下,勿令知之。(酉陽雜俎)

5. 小兒不可食雞

養生論曰:雞肉不可令小兒食,食之令生蛔蟲,又令體消瘦。(杜陽雜編)

6. 治兒語遲

社壇余胙酒治孩兒語遲,以少許吃吐酒噴屋四角闢蚊蟲(本草)

7. 兒得母寒下痢

東陽陳叔山小兒二歲,得下痢,嘗先啼,日以羸困,問華佗。佗曰:「其母懷軀,陽氣內養,乳中虛冷,兒得母寒,故令不時愈。」佗與四物女苑丸,十日即除。(《魏志》)

8. 小兒感冷身熱

有小兒感冷,身大熱,惡寒。此有表症,用發汗藥,汗出遂涼。過一日復熱,醫謂表解里未解,驗之。服四順飲子,利動臟腑,一行遂涼。隔一日又再熱,醫云經熱未解,驗之。小便赤,故知心熱未解,服生氣湯,遂涼。過二日又熱,其家無所措手。醫曰:脈已和,非病也。

既發汗又利大小便,其兒已虛,陽氣無所歸,皆見於表,所以身熱。以和胃氣藥,如六神散之類,加烏梅煎,令微覺有酸味,收其陽氣歸,自此全愈。

9. 小兒糞青

此脾虛生風之症也。脾屬土,其色黃。糞黃則是脾家正色。今乃青。肝木克脾也。肝屬木,其色青。肝盛脾虛,受肝之克,故糞青也。當服益脾去風藥,如半硫丸白附子蠍梢,可以治之。雖然小兒青糞,拋下便青者是風冷也。良久然後青者非病也。小兒糞自然如此。

10. 小兒瀉後腳弱

小兒因患泄瀉或疳氣,服藥瀉止,卻患咳嗽,治得咳嗽少愈,以五六歲腳弱不能行。師曰:「脾傳肺故咳嗽,肺傳腎故不能行。脾屬土,土生金,金生水,故傳之腎。腎主腰腳,故不能行。」因用豬腰子煎汁服五疳保童丸,半月遂能行。

11. 小兒得地氣方行

小兒未會行能坐,不可常常抱在手中,可以入坐車,能獨坐,春夏坐於地上,寒則以薦席襯之。人得地氣方能行,惜之過當,常抱持之,所以當行而不能行也。萬物非土不生,故小兒亦要得地氣也。(以上醫錄)

12. 小兒初生畏寒

小兒初生,候浴水未得,且以綿絮包裹,抱大人懷中暖之。及浴了,亦當如此。雖暑月,亦未可遽去綿絮,漸漸去之。乍出母腹,不可令冒寒氣也。預煎下沸湯,以瓶收之。臨時漸暖,不犯生水,則兒不生瘡。如此一月,為佳。

13. 小兒初生回氣

小兒初生氣欲絕不能啼者,必是難產或冒寒所致。急以綿絮包裹抱懷中,未可斷臍。且將胞衣置炭火爐中燒之,仍燃大紙燈,蘸油點之於臍帶上,往來遍帶燎之。蓋臍帶連兒臍,得火氣由臍入腹。更以熱醋湯捋洗臍帶。須臾氣回啼哭如常,方可浴洗了,即斷臍帶。

14. 小兒初生服藥

小兒初生,急以綿裹指拭盡口中惡血。若不急拭,啼聲一出,即入腹,成百病矣。亦未須與乳,且先與拍破黃連浸湯取濃汁,調硃砂細末,抹兒口中,打盡腹中舊屎,方可與乳。兒若多睡,聽之,勿強與乳,則自然長而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