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眉山有揭穎臣者,長七尺,健飲啖,倜儻人也。忽得消渴疾,日飲水數斗,食常倍而數溺。消渴藥服之逾年,疾日甚,自度必死,治棺衾屬其子於人。蜀有良醫張肱隱之子,不記其名,為診脈,笑曰:「君幾誤死矣!」取麝香當門子,以酒濡之,作十許丸,取枳枸子為湯飲之,遂愈。問其故。

張生曰:「消渴消中,皆脾衰而腎敗,土不能勝水,腎液不上溯,乃成此疾。今診穎臣脾脈極巨,脈熱而腎不衰,當由果實與酒過度,虛熱在脾,故飲食兼人而多飲。飲水既多,不得不多溺也,非消渴也。麝香能敗酒,瓜果近輒不結,而枳枸亦能勝酒。屋外有此木,屋中釀酒不熟,以其木為屋,其下亦不可釀酒。

故以二物為藥,以去酒果之毒。宋玉云:『枳枸來巢,以其實如鳥乳,故能來巢。』今俗訛謂之雞矩子,亦謂之癩漢指頭蓋,取其似也。嚼之如牛乳,小兒喜食之。(大全集)」

白話文:

眉山有個叫揭穎臣的人,身高七尺,能吃能喝,是個豪爽的人。他突然得了消渴病,每天喝好幾斗水,吃的東西是平常的兩倍,而且頻繁小便。吃了一年多的消渴藥,病情卻越來越嚴重,他自己覺得必死無疑,就準備好棺材和壽衣,把後事託付給兒子。

四川有個名醫張肱的兒子,不記得他的名字,替他把脈後,笑著說:「你差點就白白送命了!」他拿出麝香當門子,用酒浸濕,搓成十幾顆藥丸,再用枳枸子煮湯給他喝,病就好了。揭穎臣問他是什麼原因。

張醫生說:「消渴和消中,都是脾虛腎衰造成的,因為脾土無法克制腎水,腎液無法上行,才會造成這種病。但現在我診斷你的脈象,發現你的脾脈非常有力,而且脈象是熱性的,腎臟並沒有衰弱的跡象,應該是因為你吃太多水果和喝太多酒,導致虛熱積在脾臟,所以才會食量驚人而且多喝水。喝水多,自然小便也多,這不是消渴病。麝香能夠解酒,有麝香在附近,瓜果都長不好,而枳枸子也能解酒。如果屋外有這種樹木,屋子裡釀的酒就容易釀不成,如果用這種樹木蓋房子,房子下面也釀不成酒。

所以用這兩種東西當藥,就能去除酒和水果的毒。宋玉說:『枳枸子會引來鳥築巢,因為它的果實像鳥乳一樣,所以能引來鳥巢。』現在人們訛傳叫它雞矩子,也有人叫它癩漢指頭蓋,取它形狀相似的意思。嚼起來像牛奶,小孩子很喜歡吃。(出自大全集)」

昔有仕宦患消渴,醫者謂其不過三十日死,棄官而歸。半途遇一醫人,令急遣人致北梨二擔,食盡則瘥。仕宦如其言,得之,才渴即食,未及五六十枚而病止。

白話文:

從前有個當官的得了消渴症,醫生說他活不過三十天,他就辭官回家。半路上遇到一位醫生,要他趕緊派人去買兩擔北方的梨子,吃完病就會好。這個官員照著醫生的話做了,買了梨子,一覺得口渴就吃,還沒吃到五、六十個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