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二 (4)
卷二 (4)
1. 針灸
2. 針灸之始
帝王世紀曰:太昊畫八卦,以類萬物之情;六氣、六腑、五臟、五行、陰陽、四時、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類。乃制九針。又曰:黃帝命雷公、岐伯教制九針,蓋針灸之始也。
白話文:
《帝王世紀》這本書說:太昊畫出八卦,用來歸納世間萬物的狀態。像是六氣、六腑、五臟、五行、陰陽、四季、水火升降等,都能夠用符號來表示;各種疾病的道理,也因此可以歸類。於是,太昊就創造了九種針。書中又說:黃帝命令雷公和岐伯教導人民製作九種針,這大概就是針灸術的開始了。
3. 明堂
今醫家記針灸之穴為偶人點志其處,名曰明堂。按《銅人俞穴圖序》曰:「昔黃帝問岐伯以人之經絡窮妙於血脈,參變乎陰陽,盡書其言,藏於金蘭之室。洎雷公請問,乃坐明堂以授之後世。」言明堂者以此。(並《事物紀原》)
白話文:
現在的醫生在記錄針灸穴位時,會用人偶來標示穴位的位置,並稱之為「明堂」。考究《銅人俞穴圖序》的說法:「從前黃帝向岐伯請教人體經絡的奧妙,以及與血脈、陰陽變化的關係,岐伯將所說的內容全部寫下來,收藏在金蘭之室。後來雷公也來請教,岐伯就坐在『明堂』這個地方,將知識傳授給後世。」所以說的「明堂」就是指這個意思。(參考《事物紀原》的說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