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一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1)

1. 鄧宣文

鄧宣文不知何許人,少以醫術知名,志性方直。除太醫尚藥典御。(並《北齊書》)

白話文:

鄧宣文不知道是哪裡人,年輕時就因為醫術高明而聞名,他的志向和個性都正直坦率。他曾擔任太醫署的尚藥典御。 (這些資料出自《北齊書》)

2. 徐之才

徐之才,金紫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西陽郡王。字士茂,高平金鄉人。幼而俊發,酬應如響。善醫,有機辯。武明皇太后不豫,之才奉藥立愈。肅宗召與同坐,令皇太子拜之。贈帛千叚,錦四百疋,車馬衣服,上利田園千畝。(張太素《齊書》)

白話文:

徐之才,官至金紫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並被封為西陽郡王。他的字是士茂,是高平金鄉人。他從小就聰明敏捷,應對如流。他擅長醫術,且反應機敏。武明皇太后生病時,徐之才獻上藥物,太后立即痊癒。肅宗皇帝召見他並與他同坐,還讓皇太子向他行禮。皇帝賞賜他絲帛一千匹、錦緞四百匹、車馬服飾,以及良田一千畝。(出自張太素的《齊書》)

3. 張遠遊

張遠遊,齊人也,以醫藥道術知名。尋有詔徵令,與術士同合九轉金丹。丹成,顯祖置之玉匣,曰:「貪人間樂,不能飛上天,待我臨死方可服。」(同上)

白話文:

張遠遊是齊國人,因為醫藥和道術而聞名。不久後,朝廷下詔徵召他,讓他和其他術士一同煉製九轉金丹。金丹煉成後,顯祖將金丹放入玉匣,說:「我貪戀人間的享樂,還不能飛升上天,等我臨死的時候才可以服用。」

4. 陶弘景

梁陶弘景貞白先生,字通明,丹陽人。母郝氏夢兩天人手執香爐來至其所,既而有孕。以孝建三年夏至日生。幼而警慧,博學通經,有志養生。性好醫方,專於拯濟,利益群品。故修撰《神農本草經》三卷。(出《梁書》及《藝文雜類》)

白話文:

梁朝的陶弘景先生,號貞白,字通明,是丹陽人。他的母親郝氏,夢見有兩位天人手拿香爐來到她所在的地方,之後就懷孕了。他在孝建三年夏至日出生。他從小就聰明有智慧,廣泛學習,通曉經書,並且立志於養生之道。他天性喜愛醫藥方劑,專心致力於救助百姓,造福大眾。因此他整理修訂了《神農本草經》,共三卷。(出自《梁書》以及《藝文雜類》)

5. 徐之範

徐之範,儀同大將軍、太常卿、恆山太守,嗣西陽王。即北齊之才之弟也。亦以醫術知名,官至太常卿,襲兄爵為西陽王。齊滅入周,拜儀同大將軍。(《後周書》)

白話文:

徐之範,曾任儀同大將軍、太常卿、恆山太守,後來繼承爵位成為西陽王。他是北齊名臣徐之才的弟弟。他也因為醫術高明而聞名,官位做到太常卿,並繼承哥哥的爵位成為西陽王。北齊滅亡後,他歸順北周,被任命為儀同大將軍。(出自《後周書》)

6. 徐敏齊

徐敏齊,太常卿之範之子也。工醫,博覽多藝。開皇中,贈朝散大夫。(出《隋書》)

白話文:

徐敏齊是太常卿範的兒子。他精通醫術,學識廣博,才藝眾多。在隋朝開皇年間,朝廷追贈他為朝散大夫。(出自《隋書》)

7. 甄權

甄權,許州扶溝人。常以母病與弟立言,專習醫方,遂究其妙。

白話文:

甄權,是許州扶溝人。他因為母親生病,以及為了弟弟甄立言的緣故,專心學習醫學方劑,因此深入研究並掌握了其中的奧妙。

8. 甄立言

甄立言,權之弟也。俱以母病,專心習醫,遂盡其妙。武德中,累遷太常丞、御史大夫。杜淹患風毒發腫,太宗令立言治之。既而奏曰:「更二十一日午時死。」果如其言。

白話文:

甄立言是甄權的弟弟。他們兄弟倆因為母親生病,所以專心學習醫術,最終精通醫理。在唐朝武德年間,甄立言多次升遷,官至太常丞、御史大夫。杜淹患了風毒,導致腫脹,唐太宗命令甄立言醫治。之後,甄立言上奏說:「(杜淹)會在二十一日後的午時死亡。」結果真的如同他所說的。

9. 宋俠

宋俠者不知何郡人也,性明敏,有學術。於經方、本草尤所敦尚,竟以醫術知名。

白話文:

宋俠,不知道是哪裡人,他天性聰明機敏,而且很有學問。他特別推崇經方和本草,最終因為醫術高明而聞名。

10. 許胤宗

許胤宗,常州義興人。初仕陳為新蔡王外兵參軍,時柳太后感風不能言,脈益沉而噤。胤宗曰:「口不下藥,宜以湯氣蒸之,令藥入腠理,周時可瘥。」遂造黃耆防風湯數十斛,置於床下,氣如煙霧。如其言,便得語。由是超拜義興太守。(並唐史)

白話文:

許胤宗,是常州義興人。他最早在陳朝擔任新蔡王的外兵參軍。當時,柳太后得了風病,不能說話,而且脈象越來越沉,情況十分危急。許胤宗說:「因為嘴巴無法餵藥,應該用藥湯的蒸氣來熏蒸,讓藥力從皮膚毛孔進入體內,這樣過一段時間就可以痊癒。」於是,他煮了數十斛的黃耆防風湯,放在床下,藥氣就像煙霧一樣瀰漫。結果真的像他說的那樣,柳太后就能說話了。因此,許胤宗被破格提拔為義興太守。(這段記載出自《唐史》)

11. 孫思邈

孫思邈,雍州華原人,七歲就學,日誦千言,善談莊老百家之說,性好醫術,但是經方無不該覽,撰《千金》等方,行於世。

白話文:

孫思邈是雍州華原人,他七歲就開始學習,每天可以背誦上千字,很擅長談論莊子、老子等各家學說。他的個性喜愛醫術,對於各種經典藥方沒有不廣泛閱讀研究的,他撰寫了《千金方》等醫方,流傳於世。

12. 張文仲

張文仲,洛州洛陽人,以醫術著名。文仲則天時為侍御醫,尤善療風疾。則天令撰療諸方,奏曰:「風有一百二十種,氣有八十種。大抵雖同,人性各異。唯氣頭風則隨發動,臨時消息之。但有風氣之人,春末夏初秋暮得通泄,即不至困劇。」

白話文:

張文仲是洛州洛陽人,因為醫術高明而聞名。他在武則天在位時擔任侍御醫,特別擅長治療風病。武則天命令他編撰各種治療的藥方,他上奏說:「風病有一百二十種,氣病有八十種。大致上雖然病症相似,但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只有氣頭風這種病,會隨著發病狀況而有所變化,要隨時觀察情況來應對。但凡有風氣的人,在春夏交際、夏秋交際時能夠適時疏通發散,就不會導致病情嚴重。」

13. 孟詵

孟詵者,汝州梁人也。以進士擢第。垂拱初,累遷鳳閣舍人。少好方術,以藥餌為事。撰《補養方》,必效方行於世。

白話文:

孟詵,是汝州梁地人。他通過進士考試,考取了功名。在垂拱年間初期,多次升遷,最後當上了鳳閣舍人。他年輕時就喜歡研究方術,把藥物和飲食當作重要的事情。他撰寫了《補養方》這本書,書中的方子都非常有效,因此在社會上廣為流傳。

14. 王方慶

王方慶,太原人也。雅有材度,博學多文,篤好經方,精於藥性。

白話文:

王方慶是太原人。他天生就很有才幹和度量,學識廣博、文章寫得好,而且非常喜歡研究經典的醫藥方劑,對於藥物的性質和功效也十分精通。

15. 秦鳴鶴

秦鳴鶴不知何許人也,為高宗侍醫。(並唐史)

白話文:

秦鳴鶴這個人不知道是哪裡人,他是唐高宗時期的御用醫師。(這段記載出自《唐史》)

16. 許智藏

許智藏,高陽人,幼嘗以母疾,博覽醫方,世號名醫,仕陳為散騎侍郎。會秦孝王俊有疾,上馳召之。夜夢其亡妃崔氏泣曰:「本來相迎,聞許智藏將至,其人若到,當必相苦,為之柰何?」明夜俊又夢崔氏曰:「妾得計矣,當入靈府中避之。」智藏至,為俊診脈曰:「疾已入心,即當發癇,不可救也。」果如其言。(出《隋書》)

白話文:

許智藏是高陽人,他小時候因為母親生病,廣泛閱讀醫書,因此被世人稱為名醫,後來在陳朝當官,擔任散騎侍郎。當時秦孝王高俊生病,皇上緊急召見許智藏。高俊晚上夢見他過世的妃子崔氏哭泣說:「我本來要去迎接你,但聽說許智藏快來了,這個人如果來到,一定會對我造成很大的困擾,該怎麼辦?」隔天晚上,高俊又夢見崔氏說:「我已經有辦法了,我要進入靈府中躲避他。」許智藏來到後,替高俊診脈說:「病已經侵入心臟,馬上會發作癲癇,沒辦法救治了。」結果就像他說的一樣。(出自《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