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一 (10)
卷一 (10)
1. 顧歡
顧歡字玄平,吳郡人也,隱於會稽山陰白石村。歡率信仁愛,素有道風。或以禳厭而多所全護。有病邪者以問歡。歡曰:「君家有書乎?」曰:「唯有孝經可取,置病人枕邊,恭敬之,當自瘥。」如言果愈。問其故,曰:「善禳惡,正勝邪。」(吳均《齊春秋》)
白話文:
顧歡,字玄平,是吳郡人。他隱居在會稽山陰的白石村。顧歡為人誠信仁愛,向來就有修道之人的風範。有時他會用祈禱來消除災禍,因此許多人得到他的庇護。有人生了病,被病邪所困擾,就來問顧歡。顧歡問他說:「你家裡有書嗎?」那人回答說:「只有一本《孝經》可以拿出來,把它放在病人的枕邊,恭恭敬敬地對待它,病自然就會好。」結果真的像他說的一樣病好了。人們問他原因,他說:「善良可以驅除邪惡,正氣可以戰勝邪氣。」
2. 李元忠
李元忠,驃騎大將軍兼中書令,晉陽縣伯,趙郡柏仁人也。初以母老多患,遂通集方術,志性仁恕,疾病療之,無問貴賤。(《北齊書》)
白話文:
李元忠,是擔任驃騎大將軍兼中書令,爵位是晉陽縣伯,他是趙郡柏仁人。起初因為母親年老體弱多病,就廣泛收集醫藥方術,他性格仁慈寬厚,幫人治療疾病,不論對方是富貴還是貧賤,都一視同仁。
3. 李密
李密,殿中尚書、濟州刺史、容城縣侯,食邑四百戶,字希邕,平棘人也。密方直有至行,母病積年不愈,乃習經方,遂盡其妙,多所全護,由是知名。
白話文:
李密,曾任殿中尚書、濟州刺史,並封為容城縣侯,食邑四百戶。他的字是希邕,是平棘人。李密為人正直有高尚的德行,他的母親生病多年都沒好轉,於是他開始學習醫學典籍和處方,最終掌握了其中的精髓,治好了許多人的疾病,因此聲名遠播。
4. 崔季舒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少孤,明敏有識,干涉獵經史,愛好文章,長於尺牘,有經世才。精於醫術,經方本草,嘗所披覽,不限貴賤,皆拯治之。(《北齊書》)
白話文:
崔季舒,字叔正,是博陵安平人。他從小就失去了父親,但天資聰穎、見識明達,廣泛涉獵經史典籍,喜愛寫作文章,尤其擅長書信,具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他精通醫術,對於經典的藥方和本草相關知識,都曾經仔細研究過,不論對方是富貴或貧賤,都盡力救治病人。
5. 祖珽
祖珽字孝徵,范陽酋人也。博學善屬文,尤長於醫術。(《北齊書》)
白話文:
祖珽,字孝徵,是范陽郡的酋長後代。他學識淵博,擅長寫文章,尤其精通醫術。
6. 褚澄
褚澄齊尚書、吳郡太守,字彥通。雅有才量,博好經方,善醫術。診處上候,究盡其疾病,療之無貴賤,皆先審其苦樂、榮悴、鄉壤、風俗、水土所宜、氣血強弱,然後裁方用藥。至於寡婦、僧尼,必有異乎妻妾之療。
白話文:
褚澄,官至尚書,也曾擔任吳郡太守,字彥通。他天生具有才能和度量,廣泛涉獵醫學典籍和藥方,擅長醫術。他診斷病人時,會仔細觀察病人的各種徵候,深入研究疾病的根源。他治療病人不分貧賤貴富,都會先了解他們的痛苦、快樂、氣色好壞、居住環境、風俗習慣、水土是否適應、氣血強弱等情況,然後才開藥方用藥。至於寡婦、僧尼等特殊身分,他的治療方法必然會與一般有妻妾的男人有所不同。